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按照甲襞微循环规范化综合定量评价标准 ,对354例海洛因依赖者及280例正常人的甲襞微循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总积分分别为2.19±s1.33,0.72±s0.80,0.80±s1.00和3.72±s2.15 ,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综合判断异常率80.23 % ,与对照组 (40.00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海洛因可导致人体微循环障碍 ,在戒毒治疗中应注意患者的微循环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脱毒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的营养状态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采用三头肌皮皱厚度等指标评价营养状态。结果:海洛因依赖组的三头肌皮皱厚度(脱毒前9.99mm±s0.91mm;脱毒后9.96mm±s1.04mm)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10.89mm±s0.79mm,P<0.05)。脱毒治疗6d后,海洛因依赖组的血清瘦素水平(脱毒后,1.70ng·ml~(-1)±s0.92ng·ml~(-1))明显下降(脱毒前,4.22ng·ml~(-1)±S2.58ng·ml~(-1),P<0.01)。结论:用东莨菪碱脱毒治疗可降低海洛因依赖者的血清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对海洛因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海洛因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鼠按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海洛因42d,用纳洛酮催促成瘾的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褪黑素治疗。结果··:褪黑素保护组、褪黑素单剂量治疗组在剂量为25mg·kg-1、250mg·kg-1时,能缓解大鼠的戒断症状(与海洛因对照组比较,P<0.05);褪黑素50mg·kg-1、75mg·kg-1、125mg·kg-1单剂量给药组能明显缓解大鼠的戒断症状(与海洛因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1、P<0.01、P<0.001)。结论··:褪黑素能控制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在剂量为25-125mg·kg-1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50例海洛因依赖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 -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 -2R)和干扰素 -γ(IFN -γ)进行测定 ;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 (RBC -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 (RBC -ICR)、粘附增强因子活性(RFER)及抑制因子活性 (RFIR),观察海洛因依赖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血清IL -2、IFN -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 (P<0.01),sIL -2R水平比正常组明显上升 (P<0.01) ;海洛因依赖者RBC -C3bRR、RFER明显下降 (P<0.01)。血清IL -2和IFN -γ含量与RBC -C3bRR、RFER正相关(r=0.86,P<0.01);血清sIL -2R水平与RBC -C3bRR、RFER负相关(r= -0.88,P<0.01)。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细胞因子 (IL -2、IFN -γ)水平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均属低下 ,且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控制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控制源倾向的特点 ,为制定预防复吸措施提供心理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用《内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IPC)量表》对228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自评测查 ,并与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内控性低(29.94±s7.27),内控定向与吸毒时长呈正相关(R=0.17,P<0.01) ,外控性高(20.57±s8.32) ,而且男性(21.06±s8.24)又比女性(18.00±s8.34)高(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在很大程度上把行为的后果归结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 ,对事件知觉到的控制能力低 ,不利于他们对复吸行为的自身控制及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抑郁症与其血清胆固醇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87例海洛因依赖者分为伴抑郁症、非抑郁症两组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 ,比较组间及其与对照组差异程度。结果··:87例海洛因依赖者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其中伴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比较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01)。结论··:胆固醇可能参与海洛因依赖者的抑郁症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前后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瑞氏 -姬姆萨染色法 ,检测54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前后外周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所占的百分率。结果··: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前总大颗粒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女性略高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脱毒后总大颗粒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显著增高 ,这可作为初步评价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自然免疫力状态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静脉注射(简称“1+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1+1”滥用者、60例海洛因依赖对照者采用韦氏记忆量表、Stroop测验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工具,分别对其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进行测试。结果:“1+1”滥用组的记忆商数(76·78±s18·62)明显低于海洛因对照组(95·67±s14·62),尤其以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视觉再生、触摸记忆、理解记忆和背诵数目为甚(P<0·001);“1+1”滥用组的Stroop(C、CW)总时间、ST-C中不正确数和纠正数高于海洛因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滥用组的WCST-M测验的分类错误数、持续错误总数高于海洛因对照组,正确分类个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滥用者在使用上述药物后,即使未再使用海洛因,但认知损害仍在继续加重,主要表现为大脑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粉防己碱对大鼠吗啡戒断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粉防己碱 (Tet)对大鼠吗啡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模型 ,用纳洛酮催促戒断 ,戒断症状按柳田知司评分法给予评分。结果··:吗啡阳性组戒断症状分值为26.5±s7.1;Tet(30mg·kg-1) +吗啡组和Tet(60mg·kg-1) +吗啡组的戒断症状分值分别为 :11.7±s4.6、6.6±s4.3 ,与吗啡阳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01)。结论··:Tet能抑制吗啡大鼠依赖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0.
探讨近年来新发现的生物信息递质一氧化氮 (NO)与海洛因依赖的关系。方法··:将87例海洛因依赖者分别按不同年龄分为4组 ,按不同吸毒年限分为3组 ,按不同吸毒途径分为2组 ,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NO水平 ,比较组间及其与对照组 (健康体检者 )的差异程度。结果··:不同年龄组海洛因依赖者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在不同吸毒年限中 ,NO水平与吸毒年限呈正相关 ,且A组 (2a以下 )与B组 (2-5a) ,B组与C组 (5a以上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不同吸毒途径的两组间比较,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的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 (P<0.001)。结论··:NO参与海洛因依赖过程 ,并与吸毒年限、吸毒途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体内血脂、雌二醇(E2)和脂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在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同时,分组给予蛇床子素10~40mg.kg-1,3wk后测定肝素化后血浆LPL和HL活性及血浆TC、TG和HDL-C水平。分组给予正常小鼠蛇床子素10~40mg.kg-1,1wk后用ELISA方法观测血清E2水平的变化。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给予蛇床子素10mg.kg-1,12wk后测定血清E2、TC和TG水平。结果给予蛇床子素10~20mg.kg-1后,能升高高脂血症小鼠肝素化后血浆LPL、HL活性和正常小鼠血清E2水平(P<0.05或P<0.01),也可使高脂血症小鼠血浆TC、TG和LDL-C降低(P<0.05或P<0.01),升高HDL-C(P<0.01)。蛇床子素剂量增至40mg.kg-1时,虽能升高正常小鼠血清E2水平(P<0.01),但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浆LPL、HL活性反而降低,对降低血浆TC、TG、LDL-C和升高HDL-C水平的幅度也不如低剂量的蛇床子素。去卵巢大鼠给予蛇床子素10mg.kg-1后,能增加血清E2水平(P<0.05),也能降低血清TG水平(P<0.05),TC的水平也有一定的降低。结论较低剂量的蛇床子素可通过增加血中E2水平,提高LPL和HL活性而降低血脂水平,较高剂量的蛇床子素虽可进一步增加血中E2水平,但LPL和HL活性反而降低,导致调脂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应激相关因素的变化以及与血清可溶性Fas和Fas配体水平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知觉心理压力量表、中文健康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40例施测,并检测其血清中可溶性Fas和Fas配体水平,与39例健康人群作对照及相关研究。结果:海洛因依赖组的知觉心理压力、中文健康问卷、消极应对得分及血清Fas配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而积极应对、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可溶性Fa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别做相关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组血清Fas配体水平和积极应对方式成负相关,对照组血清Fas配体与应激相关因素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在心理应激有关因素方面大多差于健康人群,并且血中Fas配体水平异常升高,提示海洛因依赖增加了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以解释海洛因依赖者免疫受损的原因。应激相关因素中的应对方式能影响海洛因依赖者血清Fas配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100Hz跨皮肤电刺激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的美沙酮临床用量和脱毒后近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A组采用单纯美沙酮14d替代递减疗法 ;B组使用2/100Hz跨皮肤电刺激辅助小剂量美沙酮,连续治疗14d。治疗后 ,比较两组美沙酮的剂量差别 ,评定病人治疗前后的抑郁和焦虑程度。结果·· :(1)B组每人使用美沙酮的平均总剂量明显低于A组 ,两组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 (P<0.001) ;(2)B组抑郁和焦虑情绪在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01) ,也低于A组治疗后 (P<0.001)。结论··:2/100Hz跨皮肤电刺激可使脱毒期的美沙酮的临床用量降低约75 % ;明显缓解脱毒者在脱毒后近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戒毒所收治的10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1)海洛因依赖者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海洛因依赖者男性组SCL-90大多数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女性组;(3)海洛因依赖者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个性的精神病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维度与SCL-90各项评分相关显著;(4)多元回归结果表明:个性的精神病质、内外向、神经质维度是影响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精神病质、内向性和消极的应对行为,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儿茶素微囊剂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儿茶素微囊剂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功能低下,予儿茶素微囊剂,观察小鼠耳片肿胀度、半数溶血值(HC50 )、碳粒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等有关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儿茶素微囊剂高剂量组(500mg·kg-1·d-1 )小鼠的耳肿胀度为(36±7 )mg与生理盐水组(20±3)mg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5),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分别提高为0. 053 3±0. 002 5, 7. 08±0. 03,与生理盐水组(0. 041 2±0. 002 8, 6. 16±0. 19 )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 );环磷酰胺+儿茶素高剂量组小鼠耳片肿胀度为(19±3 )mg,与环磷酰胺组(9±4)mg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 ),HC50增高至(223±15)与环磷酰胺组(193±18)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5 ),碳粒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分别为0. 034 8±0. 002 8, 6. 01±0. 11,与环磷酰胺组(0. 024±0. 004, 5. 1±0. 6 )相比有一定的提高(P<0. 01 )。结论:儿茶素微囊剂对正常及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烟酰水杨酸对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烟酰水杨酸(N icotinylsalicylic ac id,NSA)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91只♂朝鲜种鹌鹑,随机分为6组,组1:普通饲料组(对照组)、组2:高脂饲料组(造模组)、组3:高脂饲料+NSA150 mg.kg-1.d-1、组4:高脂饲料+NSA 300 mg.kg-1.d-1、组5:高脂饲料+烟酸75 mg.kg-1.d-1+乙酰水杨酸75 mg.kg-1.d-1、组6:高脂饲料+烟酸150 mg.kg-1.d-1。动态监测(0、4和8 wk)其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丙二醛(MDA),8 wk末处死动物,观察主动脉及左、右头臂动脉病理变化和TC、TG含量;观察心脏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饲料可使鹌鹑血脂发生紊乱,血浆TC、TG水平增加,LDL-C、MDA明显升高,HDL-C水平下降;主动脉及左、右头臂动脉壁TC、TG含量升高,并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NSA可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鹌鹑血浆TC、TG、LDL-C、MDA水平,升高HDL-C水平,动脉壁TC、TG含量降低,主动脉及左、右头臂动脉的AS斑块形成减轻。结论NSA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特点及其应用。方法:使用意大利百胜有限公司GalileoSirius全数字化32导脑诱发电位仪对32例海洛因依赖者和30例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波形稳定性较差,波Ⅰ、Ⅲ、Ⅴ出现率100%,以后依次为波Ⅳ、波Ⅱ、波Ⅵ、波Ⅶ,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波Ⅱ-波Ⅶ绝对潜伏期较正常人延长,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波Ⅱ-波Ⅶ绝对波幅较正常人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具有波Ⅱ-波Ⅶ绝对潜伏期延长、绝对波幅降低的特点,这些特点除可作辅助诊断外,还能对早期预防依赖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提供依据,同时建议对依赖者进行神经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