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采用免疫调整剂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我院1984年12月至1985年2月应用阿糖胞苷(Ara-C)对52例出血热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病例选自1984年12月~1985年2月住院出血热患者。52例患者均符合1981年卫生部颁发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0年9月~1981年7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629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2.7%。17例中死于尿毒症4例,腔道出血4例,心衰、肺水肿3例,休克2例,脑出血1例,脑疝1例.造成死亡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当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病死率仍平均高达10%左右。死亡原因以往认为以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继发感染及大出血为多。根据我院1981~1985年20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均证明为多器官受损或衰竭。为探讨出血热多器官损害或衰竭情况,发病机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特将20例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老年人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对120例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资料来源及方法 1981~1986年我院收治肺结核2512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120例(老年组),占同期住院病人4.8%。从同期住院病例中随机抽取20~59岁的病例60例(对照组)作对比。老年组男114例,女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1岁。对照组男47例,女13例,年龄21~55岁,平均36.3岁。  相似文献   

5.
1981年以来,我们收治流行性出血热347例,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如下。基本情况:347例中,男231例(66.6%),女116例(33.4%)。发病年龄2~80岁,16~45岁者发病率(68.3%)高。按照卫生部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的标准分型,本组轻型229例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治疗方法虽多,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几年来,我科使用消炎痛治疗出血热201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一、资料来源本文的391例病例均为我科自1980年10月~1987年3月底收入住院的、确诊为出血热的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疗效分析。自然地而未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对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肺水肿的认识,兹将本院6例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按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的诊断分型标准加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一般资料:6例男性均为危重型。年龄16~60岁;20~30岁4例。肺水肿发生于第5~9病日,住院2~4天。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81~1986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593例中(以下简称出血热),14岁以下儿童35例,占出血热收治总人数的5.9%,并与同期收治的成人出血热51例,就临床特点作回顾性比较。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我院1981年3~4月非选择性的对110例出血热患者进行了脑脊液检查,所有病例均除外穿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238例,门诊误诊62例,误诊率26.1%。诊断标准以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试行)为依据,结合血清间接免疫荧光(IFAT)检验确诊。本文着重讨论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措施。临床资料本组62例中,男性44例,女性18例。年龄14~68岁,其中20~45岁48例。本组出血热在发热期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21例,其中青壮年18例。21例均有发热,早期有头痛、身痛、咳嗽。但流涕、鼻塞等卡他症状少见,出血现象及尿改变不明显。经住院观察,出血、尿蛋白和BUN进行性增加和热退病情反加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重型及危重型占84.9%,病程明显延长,并发症高于非老年组(P<0.05);少尿期老年组血尿素氮、肌酐浓度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血小板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病死率(12.3%)高于非老年组(2.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情重,早期表现不典型,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其应力争早诊断、早治疗,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我们地区合作医疗事业蓬勃发展,“预防为主”方针深入人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1975年比1971、1972年下降了56%,比1973、1974年下降了33%。为了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总结经验教训, 我们收集了各县及公社医院收治的流脑死亡病例129例进行临床分析。一、一般情况从死亡病例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年龄:婴幼儿和老年人病死率最高。10~40岁病死率只有O.7%,而不满一周岁的婴儿为15.8%,6个月以内者高达21%,61岁以上老人为25%。高低相差数十倍,指出了抢救的年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下简称出血热),尤其是野鼠型,肾脏损害严重,极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下简称急性肾衰),由于后者病死率甚高,所以,纠正肾衰是治疗出血热的重要环节,我院自1982年以来收治的出血热患者中,发生急性肾衰168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符合以下条件:1.发生于出血热流行季节与地区,具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规律;2.病程中急骤出现少尿或无尿和氮质血症;3.排除肾前性、肾后性少尿和肝肾综合征。二、性剐与年龄男132例,女36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6岁,11~16岁14例,17~49岁112例,50岁以上42例。三、临床表现168例中危重型91例,重型75例,中型2例,无轻型病例。本组病例除有出血热的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临床表现复杂,常效误诊。有报告误诊率达40.6~51.1%。我院自1986年冬开始将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以下简称RPHI)用于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及方法:本文30例均符合1981年西安会议关于EHF的诊断标准,均采用RPHI法检查患者血清,并作间接荧光抗体法(以下简称IFAT)和尿液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以下简称SPA-CoA)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病人均于早晨空腹取血,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我科1983年7~9月收住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共64例,其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6.25%。一般资料一、年龄与性别:本组64例乙脑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为18岁,最小者为1个月,其中10岁以下者60例(93.75%),2~6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共34例。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衰竭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 (ACVD)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比较 86例老年和 82例非老年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总结老年 ACVD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和多器官衰竭(MOF)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的特点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6 8例均为 1990— 1996年住院并经颅脑 CT 检查确诊为各种ACVD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6 0岁以上 )及非老年组 (6 0岁以下 )。老年组86例中男 5 6例 ,女 30例 ;年龄 6 0~ 89岁 ,平均 6 8.1岁。非老年组 82例中男 5 4例 ,女 2 8例 ;年龄 17~ 5 9岁 ,平均 5 2 .1岁。MODS诊断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病情复杂,尤其是城市出血热,因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我院二年来共收治城市出血热52例,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临床分析一、一般资料52例中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23~63岁,平均36岁。职业系工人及干部,发病前均未在野外或流行地区生活或作业,2/3患者无与鼠类接触史。1/3患者家中有鼠及鼠洞,感染物多不能明确。2~6月份发病者占本组病例的86.8%,平均住院23.5天。二、诊断与分型按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为诊断、分型、分期依据。三、治疗本组均采用对症及中西医结合治  相似文献   

18.
1981年至1983年,在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中,我们使用了大剂量速尿冲击疗法(日用量在1,000毫克以上者有14例),结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治疗对象:本组14例是1981年10月至1983年12月住院的出血热少尿期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重型8例,危重型6例。治疗前情况:①少尿时间:48小时4例,36小  相似文献   

19.
安丘市1977~1998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丘市自1977年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称出血热)病人后,疫情不断发生,疫区逐年扩大,目前出血热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现根据安丘市历年疫情资料分析该市1977~1998年出血热发病情况。1流行强度:安丘市1977~1978年先后有3处乡镇发病,1979、1980年两年未发现病人。1981年以来疫情逐年增多,疫区自南而北逐渐蔓延,至1998年累计发病2549例,病死65例,平均发病率为113710万,年均病死率为255%,年均死亡率为02910万。1986年发病达高峰,发病率为592410万,1987年后发病率逐年下降,1991年发病率最低,为57410万,较1986年下降了9031%,但1992年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浙江:2006年12月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7例,报告病例数比上月下降2.02%(97/99),比去年同月下降11.82%(97/110);无死亡病例报告。本月除嘉兴和舟山市无病例报告外,其余9个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市有台州市(21例)、宁波市(20例)、丽水市(16例)、衢州市(14例)、金华市(11例),占全省病例总数的84.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