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化学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学除磷是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从废水中回收磷资源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铁盐、铝盐和石灰3种常见化学除磷药剂的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如pH值、投加量、投药点以及经济性分析;概述了前置化学辅助除磷、协同化学辅助除磷、后置化学辅助除磷以及旁路化学辅助除磷4种化学辅助生物除磷工艺的特点,最后介绍了吸附法和结晶法除磷新兴工艺,阐明了磷资源回收是未来化学除磷工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物废水处理中除磷机理及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废水处理的PAO除磷机理和DPB除磷机理,讨论了基于这两种机理的几种典型工艺,分析了其优缺点,提出了生物废水除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展望了生物废水除磷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磷酸铵镁结晶法处理海水利用废水的可行性,通过试验讨论了反应条件,即pH、温度、Cl-质量浓度和Mg2+质量浓度对磷酸铵镁结晶除磷效能的影响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当模拟废水的含磷质量浓度为100 mg/L,反应体系的pH为9.5~10时,磷酸铵镁结晶除磷效率最高,可达99%以上;模拟废水温度在10~30℃范围内变化时,磷酸铵镁结晶除磷效率不受影响;Cl-质量浓度为2.5~15 g/L时,磷酸铵镁结晶法可去除99%的磷,Cl-质量浓度变化对除磷率没有影响;随着Mg2+质量浓度从50 mg/L逐渐提高至1 200 mg/L,溶液中剩余磷质量浓度逐渐下降;XRD分析表明,反应产物为磷酸铵镁晶体。海水利用废水的主要离子条件对磷酸铵镁结晶除磷没有影响,还可以提供镁源。因此,利用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并回收海水利用废水中的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结晶法回收渣场废水中磷的原理,研究了pH、物料配比及反应时间对磷的去除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法回收废水中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9.0左右,反应时间0.5 h,n(NH4+)∶n(PO43-):n(Mg2+)=1.5∶1.0∶1.2。  相似文献   

5.
详细阐述4种从废水中回收磷的原理及方法的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结晶法,分析并比较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为不同条件下污水中磷的回收提供依据,并展望了今后的研发方向。磷酸铵镁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缓释肥,磷酸铵镁结晶法的应用将成为从废水中回收磷的一种趋势,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的除磷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化学除磷方法及生物除磷方法的机理和特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除磷工艺并分析其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以及最新生物除磷技术-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及其应用;对国内外除磷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物化除磷法与生物除磷法相结合,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趋势,研究开发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是今后污水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邢超  裘董超  林梓希  史静 《净水技术》2022,41(3):20-25,45
水体中过量的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同时磷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从废水中回收磷不仅可以减少水体污染,还可以实现磷资源的回收.结晶法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此,文章深入分析了结晶法中体系过饱和度对磷去除回收过程的影响及机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结晶法处理效率及产物性质等的影响,简析了该法的实际应用实...  相似文献   

8.
污水处理厂回收磷的方法及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介绍了污水处理厂磷回收所涉及到方法,主要有土地直接利用、化学沉淀、吸附/解吸、强化生物除磷/回收和结晶等。着重分析了典型磷回收工艺,主要包括从污水中回收磷的P-RoC工艺、MBR工艺、REM-NUTR工艺及新型纳米技术,从污泥中回收磷的Aqua Reci工艺、Seaborne工艺、KREPRO工艺和从污泥焚烧灰中回收磷的BioCon工艺、SEPHOS工艺和纳滤工艺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我国污水磷回收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5):1377-1381
磷矿的大量开采和磷几乎不存在自然循环途径导致磷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污水磷回收能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基础上缓解磷资源短缺问题。介绍了当前污水生物强化磷回收技术包括强化生物除磷、聚磷丝状菌除磷、膜强化生物除磷、生物铁工艺除磷、生物浸取及富集除磷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鸟粪石和磷酸钙作为生物法磷回收主要产物的生产利用效果,并提出未来能结合新型物理技术研制开发高效节能的磷回收工艺。  相似文献   

10.
王兵  赵兴武 《当代化工》2010,39(2):177-179
针对污水污泥磷回收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现状,介绍MAP沉淀法、HAP结晶法、焚烧法等回收磷的技术,并讨论磷回收工艺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污水污泥磷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静  吕锡武  吴义锋 《化工学报》2010,61(5):1255-1261
针对传统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碳源不足、聚磷菌与硝化菌泥龄矛盾、磷资源无法有效回收利用等问题,开发出"双污泥-诱导结晶"新型工艺,对其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52~237mg.L-1,TP为3.92~7.68mg.L-1,TN为31.3~50.5mg.L-1,C/N比约为3.91~5.21时,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2%、71.2%和95.7%。厌氧段COD去除量约占系统COD去除总量的85.9%。TN的去除主要由缺氧池承担,厌氧池、硝化池、缺氧池、后置曝气池TN去除量约占系统TN去除总量的31.7%、11.4%、54.9%和2.0%。结晶在除磷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结晶除磷量平均约占总除磷量的81.5%。双污泥工艺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为辅助化学除磷和脱氮。侧流比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后置曝气池对超越污泥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史静  吕锡武  许正文  吴青青  方梦媛 《化工学报》2014,65(10):4094-4100
针对A2N-IC-SBR工艺中部分出水氨氮不能达标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考察了改进方案下A2N-IC-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以大幅提高氨氮去除率,且不会影响出水磷浓度。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浓度均能够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与连续流A2N-IC工艺相比,A2N-IC-SBR在强化磷回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采用了连续均匀投加钙盐的方式,有利于非均相结晶,产生了片状的钙磷结晶体。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除磷及其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鹏 《广东化工》2007,34(8):85-87,3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了总磷的排放标准:当污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时,在2005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污水厂为1 mg/L,2006年1月1日起建设的污水厂为0.5 mg/L。现在化学除磷辅助生物除磷成了所有新建污水厂除磷工艺的选择,本文在介绍生物和化学除磷机理的基础上,对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的控制要素作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强化除磷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磷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存在的形态,底泥的磷释放导致内源污染,阐明在水体修复中强化除磷技术的意义。讨论了生态修复技术中的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生物膜法及其复合系统在除磷途径与强化除磷效果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生态修复系统除磷能力的对策。并介绍氮磷去除的"处理工艺"转换为"生产工艺"的水体处理新理念,利用微藻净化水体和生产高价值生物质能的耦合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李泽政 《广东化工》2010,37(12):90-92
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众所周知,污水中的N、P是引起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中国水体的恶化,中国把污水的排放标准提高,总氮总磷的指标做了进一步的提高。文章从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弊端出发,分别从A2/O工艺优化和新机理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的研究进展,并做了介绍,同时对今后的脱氮除磷工艺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韩晶晶  孙翀  徐江岑  李杰 《广州化工》2011,39(10):44-46
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反硝化除磷脱氮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行综述和讨论,分析了新技术的机理、特点和开发应用的前景.通过与现有的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比较,认为今后应加强对生物脱氮除磷,尤其是反硝化除磷机理更深入的研究,大力开发技术成熟、高效经济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A new advanced treatment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 combined with reduction of excess sludge by ozonation and phosphorus recovery by crystallization and polishing-up ozonation proces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studies and demonstrated by the demonstration plant set in AICHI EXPO 2005. Reduction of withdrawn excess sludge by 90% and phosphorus recovery by 70% were accomplished without any adverse effects on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The concentrations of SS, BOD, T-P and T-N in the effluent were less than 1.0, 3.0, 0.5 and 10 mg/L, respectively. EDCs were reduced to almost undetectable level and 2-log disinfection of Bacillus subtilis was established. The energy amount required for the operation was saved by 40% when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system to get the same level of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8.
高治国  杨严  陈文通 《辽宁化工》2011,40(2):134-136
介绍了生物除磷的发展趋势,对传统的生物除磷技术和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和新工艺进行讨论,比较了各自生物除磷工艺的优缺点,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质、达标要求,选择适应当地发展要求的工艺,对于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的实现与维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应用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研究反硝化除磷的实现途径与维持方法,探讨工艺运行参数对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化缺氧吸磷对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作用和稳定维持反硝化除磷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A/O分段进水工艺向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运行方式的转变,可以成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最高比例达39.2%,污泥缺氧吸磷速率为3.19~4.48 mg P·(g VSS)-1·h-1。缺氧/好氧吸磷速率和磷去除率随厌氧池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体积分配为34/102/204 L(1/3/6)。控制污泥回流和内循环分别为10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