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电图或心脏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方法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观察起搏信号及QRS波群的形态或在心脏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将普通起搏电极置入右心室起搏.结果 82例严重心动过缓病人中,即刻起搏成功率为93.9%(77/82);从锁骨下静脉穿刺至起搏成功平均时间为(4.7±2.2)分钟;持续起搏时间(3.5±1.9)天;起搏阈值平均为(0.81±0.24)伏特(V);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65%(3/82).结论 床旁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郭曙军  问建军  吴昊  董巧玲  高雯 《医学综述》2013,(21):4005-400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路径植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来巴彦淖尔市医院就诊的37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不同静脉入路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的对比研究,均进行床旁心电监护,其中21例患者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16例患者经右股静脉入路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间、开始植入电极到成功起搏时间、起搏阈值、感知、留管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起搏,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起搏阈值、感知、留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植入电极到成功起搏右心室时间、右心室成功起搏植入电极次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锁骨下静脉植入较股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起搏迅速,更适合无X线指导床旁心脏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下安置临时起搏器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病例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经右颈内静脉途径,并结合QRS波群在V1,及Ⅱ导联主波方向及起搏阈值对临时起搏电极进行定位、起搏结果临时起搏电极一次送入到位,成功率100%,无穿刺失败、血气胸、栓塞、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6.1±3.4)min;平均起搏阈值(0.9±0.2)V。结论麻醉状态下,由麻醉医生经右颈内静脉,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使用普通电极床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5例患者分为床旁体表心电引导组(83例)和介入室X线引导组(32例),通过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观察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床旁体表心电引导83例即刻成功率100%,最后起搏成功率98.8%;从穿刺开始到起搏成功时间两组分别为(8.5±1.2)min和(7.4±1.6)min,起搏阈值为(0.87±0.31)V和(0.83±0.27)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起搏电极留置时间3~15 d起搏和感知功能均正常,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紧急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便于急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内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通过插入导管的长度和起搏心电图QRS波形态的指导,植入球囊漂浮导管至右心室行临时心脏起搏。结果成功起搏55例(97.22%),开始穿刺到成功起搏时间(6.7±3.5)min,植入深度(37.5±3.5)cm,留置电极导管时间1—14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能迅速安全行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6.
施德毅  陈永东 《广西医学》2009,31(7):972-973
目的探讨应用起搏脉冲引导下紧急床旁普通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对26例不同原因引起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意外心跳骤停患者,脉冲引导下床旁经左锁骨下和右颈内静脉,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临时右心室心脏起搏。结果26例病人成功起搏20例,占76.9%。从开始静脉穿刺到右室成功起搏时间5-20(10.0±2.2)m in,术后24 h内发生导管微脱位2例,经调整导管后恢复正常起搏。所有患者无误穿动脉、气胸、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心肌穿孔、感染等并发症。3例意外心跳骤停患者起搏失败。结论起搏脉冲引导下紧急床旁普通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在非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在无X线透视下,为216例非心脏手术患者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结果216例患者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顺利将临时起搏导管送至右室,3例失败;在起搏期间有8例患者发生电极脱位,重新调整后恢复正常。结论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起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安全、简便易行;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气囊电极经锁骨下静脉结合起搏脉冲定位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抢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意义。方法:床旁经锁骨下静脉导入气囊电极抢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71例,采取起搏脉冲定位法,床旁体表心电图替代内心电图,起搏阈值为≤2V,起搏电压6-8V。结果:71例中65例右室成功起搏,耗时5-10min,平均仅7min,未见明显不良征象。结论:与一般临时心脏起搏安置术比较,该方法快捷简便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静脉途径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在床旁行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床边经右锁骨下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4种不同的途径穿刺插管,用气囊漂浮起搏电极行心脏临时起搏.观察其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58例患者中57例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起搏成功,成功率98.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5例,右颈内静脉途径2例,右股静脉途径6例均盲插起搏成功,从穿刺到起搏成功用时左锁骨下静脉途径2~12 min,平均4.5 min,右颈内静脉途径3 min及4 min,右股静脉途径5~18 min,平均9.2 min.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45例盲插成功42例,成功率93.3%,从穿刺到起搏成功平均5 min,3例未成功者1例为起搏电极置入失败,2例为置管失败,其中2例改行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成功2例,另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及右股静脉途径均未成功,后在X线透视条件下从左股静脉途径起搏成功.结论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有创伤小、置入迅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所需设备简单等优点,适合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诊床旁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经股静脉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心内科ICU住院及急诊科就诊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36~79岁,平均(67±18.7)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急诊床旁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住院患者临时起搏器正常起搏后,摄床旁X线片观察起搏电极导线尖端位置。转运至上级医院者在透视下查看电极尖端位置。结果 40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植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所花时间5~18min,平均(11.5±4.3)min。无一例出现静脉内血栓、心肌穿孔、术区感染及其他穿刺局部并发症。结论在非透视条件下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经股静脉临时心内膜起搏心脏,安全、便捷、可行、成功率高。适合于急诊床旁临时起搏,避免因患者病情危重,搬动造成生命危险,保护了永久起搏器入路及术区,为患者转运创造条件,挽救了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经股静脉床旁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在紧急心脏起搏治疗中无X线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快速、安全性。方法37例患者均采用漂浮电极导管,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静脉,所有患者均在床边无X线条件下进行,起搏方式为按需心室起搏(CVP)。结果所有患者均起搏成功,最快3.8min,最慢23.1min。5~10min内起搏成功28例。从股静脉穿刺成功至起搏完成时间为8.5±3.65min。结论在急症无X线透视时,应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静脉床边漂浮电极导管临时起搏具有起搏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很少,不需搬动患者,不需特殊设备,非常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总结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心脏急症的经验。方法对340例伴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动态心电监测下采用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法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评估临床可操作性、适应症、起搏后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等。结果 318例次经床旁盲插导管成功,成功率93.5%。平均操作时间3~15 min。应用于心脏疾病及心脏疾病以外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急救,导管置入都能成功起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起搏应用过程中发生室颤、心脏穿孔、血气胸、导管脱落以及感知起搏不良等相关并发症25例,占7.3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心脏急症的治疗中具有快捷、损伤小、灵活性高、疗效好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为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研究起搏脉冲引导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技术的优越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鞘管.设置起搏器频率超过患者自主心率0次/min、输出电流为5 mA、感知电压为3mV,沿鞘管推送电极至心电监护显示脉冲信号及起搏心律.结果 18例患者获良好的起搏效果(操作时间5~10min,平均6.9 min).1例患者开始时起搏效果不良,约 h后好转;例患者起搏效果差;后3例操作时间均超0 min.1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由起搏脉冲引导、经左锁骨下静脉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起效迅速、成功率高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脉冲引导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研究起搏脉冲引导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技术的优越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Seldingel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鞘管。设置起搏器频率超过患者自主心率20次/min、输出电流为5mA、感知电压为3mV,沿鞘管推送电极至心电监护显示脉冲信号及起搏心律。结果 18例患者获良好的起搏效果(操作时间5~10min,平均6.9min)。1例患者开始时起搏效果不良,约2h后好转;2例患者起搏效果差;后3例操作时间均超20min。21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由起搏脉冲引导、经左锁骨下静脉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起效迅速、成功率高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将78例患者分为2组,A组40例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应用“三点连线法”指导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快速心脏起搏;B组38例在X线透视下穿刺左或右侧锁骨下静脉进行临时起搏。结果示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电极操作时间及起搏阈值无差异(P〉0.05),总抢救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1)。成功后电极平均深度为“三点间连线长度+9.0cm”。提示利用三点连线法指导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快速心脏起搏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适用于不同年龄、身高和体形的患者,对无自主心律和有自主心律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右颈内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采用seld inger法穿刺技术,穿刺右颈内静脉送入球囊漂浮电极导管,根据体表起博心电图图形特点和导管深度行床旁临时右室起搏。结果:46例均经右颈静脉穿刺,在床旁放置带囊临时起搏电极于右心室,都达到迅速有效起搏,从穿刺到右心室起搏,平均时间为6m in,所有患者均无气胸、栓塞、严重心律失常、局部血肿、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颈内静脉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右室临时起搏是一种较安全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心室主动电极起搏与被动电极起搏二者之间起搏参数的差异。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186例,其中93例为右室间隔部主动电极起搏,93例为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起搏,于植入时测试单极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所有患者的起搏脉宽均为0.42ms。结果:有效起搏时主动电极组与被动电极组比较起搏阈值无显著差异(1.19±0.25 vs 0.98±0.25)V(P>0.05),被动电极组感知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感知(8.57±5.08 vs 7.69±4.21)mV(P<0.05),被动电极组阻抗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阻抗(718.60±239.50 vs 656.88±165.47)Ω(P<0.05)。结论:被动电极即刻感知优于主动电极,阻抗则高于主动电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起搏心电图引导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以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鞘管,从鞘管推送电极至心电监护出现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然后连接临时心脏起搏器,并设置起搏频率超过患者自主心率20次/min,输出电压为3~5V,感知灵敏度为2mV。起搏器完全起搏后,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根据Ⅱ、Ⅲ、avF导联起搏QRS图形调整电极位置,直至Ⅱ、Ⅲ、aVF导联起搏QRS主波向下,V1-V6导联起搏QRS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结果8例患者获良好的起搏效果,全部一次插管成功,操作时间5~10min,插管深25~30cm。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由起搏心电图引导,经左锁骨下静脉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收治AMI合并慢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植入临时起搏器后,观察血压改变、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脉压差较植入前明显升高(P〈0.01);在临时起搏器的支持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抢救成功率90%;平均植入时间(10.5±2.5)min;平均起搏时间(5.2±3.5)d;经临时起搏后,恢复窦性心律,顺利渡过超急期,仅1例需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予相应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临时起搏器在AMI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抢救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