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提高克唑替尼的溶解度进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以体外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克唑替尼与载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质量比为1∶3、反应溶剂为叔丁醇、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最佳条件下,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效果最佳,60 min体外累积溶出度达到93.98%,远高于克唑替尼原料药(10.96%);克唑替尼以无定形态高度分散于载体HPMC中。  相似文献   

2.
孙琳  周君安  曹秀芝  魏娜 《山东化工》2023,(1):138-139+146
目的:建立盐酸厄洛替尼中潜在致突变杂质0419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4.6 mm×50 mm, 2.7μm);以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柱温30℃;样品控温10℃;流速0.4 mL/min,进样体积10μL。结果:致突变杂质0419在0.61~121.58 ng/mL线性范围良好,定量限为0.61 ng/mL,检测限为0.12 ng/mL,回收率为92.6%,溶液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盐酸厄洛替尼中杂质0419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抗肿瘤药物奥希替尼的水溶性从而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分别以泊洛沙姆188(F68)、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共聚维酮(coPVP)等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作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奥希替尼固体分散体;以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定。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改善奥希替尼的溶出效果,当奥希替尼与coPVP质量比为1∶7时,在60℃下反应45 min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效果最佳;在含0.4%SDS的磷酸盐缓冲液(pH值4.5)中,45 min达到溶解平衡,体外溶出度达到95.6%。  相似文献   

4.
抗癌药物拉帕替尼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为了改善其溶解度,分别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共聚维酮(CoPVP)、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拉帕替尼固体分散体;以累积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优化拉帕替尼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分析仪(TGA-DSC)和扫描电镜(SEM)对拉帕替尼固体分散体进行了物相鉴别。结果表明,拉帕替尼以无定形态高度分散于载体PVPk30中;当拉帕替尼与载体PVPk30的质量比为1∶7、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拉帕替尼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效果最佳,累积体外溶出度可以达到89.98%,远高于拉帕替尼原料药(10.43%)和拉帕替尼与PVPk30的物理混合物(12.55%)。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HPLC法测定恩替卡韦片溶出度的方法。以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6.8)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r/min,取样时间30min,采用桨法测定恩替卡韦片的溶出度。结果表明恩替卡韦在0.25~0.61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0.29%(n=9)。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辅料对溶出度测定无影响,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舒尼替尼的溶解度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舒尼替尼固体分散体,通过体外溶出实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FTIR、XRD、SEM和DSC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表征,并对舒尼替尼固体分散体胶囊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舒尼替尼与载体γ-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舒尼替尼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效果最佳,体外累积溶出度可达到82.88%;舒尼替尼以无定型态分散于载体γ-环糊精中,加快了药物的溶出速度;以舒尼替尼固体分散体为原料制备的胶囊剂的体外累积溶出度较市售胶囊剂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氢核磁共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七元瓜环(Q[7])、八元瓜环(Q[8])与N-苄基氨基嘌呤(NBAP)的主客体作用模式,并进行了自组装包结物的细胞毒性测试和细胞成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Q[7,8]与NBAP分别以不同的作用模式自组装形成了1∶1的包合物。NBAP完全进入Q[8]空腔所形成包结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强于Q[7]-NBAP配合物的稳定性。两种包结物的形成均降低了NBAP的细胞毒性,细胞成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两种包结物以不同包结模式完成了自组装。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1 H NMR等技术研究七元瓜环(Q[7])、八元瓜环(Q[8])与左羟丙哌嗪(LDP)的主-客体包合作用。测定了Q[7]-LDP、Q[8]-LDP的包合作用pH敏感性、包合比、包合稳定常数及包合物的体外药物累积释放度。发现Q[7]-LDP、Q[8]-LDP体系的超分子包合作用均具有pH敏感性,包合比均为1∶1,Q[7]-LDP和Q[8]-LDP的包合平衡常数分别为3.7×10~3和3.8×10~3 L/mol,Q[7]及Q[8]的包合对LDP有明显的pH敏感性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喹唑啉类已经上市的三种典型的抗癌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拉帕替尼)的几条主要的合成路线,并且对这些合成路线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吗替麦考酚酯片溶出度测定方法,评价自研制剂与原研制剂溶出行为的一致性。方法:采用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自研吗替麦考酚酯片与原研制剂分别在pH值1.0盐酸溶液、pH值4.5醋酸盐缓冲液、pH值6.8磷酸盐缓冲液(含0.8%SDS)和水(含0.8%SDS)四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并评价其一致性。结果:自研制剂与原研制剂在四种不同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均相似。结论:自研制剂与原研制剂体外溶出一致,保证了自研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盐酸氟西汀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并评价了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溶出曲线一致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波长为227 nm,以水、0.1 mol/L盐酸溶液、醋酸盐缓冲液(pH=4.5)、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溶出介质(体积为500 mL),采用桨法(转速为50 r/min)分别考察自制品与原研药的溶出度。结果表明:盐酸氟西汀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9.04~63.28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4种溶出介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4%(RSD=0.6%,n=9),99.33%(RSD=0.7%,n=9),100.11%(RSD=0.7%,n=9),100.17%(RSD=0.6%,n=9)。在4种溶出介质中,3批盐酸氟西汀胶囊自制品与原研药15 min时的溶出均大于80%。该方法适用于盐酸氟西汀胶囊溶出度的测定;盐酸氟西汀胶囊自制品与原研药的体外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故其质量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赛立替尼胶囊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并考查其质量。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二法,分别对不同溶出介质、转速等条件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溶出条件,采用HPLC法检测并计算溶出结果。结果:本测定方法在0.1~0.3m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建立了以0.01mol·L~(-1) HCl 900m L为溶出介质,桨法,使用沉降篮,转速60r·min~(-1)作为赛立替尼胶囊的溶出方法,该方法稳定性良好。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赛立替尼胶囊溶出度方法可行,能够客观地反映胶囊的溶出情况,从而控制胶囊质量。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分散片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玄宁)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以0.1 mo1/L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浆法(50 r/min)20 min取样,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度,检测波长为237 nm,并考察了溶出曲线,样品溶出均一性良好,溶出度均>90%,该方法可用于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分散片的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达沙替尼在中性环境中的溶解性,采用溶剂法制备达沙替尼固体分散体(SD),通过考察载体种类、药载比(达沙替尼与载体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累积体外溶出度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达沙替尼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达沙替尼...  相似文献   

15.
单腾腾  潘海群  禹玉洪 《山东化工》2023,(2):125-127+131
目的:比较阿伐那非片在5种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建立阿伐那非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按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931第二法(浆法))测定,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进行检测,检测波长310 nm,选用溶出介质为pH值=1.2的氯化钠盐酸溶液,溶出体积900 mL,转速为50 r·min-1,分别在5,10,15,20,30 min取样。结果:100,200 mg规格在15 min内溶出度均在85%以上;线性范围为4.43~26.57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 9,截距百分比为0.04%,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0%(RSD=0.09%)、100.48%(RSD=0.17%)。结论: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适用于阿伐那非片溶出曲线的评估,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侯文  王成永 《安徽化工》2013,39(2):38-39,42
目的:通过应用固体分散增溶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西尼地平片的溶出度[1]。方法:通过将难溶性药物西尼地平先制成固体分散体后,再制备西尼地平片,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通过固体分散体制备的西尼地平片可以显著提高西尼地平的溶出度[2]。结论:固体分散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西尼地平片的溶出度,且质量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载体,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法制备了依鲁替尼固体分散体,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和扫描电镜法(SEM)对依鲁替尼固体分散体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依鲁替尼与载体HP-β-CD的质量比1∶1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依鲁替尼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效果最佳,5 min时体外累积溶出度达到78.87%,远高于原料药依鲁替尼(9.12%);原料药依鲁替尼以无定形态均匀分布于载体HP-β-CD中。  相似文献   

18.
以3种羟基喹唑啉-4-酮为原料,经乙酰化、氯化、取代、水解、烷基化反应得到6个末端含有端炔取代的4-苯胺喹唑啉类化合物,同时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经羰基保护、烷基化、叠氮化反应制得1-(3-叠氮丙基)-5-氟尿嘧啶,最后再利用药物拼合原理将其与不同含有端炔取代的4-苯胺喹唑啉类化合物或厄洛替尼通过Click反应合成了7个5-氟尿嘧啶与4-苯胺喹唑啉骨架的新型拼接产物,其结构通过1HNMR和HR-MS确证。以厄洛替尼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初步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肺腺癌耐顺铂株细胞A549/DDP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目标产物对表皮生长因子(EGFR)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1-(3-(4-(((4-((4-碘苯基)氨基)-7-甲氧基喹唑啉-6-基)氧)甲基)-1H-1,2,3-三唑-1-基)丙基)-5-氟尿嘧啶-2,4(1H,3H)-二酮对HepG2、A549、A549/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分别是阳性对照厄洛替尼的6.5倍、1.8倍、2.8倍,对Hela、MC...  相似文献   

19.
邓映明  张雁  古炳明 《广东化工》2023,(20):157-159+18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青蒿素哌喹片含量及溶出度方法,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R ODS-SP(4.6*150 mm,5μm),流动相为0.2%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7 mL/min,ELSD漂移管温度为50℃,气体流量为1.5 L/min,增益:1,柱温为40℃;溶出度评价方法为桨法;介质1为0.05 mol/L盐酸溶液,介质2为含0.5%SDS的磷酸盐缓冲液。结果:两种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均可进行含量测定,测定青蒿素溶出度时ELSD比DAD基线平稳,更为准确。结论:溶出度评价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依鲁替尼(IBR)的水溶性和溶出度,采用湿法介质研磨法制备了依鲁替尼纳米晶(IBR-NC),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IBR-NC的制备工艺,并通过粒径分析、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PD)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及溶出度实验对IBR-NC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PVP-K30-SDS为稳定剂,在物料比(IBR、PVP-K30、SDS的质量比)为10∶4∶1、IBR用量为120 mg、氧化锆珠规格为0.3 mm、氧化锆珠用量为40 g、研磨转速为150 r·min-1、研磨时间为2.0 h的最优条件下,制备的IBR-NC的粒径为(224.7±5.7) nm、PDI为0.151±0.017,累积溶出率在10 min能达到99.49%,溶出效果良好,且放置90 d后依然具有良好的溶出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