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耱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新生儿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743例GDM孕妇HbA1c值,按照HbA1c水平分为3组,<5.5%为G1组,5.5%~6.5%为G2组,>6.5%为G3组,监测每组孕妇所生新生儿1、4、8h的血糖值,采用SPSS17.0软件对3组新生儿低血糖及阈值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1 h低血糖发生率在G1和G2组均高于G3组(P<0.05).4、8h低血糖发生率G3组高于G1和G2组(P<0.05).(2)G1及G2组低血糖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G3组低血糖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无明显下降(P>0.05).(3)1、4、8h阈值血糖的发生率在G3和G2组高于G1组(P<0.05),G2组和G3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G1组阚值血糖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G2组阈值血糖发生率在生后4h内无明显下降(P>0.05),G3组阈值血糖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无明显下降(P>0.05).(5)母亲HbA1c水平与婴儿生后1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401,P<0.05).结论 GDM孕妇新生儿的低血糖及阈值血耱发病风险随HbA1c水平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反应蛋白(CRP)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1例妊娠糖尿病(GDM组)、57例糖耐量异常(IGT组)和80例糖耐量正常(NGT组)孕妇分别在产前和产后检测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血清HbA1c及CRP,并对其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孕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逐渐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血清CRP和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CRP水平分别与FPG、HbA1c呈正相关,GDM组 HbA1c与FPG、2 h PG呈正相关.HbA1c>6.5%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发生率高于HbA1c<6.5%组;HbA1c>6.5%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HbA1c<6.5%组;产后42 d HbA1c>6.5%组产妇FPG、2 h PG和CRP值均高于HbA1c<6.5%组(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对妊娠糖尿病有预测价值,可作为妊娠糖尿病和产后预防2型糖尿病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配偶同步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对孕前超重合并妊娠糖尿病(GDM)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孕前超重合并GDM的孕妇根据妊娠期间配偶是否同步进行饮食联合运动干预,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孕妇均接受常规药物和胰岛素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孕妇初次产检时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确诊为GDM和妊娠28周时的FPG、2 h-PG和HbA1c水平,分娩方式、分娩相关并发症(包括早产和产褥感染)发生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孕妇分娩后的情绪状态。比较2组新生儿体质量、血糖、新生儿并发症(包括巨大儿、低血糖、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结果 2组比较,孕妇初次产检时的年龄、体质量指数、FPG、2 h-PG和HbA1c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妊娠28周时,2组孕妇的FPG、2 h-PG和HbA1c水平均较确诊为GDM时明显降低(P <0.05),且干预组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分娩后2组比较,干预组自然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胎盘中PGC?1α和PDX1表达水平及甲基化状态的影响,以及与胎儿血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GDM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等数据,同时收集30例无妊娠并发症和脐带异常的足月新生儿相应数据作为对照组。 在分娩后立即从胎盘滋养层组织收集样品,使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定量检测PGC?1α和PDX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逆转录定量PCR测量PGC?1α和PDX1 mRNA水平。 同时,测定胎盘组织的胰岛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GDM组胎儿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GDM组胎盘组织胰岛素、HbA1c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 脐带血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血糖和HbA1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8、0.795、0.862、0.927,P 均<0.001)。与对照组比较,GDM组中PGC?1α和PDX1 mRNA的水平较低,PGC?1α基因甲基化水平较高(P < 0.05)。 胎盘组织中血糖水平与PGC?1α和PDX1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8,P=0.002;r=-0.373,P=0.007)。 结论:GDM孕妇PGC?1α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可能是其后代糖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胰岛素治疗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焦虑情绪及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孝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胰岛素治疗时的孕周不同将其分为A组(<32周)和B组(≥32周),2组均给予诺和灵N皮下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焦虑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比较2组新生儿一般指标[总胆红素(TBIL)、pH值、体质量水平及1 min阿普加(Apgar)评分],另比较2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FPG、2 h PG、HbA1c、HOMA-IR、Chemerin、R BP4水平及状态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新生儿TBIL、FPG、pH值、体质量水平及1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亲婴儿脐血脂联素与糖脂代谢、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方法 选取148例GDM母亲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分为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组48例、适于胎龄(appropriate gestational age,AGA)组59例、大于胎龄(large than gestational age,LGA)组41例。检测其脐血中血清脂联素及血糖、血脂指标水平,分析脐血中脂联素水平与糖脂代谢、胎儿生长发育各指标的关系。 结果 3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指数、脐血脂联素、脐血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脐血胰岛素、母血胰岛素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性别、脐血血糖、脐血三酰甘油、脐血胆固醇、脐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脐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脐血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母亲年龄、孕前体重、分娩时体重、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增加量、母血血糖、母血HbA1c、母血HOMA-I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胎儿脐血中脂联素与新生儿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量指数、脐血HOMA-IR呈正相关,与脐血HbA1c、脐血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数、脐血脂联素、脐血HbA1c、脐血胰岛素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脐血脂联素与胎儿糖脂代谢及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关系,其水平可反映胎儿糖脂代谢及生长发育情况,可为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指导依据,减少胎儿发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E)、低血糖脑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足月分娩的GDM孕妇197例。按照HbA1c水平将其分为A组(HbA1c5.5%,n=39)、B组(HbA1c=5.5%~6.5%,n=114)和C组(HbA1c6.5%,n=44)。比较各组新生儿发生脑损例数与脑损伤种类情况,分析HbA1c水平与新生儿脑损的相关性。结果:C组新生儿脑损发生率为70.45%,均高于A、B组的28.20%、40.35%,且B组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孕妇HbA1c水平与新生儿HIE及低血糖脑损均呈正相关(r=0.401、0.389,P0.05)。结论:新生儿发生脑损风险随着GDM孕妇HbA1c水平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 GDM)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孕妇245例,其中符合GDM诊断标准的24例为GDM组,其余221例为非GDM组。分别对2组进行空腹血糖( 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及HbA1c进行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GDM组FBG、OGTT及HbAlc均明显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3种项目检测中,HbA1c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0.0%、80.2%、82.3%,提示HbA1c 在诊断GDM 的3种检查中效果最好。结论:HbA1c水平在GDM患者中明显升高,诊断GDM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早期干预治疗可减少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 HbA1c为糖尿病的血糖水平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是临床上筛查、诊断、监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 GDM)产妇血液HbA1c水平与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以855例 GDM 产妇和792例无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测定妊娠24~28周和妊娠末期血清HbA1c水平,记录不利哦昂症状(早产率、羊水过多率、巨大儿率、胎膜早破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和新生儿低血糖率)发生率,分析血液HbA1c水平与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GDM组患者孕前体重和糖尿病家族史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妊娠24~28周与妊娠末期时,GDM组患者血清HbA1c水平分别为(6.33+0.33)、(5.81+0.82),显著高于对照组[(5.82+0.62)、(5.44+0.73)](P<0.05);经孕期的血糖干预,两组产妇血液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早产发生率、羊水过多率、胎儿窘迫率、巨大儿率及低血糖率与GDM产妇妊娠末期HbA1c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0.05);随着血清HbA1c水平的降低,不良反应症状如早产、羊水过多和胎儿内窘迫等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控制GDM产妇的血液HbA1c水平,有助于降低产妇早产、羊水过多和胎儿内窘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改善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结合2点血糖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东莞市厚街医院对妊娠24~28周的孕妇,进行GDM初筛后,对疑似GDM者分别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HbA1c结合2点血糖法检测,评价2种方法的筛检结果及临床意义。结果:若OGTT仅取血2次,则与金标准比较1~2 h 2点法诊断敏感性、符合率均较高(P<0.01);84例疑似GDM患者平均HbA1c水平为(8.73±0.59)%,显著超过正常界值(6%)(P<0.01)。HbA1c结合2点血糖法诊断GDM的结果与单一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HbA1c结合2点血糖法进行鉴别诊断,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4.9%,曲线下面积=0.926(P<0.05);HbA1c结合2点血糖法的社会经济效益及节省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OGTT检测(P<0.01)。结论:HbA1c结合2点血糖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OGTT 4次取血造成孕妇的痛苦,HbA1c应用于产科临床中,可以减少2点取血法引起的漏诊率,可使GDM患者及时得到重视及治疗,大大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对妊娠糖尿病(GDM)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对妊娠耱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63例妊娠耱尿病患者设为GDM组,57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FPG)、HbA1c及GSP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并对妊娠糖尿病组不同HbA1c控制水平的妊娠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糖化血清蛋白血清水平及异常率在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OGTT为GDM的诊断标准FPG、HbA1c对GDM诊断方法学评价,灵敏度、正确诊断指数及符合率以GSP、HbA1c较好;HbA1c≥6.0%组GDM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均高于HbA1c<6.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P、HbA1c对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HbA1c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赖脯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固始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GDM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注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控制情况、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FPG、HbA1c、2 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PG、HbA1c、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剖宫产、羊水过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8.70%(4/46),低于对照组的28.2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赖脯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GDM,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饮食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妊娠妇女(正常组)90例和确诊为GDM的孕妇(GDM组)92例(血糖控制组78例,血糖控制不良组14例),测定早孕期和晚孕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记录饮食三大营养素摄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早孕期GDM组LDL C、apoB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0.05);GDM患者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摄入量多于正常组(P<0.05);饮食控制后,血糖控制组LDLC、apoB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TG水平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TC、TG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 <0.05);血糖控制不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血糖控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P<0.05);晚孕期TG、TC、LDL 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通过饮食治疗可使其某些血脂指标优于正常妊娠妇女,并且通过饮食指导控制血脂水平,可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s, GDM)的妊娠结局。方法 筛选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产检诊断为GDM的668例孕妇,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及75g OGTT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 FBG异常为GDM Ⅰ组(n=328);FBG正常,OGTT 1h或OGTT 2h其中一项血糖异常为GDM Ⅱ组(n=224);FBG、OGTT 1h、OGTT 2h 3个时间点血糖均异常为GDM Ⅲ组(n=116)。分析3组孕妇的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以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 GDM Ⅲ组孕妇的FBG、OGTT 1h、OGTT 2h血糖水平,及FINS水平、HOMA-IRI均明显高于GDM Ⅰ组与GDM Ⅱ组(均P<0.05);而GDM Ⅱ组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GDM Ⅰ组(P<0.05)。GDM Ⅲ组孕妇的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DM Ⅰ组与GDM Ⅱ组(均P<0.05),GDM Ⅱ组的以上新生儿不良结局明显高于GDM Ⅰ组(P<0.05)。GDM Ⅲ组孕妇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DM Ⅰ组与GDM Ⅱ组(均P<0.05);而GDM Ⅱ组与GDM Ⅰ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OGTT试验时间点异常越多、血糖与胰岛素水平越高提示GDM程度越重,表现为妊娠不良结局、新生儿出现巨大儿发生率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对早期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以及HbA1c与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97例早期心肌损伤患者检测其HbA1c,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5.7%、5.7~6.4%、≥6.5% 3组,同时测定hs-cTnT,并作比较。结果: HbA1c≥6.5%组的hs-cTn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HbA1c水平与hs-cTnT呈正相关(r=0.952 9,P<0.05)。结论: 高HbA1c是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与hs-cTn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及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insulin 1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方法 收集产检和孕足月分娩单胎妊娠孕妇,通过妊娠24~28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将其分为GDM组和非GDM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孕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服糖后1 h血糖(1 h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fter taking sugar,FPG1)、服糖后2 h血糖(2 h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fter taking sugar,FPG2)、IGF-1R、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清GLP-1情况。同时,探究GLP-1、IGF-1R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以及GLP-1、IGF-1R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患者于孕前BMI、FPG、FPG1、FPG2、IGF-1R、HbA1c、血清GLP-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不良新生儿结局50例(25.0%),非GDM组不良新生儿结局10例(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73,P<0.001)。GLP-1与不良新生儿结局负向影响关系[β=-0.141,OR=0.869(95%CI:0.821~0.919)];IGF与不良新生儿结局有正向影响关系[β=0.745,OR=2.107(95%CI:1.214~3.656)]。影响不良新生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GDM和IGF-1R。 GLP-1、IGF-1R呈负相关关系(r=-0.478,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负向影响不良新生儿结局,而胎盘组织中IGF-1R正向影响不良新生儿结局。临床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冉锐 《广西医学》2014,(4):468-470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肝源性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治疗组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锐30(12-40 U/d)及口服阿卡波糖片50 mg,1-3次/d;对照组仅给予诺和锐30治疗,用法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G及HbA1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2hPG、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学营养治疗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确诊单纯GDM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观察组(n=50),双号为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医学营养治疗模式(饮食+运动),对照组采用单纯饮食治疗模式,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1天及治疗4周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观察组FPG、2HPG、HbA1c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PG、2HPG治疗后较治疗前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HbA1c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满意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加运动的医学营养治疗模式较单纯饮食治疗模式对GDM孕妇血糖的控制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间常见疾病,可导致早产、巨大儿、剖宫产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GDM患者代谢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GDM患者提供更适宜的运动方式。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AT)组70例、抗阻运动(RT)组70例、RT+AT组70例。AT组患者进行中等强度步行运动,RT组患者采用坐位举重哑铃,RT+AT组采用中等强度步行+坐位哑铃联合方式。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及分娩时检测孕妇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AT组、RT组、RT+AT组最终有65例、64例、62例完成试验。各组干预1、3个月FBG、2 hPBG、SBP、DBP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RT组和RT+AT组干预3个月时HbA1c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RT组和RT+AT组干预3个月时DBP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1个月时(P<0.05)。干预3个月后,RT+AT组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AT组和RT组(P<0.05)。三组胎龄、早产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胰岛素使用人数、孕晚期体质量增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T组剖宫产发生率低于AT组和RT组,RT组和RT+AT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AT组(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T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AT组(P<0.05)。结论AT、RT、RT+AT均能改善GDM患者的代谢指标,RT+AT更适宜;RT+AT改善GDM患者母婴结局优于AT、RT。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巨大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降低GDM合并巨大儿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GDM患者,根据其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和对照组(2 500 g≤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GDM合并巨大儿的发生原因及临床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基础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GDM诊断孕周、75 g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与对照组无差异;研究组孕期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孕晚期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孕周延迟、新生儿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增加,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GDM患者的管理,促进其糖、脂代谢正常,可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