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迎  孙福成  季福绥  许锋  何青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377-379,382
目的研究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3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其中1例一过性V1~V3导联ST段抬高2mm,2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1~2mm。冠状动脉痉挛的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例,左前降支3例,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1例;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为50%~99%;4例为正常冠脉患者,2例为轻中度冠脉病变基础上出现的冠脉痉挛,1例为已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冠脉痉挛患者。7例患者均完成了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可为正常冠脉或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发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即使坚持服用抗痉挛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发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30例VAP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 结果 VAP好发于男性,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多于夜间及凌晨静息时发作,17例患者(占56.7%)伴发心律失常,7例患者晕厥,均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病变者占66.7%,冠状动脉正常者占33.3%。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1例行冠脉搭桥术,有2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 结论 变异型心绞痛既可发生于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也可发生于正常冠状动脉,前者多见。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主要的药物治疗,对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对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器械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已经确诊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1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普通心电图正常,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胸痛发作时心电图上都具有典型心绞痛的ST-T改变,均符合典型心绞痛3个1的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0例患者中8例患者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例无异常,可能为吸烟导致的冠状动脉痉挛。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时间长可记录到变异型心绞痛发作及停止的全过程,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变异型心绞痛并不少见,但是冠状动脉无阻塞病变的变异型心绞痛并不多见。继201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公布治疗指南之后,2019年美国心脏学会又公布了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治建议。提示此类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冠状动脉无阻塞病变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在加用地尔硫以及尼可地尔后大多数症状可控制,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困难,原因是冠状动脉无阻塞病变的变异型心绞痛的病因、机制不清楚。本文分享1例曾被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严重变异型心绞痛合并过敏性鼻炎、无冠状动脉狭窄、无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提示临床医生应注意当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病变时不可轻易放弃疾病的探索,特别是表现为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时(粗大右冠状动脉易发生痉挛)。冠状动脉痉挛病变的病因要注意过敏体质及应用激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VAP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VAP好发于男性,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多于夜间及凌晨静息时发作,17例(56.7%)患者伴发心律失常,7例患者晕厥,均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病变者18例(66.7%),冠状动脉正常者9例(33.3%)。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1例行冠脉搭桥术,有2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既可发生于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也可发生于正常冠状动脉,前者多见,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主要的药物治疗,对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对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器械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的关系。方法对13例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冠脉有无病变及病变情况与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作对比分析。结果①13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冠脉造影发现有狭窄性病变11例,未发现冠脉狭窄性病变2例。②心绞痛发作时,胸前导联ST-T改变与前降支病变符合率为82%;下壁ST-T改变与右冠脉病变符合率为50%。③13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律失常发生者6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例。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是由于在冠脉狭窄或不狭窄的基础上发生血管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所致,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极易发生猝死,可能是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既往认为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近年来认为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本研究对32例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探讨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1998年3月-2005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有一过性ST段抬高的患者58 例,对其中32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男29例,女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Judkin法,对16例左主干病变患者多体冠状动脉造影,并作临床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6例冠心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10例(62.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14例(87.50%),自发型心绞痛12例(75.00%),劳力型+自发型心绞痛12例,无典型心绞痛。造影发现10例左主干病变后即给予植入支架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60.00%)。结论左主干病变行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治疗和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28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多种形态上抬,且不断演变。28例患者均有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T段上抬幅度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痉挛可能是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基础,心绞痛发作时ST段形态不断演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2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32例患者中显示冠状动脉狭窄30例,占93.75%。结论变异性心绞痛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血管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所致,故应积极治疗以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4,(29):158-160
目的:探讨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记录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高峰期大多集中在凌晨或夜间;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心绞痛发作时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冠状动脉造影可检出存在狭窄病变患者共42例(87.5%),其余6例(12.5%)冠脉造影所见完全正常;动态心电图对变异性心绞痛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完整记录变异性心绞痛的发作全过程,且能够对损伤部位加以定位,在变异性心绞痛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3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变异型心绞痛 (VA)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发作时冠脉血管痉挛的分布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 5例有心电图记录心绞痛发作的VA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 37例进行了冠脉造影并随访出院后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① 37例冠造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Gensini评分≥ 4分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大于 <4分者 (P <0 .0 5 )。② 4 5例V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冠脉痉挛部位中前降支 (LAD)和右冠脉 (RCA)痉挛的发生率多于其他冠脉 ,在LAD和RCA之间无明显差异 (49%vs 4 5 % )。有冠脉狭窄证据的VA患者 ,痉挛与狭窄的血管相对应。③ 37例行冠造者 ,狭窄和正常者各为 2 5、12例 (6 7.5 %vs 32 .5 % )。结论 变异型心绞痛可发生于有狭窄的冠脉或正常冠脉中 ,前者更多见。血管痉挛及病变部位多为LAD和RCA ,Gensini评分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临床诊断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观察发作时ST -T改变与症状关系;心绞痛发作时间;ST段抬高(痉挛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病变部位、ST段抬高幅度、持续时间与相关心律失常性质的关系.[结果] ST-T改变与胸痛发作时间基本一致;心绞痛多发生在凌晨、夜间(70%);ST段抬高导联提示的痉挛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狭窄部位有关;心律失常的性质与痉挛部位密切相关;多部位病变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ST段抬高≥4 mm心律失常发生率较ST段抬高<4 mm明显增高(P<0.05);疼痛持续时间≥3 min心律失常发生率较疼痛持续时间<3 min明显增高(P<0.05).[结论]DCG能够完整准确记录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过程,还能对心肌缺血损伤部位加以定位诊断,对提高变异性心绞痛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稳定型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8月6月十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心绞痛患者7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判断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58例(稳定组),变异型心绞痛20例(变异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狭窄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变异组的ST-T压低、T波倒置、ST-T压低合并T波倒置等心电图特征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变异组的QRS波持续时间高于稳定组(P <0.05)。心电图诊断变异型心绞痛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5.0%和9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RS波持续时间、T波倒置、ST-T压低合并T波倒置是冠心病患者易发变异型心绞痛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鉴别诊断稳定型心绞痛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心电图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不稳定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冠脉造影);方法:对4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进行临床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结果初发劳力型心绞痛以单支病变血管为多见,占64.71%(44/68),静息型心绞痛以双支及三支病变为多见,分别为21.6%及52.58%.复杂病变及C型病变检出率较其他各型为高,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血管介于上述两之间.梗塞后心绞痛“罪犯”血管多为完全闭塞性病变,较其他类型多见.变异型心绞痛多半仅有轻度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梗塞后心绞痛血栓检出率较其它各型为高;结论静息型及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血管程度较为严重,且病变广泛而复杂,应给予积极治疗,梗塞后心绞痛应加强抗凝或其它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表现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5例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将冠脉病变情况与临床表现作对比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4例有冠脉狭窄病变(狭窄>80%),1例冠脉无狭窄病变,但有斑块.(2)5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时,1例为胸前导联ST-T抬高性改变,冠脉造影为前降支狭窄病变.1例为不同发作时分别表现为胸前导联及下壁导联ST-T抬高性改变,冠脉造影为多支病变.1例发作时表现为胸前导联抬高性改变,冠脉造影未发现冠脉狭窄病变.2例发作时表现为下壁导联抬高性ST-T改变,冠脉造影均为左旋支中段狭窄.结论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多发生在有狭窄病变基础上的冠脉,且发作时心电图ST-T抬高性改变的导联部位与其相关的冠脉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夏金发  邵旭武  章萍  王岳松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29-1129,113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Judkins法或Am-platz法对330例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计算机辅助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所有病例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进行血生化检查,从中获得Lp(a)。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Lp(a)(275±12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3±117)mg/L(P〈0.01);冠状动脉病变高积分组Lp(a)(290±106)mg/L和中等积分组Lp(a)(255±94)mg/L水平明显高于低积分组Lp(a)(255±94)mg/L(P〈0.01或0.05)。结论血清Lp(a)水平是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