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5例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临床病理观察及随访,按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2001)进行组织学分型和诊断。采用SP法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该类肿瘤占同期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56%(15/2679),其中,临床Ⅲ期或Ⅳ期者有12例(80%),临床Ⅰ期或Ⅱ期者3例(20%)。组织学分型:15例(100%)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心母细胞性或免疫母细胞性。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术后分别用CHOP或COMP方案治疗。4例有随访资料者均死亡,生存时间为21d~18月。结论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预后差。肿瘤的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检测。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表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Sheng J  Shen Z  Fan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371-1374
目的 探讨我国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患者的临床表型,为临床辨认HNPCC家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阿姆期特丹Ⅱ和日本的HNPCC标准的34个HNPCC家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病的一般规律:(1)确诊时的年龄和性别;(2)绘出家系图;(3)肿瘤发生的部位(包括肠外癌);(4)同时多原发结肠癌;(5)异时多原发结肠癌;(6)临床表现。结果 (1)34个家系中,18岁以上的家族成员共612人,确诊HNPCC的患者140例,女性47例,男性93例。(2)34个家系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45.3岁,50岁以前发病者占62.1%,60岁以前发病者占87.1%;(4)154个原发癌灶中,肠外癌灶31个(20.1%),其中胃癌占肠外癌的41.9%(13/31),大肠癌灶123个(79.9%)。116例大肠癌患者中,右半结肠癌占66.4%(77/116),左半结肠癌占33.6%(39/116)。(5)同时多原发癌5例,其中2例为3次多原发癌,3例为2次多原发癌;异时多原发癌6例(含肠外癌)。结论 本组HNPCC的临床特点为(1)发病年龄比西方患者更年轻;(2)右半结肠癌的比例高;(3)大肠癌的垂直传递特征突出;(4)肠外癌以胃癌比例较大;(5)同时原发癌和异时原发癌较多。  相似文献   

3.
杜小波  张曦 《重庆医学》2007,36(24):2574-2576
原发睾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PTL)约占睾丸恶性肿瘤的9%,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其每年发病率约0.26/100000。因为原发睾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较少,目前尚无对照性病例实验来确定其标准治疗方案,很多治疗方案均来自个案或回顾性分析。现对其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03~2008年收治的5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肝五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54例其他非霍奇金肿瘤患者(原发肝细胞肝癌除外),5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乙肝阳性率分别为27.5%、16.8%和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和一般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细胞癌除外)。  相似文献   

5.
徐晓剑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951-951,F0003
非霍奇金淋巴瘤,来源于B淋巴细胞。过去认为脑内原发淋巴瘤罕见,仅占颅脑肿瘤总数的0.8%~1.5%,但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和免疫缺陷及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多,目前本病发生率有快速增加的趋势[1],而基层医院因相对病例较少见,常常发生误诊。浙江省余姚市中医医院收治1例颅内原发非霍杰金淋巴瘤误诊脑膜瘤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立娣  王静莉  秦晶 《吉林医学》2009,30(20):2543-2543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细胞组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其中的一类。据有关资料报道[1]年发病变为2-15/10万人口,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中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7%,侵袭性较强,以睾丸为首先发病的患者更加少见。我科收治了1例以睾丸病变为首发的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2008年WHO分类确立的一类侵袭性较高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以多形性大细胞增殖并表达CD30(Ki-1)为特征。ALCL临床上较为少见,仅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7%[1],而且原发于骨骼的病例则更为少见。现将我科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例骨原发ALCL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吉西他滨等联合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顺铂(DDP)、强的松(PDN)组成的G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2例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2例经正规治疗后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GD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Gem)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DDP)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强的松(PDN)60mg/m^2,口服,第1~5天。以3~4周为1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连用2个周期。结果12例患者中,9例获得缓解,占75%。其中完全缓解(CR)4例(33.3%),部分缓解(PR)5例(41.7%)。化疗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他有轻至中度的消化系统等反应。少数病人有肝功能异常。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强的松组成的GDP联合化疗方案对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原发于头面部的恶性淋巴瘤大多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复杂,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头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5年生存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我院1983年以来经治12例头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8例误诊,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其诊治水平,现将8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8例误诊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8~60岁,平均365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36月,平均125月。2 讨论21 误诊原因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多累及结外组织,头面部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在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发生于扁桃体…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lvmphoma of stomach,PGML)是原发于胃肠道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是仅次于胃癌的第2位胃高发肿瘤。男性较女性多发,其中绝大部分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少见。由于该病发病隐匿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极易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收治住院的2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初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135例,病理诊断为T或B细胞NHL,分别按T或B细胞病理类型、国际预后指数(IPI)≤2或>2、有无结外侵犯、肿瘤直径≤5cm或>5cm各分两组,所有患者给予CHOP方案化疗3次,分别比较各组的总有效率。结果:B细胞型NHL总有效率(75%)和T细胞型NHL总有效率(55.8%),IPI≤2组NHL总有效率(73.4%)和IPI>2组NHL总有效率(52.1%),无结外侵犯组NHL总有效率(73.8%)和有结外侵犯组NHL总有效率(42.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5cm组总有效率(69.9%)与肿瘤直径>5cm组NHL总有效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病理类型、IPI和结外器官侵犯可能响NHL化疗疗效的因素,肿瘤直径可能不是影响NHL化疗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3年6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肿瘤部位对第二原发肿瘤良恶性有显著影响(P<0.01);以恶性乳腺肿瘤并发恶性甲状腺肿瘤的危险性更高(P<0.01)。甲状腺肿瘤C组与对照组的ER强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的ER强阳性率更高;C组甲状腺与乳腺肿瘤ER免疫组化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40岁的甲状腺肿瘤、>50岁的乳腺肿瘤发生良性第二原发肿瘤的危险性较大,且发生间隔时间越长,对应部位第二原发肿瘤恶性的危险性更大。雌激素调节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病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6—2016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诊断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合复查随访资料,回顾性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8个月至91岁),男 ∶女=1 ∶2.15,女性多见。40例(97.1%)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中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1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14例,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4例,其他类型少见,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仅占1例。Ann Arbor ⅠE~ⅡE期37例(90.2%),ⅢE~ⅣE期4例(9.8%)。7例(17.1%)淋巴瘤由干燥综合征恶变而来,均为MALT淋巴瘤。平均病期为20.7月,78%的患者以腮腺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不同治疗方案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全部患者均经5~149个月随访,其中9例(21.9%)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84.5%,5年总生存率为81.3%。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肿物加速生长史(P=0.005)和肿物有无包膜(P=0.011)为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物有无包膜(P=0.041)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结论:腮腺淋巴瘤绝大多数为B细胞型NHL,MALT淋巴瘤与DLBCL最为常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腮腺区局限性肿块,临床上需与腮腺良性肿瘤相鉴别。干燥综合征与MALT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预后比其他恶性肿瘤相对较好,肿物无包膜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80例误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面进行总结、统计.结果 80例误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收住耳鼻喉科20例,普外科19例,消化内科8例,呼吸科5例,脑外3例,胸外3例,泌尿外2例,骨科1例,因肿块到门诊外科就诊4例,首次发病到血液科就诊的仅15例,占19%.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被误诊为其他常见病,多数确诊时已属Ⅲ、Ⅳ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5例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5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内同时f生多原发肺癌的发生率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住院同期肺癌的0.21%;其中男4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44—75岁,平均年龄为60.2岁。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4例双侧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分期进行手术治疗,病灶较大的一侧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病灶较小的一侧1个月后行胸腔镜肺叶或病灶楔形切除术。对1例肺内同侧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行同期手术。5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心肺并发症。5例患者均随访3年,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5)和60.0%(3/5)。结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医患对肺多原发癌认识的不断增强,其早期诊断和检出率不断提高,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使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MR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NHL的MR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2例均为老年男性,年龄分别为72岁和74岁,发现一侧睾丸无痛性肿块入院。MR表现:肿瘤破坏正常睾丸,肿物呈多发结节状和团块状,部分边界欠清,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DWI呈均匀高信号,b值升高,肿物仍为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61±0.12)×10-3mm2/s,增强扫描肿物中等度均匀强化,无液化坏死及囊变区,2例患者肿物均侵犯同侧附睾。结论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老年男性患者发现一侧无痛性睾丸肿块,对睾丸NHL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时性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与同时性肝转移的关系。结果:1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8例(11.5%)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直肠是结直肠癌的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及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及血管浸润有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及血管浸润等因素与同时性肝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因构成特点和诊断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013年8月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5±16.0)岁。结果 31例患者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6例(83.9%,其中淋巴瘤16例),实体瘤5例(16·1%)。发热程度通常为高热,伴随症状以畏寒、寒战、乏力盗汗、体质量减轻为主;患者具有热程、住院时间、确诊时间长等特点,患者最终确诊与初步诊断不符合18例(58.1%)。结论以FUO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是最主要的病因,其中淋巴瘤最为常见。长期发热的恶性肿瘤患者容易误诊,在FUO病因诊断中,应警惕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对病程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包括良、恶性)235例进行分析,先证肿瘤为乳腺肿瘤144例(A组),先证甲状腺肿瘤91例(B组),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以保存有完整组织蜡块的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27例(C组)为研究对象,并设置对照组(甲状腺癌及乳腺癌各25例),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在甲状腺癌及其并发的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发病间隔时间与后发肿瘤的良恶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A组t=-2.102,P=0.047;B组t=-3.044,P=0.003);〉50岁的A组患者及〉40岁的B组患者其发病间隔时间明显缩短(A组t=3.738,P=0.000;B组t=2.472,P=0.018);C组中的甲状腺癌及乳腺癌ER免疫组化表达呈正相关(rs=0.516,P=0.006);C组与对照组甲状腺癌ER强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8,P=0.031)。结论〉40岁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或〉50岁的乳腺肿瘤患者患良性第二原发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间隔时间越长,则并发对应部位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大。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患者的甲状腺及乳腺癌组织的ER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甲状腺癌组织ER强表达率较一般人群高,这为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non Hodgkin’slymphomas (NHL)areagroupofmalignantneoplasmscharacterizedbyprolif erationofmalignantlymphocytes PatientswithNHLhaveawidevarietyofpresentingsignsandsymptoms,dependinglargelyonthesiteofinvolve ment ThehistopathologicaltypesofNHLareverycomplicatedandhaven’tbeenreachedanagreementbyfar Currentlythemostwidelyacceptedclassifica tionisthe”WorkingFormulation”whichdividesNHLintolow ,intermediateandhigh gradetypes[1- 3] NHLofteninvolvesextranodalmultisys temandhasdifferentim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