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物理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物理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全身温水擦浴治疗,每日2次;中药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穴位涂擦中药复方退热凝胶,每日2次。记录入组后48 h内患儿的体温,绘制48 h体温曲线图,比较3组的48 h内最高体温降幅、体温曲线下面积及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结果中药治疗组25~48 h最高体温降幅明显大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的0~24 h和0~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明显少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联合常规治疗小儿风热犯表型外感发热,可明显降低热峰,减小体温曲线下面积,减少退热药的使用,其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温水擦浴。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的退热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浴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药浴组进行基础治疗加中药药浴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的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结果 12组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药浴组的解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可缩短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的解热时间,但不能缩短退热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3.
药浴     
《光明中医》2012,(6):1182
药浴是指将中药煎汤,选择适当的温度,通过一定方法洗浴全身或局部,以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一种外治疗法。按部位分全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局部药浴主要有:①头面浴②目浴③鼻浴④四肢浴(含足浴)⑤坐浴⑥其他部位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中药药浴疗法退热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将82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按药液温度(38±1)℃和(40±1)℃2个水平、药液浓度0g/100ml、1g/100ml、2g/100ml3个水平、药浴时间15、25min2个水平,采用2×3×2多因素多水平析因设计,分为12组,进行洗浴治疗,观察入组后3天内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体温曲线图,比较不同药液温度、浓度、药浴时间的退热效果和第1、2、3天体温曲线下面积。结果 (40±1)℃组第3天的体温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38±1)℃组(P<0.05);2g/100ml组第2、3天体温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0g/100ml组(P<0.05);25min组第1、2、3天体温曲线下面积与15mi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确切,适宜的药液浓度、温度、药浴时间分别为2g/100ml,(39±1)℃,15~25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药保留灌肠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的解热作用及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的疗效。方法:将13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天,分别观察两组给药后4 h内解热情况、解热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给药1 h、2 h内体温虽有所下降,但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在给药3 h、4 h内体温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在给药1 h内体温下降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在给药2 h、3 h、4 h内体温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但在4 h内体温有所回升。两组1 h、2 h、3 h、4 h内不同点解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解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解热作用明显,与西药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解热平稳,小儿无痛苦,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浴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和口服柴黄颗粒),药浴组进行基础治疗加中药药浴治疗,疗程3天,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解热时间。结果 1)药浴组退热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药浴组的解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1)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确定的退热疗效。2)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退热疗效,缩短解热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与对照组(88例)。两组均予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中药药浴及穴位按摩,对照组加用普通温水浴。两组疗程均为3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体温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1%、85.2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当天、治疗前与治疗72 h后、治疗当天与治疗72 h后体温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体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当天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满意,且解热起效快、体温不反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翘散泡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感发热风热证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和补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温水泡浴,治疗组予银翘散泡浴方,治疗3d。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h后,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72h后,治疗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翘散泡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及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药擦浴对外感发热风热证的退热效果。方法:60例外感发热风热型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辅以温水擦浴降温,观察组辅以银翘洗剂擦浴降温。并分别记录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就诊时的体温,以及温水擦浴后、银翘洗剂擦浴后15min、30min、1h、2h、4h后的体温;并记录两组擦浴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后15min、30min时退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后1h、2h、4h后,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擦浴次数及整个病程中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擦浴对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8家医院43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证、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个证型。均予上感颗粒口服治疗,每天服用2次,疗程3天。观察1个疗程,测量患者给药后1h、2h、3h、4h、24h内、48h内、72h内、72h的体温,观察即刻退热疗效和解热时间。结果服药4h内退热216例,占49.88%;服药后72h治愈413例,治愈率为95.38%;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表退热方药浴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儿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阿莫西林,20~40mg/kg,1次/8h,温水冲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0.5~1袋/次,1次/d,温水冲服;奥司他韦,15mg/次,2次/d,温水冲服。治疗组40例解表退热方:荆芥、防风、藿香、佩兰、忍冬藤、连翘、薄荷(后下)各30g,4000m L水浸泡30min,后煎煮取汁,留取2000m L,置于保温浴盆中,温度39℃左右,浴足20~30min;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体温、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3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0%;临床疗效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体温降低:治疗1h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h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表退热方药浴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满意,退热迅速,作用持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纯药浴和口服退热药加药浴的即时退热效果。方法对门诊就诊的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单纯药浴和口服退热药加药浴两组进行治疗和即时退热效果观察。结果退热药加药浴组即时退热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浴组(P0.05)。结论退热药加药浴的即时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浴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证属风热袭表型的退热疗效。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及病房外感发热的患儿119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足浴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结果:体温均值两组比较,0.5 h时段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 h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h时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袭表型外感发热中药足浴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组与单纯应用布洛芬混悬液组对照相比,0.5 h、1 h内退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5 h后两组退热效果一致,6 h后体温反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拟柴膏银黄解热糖浆加柴胡、清开灵针治疗外感高热急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体温在 3 9℃以上外感高热患者 87例 ,分为治疗组 77例和对照组 10例。治疗组予柴膏银黄解热糖浆 10 0~ 2 0 0 m L/次口服 ,每隔 4小时 1次 ;柴胡针 2~ 4m L 肌注 ,每日 3~ 4次 ;清开灵注射液 2 0~ 6om L 加入 5 %葡萄糖盐水 5 0 0 m L 中静点 ,每日 1次 ,以上药物均用至热退为止。对照组予常规退热西药治疗。随访观察总结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最短 2小时 (平均 49小时 ) ,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平均退热时间 5 4小时 )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并且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迅速。结论 :柴膏银黄解热糖浆加柴胡、清开灵针治疗外感高热急症 ,疗效好 ,疗程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31-33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与普他宁塞肛对小儿外感风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中药退热煎剂足浴,对照组普他宁塞肛。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0.5h、1h、2h、3h、4h、6h、24 h、48 h、72 h,监测体温变化和判断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风热的综合疗效优于普他宁塞肛,且患儿体温下降后不易反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降温措施治疗外感高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常规酒精擦浴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外感高热急症护理,包括耳部刺络放血和药液擦浴法。治疗结束后,检测退热效果,即分别观察患者治疗护理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体温变化、综合退热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治疗后24 h、48 h、72 h的退热效果。结果:(1)护理后两组综合退热疗效比较,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降温护理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降温护理后30 min时,治疗组疗效低于对照组;在降温护理后60 min时,两组退热疗效相当;在降温护理120 min时,治疗组退热疗效优于对照组;(3)护理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4)经护理后两组24 h、48 h、72 h的退热效果表明,治疗组体温反弹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降温措施可有效降低外感高热患者体温,缓解外感高热危急病情,且体温反弹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考察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在风毒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3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组、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80例采用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180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12%和9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简便廉验,患者更容易接受;两组治疗后皮损分布、瘙痒、风团大小、发作频率、舌象评分均有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舌象P<0.01),但脉象、目诊征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LgE、组织胺、cAMP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具有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何平  唐彦  程毅  王艳芬  苏艳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53-1154
目的:观察栀黄退热散外敷不同穴位配合泰诺林口服对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外感发热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泰诺林对照组,外敷神阙+泰诺林组,外敷涌泉+泰诺林组,在泰诺林口服基础上,两个治疗组分别予栀黄退热散外敷神阙和涌泉,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2h、1h、2h、4h、6h、8h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栀黄退热散外敷特定穴位配合泰诺林口服,在退热幅度和退热持续时间上均优于单用泰诺林(P<0.05);两个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栀黄退热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安全、方便,其配合西药退热剂使用具协同效应,外敷神阙和涌泉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荆防擦浴液擦浴对高热患者降温的效果。方法:将160例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使用酒精擦浴降温;实验组78例,使用荆防擦浴液擦浴降温。比较2组体温变化情况及体温下降幅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擦浴0.5h后体温下降不明显,而在1h后及以后的时间点体温与初始体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擦浴0.5h后及1h后体温与初始体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1.5h后体温与初始体温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各个时段体温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5h后对照组体温下降幅度大,1.5h后实验组体温下降幅度大。实验组寒颤的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荆防擦浴液降温效果良好、温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解热效果,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20例,分为2组,治疗组(尼美舒利颗粒组)120例,按每日5mg/kg,分2~3次服用;对照组(阿司匹林组)100例,后者按每日30~45mg/kg给药,均口服,4d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4.0%,在48~72h内达到退热作用。结论:证实本药退热疗效较显著,全身情况亦有明显改善,副作用轻微。因此,本药可作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