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跌倒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问题,可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也是老年人受损伤后死亡原因之一[1]。为降低跌倒的发生率,保障老年患者住院安全,笔者结合我院老年住院患者跌  相似文献   

2.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跌倒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问题,可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也是老年人受损伤后死亡原因之一[1].为降低跌倒的发生率,保障老年患者住院安全,笔者结合我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21例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跌倒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年龄、科室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跌倒前活动能力以完全独立(占52.4%)和部分依赖(占42.9%)为主,跌倒多发生在室内(占73%),跌倒状态以正在走路(占33.3%)和上厕所(占33.3%)多见,跌倒的损伤以骨折(38%)和软组织损伤(占56%)为主.④跌倒多发生在午晚餐(以晚餐时间段17~19pm为甚)和凌晨3~5时;⑤在跌倒原因中排前五位是健康教育不到位(85.7%)、培训不到位(57.1%)、腿脚无力(54.7%)、头晕(47.6%)、环境设施(占47.6%).结论 性别、教育程度与跌倒事件发生有关,护理健康教育及培训的缺乏、患者躯体症状、环境设施不良是影响跌倒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以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上报的56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资料,对跌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跌倒的患者年龄65岁的占61.9%,原发病为后循环缺血、脑出血、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占48.1%,在病房跌倒的占55.4%,无陪护发生跌倒的占57.1%,患者跌倒的原因主要与家属及护工对识别可能发生跌倒的情况能力不足有关。结论应加强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的评估,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患双方防范跌倒的宣教,最大程度地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防范措施.方法:对49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跌倒27例(55.2%);跌倒发生在夜间(18:00~08:00)32例(65.3%);跌倒地点于病房18例(36.7%),厕所16例(32.7%);患者跌倒后发生身体损伤38例(77...  相似文献   

6.
FOCUS-PDCA程序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导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对老年住院患者运用FOCUS-PDCA程序找出跌倒常见原因及制定防治措施,包括成立防跌倒管理小组、对高危跌倒风险患者筛查、高危跌倒风险告知书及警示牌、对高危跌倒风险患者的防治措施、跌倒之后处理流程图、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实行FOCUS-PDCA程序后,住院患者跌倒率由2.15%下降到0.49%,医疗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P〈0.01)。结论:执行FOCUS-PDCA程序可以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士对住院老年人跌倒认识现状,正确评价护士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预防老年人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年5月我院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人员150名,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回收率为100%。以SPSS15.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录入、分析,使用百分率、构成比等对资料进行描述,用t和χ2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同住院老年人跌倒是护士工作职责占46.0%,认同预防住院老年跌倒需要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占44.0%,认同预防住院老年人跌倒是提高患者满意占41.7%。工作年限越高对预防住院老年人跌倒意识越强,反之越低。结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接受过相关老年人跌倒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人跌倒的认知方面的知识和预防意识提高,可有效的减少住院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患者在医院内跌倒,跌倒后常致伤、致残,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且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笔者探讨了对肝硬化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防跌倒的动态评估,并采取有效防跌倒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ATCH模型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5-2017年17 22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跌倒预防措施;2018-2020年19 264例住院患者为试验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应用CATCH模型开展跌倒管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及伤害率,分析跌倒发生的规律。结果 干预后跌倒发生率由0.370‰降至0.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跌倒伤害占比为66.04%,低于对照组(7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跌倒伤害占比由43.06%降至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CH模型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及中重度跌倒伤害占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骨科高危跌倒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的干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骨科高危跌倒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为主题,对高危跌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鱼骨图分析影响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的原因,设定知晓率目标至96%,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结果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5%,院内跌倒发生率为0。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骨科高危跌倒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的知晓率,降低院内跌倒的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患者跌倒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2007年收治的3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与2008年35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320例患者共发生跌倒47例(14.69%),与跌倒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地点、时间、跌倒方式、药物等,通过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2008年350例患者发生跌倒20例(5.71%),较2007年又明显的降低。结论精神病患者跌倒因素较多,通过多方面采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3):134-13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跌到例数及跌倒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为9.09%(5例),跌倒损伤率为5.45%(3例),对照组的跌倒发生率为52.73%(29例),跌倒损伤率为45.45%(25例),两组跌倒发生率及跌倒损伤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情况的发生,确保了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价值。方法根据患者跌倒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确定2012年4月至6月的跌倒发生率,查看2012年8月该院住院患者跌倒状况,进行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与实施对策等品管圈活动流程,确认运用品管圈管理(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该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由9.38‰降低至5.6‰,进步率达4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跌倒是指不能控制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排除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的原因[1]。据文献[2]报道,患者在医院内发生跌倒占医院不良事件的38%,跌倒不仅使患者感到恐惧、焦虑,增加其经济负担,还可能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为保障患者的安全,预防跌倒已经成了我院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重点目  相似文献   

15.
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提出加强管理的对策和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大庆市第三医院6个封闭科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3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包括基本资料、跌倒情形及相关因素、跌倒时所服用的精神科药物等。结果各年龄层跌倒平均发生率为1.04%。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危险人群为老年人、长期住院超过6个月、有较多躯体疾病者、入院24h以内的患者。服用的精神科药物以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阿立哌唑、富马酸喹硫平者等居多。结论细致的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综合干预是预防、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慧 《黑龙江医药》2023,(2):491-494
目的:探讨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采取基于风险评估的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个性化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1周。比较两组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跌倒效能、跌倒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修改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后跌倒相关知识中跌倒危险因素、预防跌倒措施和跌倒的严重后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MF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经基于风险评估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可加深患者对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促进其跌倒效能的提升,有效预防跌倒发生,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控制小组,制定预防跌倒项目整改进度表,设定目标值,并联动医院医教科、总务设备科在全院住院科室开展实施,定期收集结果 ,总结分析及反馈。结果项目管理实施以后,住院患者跌倒率由0.23%降至0.11%,实施"项目管理"后,跌倒损伤程度重度1例,轻度3例,重度损伤率比项目管理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项目管理防范于未然,能够准确地把握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对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成立QCC,确立以"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工具分析精神科半年内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方案。结果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由实施QCC活动前的4.08%降至1.43%。结论 QCC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干预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效果,防止跌倒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376例高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355例心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跌倒人数和防跌倒知识知晓率。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1.44±1.2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99.13±1.53。对照组有9例发生跌倒占总人数的2.54%,观察组无人发生跌倒;观察组入院时和健康教育后,跌倒因素和防御措施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风险分级,预防和避免跌倒风险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和家属对于防跌倒的安全意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枢系统药物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影响及临床护理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其他药物替代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上述中枢神经药物不同剂量、时间与跌倒的关系的结果如下:其中高剂量组(>3 SDD)发生跌倒比例较大(63.0%)。其次为中剂量(1~3 SDD)(32.0%)、低剂量(<1.0 SDD)(5.0%)。上述发生跌倒的患者中,跌倒的时间段主要在0.5~1 h(52.0%),其次为<0.5 h(27.0%)和>1 h(21.0%)。结论患者在服用神经中枢系统药物后,服药时间和服药剂量会对患者是否跌倒产生影响,所以为了杜绝跌倒的发生,应该控制好患者的服药时间,患者在服药后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外出,同时对于服药剂量较大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