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声波对液态奶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协同热处理对液态奶中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杀菌实验,并与传统方法做比较。研究了经不同功率、时间、温度的超声波处理后液态奶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经1400 W,180 s,60℃条件下杀菌率达到了97.96%,经1400 W,60 s,60℃条件下杀菌率达到了96.77%,达到了巴氏杀菌的效果。同时,该条件下超声作用后再经巴氏处理,杀菌率达到98.71%,对比于巴氏杀菌,其菌落数降低了60.24%。与热杀菌相比,超声波杀菌温度低,时间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技术在ESL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超声波结合热杀菌技术对鲜乳处理后,4℃贮藏条件下牛乳货架期间的品质变化情况。经测定牛奶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及酸度等多种指标后,结果表明用频率为50kHz,温度为60℃超声波对牛乳杀菌60s后,再用温度为76℃的热处理杀菌15min后牛奶的品质保持最好.且在4℃贮藏条件下,牛乳的贮藏期达18d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过氧化氢的有效杀菌浓度,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目标微生物,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究过氧化氢对自来水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活性和可培养性的影响及其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较低过氧化氢浓度(0~15 mmol/lL)处理可达到部分杀菌的效果,1 mol/L以上过氧化氢可完全灭菌。而15 mmol/L过氧化氢处理导致4.08 lg(CFU/mL)鼠伤寒沙门氏菌全部进入VBNC状态。该状态的沙门氏菌形态和结构改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几乎完全被钝化,处理中产生的自由基强度在0~30 min内与VBNC发生系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鲜乳超声波除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功率、时间的超声波处理鲜乳后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经600W,3min超声波处理的原料乳,杀菌率达93%。并研究了超声波结合巴氏杀菌技术对鲜乳处理后,4℃贮藏条件下牛乳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600W,3min超声波处理的原料乳结合63℃,30min的热处理后,乳品质保持最好,4℃贮藏条件下贮藏期达16d左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单独超声波(US)及超声波结合乳酸链球菌素(nisin)(US+nisin)对胡萝卜汁中自然菌群的杀菌效果。采用处理温度0~50℃,超声波频率20 k Hz,超声波功率密度分别为242,605,968 W/cm2,超声波处理时间0~10 min。结果表明,US能有效钝化胡萝卜汁中的自然菌群,随着处理温度和处理功率密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均显著性下降(P0.05);胡萝卜汁在605 W/cm2,30℃处理10 min时,US和US+nisin使菌落总数下降了1.78和2.39个对数值,使霉菌和酵母菌下降3.99个对数值;当处理温度为30℃时,US+nisin比单独US的杀菌效果好,表现出对菌落总数的叠加杀灭效果,两种处理对胡萝卜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杀灭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S与nisin结合使用可增强对胡萝卜汁中菌落总数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绿豆为作用载体,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在不同发芽阶段的绿豆芽中的内化定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照射和化学消毒剂处理两种方法对定殖在绿豆芽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消毒处理,探索消除绿豆芽中定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绿豆发芽前期的4个不同的时段(0~48 h内):吸胀期(G_1,0 h)、萌动期(G_2,0~12 h)、发芽初期(G_3,12~24 h)、发芽期(G_4,24~48 h),分别接种不同浓度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10~2、10~4、10~6、10~8 CFU/m L),鼠伤寒沙门氏菌在豆芽中的内化定殖能力不同,但在绿豆发芽的生长周期(约为144 h)结束时,4个不同接种时段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内化量趋于相同。对绿豆芽中内化定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消毒处理对内化定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而次氯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浸泡处理对内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去除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各种热处理方式对沙门氏菌DNA消亡及其检测效果的影响,选择肉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常用的热处理方式对沙门氏菌进行处理。灭活后的菌体室温放置一定时间后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5℃20min、85℃30min、沸水浴3min、121℃15min处理均能使沙门氏菌完全灭活,其中65℃20min、85℃30min处理后菌液中残存有大量的基因组DNA,且消亡速度缓慢,放置18d后仍有可见条带。沸水浴3min处理后菌液中基因组DNA条带微弱,放置4d后即消失。121℃15min处理后则无可见条带。沸水浴2min处理后不能使菌液中的沙门氏菌完全失活。65℃20min、85℃30min、沸水浴3min、121℃15min致死后的菌液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有大量的基因片段。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沙门氏菌DNA消亡速度越快。因此,肉品在沸水中至少加热3min以上才能保证安全;热处理后残留的基因片段对应用DNA分析检测沙门氏菌产生很大的干扰作用,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以黄金贝为原料,研究超高压和热处理两种杀菌方式对其可消化性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以不同压力、保压温度及保压时间为因素,确定黄金贝的超高压杀菌条件;通过煮沸不同时间确定热处理杀菌条件;比较不同杀菌条件下对黄金贝可消化性、质构、色差和持水性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杀菌条件。结果表明,在500 MPa、30 ℃、30 min,400 MPa、40 ℃、30 min和600 MPa、40 ℃、20 min以及沸水处理≥5 min可以彻底杀灭黄金贝中全部微生物。与未处理的鲜贝相比,超高压处理显著提高了贝肉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率,其中500 MPa、30 ℃、30 min和400 MPa、40 ℃、30 min条件下处理的贝肉水解产生氨基酸量保持在较高水平。400 MPa、40 ℃、30 min处理的黄金贝在硬度和咀嚼性方面较未处理组变化最小,同时弹性得到提升。超高压处理可以使黄金贝亮度值增加。400 MPa、40 ℃、30 min条件下高压处理,贝肉的持水率比未处理提高了一倍,而热处理持水率最低,仅有6.25%。因此,400 MPa、40 ℃、30 min超高压处理的黄金贝消化性和食用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热失活规律,对接种10~8 CFU/g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不同介质进行55、63、72℃热处理,测定处理后样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菌体浓度。应用Dose Resp模型拟合在3种温度下志贺氏菌的动力学模型,用D值(decimal reduction time)表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的耐热情况。结果表明: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热失活曲线运用Dose Resp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的D值不同,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灌肠肥瘦肉1∶1(m/m)中D值较大,相对耐热。55℃条件下热处理25.0 min,63℃热处理2.03 min,72℃热处理0.31 min后,一般肉制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均能被杀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声热处理钝化毛豆过氧化物酶.实验条件为:温度60~90℃、超声波频率25kHz、功率800 W.以在不同温度(60~100℃)下热处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作为对照,研究超声波协同热力灭酶的机理.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在25 kHZ、800 W的超声波、83℃下处理1.52 min,过氧化物酶钝化效果最佳.目前的研究有助于声热作用作为新加工工艺逐渐取代传统热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1.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过程的关键酶,通过测定酱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酱油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抑制率达到50%时(IC50)酱油固形物含量浓度为19.8g/L。酱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行为表现为可逆混合性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载体交联法制备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并研究了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给酶量为40~50mg/g,于pH7.5,25~30℃下,0.4%~0.5%的戊二醛溶液交联12h,所得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活力回收率平均达61.6%。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子鼻和乙醇传感器判别草莓新鲜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赵秀洁  孙柯  王卓  屠康 《食品与机械》2016,32(5):117-121
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在4℃(低温组),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研究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方法。分别运用电子鼻和单一乙醇传感器采集草莓贮藏期间的气味。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定将草莓的新鲜度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4℃贮藏0~3,6,9~12,15d。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分类型支持向量机(SVM-C)构建了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模型;应用电子鼻和PLS-DA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4.2%,88.3%;而基于SVM-C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9.2%,96.7%。应用乙醇传感器技术和PLSDA法、SVM-C法构建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3.3%(PLS-DA法建模组),86.7%(PLS-DA法验证组),90.8%(SVM-C建模组),90.0%(SVM-C验证组)。该研究可为建立草莓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新鲜度实时监测的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吸附法固定果胶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固定化主要因素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优化固定条件。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氯化钙为1%、戊二醛浓度为3%的条件下,采用酶浓度为0.2mg/mL、pH值3.0、温度为40℃、固定时间为45min。固定化果胶酶活力最高,酶活回收率达到84.4%。  相似文献   

15.
果胶酶在壳聚糖上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壳聚糖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研究了果胶酶的固定化,分析了戊二醛浓度、给酶量、温度对酶固定化的影响。同时对固定化后的酶促作用条件(最适pH、温度)、米氏常数、半衰期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在3%戊二醛,0.1mg/g湿壳聚糖的给酶量,5℃条件下,果胶酶固定化的固定率较高。酶促特性研究表明,固定化果胶酶最适温度范围较非固定化果胶酶大,最适pH和表观Km均有所下降,在4℃条件下,固定化果胶酶的半衰期约为30d。  相似文献   

16.
以臭氧活化后的聚丙烯微孔膜为载体,并以丙烯酸为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转谷氨酰胺酶。研究了臭氧活化时间、接枝反应时间、温度、单体浓度、莫尔盐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己二胺浓度15%,胺烷基化温度50℃、时间120min,戊二醛浓度3%,交联温度30℃、45min,酶浓度10mg/mL,固定化时间20h。此条件下载酶量为30.23mg/g膜,酶活力可达16.9U/g膜。  相似文献   

17.
以取代度及特性粘度为指标,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醛及NaBH4的用量等对壳聚糖的N-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取代度和特性粘度有较大的影响。要得到高粘度、高取代度的衍生物,反应时间以20~24h为宜。为了制备高取代度和高粘度的衍生物,反应温度不超过40℃为宜。醛的用量应为壳聚糖所含-NH2的物质的量的4~5倍较适。NaBH4加入量为壳聚糖所含-NH2的6倍为适。  相似文献   

18.
明建  曾凯芳  李洪军 《食品科学》2009,30(7):210-214
采用TA-XT2i质构仪,研究木瓜蛋白酶处理对牛肉嫩度的影响,对酶活力、p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进行实验,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选择出最佳嫩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液的酶活、p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牛肉的持水力、烹饪失水率、剪切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木瓜蛋白酶最佳嫩化条件:酶用量20U/g(0.01%)、pH7.0、处理温度37℃、处理时间1.5h;或酶用量40u/g (0.02%)、pH7.0、处理温度20℃、处理时间1.5h。因素的显著性次序为: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酶活>pH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γ射线在常温下对生理盐水和玉米中不同浓度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miliforme)孢子的辐照杀灭效果,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对生理盐水和玉米中高、低2种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进行辐照,采用PDA培养基平板稀释法计数孢子数。γ射线辐照剂量与存活串珠镰刀菌数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生理盐水中高、低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试样中D10值为0.57、0.60kGy,最小杀灭剂量为4.0、3.0kGy;玉米中高、低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试样中D10值为0.66、0.81kGy,最小杀灭剂量为4.0、3.0kGy。γ射线对串珠镰刀菌孢子有明显的杀灭作用,4.0kGy可全部杀灭实验浓度的串珠镰刀菌孢子。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了谷氨酸发酵液对谷氨酸提取工艺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用膜过滤除菌方法对染菌发酵液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发酵周期控制在30~34h;发酵液放罐残糖控制在0.6%以下;发酵结束后要及时升温处理,升温至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