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符合线路 SPECT 显像联合传统显像(CT、B 超、MRI)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07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行18F-FDG 符合线路 SPECT 显像,并联合 CT、B 超、MRI 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结果107例患者最终确定复发及转移共29例.18F-FDG 符合线路 SPECT 显像与传统显像诊断均为阳性的15例患者中,传统显像检出病灶20个,符合线路 SPECT 显像检出病灶26个.传统显像检出3个符合线路 SPECT 显像未发现的转移病灶,而符合线路 SPECT 显像检出9个传统显像未发现的病灶.18F-FDG 符合线路 SPECT 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9.3%、89.7%和86.9%;传统显像的诊断效能分别为62.1%、88.5%和81.3%;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分别为89.7%、92.3%和91.6%.二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明显优于传统显像(P <0.05).结论18F-FDG 符合线路 SPECT 显像联合 CT、B 超、MRI 在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显像在检测鼻咽癌治疗后血清EBV-DNA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鼻咽癌治疗后血清EBV-DNA升高患者45例,皆行全身18F-FDG SPECT/CT显像.所有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18F-FDG显像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诊断及临床随访而确诊.随访时间均>6个月.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x2检验.结果:45例患者中,明确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35例,单纯CT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28例,其灵敏度为80.0% (28/35);符合线路18F-FDG CT同机融合显像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32例,灵敏度提高至91.4% (32/35).结论:18F-FDG SPECT/CT在检测鼻咽癌治疗后EBV-DNA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角化型鼻咽癌可能出现假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异机CT图像融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可疑复发转移的40例NSCLC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于显像前后1周内行CT扫描.用三维(3D)图像融合软件进行图像融合.结果 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CT扫描相同的范围内,40例患者共检出病灶58处,其中恶性52处,良性6处.融合图像诊断NSCLC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23%(49/52),5/6,93.10%(54/58),98.00%(49/50),5/8,5.65及0.07.图像融合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CT.单纯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效能与图像融合无差别,但与CT图像融合可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定位诊断(提高44.83%).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与CT图像融合诊断NSCLC术后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灵敏度高,定位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3D)融合软件进行非同机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3D容积融合的可行性及其在病变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6例行全身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时发现有阳性病变的患者,将其CT检查的数据用光盘存贮,然后输入SPECT仪中,用SPECT仪自带的3D融合软件对CT采集的容积数据进行3D重建.以最明显的解剖结构或病灶作为定位标志,重复比较18F-FDG显像图与CT图的形态和位置,选择最适合的图像进行融合,并在融合图像上观察18F-FDG浓聚灶在CT图像上的位置.结果 3D融合软件能对CT数据和18F-FDG显像数据自动归一化处理,并可进行任意厚度和角度的3D重建.16例患者18F-FDG显像共发现阳性病灶45处,包括18F-FDG显像图上定位不明确的14处病灶均在CT图上明确定位.结论运用3D融合软件可方便地进行非同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融合,并可对18F-FDG显像定位的病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符合线路SPECT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5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其显像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与B超、CT、MRI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在35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中,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88.9%、100%、100%、72.7%;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77%~98%、71%~98%、63%~100%、86%~100%、39%~94%.符合线路SPECT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明显高于B超,与CT和MRI的比较尚无显著性差异;95%可信区间分析,结果显示符合线路SPECT高于B超、CT和MRI;18F-FDG符合线路SPECT和B超、CT、MRI联合应用在某些病例的诊断中具有互补性.结论:18F-FDG SPECT/PET显像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部病变18F-FDGSPECT符合线路显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对肺部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用双探头SPECT符合线路对肺部病变患者进行18F-FDG肿瘤代谢显像,分析检查结果并与CT进行比较。结果:48例肺部病变患者18F-FDG显像诊断结果为真阳性37例,真阴性7例,假阳性3例和假阴性1例。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7%,97.4%和70%。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结论: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对肺部病变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陆武  刘永  宋长祥  经丰琴   《放射学实践》2011,26(5):560-563
目的:应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半定量分析,探讨符合线路SPECT/CT对肺部孤立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74例肺孤立性病变患者的^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图像,用半定量法(计算病灶组织与周围正常软组织的摄取比值,即T/NT)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半定量分析显示恶性病变摄取^18F-FDG比值(9.57±6.13)明显高于良性病变(2.99±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NT≥3.5作为恶性病变的判定标准,74例肺孤立性病变中,真阳性49例,真阴性16例,假阳性7例,假阴性2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8%、69.57%、87.84%、87.50%和88.89%。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肺孤立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喉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术前行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及CT检查。其中28例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CT检查在原发肿瘤、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中的价值。结果:18F-FDG与CT探测淋巴结病变的灵敏度为75.00%和62.50%,特异性78.26%和43.48%,准确性76.36%和54.55%,阴性预测值69.23%和45.45%,阳性预测值82.76%和60.61%,其中特异性、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发现2例有远处转移,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喉癌术前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符合线路(DHC)18F-FDG代谢显像对原发性乳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1例乳腺包块患者行DHC18F-FDG代谢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靶/非靶比值(T/NT),全部患者均显像后经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确诊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结果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乳腺癌33例(65%),良性乳腺包块18例(35%);定性诊断18F-FDG代谢显像33例,恶性患者中29例显像阳性,4例阴性;良性组3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DHC18F-FDG显像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8%、83%和86%.恶性组和良性组摄取18F-FDG的T/NT比值分别为2.25±0.18和1.35±0.37(P<0.01);以T/NT比值1.5为诊断阈值,DHC18F-FDG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4%、89%和92%.结论 DHC18F-FDG显像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定性与定量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黑色素瘤诊断、临床分期及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黑色素瘤患者61例,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诊断.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40/44)、88.2%(15/17)和90.2%(55/61).其中12例治疗前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83.3%(10/12).在黑色素瘤病灶局部切除、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9例患者中,5例残余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检出3例;4例远处转移灶患者全被检出,提高了临床分期,改变了治疗方案.首先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病灶并且手术切除后,寻找原发灶的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2例,4例其他转移灶全被检出.黑色素瘤患者根治术后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33例,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9/19)、85.7%(12/14)和93.9%(31/33).与同期临床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更多,33例患者中,16例(48.5%)病灶提高临床分期;7例(21.2%)排除可疑病灶,降低临床分期;10例(30.3%)检出病灶与临床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残余病灶、复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临床分期的明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SPECT/PE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67例患者共102次18F-FDGSPECT/PET显像结果。霍奇金淋巴瘤患者9例,1例治疗前行SPECT/PET显像,8例为治疗中、后行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8例,16例治疗前SPECT/PCT显像,9例治疗前、后均进行SPECT/PET检查,33例治疗后显像。结果 9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治疗前阳性显像1例,化疗中和(或)放疗后SPECT/PET显像共8例,其中5例完全缓解,1例未见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5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25例治疗前患者中的SPECT/PET显像24例为阳性(96.0%)。42例接受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包括9例治疗前后均行检查患者),其中16例SPECT/PET显像为完全缓解(38.09%),10例部分缓解(23.81%),9例病灶有进展(21.43%),7例缓解后又复发(16.67%)。结论 18F-FDGSPECT/PET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在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前后行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对于预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价值,并将结果 与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2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NHL患者在ASCT前后均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CT检查,ASCT后随访时间均>1年.分别计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CT检查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性,采用X2检验比较两者的结果 ,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行PFS分析.结果 ASCT前,18F-FDG显像的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85.7%(12/14)、73.3%(11/15)和79.3%(23/29),高于CT检查的55.6%(10/18),45.5%(5/11)和51.7%(15/29);而在ASCT后,18F-FDG显像的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2.3%(12/13)、75.0%(12/16)和82.8%(24/29),也分别高于CT检查的62.5%(10/16),53.8%(7/13)和58.6%(17/29);18?F-FDG显像和CT两者评价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84和4.077,P均<0.05).ASCT前后18F-FDG显像阴性与阳性病例的PFS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839和20.219,P均<0.005),而同期CT检查的阴性与阳性病例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68,P=0.116).ASCT前后,18F-FDG显像阴性和阳性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7%(13/15)、87.5%(14/16)和28.6%(4/14)、23.1%(3/13).结论 ASCT前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均具有预测NHL预后的价值,且均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诊断乳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7例疑原发性乳腺癌及经临床随访(>12个月)证实的12例单发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患者均为女性.对显像结果分别行定性、半定量分析.27例疑乳腺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疑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示24例为乳腺癌,共25个病灶;良性病灶7个.18F-FDG PET/CT显像定性分析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76.0%(19/25),特异性为94.7%(18/19);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为界值,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72.0%(18/25),特异性为63.2%(12/19);以病灶SUVmax大于对侧正常乳腺腺体SUVmax的-x+2s为界值,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6.0%(24/25),特异性为63.2%(12/19),其灵敏度明显高于前2种分析方法(X2=4.15,4.14;P均<0.05).定性方法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半定量分析(X2值均为5.7,P均<0.05).23例行区域淋巴结廓清术的患者病理检查示10例有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定性诊断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0.0%(6/10),特异性为84.6%(11/13);以SUVmax>2.5为界值,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0.0%(6/10),特异性为92.3%(12/13).结论 在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中,以病灶SUVmax大于正常乳腺腺体sUVmax的-x+2s为界值的半定量分析有较好的灵敏度;定性分析的诊断特异性优于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UP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UPT患者36例,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后4周内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原发灶的检出灵敏度为42%(15/36例);1例原发灶仅被^18F-FDG显像发现,3例首先被^18F-FDG显像发现,后在^18F-FDG显像结果的提示下被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11例同时分别被^18F-FDG显像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14%(5/36例)患者因找到原发灶而改变了治疗方案;53%(19/36例)患者发现新的转移灶。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是寻找UPT原发灶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可同时评价患者的全身转移情况,可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9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计算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并与CT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29例患者中符合线路显像真阳性19例,真阴性6例,假阳性、假阴性各2例,其诊断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5%(19/21例)、75.0%(6/8例)和86.2%(25/29例);而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15/21例)、87.5%(7/8例)和75.9%(22/29例)。在符合线路显像与CT检查均阳性的13例患者中,CT检出病灶20个;而符合线路显像检出27个,比CT多检出的病灶包括食管癌复发,锁骨上、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及骨转移。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在临床疑有复发转移而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67Ga显像诊断结节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比分析^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FDG显像)和^67Ga显像对结节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 17例结节病患者行^18F-FDG显像,其中11例行^67Ga显像。以目测法判断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放射性摄取程度,明显超过周围肺组织本底水平者为阳性。结果 11例未治疗的结节病患者^18F-FDG显像均阳性,其中7例行^67Ga显像者影像特征与^18F-FDG显像相似;^18F-FDG、^67Ga显像均阳性的2例患者,治疗后X线片示病灶吸收,再次显像均为阴性;^18F-FDG显像本底较低且显像效果较好。3例已治疗者X线片示病灶吸收,^18F—FDG显像均阴性,其中2例行^67Ga显像也阴性。3例临床诊断为结节病者,^18F-FDG显像阳性,其中2例^67Ga显像也阳性(1例治疗后2种显像仍呈阳性,而X线片示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缩小)。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比^67Ga显像效果好,对结节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探测不明原因发热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8.3℃,发热持续时间至少3周)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结果与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良恶性病变/正常组织放射性(L/B)比值,组间L/B比值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48例(83%)患者有异常的18^F—FDG浓聚,其中20例为恶性病变,23例为感染或其他良性病变,5例未能确诊。58例中,10例(17%)符合线路显像阴性,其中4例为感染性疾病(2例尿路感染,2例淋巴结炎),3例为结缔组织和胶原病(1例风湿病,1例成人still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未能确诊。良恶性病灶的L/B比值分别为1.93±0.39和3.58±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5,P〈0.001)。结论符合线路显像可为探查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灶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18.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胸腺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胸腺上皮肿瘤(TE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TET患者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结果,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分析及半定量方法[肿瘤/正常肺组织放射性比值(TLR)]。按WHO TET病理学分类结果将患者分成3组(高生存率组,包括A、AB、B1型;中生存率组,包括B2、B3型;低生存率组,包括胸腺癌);同时将^18F—FDG显像结果与增强CT影像进行对比,TLR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所测Ki67标记指数(细胞增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组间TLR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1)^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阳性率91.9%(34/37);(2)3个不同生存率组TL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低生存率组TLR依次为:1.42±0.27,2.13±0.74,3.00±1.19,F=9.99,P〈0.05);(3)TLR与Ki67标记指数有明显相关性(r=0.613,P=0.002);(4)^18F-FDG显像发现2例增强CT未发现的病灶,病灶分别位于前胸壁和右锁骨上淋巴结;(5)共有4例伴发重症肌无力。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有助于WHO TET病理学分类和发现更多的TET侵犯、转移灶;可以用^18F—FDG在TET的浓聚程度反映细胞的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19.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2589例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中169例CUP患者的显像结果,通过分析病历记录、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随访确定最终原发灶诊断结果.结果 169例CUP患者中19例失访,150例有完整资料.70例成功探测到原发灶,总检出率为46.7%(70/150),其中52例得到病理检查证实,18例为临床诊断;肺癌38例,占54.3%,鼻咽癌8例,占11.4%,消化系统肿瘤13例,占18.6%,其他肿瘤11例,占15.7%.3例临床怀疑转移瘤,18F-FDG PET/CT未见明显恶性征象,经随访证实为良性病变.6例PET/CT诊断错误.15例患者没有确诊.56例未探测到原发灶,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得到确诊,分别为鼻咽癌、膀胱癌、食管癌各1例.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诊断CUP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