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美学观念的核心,它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对徽州古村落公共雕塑的设计起到重要指导意义.针对目前徽州古村落公共雕塑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强调融入"天人合一"思想的必要性.从徽州古村落公共雕塑与环境共生、与人共协调、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与文物保护意识共存等角度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并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探索"天人合一"思想背景下徽州古村落公共雕塑的设计策略,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渗透到徽州古村落公共雕塑设计中,以此发挥公共雕塑对徽州古村落建设及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活性街道是展示城市形象、风俗与文化,承载居民日常生活与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天津市生活性街道岳湖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PSPL调研法)针对该生活性街道从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2个方面进行调查,展开街道空间感知分析,解析影响空间品质的关键因素.同时,采用语义差别法(SD法)对街道进行空间感知评价研究,通过研究不同人群的心理感知与街道客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不同人群在生活性街道中的空间感知特征.进而,通过这2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应用,科学揭示岳湖道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缺乏驻足条件、临界商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生活性街道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乡村公共空间是承载村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它的建设与更新对推动新时期乡村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辨析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公共空间更新关系的基础上,以皖北怀远县刘楼村为例,梳理村庄公共空间现状,总结皖北乡村公共空间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刘楼村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的目标、路径、技术手段,构建"美化边界、突出标志、优化节点、提升道路、整合区域"的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策略,并积极创新村民参与更新的方式,以期为皖北其他乡村的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承载着厚重的中国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古村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背景下,更肩负着如何保护村落景观和进行发展的重任.通过研究新农村建设时代要求和古村落保护的历史重任,联系古村落景观空间形象的表达,针对当前古村落景观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以诸葛村景观旅游开发和履坦镇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在当前历史任务下,如何实现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使古村落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封闭的乡村逐渐在不平衡的城乡引力和乡建大潮中瓦解,从乡土社会迈入后乡土社会,激活乡村公共空间对新时期的乡村建设有重要影响.以松岗镇两个嘉绒藏寨为研究案例,经过实地调研,在空间层面,文化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空间在适用性方面都有欠缺;在社会层面,产业发展滞后性、使用主体流动性和文化异质性是造成嘉绒藏寨公共空间失落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原因,利用后乡土社会的"机遇",探讨公共空间再造的途径:多元合作振兴乡村产业,重联嘉绒藏族的文化与秩序,以活化利用乡村遗产为目的改造乡村公共空间,通过一系列途径激活乡村公共空间这个"触媒"以振兴乡村.  相似文献   

6.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公共空间是"城中村"中最具活力的地方,是"城中村"中各行为主体的公共生活行为的重要载体。文章对常州工学院相邻"城中村"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总结出了邻校"城中村"公共空间中公共生活行为的高密度性、多样混杂性以及秩序性等特点,并提出了邻校"城中村"公共空间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村落水口营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地处皖南盆地,因山多地少,徽州古村落立足于山水“夹缝”,曲于地形地势,古村落在选址与规划过程中,一般依山就势,沿溪顺河,山、水因素既符合自然环境特征,又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特别关注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古村落经过对“水口”的不断规划、修建与完善,陆续构成徽州古村落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现存村志多有记载,通过对岩寺、沙溪等古村落“水口”建设实践的剖析,探讨徽州古村落形态万千所蕴含的环境意趣与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公共空间"概念梳理为切入点,从"公共"一词的语义内涵出发,探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对公共空间概念的差异比较,对公共空间的人文意蕴的内涵进行定义并提出其特点,通过"佩雷公园"和"高线公园"为例,阐述其设计思想中蕴含的人文意蕴与审美特质.以国外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成功经验为借鉴,揭示对我国公共空间设计的有益启示,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代休闲文化意义的理解,指出休闲文化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实际生活和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设计上的意义,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构思技巧,并结合实例探讨与分析了休闲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演绎手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以房地产开发为表征的"资本力量"强势介入,使城市空间直接转变为现实、具体的"空间利益"与"环境财富"层面的"商品",空间私有化就导致了公众与投资者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争夺,并引发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已经成为城市空间危机。如何理解这一问题?进而通过城市空间设计调和这一日益激烈的矛盾。通过对城市公共与私有空间的矛盾关系加以分析,揭示城市空间中利益与资源是多方矛盾交集的根本。阐明公共空间的再生应以满足多方核心空间利益为目的,提出"退耕还林"的城市公共空间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名村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历史文脉的科学保护,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风貌、建筑等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本文以山西历史文化名村师家沟为例,探讨了古村落的基本结构与空间环境特征,提出古村落的保护不仅要研究村落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也要研究村落的历史文化,准确的把握古村落的空间特色、文化内涵、价值定位,这是做好古村落保护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也是保护规划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美、日等国开始对博物馆等艺术文化空间进行社区化尝试,这一理念除了将关注点放置在优化文化空间的公共服务上,更将作为社会表征的"社区"视为公共策略实施的出发点、路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些举措对实现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博物馆项目为观察主体,考察其社区化行为的具体实施路径和经验模式,并探讨两方面问题:公共文化空间如何介入社区建设,公共文化空间如何通过培育公共精神协助建构良性秩序等新时期"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曾睿智指出现代性所导致的"个体主体"与"公共生活"的分裂事实,对可能的社会形态的指认正是为了重建现代"公共生活".因此,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生活是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旨趣所在,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能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添新内容和新思想;另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生活是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高度对其展开学术定位,赋予其最为根本性、普遍性意义,为其它学科对其讨论提供前提性批判,实现与其它学科研究的互动和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切.本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公共生活的现代界说,重点揭示公共生活的结构属性和本质特征.二是中国公共生活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重点揭示中国公共生活发展进程与实践动力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5.
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意义及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空间作为人们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界定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以及其社会学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乡村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乡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几点措施,意在更好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城乡统筹下新农村的发展与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任务,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是我国当前及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社会的构造中,存在着多元公共空间。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动,多元的公共空间不断萎缩和消亡。在各地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怎样规划设计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促进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广大规划人员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的故障树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属性,针对其特有的属性,建立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故障树分析模型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进行了评价.对于科学的衡量和评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真实品质,切实营造"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城市",促进和谐建设,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设计是人们在社会发展中新的追求,是城市建设中最高,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中人们最为重要的交往空间,文章通过对人的感官特性、行为趋向、心理特点等的理性思考和对某些实例的分析,得出一些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便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合理的、更具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环境,赋予其人文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并努力达到使城市从“空间”逐步变成“花园,”直至“家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空间书写在郁达夫的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他对上海空间的书写,涉及都市公共空间和都市边缘空间.都市公共空间与人物心理空间交融混合,营造出一种落寞感伤的情绪;都市边缘空间为我们呈现了上海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图景.对徘徊在都市空间的"漫游者"的书写,折射出一种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  相似文献   

20.
简述城市公共空间的理念、新都市主义运动的起源和设计准则,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建设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负面影响而导致的普遍问题,探讨通过新都市主义的多元功能混合、宜人化、重视环境与人文的三大设计策略来塑造高品质公共空间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