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普洱茶和玫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技术、酶解技术、常规浸提技术等方法,制备茶饮料。结果表明,浸提最佳工艺参数是玫瑰普洱原料的拼配比例为玫瑰干花32.5%,一年陈熟普洱茶67.5%;浸提时间40 min,茶水质量比1∶25,浸提温度90 ℃,浸提2次;浸提液加入0.08%单宁酶和0.04%风味蛋白酶进行酶解,玫瑰普洱提取液71.40 mL,白砂糖41.60 g,Vc 0.20 g,柠檬酸钠0.14 g,水893.19 mL。该饮料审评结果为汤色较红亮,澄清;玫瑰香气明显,茶香足陈香明显,滋味醇香爽口,温润滑舌,且在一年常温保质期内无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国内铁观音茶梗并未实现广泛的综合利用。为了避免铁观音茶梗的大规模浪费,开辟茶产业发展的新途径,本研究探讨了铁观音茶梗中茶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醇沉时间为实验因子,以茶多糖提取率为响应面值,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来构建数学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铁观音茶梗中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浸提温度为100℃、浸提时间为120 min、料液比为1:40、醇沉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为2.97%。本研究为实现从铁观音茶梗中分离提取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前期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于2011年8月-2012年1月在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进行。研究金银花普洱茶鲜花复合果糕的生产工艺参数,以金银花、普洱茶、砂糖、葡萄糖浆、魔芋胶、果胶、柠檬酸为主要原料,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鲜花果糕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普洱茶金银花浸提液的最佳混合比例为1:0.6,糖酸比为90:1,魔芋胶添加量为1.6g,果胶添加量为1.25g。  相似文献   

4.
水法提取茶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料水质量比、温度、时间及次数4个因素对茶多糖(TPS)的水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料水质量比,其次是温度、次数和时间;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质量比1:25,温度85℃,时间90 min,次数1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对普洱茶中微生物筛选和鉴定基础上对蜡样芽胞杆菌毒素基因的分布、普洱茶下调毒素基因的表达和改善肠上皮细胞的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无菌水和沸水泡制普洱茶,获得分离株,通过16SrDNA测序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确定其归属;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耐模拟胃肠液能力评价和毒力基因的检测;采用细胞实验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普洱茶对蜡样芽胞杆菌毒素的抑制作用。结果无菌水浸泡普洱茶获得的45株菌中44株为芽胞杆菌属,沸水浸泡获得的7株菌均为蜡样芽胞杆菌(FBCE01、FBCE06、FBCE10、FBCE14、FBCE20、FBCE26和FBCE29),多重PCR技术结果表明其分别含有毒力基因cytK、nheA和hblD的2种或3种。耐模拟胃肠液实验表明,7株菌均具有很强的耐模拟胃肠液消化能力;细胞实验结果发现,普洱茶汤能显著降低蜡样芽胞杆菌对Caco-2细胞的粘附(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能有效降低蜡样芽胞杆菌对细胞的损伤;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进一步说明,普洱茶使蜡样芽胞杆菌肠毒素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普洱茶具有抑制蜡样芽胞杆菌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云南普洱茶放在不同的温度、水份和时间等条件下,观察外界的不同条件对普洱茶品质成分的影响。观察结果显示:水份和温度对普洱茶贮藏的品质成分影响最为显著,在相同的贮藏时间内,提升温度以及增加水份的含量,普洱茶的茶褐素会增加,出现变色,内含的成分会有所下降,如茶多酚和儿茶素等。经过实验证明,高温、低水分是普洱茶贮藏的较好条件,能够保持茶叶色泽和香味;而低温和高水份含量则会加速普洱茶的发霉。  相似文献   

7.
优化玉米须配方颗粒的煎煮工艺,提高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以出膏率、多糖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液料比、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玉米须配方颗粒水煎工艺的影响。通过标准煎剂试验、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确定玉米须配方颗粒的最佳煎煮工艺液料比为25∶1,浸泡60 min,煎煮3次,每次30 min。优选的玉米须配方颗粒煎煮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普洱茶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黑皮素受体-4(MC4R)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普洱茶抗肥胖的相关机制,本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普洱茶提取物干预组,构建单纯性肥胖模型。每周测量大鼠体重,3个月试验结束后测量大鼠终末体重、脂肪组织重量,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水平。提取大鼠附睾脂肪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肥胖相关基因MC4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普洱茶能显著减轻高脂饮食大鼠体重和脂肪组织重量,降低体脂比,并降低各项血脂水平;普洱茶提取物能显著上调MC4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这表明普洱茶提取物具有减肥降脂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肥胖重要调节因子MC4R有关。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普洱茶(普洱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作的晒生毛茶(普洱生茶)为原料,经特殊的后李譬过程生产而成。与其原料晒青毛茶相比较,普洱茶的各类化学物质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应用气相色谱(GC)及气质联用(GC/MS/DS)技术,对云南临沧市生产的普洱茶和晒青毛茶等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成分中的萜类、芳香族、以及有机酸类等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均与同一产地的晒青毛茶等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内标法测定甲基丁香酚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超声辅助提取(UAE)华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3h,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0 min,经3次平行实验验证,此条件下的甲基丁香酚平均得率为0.661%,比正交实验任意组得率高,该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是以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湿热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形成普洱茶独特的风味。采用稀释涂布法,根据产酶微生物的特性,经过固体平板初筛和液体茶汤培养基复筛,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若干株产酶菌株,并从中挑选优良菌株接种普洱茶固体发酵,考察其对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D13-16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似度为98.62%;GJ-02为米根霉(Rhizopus cryzae),相似度为98.57%;XW-10和DF-03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相似度分别为99.10%和99.92%。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的形成主要与蛋白酶产生菌有关,DB-16发酵后香气评分达到31分(对照28,总分40);汤色主要受多酚氧化酶产生菌的影响,DF-03发酵后汤色评分达到19分(对照12,总分20);而这四种功能性微生物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普洱茶滋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60Co γ辐照对普洱茶杀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洱茶为研究对象,利用60Co γ射线辐照,初步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对普洱茶的杀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 γ射线能有效地杀灭普洱茶中的微生物,产品初始细菌和霉菌的数量均低于105cfu/g,经3.6kGy~5kGy剂量辐照能确保普洱茶中污染微生物的量低于1×103cfu/g,而且对普洱茶主要品质成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曲霉属真菌在普洱茶后发酵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阐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进行了普洱茶温湿度试验,并利用从普洱茶后发酵堆中分离鉴定的优势曲霉属真菌,进行接种试验和专用菌剂的发酵生产试验.结果提示,只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普洱茶才具特有的感官特性,曲霉属真菌能控制后发酵的过程,改变茶叶的感官特性.曲霉属真菌的种类及组合对普洱熟茶的茶多酚组成与含量,以及没食子酸、茶氨酸、咖啡因等特征成分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应用专用菌剂进行后发酵生产,能加快普洱茶的熟化速度,提高发酵成功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使普洱熟茶的规范化生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酶法提取川牛膝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纤维素酶提取川牛膝多糖。对药材粒径、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溶剂p H、液固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药材粒径550~830μm、酶用量4 mg/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90 min、溶剂p H5.0、液固比60(m L/g)和提取时间30 min,发现在此条件下,川牛膝多糖得率为71.70%。  相似文献   

15.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高丽参多糖的提取过程.主要考察料液质量比、浸泡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数学模型得到最优提取状况和3D曲面图.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高丽参多糖得率影响最大,在料液质量比1:35、浸泡时间135 min、水提取温度81℃条件下提取156 min,高丽参多糖最大理论提取率为49.51%.最优化模型下实际多糖得率49.29%与理论得率相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运用L9(34)正交试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45),最佳时间为7 h;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9∶1、提取时间3 h、松针长度5 mm、浸泡时间7 h,通过验证实验验证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成熟欧李果肉中单宁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成熟欧李为试验材料,乙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为提取剂,采用L25(5^6)正交试验设计,从溶剂浓度、固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的不同水平对欧李果肉中单宁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欧李果肉中提取单宁的最佳条件为:以丙酮作提取剂,浓度60%,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30℃,固液比1:20;以乙醇作提取剂,浓度30%,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60℃,固液比1:30。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万载龙牙百合为原料,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百合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温度121℃、时间92 min,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百合多糖的得率为6. 284%。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比较适于百合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以液化丙烷为溶剂,对亚临界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开展了中试放大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对亚临界萃取的料液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65min、料液比1∶8、萃取温度45℃,出油率为88.68%。在萃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三级罐组逆流萃取工艺,每罐萃取20min,温度45℃,以1∶1.5的料液比逆流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出油率为90.7%,每个萃取周期的溶剂用量仅为物料的1.5倍,与小试工艺料液比1∶8相比,每个萃取周期减少80%的溶剂用量,极大地降低了混合油脱溶的能耗。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微波法提取楮实子多糖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5,微波处理时间12 min,微波功率450 w,浸泡时间180min.在此条件下,楮实子多糖的提取率为8.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