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用Solid Works软件对立式磨磨腔进行建模,通过流体力学计算确定了立式磨的模型。以立式磨入风口的进风量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仿真,分析了立式磨磨腔气流在进风量分别为65、75、85 kg/s时的运动规律。通过分析得出,当进风量调整到75 kg/s时,磨腔内的气流速度和压力对立式磨粉体输运和分离的影响较小,同时,粉体输运和分离的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避免高岭土在传统的湿法和普通机械磨超细粉碎过程中引入大量其他杂质,从而造成高岭土纯度降低,研究采用绵阳流能粉体设备有限公司的LNI-330A型机械动能磨对高岭土进行超细粉碎。在分级机转速为1 087 r/min,粉碎主机转速为120 m/s,系统风量为5 400 m3/h,二次风量为465 m3/h,主气流流量为3 523 m3/h情况下,最大产量为397 kg/h,激光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高岭土微粉的d50<4 μm,呈现结构有序和形貌定型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钢球磨煤机及其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磨机是一种常见而典型的磨粉设备 ,钢球磨煤机是专门为粉磨煤炭物料而设计的专用设备。介绍了钢球磨煤机的特点、主要类型、基本组成 ,最后又介绍了球磨机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鉴于中心试验基地输运床气化(KSY)和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CCSI)2套装置对煤粉粒径要求的不同,研究了磨煤机进煤量,系统循环风量,磨煤机设备本体(磨碗与磨辊间距离,磨煤机顶部折向门的开度,磨煤机内部部分内椎体的拆装)对煤粉粒度的影响。获取了分别满足2套装置需要的煤粉粒径分布的操作参数,并克服了制粉系统运行周期短,开车频率高,磨煤机低负荷运行等因素的影响,获得了制粉系统最优化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5.
刘军 《矿冶工程》2019,39(1):32-35
通过对钨尾矿性质、浆体颗粒悬浮机理、非均质悬液淤积流速、磨阻损失、磨损机理研究分析,设定该钨矿尾矿浆体以紊流流态输送,速度区间为2~2.5 m/s,最大输送压力为40 kg/cm2。在管道磨蚀控制、输送泵配置、检测仪器配置等方面,工程设计中注入了诸多相应技术措施。实际运转证明,输送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达到了设计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立磨腔内气相流场的分布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摸清腔内流场的分布规律,并对腔内局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模拟结果表明:立磨腔内的流场主要由周向涡流和纵向涡流耦合而成,并在风环、灰斗和旋转磨辊的影响下变得十分复杂;在选粉区域呈现出沿顺时针旋转的强制涡流,且在部分导风叶片间产生局部二次涡流,认为导风叶片的安装角度应随位置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就风环结构中的导风锥对立磨腔内流场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为立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立磨腔内结构入手,分析立磨腔内关键部件对腔内气固两相流体的影响。指出挡料环和风环结构对立磨腔内流体场有重要影响,选粉机分级室壳体、导风叶片、转子叶片、导风叶片与转子叶片间距等结构决定立磨的选粉效率;总结了立磨腔内各个关键结构部件的改进对立磨腔内流体场、选粉效率的影响规律,为立磨腔内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控制罗河铁矿进风侧火灾烟气蔓延,解决火风压作用下风流紊乱问题,提出通风机反转全矿井反风技术方案,并设计反风试验检测反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罗河铁矿进风侧发生火灾后,Ⅰ级进风机站和Ⅲ级回风机站9台风机均反转运行,其中进风机站4台风机运行频率为35 Hz,回风机站5台风机运行频率为40 Hz;采区进、回风机站处于停机状态;通过对现场20个测点的实测,在10 min内矿井总风量由415.14 m3/s变为反风状态下的矿井总风量263.89 m3/s,矿井反风率63.57%;正转状态下进、回风风机站风机总实秏功率为1 224.30 kW,反转状态下总实秏功率为878.02 kW,风机反转后的实秏功率为正转时的71.72%;风机反转后,-560 m水平2#回风井石门K45-6-№17风机反风率最小,为60.77%,-545 m水平副井石门K45-6-№19风机反风率最大,最大为72.37%,风机的反风量均在60%以上,满足规范中对主要通风机反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煤粉粒径对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燃烧)的重要影响,通过特制中速碗式磨煤机系统实验研究,分析影响煤粉粒径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煤粉粒径的因素主要有煤的可磨性(HGI)、煤的落下强度、磨煤机磨辊与磨碗衬板间距、磨煤机出口折向门开度、磨煤机负荷以及磨煤机入口循环风量等。通过综合调节各影响因素,可达到控制煤粉粒径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张强  刘修刚 《煤矿机械》2022,(1):144-147
在地面防治水超前注浆治理高承压水害注浆过程中,注浆泵三通堵塞维修时间间隔由6~9 d减小到3~4 d,严重时1~2 d出现堵塞问题,严重影响注浆连续性和质量。针对该问题,利用流体力学软件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对现有注浆泵吸浆口三通内部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其腔体内部流场状态。由于内部流体干涉致使部分颗粒动能损耗较大,固体颗粒流速小于不淤临界流速形成沉积型堵塞。根据堵塞原因进行结构改进优化,改善三通内部流体流场分布,提高腔体内部固体颗粒流速。改进后的吸浆口三通内部流体流场分布均匀,未出现干涉问题,且最低流速为0.58 m/s,是现有结构最低流速(0.072 m/s)的8倍,有效提高内部颗粒流速大于不淤临界流速,从机理上解决沉积问题。在注浆排量大于200 L/min时,未发生堵塞问题,有效解决了现场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1.
液压锥阀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三维CAD软件SolidWorks中创建液压锥阀的三维模型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S MOS/FloWorks对其进行静态分析 ,掌握锥阀阀腔内流体的流场流速分布及压力场分布情况 ,并根据有限元的计算结果 ,以阀芯的优化设计为例 ,介绍了用有限元对锥阀的优化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2.
磨煤机是煤化工中原煤进行研磨干燥的关键设备,通过对磨煤干燥装置中的ZGM型磨煤机进行初步计算,同时对其部分参数(原煤粒度、HGI、原煤灰分一次风量及风煤比)等相关部位(密封风机、耐磨机壳、煤管以及出风口、顶部分离器、液压油等)选型优化,从而为煤化工装置中的设备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并提出研磨出力和一次风量是磨煤机选型的关键参数,磨煤机部分管路以及配置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龙桥铁矿总风量不足、漏风严重、通风设备选型及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利用Ventsim三维可视化风网解算软件建立了主—辅扇和多级机站通风网络模型,并根据解算结果优化多级机站风机选型。风网解算结果表明:①当主—辅扇通风系统工频(50 Hz)运行总风量为364.94 m3/s,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风机频率为48 Hz时总风量为364.36 m3/s,系统总风量均达到设计风量,但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总风量富余,优于主—辅扇通风系统;②多级机站通风系统设4级机站,Ⅰ级为总进风机站,Ⅱ级为采场进风机站,Ⅲ级为采场回风机站,Ⅳ级总回风机站,优化后的Ⅰ级总进风机站选用两台K40-8-№23型风机并联,Ⅲ级回风机站东区选用两台K40-8-№21型风机并联,西区选用两台K40-8-№23型风机并联。所设计的通风方案满足该矿-420 m中段和-490 m中段风量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FLUENT对棒销式搅拌磨机磨腔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流场速度、湍流强度和剪切率参数,研究了磨腔内流场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搅拌器转速的增加,流场内的能量传递充分性降低,能量利用下降。通过对其数值模拟的研究,更加直观的了解搅拌磨矿机磨矿作业的工作原理,为机械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煤》2015,(8):68-69
三元煤业矿井目前有两个进风井、两个回风井,矿井在生产期间全矿井风量175~190 m3/s,主、副井井筒内的最大风速分别为3.9 m/s和4.0 m/s。主副井的风速、风量较大出现以下两个问题:1主井井筒在提煤过程中煤尘飞扬,造成井筒内煤尘浓度较大,而该矿3号煤层煤尘又具有爆炸性,煤尘的飞扬增加了矿井煤尘爆炸的可能性;2副井进风过程中风量较大,现有的空气加热能力不能满足完全满足副井进风加热的要求,冬季遇极寒天气井壁罐道偶尔有结冰现象,极大地影响矿井提升安全。为此,特提出新建中央进风井对通风系统进行调节,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为矿井后期辅助提升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中速球磨机内部粉体输运过程,采用离散相模型(DPM)和湍流模型Realizableκ-ε对磨腔气固两相流场分布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从速度、压强、温度以及流线等角度,分析磨腔内气固两相流的耦合作用。研究表明:磨腔流场是复杂的三维旋转湍流流场,在磨盘和磨球交互区域有剧烈的湍涡现象,气流在磨盘与灰斗间形成巨大的涡流。通过对磨腔湍涡现象分析,明确了风室和风环是压损的关键部位,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电选脱碳摩擦器气固两相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海生  章新喜  陈英华  陈明  陈峰 《煤炭技术》2012,31(11):140-142
在求解连续气相流场计算收敛的基础上引入离散相,通过相间耦合计算得到不同粒径的喷射源颗粒以速度20m/s、质量流量0.005kg/s进入摩擦器后的运动轨迹、速度场及浓度场的分布情况。研究摩擦器内气固两相流场的分布情况,为摩擦器优化设计及摩擦电选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进风风速、进风口数量、进风口尺寸等结构参数建立计算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对稳定冷却状态时铝板带料卷温度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各结构参数对冷去内外流场、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智能料卷库设计中时应优先考虑增大风机风速,考虑节能因素风速以10~12 m/s为宜。在保证进风量的情况下,风口的尺寸增加,提高冷却气体的进入和排出。进风口的数量增加可以完善内部冷却气体流场,料卷覆盖更充分。  相似文献   

19.
《煤炭技术》2015,(12):277-278
包钢白云鄂博输送矿浆管道弯管磨损比较严重。应用Fluent软件,模拟矿浆流动在管道内部的流场分布,对比分析了1.2 m/s和2 m/s矿浆流动初速度的压力、壁面剪切应力和磨损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压力场,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外侧压力高于内侧;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壁面剪切应力场是弯管内侧高于外侧。为矿浆管道的流体输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大流量管道输送过程中温度上升对料浆管流特征的影响,得出高温环境下料浆最佳输送管径及初始流速等参数,建立了充填料浆输送L管模型,基于流变试验获取料浆塑性黏度和屈服应力,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高温环境下不同温度、管径以及初始速度对应的管流速度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充填料浆屈服应力以及塑性黏度随之降低;在弯管与水平管相接处,流态不稳定,料浆速度层出现较大变化,由塞流推进转化为速度自上而下递增的流动模式,易造成堵管、爆管;温度提高会导致中心最大流核区面积减小,温度为40、50、60 ℃时,最大流核区径向长度分别为0.09、0.07、0.05 m,减小率为22.2%,最大流速随之增加,当温度为40 ℃时,径向最大流速为2.978 m/s,温度增加至60 ℃,最大流速增大至3.135 m/s;随着管径增大,塞流最大流速区面积增加,管径为200 mm、240 mm时,最大流速区径向长度分别为0.1 m、0.12 m,最大流速随之减小,管径自200 mm增大至240 mm,最大流速由2.977 m/s变为2.876 m/s;随着进口速度增加,料浆中心最大流速区域增大,对塞流区域面积大小影响较小。基于上述试验成果,为减少输送阻力损失,提高矿山效益,建议矿山输送料浆参数选取温度40~50 ℃,管径200 mm,初始流速2.5 m/s。上述分析可为矿山充填设计及进一步研究管道输送流态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