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必存(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典型重度颅脑损伤病例30例,GCS评分3~5分16例,6~8分9例,给予自由基清除剂必存(依达拉奉)30mg/次,2次/日,静脉滴注.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必存(依达拉奉)后,通过对临床表现的密切观察、ICP(颅内压)的密切监测及多次颅脑CT影像学结果综合对比,发现较以往传统甘露醇、甘油果糖等治疗其具有快速、稳定的效果,对阻止脑水肿及创伤性脑梗塞的进展、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积极效果.结论自由基清除剂对治疗颅脑损伤有积极的效果,为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106例注意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活护理,早期鼻饲,合理用药,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治愈102例,好转4例。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积极治疗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2008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住院期间分别采取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20例,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组)20例,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亚低温合并机械通气组)20例,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 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组患者预后情况较单纯亚低温及机械通气效果佳.结论 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亚低温能降低机体氧耗降低脑代谢,将其联合应用于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高渗盐水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根据病情常规使用晶体、胶体复苏,甘露醇等脱水,保持平均动脉压在60-80 mmHg。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第1-3 d使用5%氯化钠100 ml,12 h 1次,观察两组的死亡率,输液总量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死亡率24%,对照组死亡率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高渗盐水能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对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所致颅内高压非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甘露醇组(44例),甘油果糖组(42例).在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后,甘露醇组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每6~8h 1次,连用5天后减量,疗程2周.甘油果糖组应用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注每6~8h 1次,连用5天后减量,疗程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5天,2周分别进行头部CT扫描,观察颅内高压临床症状的缓解及脑内水肿范围情况.结果 治疗后5天甘露醇组头痛明显缓解率明显优于甘油果糖组(P<0.01), 水肿范围的消退也优于甘油果糖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及脑内水肿范围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均能缓解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对于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水肿高峰期更适用甘露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4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24例作常温治疗,24例作亚低温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6个月时的GOS评分,评价其疗效及预后。结果:常温及亚低温治疗4~10天后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对比及治疗6个月时的GOS评分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亚低温治疗组的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李聪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73-73,94
目的 预防和减少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院内真菌感染.方法 查阅边防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历并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感染治愈,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 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预防用抗真菌药,已并发真菌感染者应该用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对中、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中、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以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经HBO治疗的79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将同期常规外科治疗的同类型患者96例作对照组,比较2个治疗组的疗效和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HBO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HBO组患者部分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也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 HBO可明显提高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是目前临床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大黄联合纳美芬治疗对预防重度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大黄联合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原发病吸氧,20%甘露醇脱水,营养神经细胞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及常规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生大黄、纳美芬治疗,大黄联合纳美芬治疗时间均为5d。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保留胃管,每天早晨抽取胃液作潜血试验,每天行大便潜血试验1次。结果治疗组无新出现一例出现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胃液及大便潜血试验均阴性,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有8例不同程度出现呕血、黑便,胃液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等情况,有效率80.0%。结论早期应用生大黄和纳美芬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广益 《吉林医学》2013,34(15):3006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的重度评估,研究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颅脑损伤程度与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重度颅脑患者经过治疗有40例顺利康复,康复率达到66%。结论: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救治,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3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尼替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效果、胃酸强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平均...  相似文献   

12.
王秀华  王晓慧  栾影 《吉林医学》2007,28(4):510-511
老年性重度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除重度颅脑损伤本身病情重,变化快,加上老年人自身调节功能降低及伴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术后死亡率高,愈后差.护理上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外,还应了解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同时做好健康教育,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13.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室救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12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室抢救。方法:采用甘露醇颈动脉输注及高渗盐水静脉输液,边降低颅压边抗休克。结果:入院24h内仅1例患者死亡。最终死亡率为58.3%,结论:甘露醇颈动脉输注及高渗盐水静脉输液应成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减压术,观察组给予阶梯式颅内减压术,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12.55±52.08)mL,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186.56±11.68)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良好率为56.67%,死亡率为6.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将3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特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外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生长因子12μg肌注,1次/d,连续15d;特殊治疗组在肌注神经生长因子12μg后20min即快速静注20%甘露醇250ml,连续15d。以三组患者3个月后GOS评分为预后观察指标对三组患者恢复情况作出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病例均获随访,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特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能提高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疗效,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能起到较为明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甘露醇是颅脑损伤后最常用的脱水药物,不但应用它的脱水性能以降低颅内压力,而且运用其拮抗氧自由基特性治疗和预防伤后损伤组织所产生的氧自由基损害。但在使用中不注意技巧,轻则发挥不出药物作用,重则造成不良结果。我院自1989年至今通过对两千多例轻重不同颅脑损伤患者使用甘露醇实践中,总结出甘露醇使用四不宜,效果满意。1、不宜过早 颅脑损伤后,多数在三天之内逐渐发生脑水肿或颅内血肿,待其程度超过颅内缓冲容积后,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症,清醒的病人以头痛和喷射状呕吐为特征,昏迷病人以烦躁不安和喷射状呕吐为表现。此时使用甘露醇脱水最为适宜。过早使用时可使脑体积缩小而促进颅内血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张雄鹰 《中外医疗》2012,31(26):98+100-98,100
目的评价盐酸纳美芬注射(乐萌)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结果观察组心率异常率和呼吸异常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显著升高率及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S和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如何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是公安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近8年来,应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引起急性颅内压升高100例临床观察,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晶  张秀利  黄薇薇 《吉林医学》2010,31(20):3307-3308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36例,16例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和护理,20例给予常规物理降温治疗和护理。观察亚低温患者的体温下降与常规治疗行普通的物理降温体温下降的效果。结果: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能使体温按设定的温度平稳下降,并且明显降低了脑缺血、缺氧以及脑水肿症状。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高压患者联合使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降颅压,同时给予颅内压监测。当颅内压低于20mmHg时停用任何一种药物。结果 3%HS和20%甘露醇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高压。结论 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高压,同时能有效避免低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