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棉Modal锦纶赛络纺包芯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外包纤维为精梳棉、Modal,芯纱为锦纶长丝的赛络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锦纶丝、澳洲棉和Modal纤维的性能特点及纺纱工艺流程,通过纺纱工艺试验,针对原料性能,各工序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重加压、大隔距、较小后区牵伸和较大粗纱捻系数的工艺,细纱工序减小后区牵伸倍数,放大后区罗拉中心距.实践表明,纺制的精梳棉Modal锦纶丝赛络纺包芯纱为低弹纱,成纱质量良好.在纺制锦纶丝包芯纱时,选用的外包纤维细长、长度整齐度高,可以改善成纱条干和包覆效果,保证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2.
康强 《纺织导报》2011,(11):70-72
包芯纱是以长丝为纱芯、外包短纤维的复合纱,一般是在细纱机上完成两种纤维的包覆.某纺织企业采用日本尤尼吉可公司、德国SKF联合研制的FL -6改进型粗纱机,在粗纱机上完成以涤纶短纤维为纱芯、外包棉纤维的包芯纱纺制,填补了纺制包芯纱的一个技术空白,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高档面料的纺纱形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和赛络纺锦纶长丝包芯纱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蓉  林建华 《纺织学报》2006,27(8):85-88
为了了解传统和赛络纺锦纶长丝包芯纱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组织生产,对现有细纱机进行了改造,分别生产了传统和赛络纺同品种的锦纶长丝包芯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对这2种包芯纱的纺纱机构、成纱质量和纺纱工艺进行了比较,指出传统包芯纱可在加装了芯丝喂入机构和预牵伸机构的细纱机上生产,赛络纺包芯纱可在加装了赛络纺装置和包芯纱装置的细纱机上纺制;赛络纺包芯纱的质量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包芯纱,尤其在包覆效果、毛羽和条干均匀度方面;二者的粗纱牵伸倍数、芯丝预牵伸倍数、罗拉隔距、罗拉加压相似,但赛络纺包芯纱所采用的粗纱喂入隔距应小些,赛络纺包芯纱的捻系数比传统的低,而锭速可大些。  相似文献   

4.
棉毛赛络纺包芯纱的生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梅 《棉纺织技术》2008,36(1):28-30
为了顺利纺制棉毛包芯纱并提高成纱包覆效果,对细纱机进行改造,安装了适应毛纱的退绕机构和张力控制方式,推导出理论最小外包棉纤维的号数,计算出棉在包芯纱中体积含量为60%时的包芯纱号数及粗纱定量,并对细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纺制51 tex(18.4 tex)棉毛赛络纺包芯纱,芯纱张力控制在33 cN~35 cN为宜;两根粗纱的喂入间距以小为宜;捻系数以小为宜,但不能低于280;前罗拉速度偏小掌握,在240 r/min~280 r/min;后区罗拉中心距尽量放大至63 mm,纺制出的棉毛赛络包芯纱包覆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传统环锭纺包芯纱与赛络纺包芯纱的细纱工艺参数优化及芯纱包覆效果、成纱质量对比。细纱工序选择钳口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和捻系数进行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对条干CV、强力、毛羽等成纱质量指标进行测试,得出条干CV值的优化工艺为:钳口隔距3.5mm,后区牵伸1.39倍,捻系数402。对传统环锭纺包芯纱与赛络纺包芯纱的芯纱包覆效果与成纱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环锭纺包芯纱的包覆效果、成纱质量均优于赛络纺包芯纱。认为:无论是纺制传统环锭纺包芯纱还是赛络纺包芯纱,都应控制好芯纱的喂入位置,从而保证良好的芯纱包覆效果。  相似文献   

6.
喷气包芯纱的纺制及其包覆效果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5.5 tex(33.66 dtex)棉涤包芯纱为例,介绍了喷气包芯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各工序工艺参数配置及采取的技术措施.探讨了喷气纺纱的包覆机理,分析了影响喷气包芯纱包覆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喷气包芯纱与环锭包芯纱的成纱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喷气包芯纱强力不匀率小,包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包芯纱在纺制过程中易出现“露丝”现象,将全聚纺和赛络纺技术用于纺包芯纱,通过合理设置工艺参数,改善包芯纱的包覆效果,提高纱线综合质量。本文以棉氨包芯纱为例,在经过全聚纺改造的QFA1528细纱机上加装芯丝喂入装置后分别纺制29.2tex/44.4dtex和14.6tex/44.4dtex 棉/氨纶赛络包芯纱,并选择导丝轮位置、粗纱中心距、芯丝预牵伸倍数、细纱捻系数 4 项工艺参数,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纺纱并观察包覆效果,分析对比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 项参数在一定范围内设置均不会出现“露丝”现象;导丝轮位置影响芯丝在纱线横截面中的位置,粗纱中心距、芯丝预牵伸倍数、细纱捻系数对纱线包覆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军  蒋丽云 《棉纺织技术》2007,35(2):103-105
探讨利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纱线的工艺配置与成纱性能情况.研究了喂入粗纱间距、捻系数与成纱性能的关系,测试分析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涤纶长丝包芯纱的性能.试验表明,利用赛络纺纱技术加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涤纶长丝包芯纱具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环锭包芯纱.  相似文献   

9.
赛络纺包芯纱工艺试验与成纱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利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棉氨包芯纱的原理、装置与工艺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将赛络纺棉氨包芯纱的成纱质量和成纱结构与环锭纺普通棉氨包芯纱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赛络纺棉氨包芯纱强伸性好、毛羽少、结构紧密、包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以氨纶长丝为芯丝,外包覆Tencel短纤维,用普通环锭纺纱法生产14.8tex+40D Tencel/氨纶包芯纱的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设计、关键加工技术措施和细纱设备改造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对粗纱工序影响粗纱牵伸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与优化,确定了较优针织用纱指标下的工艺配置,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稳定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成纱性能,采用一根5.0g/10m 精梳棉粗纱与另一根3.4g/10m涤纶粗纱在细纱工序进行全聚赛络混纺,纺出4种细度的棉/4 涤(60/40)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并与单根混纺粗纱喂入所纺出的纱进行成纱质量对比;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8种混纺纱线样本,在MOTTC B1型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分布状况,结合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方法,得到每种混纺纱内纤维的分布规律及内外转移趋势。结果表明: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的单纱条干CV值、断裂强力明显优于环锭混纺纱,且毛羽少;从单纱截面图得出,新型混纺纱中涤纶向纱芯转移呈现棉包覆涤纶的趋势,而环锭纺混纺纱中涤纶分布比较随机。  相似文献   

12.
以低弹涤纶长丝和精梳纯棉粗纱为原料,在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全试验法纺制不同长丝一须条间距的棉/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测试了纱线的强力、条干和毛羽。分析比较得到实验范围内棉/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最优长丝一须条间距为8mm。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毛涤嵌入式复合纱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及其与环锭纱的差异,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2个长丝喂入装置和2个粗纱喂入装置纺制毛涤嵌入式复合纱,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纺制环锭纱;在捻系数相同的条件下,纺制了29 tex的毛涤嵌入式复合纱和环锭纱,对两种成纱的力学性能、条干和毛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毛涤嵌入式复合纱相比环锭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高,条干CV值低,表面光洁,毛羽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纺制缆型纺包芯纱的重要部件之一分割辊的结构参数设计,包括材质、棱厚、槽宽、槽深和直径等。通过纺纱性能比较,选择聚甲醛为分割辊材料;正交试验优化后的分割辊结构尺寸为:棱厚0.2mm,槽径13mm,浅槽为0.3mm,深槽位0.4mm,槽宽0.5mm。在相同的纺纱工艺条件下,纺制相同细度和捻系数的涤/棉缆型包芯纱及普通包芯纱。成纱性能测试表明:缆型包芯纱的毛羽与普通包芯纱相比,减少44%,断裂强度与条干均匀度差异不大;由纱线切片说明,缆型包芯纱包芯效果更好,芯纱位置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对纺制13.1tex涤纶包芯线生产中影响包芯纱质量的几个细纱工艺参数,如捻度、后区牵伸倍数和粗纱捻系数等,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多因素优选分析,找出了最佳细纱工艺参数,大大改善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6.
探讨导湿涤纶甲壳素竹棉四合一混纺纱的生产工艺要点.介绍了导湿涤纶纤维、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的特性.优选了四种纤维混纺比例,确定了混和方案和纺纱工艺流程.梳棉采用"多梳、少落、轻定量、中隔距、小张力"的工艺原则;并条采用"低速度、中定量、大隔距、顺牵伸";粗纱和细纱采用"低速度、大隔距、中捻度"的工艺原则.实践表明,纺纱顺利,成纱质量稳定,达到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顺利纺制棉Formotex木棉混纺纱,针对混纺纤维的性能特点,采用包混工艺,并对木棉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开清棉工序重点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合理设置罗拉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粗纱工序适当增大捻系数,以减少意外牵伸;细纱工序优选钢领、钢丝圈型号,以减少成纱毛羽;络筒工序合理设定清纱器参数,清除有害纱疵,最终成功纺制出棉/Formotex/木棉60/30/10 14.5 tex纱,其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细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的特性;分析了细纱预牵伸倍数对大豆蛋白纤维包芯纱弹性、强伸度、条干均匀度和蠕变性能的影响;捻度对包芯纱条干均匀度和强伸度的影响;钢丝圈号数的选择;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后区牵伸倍数、罗拉中心距和粗纱捻系数进行了优选。纺制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预牵伸倍数是关键,生产中应结合纤维性能合理配置各项细纱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涤纶长丝含量对嵌入式复合纺成纱性能的影响.以40 dtex涤纶长丝和毛粗纱为原料,其他纺纱工艺不变,在细纱小样机上通过改变嵌入式复合纱的线密度纺制各种毛涤嵌入式复合纱.随着毛涤嵌入式复合纱线密度的减小,复合纱中的涤纶丝含量逐渐增大,复合纱的断裂强力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断裂伸长率处于波动的状态,条干CV值有振荡且逐步增大的趋势,毛羽指数变化也呈现出波动状态.相同线密度和捻度的毛涤嵌入式复合纱的成纱强伸性能比纯毛环锭纱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