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制备再生骨料应用于透水混凝土中,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骨料粒径、集灰比、水胶比、水泥用量四个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因素依次为骨料粒径水泥用量集灰比水胶比,水胶比在0.27~0.35范围内对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无显著影响。选取正交试验中强度和透水系数最高的两组分别研究再生骨料掺量对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在透水混凝土中的掺量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2.
露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兼具透水和装饰功能的生态路面材料。探讨了胶骨比和水灰比对露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20露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适宜胶骨比和水灰比分别为1∶5和0.34。此外,结合漳州南山生态园路面工程,提出了露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透水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述了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面层材料的背景与意义,研究了各种因素(如集料的种类和尺寸、集灰比、水灰比、外加剂等)对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透水率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种类与尺寸、集灰比和水灰比是影响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及透水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配制,可以配制出28 d抗压强度达25 MPa以上、耐久性能优良、透水率大于10 mm/s的透水水泥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若干因素对多孔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研究了若干因素如骨料级配与粒径、骨灰比、水灰比、外加剂及搅拌工艺等对多孔透水混凝土的空隙率、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料粒径与级配、骨灰比是影响多孔透水混凝土空隙率、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水灰比对多孔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小;减水剂、硅灰及聚合物乳液等外加剂可改善多孔透水混凝土的性能;水泥裹石法搅拌工艺对多孔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影响不大,但能使其抗压强度提高、空隙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针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特点,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设计孔隙率、骨料粒径、水胶比、砂率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泥裹石法和人工锤捣成型,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能有较好的协调性;各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顺序为:设计孔隙率砂率水胶比再生粗骨料级配,对透水系数的影响顺序为:设计孔隙率再生粗骨料级配砂率水胶比。  相似文献   

6.
在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复配适量的硅灰、乳胶粉和粉体聚羧酸减水剂,制备出了一种适用于透水混凝土的改性胶凝材料,其最佳配比为水泥91%,硅灰6%,乳胶粉和减水剂各1.5%。利用改性胶凝材料制备透水混凝土,研究了水胶比和骨胶比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水胶比的增大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水胶比为0.25时,28d抗压强度达到了33.6MPa,而透水系数逐渐降低;随着骨胶比的降低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升高,而透水系数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体积法的基础上,考虑了孔隙率、骨料级配和粒径、水胶比、外加剂掺量这些设计参数,并以C30配合比设计为例进行了计算并试验,结果表明该配合比符合透水混凝土性能要求,希望在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2017,(9)
废弃混凝土经回收、破碎、筛分,作为粗集料与适量水泥、水和萘系减水剂配制成具有适当力学强度的高透水性混凝土。试验系统考察了集灰比、水灰比、集料粒径等参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再生粗集料透水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集灰比4.0~4.6、水灰比0.38~0.41情况下,废弃混凝土回收制备的透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透水能力,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对8组24个立方体试件进行透水试验,研究透水混凝土改造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后的透水性能,并分析水泥混凝土层开孔率及透水混凝土骨料粒径对改造后路面透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性能改造方法能使改造后路面透水性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透水试件孔隙率及透水系数均随着水泥混凝土层开孔率及透水混凝土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将水泥混凝土层开孔率控制为22. 43%以内,可通过增大透水混凝土骨料粒径提高改造后路面的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免烧结煤矸石透水砖,探讨了煤矸石粒径、煤矸石与水泥质量比、成型压力对免烧结煤矸石透水砖的透水系数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较优工艺参数为煤矸石粒径为4.75~9.5 mm,煤矸石与水泥的质量比为3∶1,成型压力为4 MPa,采用该工艺参数所制备的透水砖性能较优,其透水系数为2.34×10-2 cm/s,劈裂抗拉强度为1.4 MPa。  相似文献   

11.
钟文乐  陈蓓  蒋凤昌  朱威 《混凝土》2011,(10):22-24,27
试验研究了无砂多孔混凝土水泥浆体流动度与浆体配合比关系,并经过试配得出无砂多孔混凝土适于采用的浆体流动度范围.研究了浆体流动度、骨胶比对多孔混凝土孔隙率和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发现随骨胶比增大,多孔混凝土强度降低.分析了浆体与骨料对多孔混凝土性能的综合作用.提出了无砂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免振捣多孔混凝土工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目前造成道路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排除进入道路结构内部水最有效的措施是设置排水基层.通过研究提出一种免振捣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分析了影响多孔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适宜的工作性评价方法-富余浆量法和评价指标-富余浆量比.以富余浆量比为指标,采用多因素正交设计试验,根据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得到评价指标富余浆量比的回归公式.结果证明,富余浆量法可以较好地评价免振捣多孔混凝土的工作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制备不同水灰比、骨料粒径、再生骨料取代率的生态混凝土,研究了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抗压强度表达式。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0.25~0.35时,脆性多孔材料孔隙率与强度关系式可适用于生态混凝土;当孔隙率介于20%~30%时,水泥净浆强度对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有较大影响,实际孔隙率可由目标孔隙率和水泥净浆强度较准确地表达;当目标孔隙率一定时,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骨料粒径的增大而提高;再生骨料与水泥净浆的界面过渡区处易发生受压破坏;当再生骨料取代率大于25%时,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升高而降低。所建立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各因素对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可适用于水灰比为0.25~0.35且孔隙率介于20%~30%的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根据陶粒形态、成分较均一,呈球体或椭球体的特点,推导出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理论计算公式,并提出一种新的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即以孔隙率为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出包裹轻集料的水泥浆厚度和质量,调整水泥浆的水灰比,配置具有一定强度且不流淌的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多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大孔隙率和较高强度的生态型混凝土,但由于缺乏合适、统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阻碍其应用。根据多孔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要求,确定了以孔隙率为主设计参数、通过改变胶结材料和骨料粒径来满足强度的配合比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为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选用的材料,再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然后根据骨料的表观密度和设计要求的孔隙率确定胶结材料用量,最后根据成型工艺的要求确定水灰比,从而确定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和拌合水用量。试配结果表明该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水泥基材料溶液传输过程中水分与离子的耦合作用,首先采用自生长模型,考虑水灰比、水化度对孔隙率的影响,建立了水泥基多孔介质的细观结构模型.然后,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分别模拟了水分传输、离子扩散和溶液传输,再现了气液两相的转化与传输现象.结果 表明:孔隙率越大,传输速率越快;饱和多孔介质中,离子在水中沿孔隙扩散;由于对流作用的存在,干燥多孔介质中溶液主导的离子传输速率快于饱和多孔介质中的速率.该工作揭示了水泥基材料中溶液传输过程的细观机理,为深入理解混凝土耐久性的真实发生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水泥用量、水胶比、砂率对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与矿渣水泥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和水化产物的差异.结果 表明:当水泥用量为8%时,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较佳,但抗碳化性能较差;当水胶...  相似文献   

18.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轻质多孔膨胀珍珠岩为主要原料,利用物理和化学方式发泡,制备了水泥基膨胀珍珠岩多孔吸声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膨胀珍珠岩掺量、发泡剂种类和掺量、试样厚度、水灰比、养护温度及压力等对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