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各组分对光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经紫外光照前后的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分离为饱和烃、轻质芳烃、中质芳烃、重质芳烃和极性组分,分别采用薄层色谱、质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了各组分的烃组成、硫和氮含量的变化,并通过将从原料油中分离出的各组分反加到光安定性好的饱和烃中,试验验证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重质芳烃和极性组分是光不安定组分,其中含有硫、氮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光安定性差。  相似文献   

2.
改善大庆500SN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银坤  祖德光 《润滑油》1995,10(2):13-18,30
从加工工艺出发,探讨了糠醛精制、加氢补充精制、白土补充精制、酸精制、馏分切割等对大庆500SN基础油组成及氧化安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大庆500SN基础油氧化安定性差的原因为硫含量低、氮含量及极性化合物含量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及验证了各单独组分的作用,并将组分与氧化安定性进行了关联,得到各组分的影响大小秩序为:碱性氮化物>硫化物>胶质>饱和烃>芳烃。为改善大庆500SN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3.
用 GC、GC-MS 法分析催化裂化轻柴油中双环芳烃(Fr.2)、多环芳烃馏份(Fr.3)的组成和含量,并借助 DI-MS 和 Fr-IR 法研究极性物馏份(Fr.4)中的主要化合物类型的归属。分析结果表明:催化裂化轻柴油中约90%为芳烃物质,其中3%为单环芳烃,31%为双芳烃,51%为多环芳烃,3%为极性的多环稠合芳烃。双环芳烃主要由 C_1—C_6烷基萘、C_1—C_4烷基联苯组成。多环芳烃馏份主要由 C_1—C_4烷基蒽菲及烷基笏组成。极性物馏份则主要由烷基咔唑、烷基二苯并呋喃系列及酚类和芳酮构成。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滑油烃族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润滑油烃族组成的分析方法。以正己烷为流动相,采用色谱柱串联方式,将润滑油分离为饱和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双环芳烃及多环芳烃。通过烃分析检测器检测。该方法速度快、操作简单,各族烃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多环  相似文献   

5.
加氢处理的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和糠醛精制润滑油基础油分离为氮化物、重芳烃、中芳烃、轻芳烃和饱和烃 ,测试了各组分对它们的光安定性的影响 ,发现重芳烃是使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劣于糠醛精制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原因。采用色谱 -质谱联用等方法 ,分析、对比了两种油的重芳烃部分的组成 ,发现前者重芳烃中含有大量的四环和四环以上的芳烃以及它们的部分饱和产物 ,而后者重芳烃中不含三环以上的芳烃 ,证实了多环芳烃和它们的部分饱和产物是造成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弄清减压馏分油中芳烃组分的侧链结构特点,将塔河原油的减压馏分油按照极性分成了轻芳烃、中芳烃和重芳烃组分,并采用仪器分析和钌离子催化氧化实验方法对其平均结构和侧链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芳烃组分极性的增大,其烷基侧链平均碳链长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多环芳烃、杂原子含量增多。通过对钌离子催化氧化实验的水相和有机相产物的分析表明,3个芳烃亚组分的侧链以正构烷基为主,占80%左右,并且从轻芳烃、中芳烃到重芳烃,其侧链中所含碳数小于7的短烷基取代基依次增多,而碳数大于7的长烷基取代基依次减少,另外,异构烷基以低碳数单甲基异构烷基为主。  相似文献   

7.
极性部分对加氢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分离提取出加氢润滑油中的极性部分,并对该部分进行了红外光谱、族组成和元素分析。由分析结果发现,该极性部分主要由一些含硫、氮、氧等杂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和部分胶质组成。还采用旋转氧弹试验评价了该极性部分对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部分对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对兰州炼油厂加氢润滑油而言,其极性部分的极限含量为0.03%,当极性部分含量大于0.03%时,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方法适用于碳九芳烃馏分、甲苯和二甲苯中极性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液体抽提的Diesel Clean工艺可有效地从柴油馏分中去除硫和芳烃。该技术采用特定的溶剂和一系列的混合器/沉降器设备从石油馏分中回收芳烃。接触设施是旋转盘式接触器(RDC)。使用RDC可使相比例、溶剂物性和操作难易程度更具灵活性。该装置可按连续相或分散相操作。 过程中所用溶剂对极性烃类如芳烃、二烯烃和噻吩类硫化物具有良好的亲合力,可抽提这些极性化合物。富溶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水含量的糠醛和N-甲基吡咯烷酮作萃取溶剂,沙中原油减压馏分油经3段萃取被分离为重芳烃相、中芳烃相、轻芳烃相和饱和烃相4个亚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方法分析了亚组分中烃类组成和硫化物的分布,考察了萃取分离过程各烃类的分离效率和芳烃萃取选择性。结果表明,3段萃取分离出的重芳烃相、中芳烃相和轻芳烃相中芳烃质量分数分别在89.6%~95.6%、80.8%~91.0%和63.9%~77.7%,表明糠醛和NMP是适于分离减压馏分油中芳烃的溶剂;芳烃环数增加,分子极性提高,溶剂对其溶解能力增强,极性较强的三环及以上芳烃主要存在于重芳烃相和中芳烃相;不同水含量的糠醛和NMP对芳烃,尤其是对三环及以上芳烃的分离效率高于饱和烃;水含量增加,溶剂的萃取分离效率降低,但对芳烃的萃取选择性β值提高;NMP对芳烃的萃取选择性高于糠醛。三环及以上噻吩类硫化物主要存在于重芳烃相和中芳烃相中,单、双环噻吩类硫化物基本均匀分布于各亚组分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MAILDI-TOF-MS)、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加氢油)光照沉淀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加氢油的沉淀含有碳、氢、氧、氮和硫元素,沉淀中最高的硫和氮含量为加氢油中硫和氮含量的200倍以上,且硫和氮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含有硫和氮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是引起光不安定的主要化合物。加氢油经光照后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是加氢油对光氧化产生的极性化合物溶解能力差,生成大分子化合物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经典的润滑油潜含量测定过程中 ,使用柱色谱法来分离样品。该分离方法耗时长 ,有机试剂用量大。本课题结合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制备特性和色谱的分离特性 ,在萃取池中加入既能作为样品载体又能作为烃类分离介质的吸附剂 ,用超临界 CO2 作流动相 ,用改性剂将润滑油馏分萃取分离为饱和烃 (链烷烃和环烷烃 ,P N)、轻芳烃 (A1 )、中芳烃 (A2 )、重芳烃 胶质 (A3 胶质 ) 4部分。本方法的分离效果接近于柱色谱法 ,且无环境污染、仪器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前言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是发展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乙烯产量的增长,开展由石油馏份裂解制乙烯副产轻焦油中回收芳烃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通常,从复杂的C_(?)—C_8馏份中分离芳烃,是采用一种对芳烃溶解性、选择性好的极性溶剂,进行液—液萃取得以实现,已  相似文献   

14.
沈亚平 《安庆石化》1999,21(1):50-52
采用50m排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分析催化裂解(DCC)轻油中抽提芳烃〈280℃馏分中萘系物的分布,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萘系物的组成。借助质谱对芳烃馏分健康的各组分定性,将定性数据输入计算机,在气相色谱仪上可直接进行芳烃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德光 《润滑油》2002,17(1):28-33
详细论述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与有关炼厂合作,开发的一系列润滑油生产技术,如:低芳烃环烷基润滑油的全氢型高压加氢工艺,加工中东原油采用传统工艺,加工中东原油或中间基原油采用溶剂精制-中压加氢组合工艺,加工中东原油采用异构脱蜡工艺生产高粘度指数基础油,这些技术多数已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高级铝箔材冷轧制油的研制经过,确定了以低芳烃、无异味的窄馏分油为基础油的最佳实验室配方来生产高级铝材冷轧制油。  相似文献   

17.
燃料润滑性的研究 Ⅰ.柴油组分的磨损性能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色谱法分离所得到的柴油组分为试样,通过HFR试验机研究了各组分的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说明多环芳烃和极性杂质是影响柴油润滑性的主要组分,多环芳烃在低浓度时,增大磨损,而在较高浓度时,又有抗磨作用,单环和双环芳烃对柴油的磨损影响不大.对芳烃的润滑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上述现象可以用几种表面反应的竞争作用以及多环芳烃游离基的稳定性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用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的密度(200℃)、粘度(100℃)、折光指数(20℃)和粘度指数估算其芳烃含量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主成分回归模型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数据的最大误差为1.6%,绝对值平均误差为0.79%;而主成分回归模型预测值的最大误差为6.0%,绝对值平均误差为2.17%。可见,网络模型对润滑基础油芳烃含量的估算精度优于主成分回归模型,是一种估算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芳烃含量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陶文晟 《高桥石化》2007,22(1):40-42
介绍了用洗脱色谱法分离润滑油基础油中的芳烃和饱和烃的试验方法。文章对方法中吸附剂和流动相等关键试验条件进行了讨论,并且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催化裂化轻柴油中的芳烃进行 SiO_2/Al_2O_3双吸附法预分离为五个馏份:饱和烃(Sat)、单环芳烃(Fr 1)、双环芳烃(Fr 2)、多环芳烃(Fr 3)和极性物馏份。然后由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中的饱和烃及单环芳烃进行组成分析。借助于质量色谱法(MC),使缺少标准图谱及文献参考数据的复杂化合物系列得到迅速、准确的鉴定,结果为:饱和烃馏份由 C_(16)—C_(24)的烷烃组成;单环芳烃馏份由 C_8—C_(15)的烷基苯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