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36例肝硬化患者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及腹水中ANP、ALD含量,并设ANP正常人对照组。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浆AN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其中肝硬化无腹水组明显高于腹水组(P均<0.01)。肝硬化腹水组血浆ANP、ALD含量均明显高于腹水中ANP、ALD含量(P均<0.01)。本文结果提示:肝硬化腹水形成与ANP、ALD有一定关系,推测ANP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根据腹水中测到一定浓度ANP、ALD推测:肝性腹水,不仅口服抗醛固酮药物,应注意静脉及腹腔内抗醛固酮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形成机理之一是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增高。最近国内外报告心房肽(ANP)有抑制PRA-AⅡ-Ald分泌作用。因此阐明和研究这二个系统在肝硬化腹水时的变化,将对肝硬化腹水形成机理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本院2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了血浆PRA,AⅡ,ANP的测定,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与方法研究对象:26例肝硬化患者中男性22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28例肝癌腹水(其中15例有门脉血栓)、37例肝硬化腹水。25例肝硬化无腹水病人,血浆、腹水中心钠素(ANP)、肾素(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的浓度测定。腹水组比无腹水组的血浓度降低(P<0.05~0.01);肝癌腹水组比肝硬化腹水组血浆中浓度降低,腹水中浓度升高,P均<0.05~0.01;有门脉血栓肝癌组比无门脉血栓肝癌组血浆中浓度降低,腹水中浓度升高,P均<0.05~0.01。  相似文献   

4.
心房利钠肽(ANP)是从哺乳类动物心房肌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已发现对肾脏血液动力学、电解质排泄、平滑肌、血压、血循环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均具有重要生理影响。本研究是在24例慢性肝病患者中用放免法测定ANP的水平,检查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肝功能试验的关系。24例中3例组织学证实酒精性肝纤维变性,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肝硬化(其中2例有腹水),4例肝细胞癌(其中1例有腹水)。上述患者均有肝硬化史。另确定34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血浆中ANP的范围作为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及其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测定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结果示,(1)血浆ET水平在肝硬化肝功能Chile-Pugh评分分级A患者(57.7±21.5pg/ml)、B级患者(40.7±23.1pg/ml)和C级患者(25.2±18.4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78.4±21.9pg/ml)(P<0.01)。B级和C级患者均低于A级患者(P<0.01),C级患者低于B级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数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γ=-0.465,P<0.05)。(2)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的患者(33.7±23.9pg/ml vs 52.6±20.3pg/ml,P<0.01)。(3)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γ=0.446,P<0.05),与血清胆红素,尿素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浆ET的减少可能在肝炎后肝硬化体循环血管扩张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是水钠潴留、腹水形成的因素之一。血浆ET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循环高动力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补钠与限钠对肝硬化腹水消退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是否需要严格限钠存在争议,我们将6 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补钠与限钠治疗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钠、尿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利尿效果、腹水消退及肾功能损害情况作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6 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我院2 0 0 1年1月至2 0 0 3年6月的住院患者,肝硬化腹水的诊断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B超证实。6 0例随机分为补钠组与限钠组各30例,补钠组男2 4例,女6例,年龄(5 1.4±7.1)岁,限钠组男2 1例,女9例,年龄(4 9.4±10 .6 )岁,两组治疗前腹水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亮啡肽(LENK)、神经肽Y(NPY)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腹水形成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9例有腹水、18例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LENK、NPY含量,并以18例慢性肝炎,14例急性肝炎和10名健康者为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LENK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急、慢性肝炎(P <0.01),有腹水者显著高于无腹水者(P<0、01),而血浆NPY水平肝硬化患者明显下降(P<0.01),有腹水者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LENK、NPY等内源性神经肽水平明显变化,且以有腹水者为甚,提示这种神经肽可能参与了肝硬化患者的高动力状态循环异常,并与腹水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是介导脂多糖(LPS)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关键因子。尽管内毒素在慢性肝病和肝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结合蛋白在肝硬化中的意义尚不清楚。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内毒素和LBP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以基质显色法鲎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伴腹水患者同时测定腹水内毒素和LBP水平,并进行2个月的短期随访,记录存活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其中伴腹水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P<0.05)。Child鄄PughC级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B级患者(P<0.05),而B级患者的血浆LBP水平显著高于C级患者(P<0.05)。短期随访显示肝硬化伴腹水死亡患者的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均升高,LBP水平升高可能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种持续的慢性炎症应答。腹水内毒素水平可以作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短期生存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按腹水程度分成无腹水组、轻度腹水组、中度腹水组和大量腹水组4组,每组20例,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分别行腹部超声检查,同时以ECLIA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间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腹水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提示NT-proBNP在肝硬化腹水的病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血浆及腹水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检测在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患者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 6 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SBP 4 1例、非SBP 2 1例 )血浆及腹水PCT水平 ,并与TNF -α、IL - 6水平比较。SBP组血浆及腹水PCT、TNF -α和IL - 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BP组 (P <0 0 1)。均以非SBP组均数加 2倍标准差为阳性判断值时 ,血浆PCT对SBP诊断阳性预测值最高 ,腹水IL - 6阴性预测值最高。死亡组入院时血浆PCT、TNF -α和IL - 6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存活组水平 ,腹水各项指标测定价值有限。血浆PCT水平是诊断肝硬化伴SBP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8岁。肝炎肝硬化腹水11例,血吸虫肝硬化腹水7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2例(其中,具有相兼因素者53例)。所有病例均有中度以上腹水,部分合并黄疸,有近1/3病例为第2次或笫3次复发而就诊。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13例正常人,19例肝硬变腹水和17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血浆心钠素(ANP)的含量.结果表明,HRS患者ANP水平((?)±s)为854.5±96.0ng/L,明显高于正常人451.9±47.5ng/L,P<0.01;但与无肾功能损害的肝硬变腹水患者(825.3±90.6ng/L)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变腹水患者血浆ANP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呈显著正相关,伴HRS时却无相关关系.提示HRS并不是因缺乏ANP所致,HRS时,肾脏对ANP的反应性可能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正常人中,心房利钠多肽(ANP)在血浆容量内环境稳定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原因是该肽有利钠、利尿和血管扩张等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伴有心血管系统和水平衡异常,本文对甲减的ANP的血浆浓度进行了测定。 15例新近经临床和生化证实的甲减患者,年龄23~73岁(平均49岁),以21名正常健康者(年龄27~86岁,平均43岁)为对照,另外对10例于接受甲  相似文献   

14.
测定不同阶段肝硬化患者血浆的NO、ET水平,探索它们对肝硬化腹水形成和肾功能损害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测血浆NO的代谢产物NO2^-浓度(Griess法),ET-1浓度(放免法)及肾功能。1.血浆NO浓度在肝硬化各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肾衰组明显高于有腹水、无肾衰组。血浆ET浓度在肝硬化各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衰组明显高于有腹水、无肾衰组。2.肝硬化患者血浆ET浓度与血肌酐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血钠、尿钠呈负相关。3.肝硬化患者血浆NO与ET水平呈正相关。血浆NO和ET升高可能在肝硬化病程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形成腹水和引起肾功损害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协同作用是肝硬化进展及出现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 ,SBP)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金标层析法测定 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单纯腹水 5 1例 ,合并SBP 6 1例 )血浆PCT水平。结果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 ,以 10ng/mL为阳性判断值时 ,SBP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无SBP组(P <0 0 0 1) ,且与培养是否阳性无关。最初三天血浆PCT水平变化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结论 血浆PCT测定对肝硬化伴SBP的早期快速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以来,我们检测了22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peritonitis,SBP)患者腹水的总蛋白、补体C3、IL-6及TNF-α水平,旨在探讨其对SBP诊断预测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2例SBP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8岁。SBP按1988年我国腹水会议制定的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诊断标准诊断。同时期选择了22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无SBP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7岁。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进入研究第2天抽取腹水,检验腹水中总蛋白、补体C3浓度及IL-6、TNF-α水平。IL-6和TNF-α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药盒购自美国Genzyme公司,标本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2 结 果2.1 两组患者腹水中总蛋白、补体C3浓度测定结果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组腹水总蛋白、补体C3浓度均显著低于肝硬化腹水无SBP组(P<0.05)(见附表)。2.2 两组患者腹水IL-6和TNF-α水平测定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组腹水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腹水无SBP组(P<0.05)(见附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思密达和乳果糖治疗肝硬化患者对血浆和腹水内毒素(ETM)的影响。方法 60例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思密达和乳果糖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天和14天,检测血浆和腹水ETM。结果本组健康人群血ETM为0.22±0.03EU/ml,而肝硬化患者血和腹水ETM分别为0.57±0.11EU/ml和0.71±0.12EU/ml;思密达和乳果糖治疗均可降低血和腹水ETM水平。结论乳果糖起效作用快于思密达。  相似文献   

18.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神经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6例肝炎肝硬化嘲笑因浆神经肽Y浓度。结果显示,所测患者神经肽Y浓度均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伴有腹水者显著高于无腹水者,腹水经消失后,太Y浓度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人,神经肽Y血浆水平与肝有亦有相关性,提示神经肽Y在肝硬化及其苛些并发症发和吕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科近2年资料完整的39例晚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中,诊断三重酸碱紊乱(TABD)11例,现报告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TABD年龄39~71岁。男9例,女2例。肝炎后肝硬化9例,血吸虫性肝硬化2例。均并发腹水(其中大量腹水6例),胸腔积液2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产生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在稳定血压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中NO的转化物亚硝酸盐及硝酸盐(NO_2~-/NO_3~-)值,以了解其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关系,还观察肝硬化患者服用多粘菌素E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此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压偏低的原因。 病人及方法:分四组检测,第一组10例健康对照组,第二组22例代偿期肝硬化,第三组18例肝硬化伴腹水,第四组11例肝硬化伴腹水及功能性肾衰。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