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以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探讨鲶鱼体表粘液提取物(Catfish Epidermal Mucus Extracts,CEME)对其的抑制效果及抑菌机理。研究表明:当CEME浓度高于0.15%时,鲶鱼体表粘液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看出CEME能够有效减缓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速率。进一步使用扫描电镜发现CEME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形态结构能够造成明显的损伤,有效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CEME还可以导致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体内小分子物质以及部分大分子物质向外泄漏。应用SDS-PAGE方法发现CEME处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总蛋白和细菌膜蛋白均有显著的影响,它能够抑制菌体某些蛋白的合成,导致胞内蛋白含量的下降和缺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鲶鱼体表粘液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食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利用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基因序列,设计3对铜绿假单胞菌LAMP检测特异性引物,用36株铜绿假单胞菌,14株近源菌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达到2.2 cfu/100 g~3.5 cfu/100 g。建立的食品中铜绿假单胞菌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的检测食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超标是桶装饮用水中常见的不合格指标。为了解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对本地生产的82批次桶装饮用水采用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核糖体分型。其中有18批次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2.0%。对分离出的36株分离株进行核糖体分型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 MS)分型分析,并对两种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两种分型都将分离株分为2大群,分别包括16和20个分离株,但每个群内的分离株不同。利用分型结果可以进行污染情况分析并建立数据库,从而为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溯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对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 干扰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干扰菌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准确检出的影响。方法在无菌奶粉样品中人工污染不同浓度的沙门氏菌(1~100 CFU/10 g)和铜绿假单胞菌(0~10~6 CFU/10 g),参照GB4789.4-2010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系统(VIDAS30)和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BAX Q7 System)对样品进行快速筛查,以此综合评价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干扰菌对沙门氏菌检测过程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浓度的铜绿假单胞菌干扰下,VIDAS和BAX系统均能够准确筛查出沙门氏菌阳性样品;使用的3种选择性平板对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效果存在差异,XLD平板优于BS平板和科玛嘉CAS平板,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门氏菌在科玛嘉CAS平板上具有相似的显色情况,直接影响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BPW前增菌8 h沙门氏菌的平板分离效果优于前增菌18 h。结论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选择性平板分离步骤时对沙门氏菌具有干扰作用。联合使用2种以上沙门氏菌选择培养基,才能保证沙门氏菌的准确检出。VIDAS和BAX可作为沙门氏菌快速筛查的可靠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建立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干扰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施氏假单胞菌)4种假单胞菌的快速分类鉴定方法。方法:应用FT-IR技术采集4种假单胞菌的菌体生化组成成分的光谱信息,经过预处理后借助计算机和化学计量学运算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结果:结果显示,PCA分析将4种假单胞菌分别聚在4个象限内,HCA分析将4种假单胞菌各自聚为一类,2种分析方法都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干扰菌进行区分。结论:FT-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为铜绿假单胞菌及其3株干扰菌的准确、高效分类鉴定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瓶装矿泉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检测(综述)陈森金蓉培麻郁峰齐津权天津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300011)我国矿泉水的微生物指标仅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有差距。近几年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桶装饮用水回收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以及清洗消毒工序消除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效性。方法 参考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铜绿假单胞菌滤膜过滤法, 对大中小型(各2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清洗消毒工序前后的回收桶进行检测, 并对检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结果 大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回收桶清洗消毒前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依次为75%、80%、70% (平均75%), 清洗消毒后的检出率依次为0、20%、45% (平均22%), 同时检出其他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结论 桶装饮用水回收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普遍比较严重, 中小型企业的现有清洗消毒工序不足以清除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屠宰前肉鸡铜绿假单胞菌的携带情况,为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9份屠宰前肉鸡的肛拭子,并分离可疑菌株,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氧化酶实验、绿脓菌素试验和VITEK生化鉴定实验。结果从49份屠宰前肉鸡中分离出8株可疑菌株,阳性检出率为16.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8株可疑菌株均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可疑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的生化反应特点。结论健康肉鸡可携带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可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而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eal-time RAA)方法。方法基于铜绿假单胞菌ecfX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通过灵敏性、特异性和疑似菌株检测评估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Real-time RAA方法在39℃等温条件下反应20 min即可实现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效检测;特异性强,仅对铜绿假单胞菌出现特异性扩增;灵敏性高,对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的检出限为3.0×10~3 fg/反应,对纯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限为1.0×10~3 CFU/反应。应用所建立的real-time RAA方法对分离的36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铜绿假单胞菌,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方法和real-time PCR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real-time RAA方法反应快速、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可用于不同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10.
正水是生命之源,铜绿假单胞菌对饮用水的污染事件越来越多,为了人民的身体安全,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严格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饮用水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希望可以为从事饮用水生产的厂家提供一定的借鉴。一、桶装水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原因分析水源遭到污染。各类型的桶装水中,纯净水通常以自来水为水源,山泉水的水源是浅层地下水或者地表水,这些水源很容易被微生物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资质的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承检机构,本实验室参加2016年食药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承检机构铜绿假单胞菌定性检验盲样考核。按照盲样考核作业指导书和《GB/T 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的要求检验,并结合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VITEK 2)对分离出的可疑菌落鉴定。结果显示,样品1559、1562、1565、1580、1582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546、1573、1574、1579、1584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3年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正确率,对我国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基于eta2和opr I两对基因的PCR方法对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快速复核,使用Vitek GN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验证,评价分离菌株的复核正确率和PCR方法的准确度,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类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两对引物均能对铜绿假单胞菌扩增出预期的目的条带,但eta2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抽样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2013年各地上报并运送的菌株复核正确率为100%;两种基因的PCR方法准确度均在95%以上,但均存在较低比例假阴性;2013年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上报的53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11.68%(62/531),主要耐受多粘菌素B(5.27%,28/531)、氨曲南(4.14%,22/531)和美罗培南(3.01%,16/531),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的中介率分别为43.31%(230/531)和25.42%(135/531)。结论各地上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准确性较高,PCR方法可对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快速筛选,结合生化鉴定方法可准确鉴定。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处于较低水平,但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一定的耐药趋势,需要定期监测,以阐明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recombinasepolymeraseamplification,RPA)检测瓶(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基因组DNA提取、RPA扩增反应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能够在20 min内特异地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方法检出限为10 pg/μL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模板,对人工污染的水样最低检出限为36 CFU/mL,且重复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PA检测方法能特异、准确、高效地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而且操作简单、耗时短,为瓶(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蓝蔚青  谢晶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330-335
将微生物传统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PCR法相结合,研究了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菌相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冷藏对照组与保鲜剂处理组样品贮藏期间的主要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16SrDNA序列分析与生理生化鉴定,并作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鉴定出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对照组样品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34.7%)、荧光假单胞菌(14.5%)、松鼠葡萄球菌(10.2%)、嗜水气单胞菌(8.2%)、弧菌(6.1%)、恶臭假单胞菌(6.1%)、绿色气球菌(4.1%)、金黄色葡萄球菌(4.1%)、蜡样芽孢杆菌(4.0%)、铜绿假单胞菌(2.0%)、嗜冷杆菌(2.0%)、成团肠杆菌(2.0%)、约氏不动杆菌(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特定优势腐败微生物。假单胞菌属在带鱼冷藏过程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经复合保鲜剂处理后,能够使冷藏带鱼的二级鲜度货架期延长9d,并使其贮藏期间的细菌菌相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细菌种类减少到9种。主要优势菌的比例明显减少,表明复合保鲜剂对带鱼体内腐败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椰毒假单胞菌种特异性O-Ⅰ因子及型特异性O-Ⅳ因子的单克隆抗体Pco65和Pco13对从中毒银耳、正常玉米面及动物饲料中新分离的93株椰毒假单胞菌的菌体抗原型进行了验证。ELISA判定结果表明,除1株经再次生化验证鉴定为非椰毒假单胞菌呈阴性反应外,92株菌均含有种特异性O-Ⅰ因子,阳性符合率为100%,其中,47株菌含有O-Ⅳ型特异因子,占总菌数的51.09%,比血清学分型率(40.23%)高出10.87%。研究结果表明,鉴定椰毒假单胞菌O抗原型时、联合应用种间和型间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检测,可同时定种分型,方法灵敏、快速,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瓶装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瓶装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调查陈倩,陆峥,杨玉芝北京市卫生防疫站(10001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qinos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该菌不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而且是水源性和自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美国和德国曾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娄底市辖区内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 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安全饮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2017年在娄底辖区内从生产、流通环节采集包装饮用水共计383份, 按照相应国家标准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菌群。结果 水样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85.12%。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标准要求。2016年和2017年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2.16%和13.64%, 年度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0, P>0.05); 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为2.35%, 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2, P<0.01); 所有检出阳性样品中, 具有蓝、绿色典型阳性菌特征菌落比例为87.72%; 样品采集来源与样品合格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2016年(χ2=0.060, P>0.05), 2017年(χ2=0.839, P>0.05)。结论 桶装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隐患,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配合企业查找问题源头, 保证消费者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16S r RNA序列设计铜绿假单胞菌特异性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探针PA-16S-1,并对其探针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验证,建立并优化固相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peptide nucleic acid-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PNA-FISH)检测方法。结果采用PNA-FISH法对300份化妆品样本进行检测,检测到2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与传统生化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PNA-FISH方法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致病菌检测技术,对控制和提高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广东省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构建广东省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种质资源库及药敏风险评估数据库。方法 根据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 对广东省20个城市进行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专项污染调查, 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81株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758份样品中共81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总检出率为10.7%, 81份阳性样品中有51份样品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水平在1~100 CFU/250 mL; 81株分离株对四环素(tetracycline, TE)、米诺环素(minocycline, MH)、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sulphamethoxazole with trimethoprim, SXT)的耐药率分别为18.5%、60.5%、91.4%, 对另外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几乎100%。81株分离株中多重耐药菌株18株。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广东地域性铜绿假单胞菌种质资源库及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药敏风险评估数据库, 从中发现本次污染调查的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率为10.7%, 且对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具有较强抗性, 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增强桶装饮用水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20.
PCR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对冷藏带鱼主要细菌菌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的主要细菌组成比例进行研究。样品在(4±1)℃贮藏,分别于不同贮藏时间取样,对各个阶段的微生物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鉴定,对最终得到的细菌纯培养物直接提取DNA,作16SrDNA 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于NCBI与已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最终得到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结果得出,冷藏带鱼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34.7%)、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14.5%)、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0.2%)、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8.2%)、弧菌(Vibrio rumoiensis 6.1%)、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6.1%)、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 4.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4.1%)、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4.0%)、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2.0%)、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2.0%)、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 2.0%)、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带鱼冷藏期间的主要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在带鱼冷藏过程中的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