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探讨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所有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1116例(TNM分期I~Ⅲ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与T1、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因素为临床常用可对肿瘤进行客观评价的因素.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x2检验.结果 共1116例直肠癌患者入组,其中T1、12期直肠癌为358例(32.1%).T1和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5.6%(2/36)和23.3%(75/322).T1、T2期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比例(21.5%,77/358)明显低于T3、T4期肿瘤(51.6%,391/758)(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仅肿瘤T分期是与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62;95%C/:1.212~21.991;P=0.026).结论 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且在各种常规临床病理指标中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提示当前应进一步研究T1、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以指导治疗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探讨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所有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1116例(TNM分期I~Ⅲ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与T1、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因素为临床常用可对肿瘤进行客观评价的因素.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x2检验.结果 共1116例直肠癌患者入组,其中T1、12期直肠癌为358例(32.1%).T1和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5.6%(2/36)和23.3%(75/322).T1、T2期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比例(21.5%,77/358)明显低于T3、T4期肿瘤(51.6%,391/758)(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仅肿瘤T分期是与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62;95%C/:1.212~21.991;P=0.026).结论 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且在各种常规临床病理指标中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提示当前应进一步研究T1、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以指导治疗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H  Fu CG  Chai R  Cao FA  Yu ED  Zhang W  Liu LJ  Hao LQ  Meng RG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3):968-971
目的 研究探讨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所有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1116例(TNM分期I~Ⅲ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与T1、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因素为临床常用可对肿瘤进行客观评价的因素.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x2检验.结果 共1116例直肠癌患者入组,其中T1、12期直肠癌为358例(32.1%).T1和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5.6%(2/36)和23.3%(75/322).T1、T2期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比例(21.5%,77/358)明显低于T3、T4期肿瘤(51.6%,391/758)(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仅肿瘤T分期是与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62;95%C/:1.212~21.991;P=0.026).结论 T1、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且在各种常规临床病理指标中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提示当前应进一步研究T1、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以指导治疗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47例原发性T1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最大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及癌结节。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47例原发性T1期直肠癌患者中21(8.5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高分化T1期直肠癌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影响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癌结节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伴有癌结节是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5、P=0.006,OR=5.98、P=0.042,OR=8.33、P=0.017,OR=10.87、P=0.026)。结论肿瘤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伴有癌结节是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的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中有26例(21 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5)、大体类型(P<0.05)、组织类型(P<0.01)、分化程度(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P<0.05)与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直肠癌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0%(7/54)和27.9%(19/68).结论 对于局限于浅肌层的T2期直肠癌,因其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可考虑行经肛局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的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中有26例(21.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5)、大体类型(P〈0.05)、组织类型(P〈0.01)、分化程度(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P〈0.05)与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直肠癌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0%(7/54)和27.9%(19/68)。结论对于局限于浅肌层的L期直肠癌,因其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可考虑行经肛局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T1~2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T1~2期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部位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本组T1~2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P<0.01和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CEA水平、肿瘤直径均与其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淋巴结转移和术后随访过程中远处脏器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影响T1~2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但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ivin蛋白表达与中下段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Livin蛋白在180例中下段直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倩况。结果:Livin在中下段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53.33%VS6.67%,P〈O.05);Livin蛋白表达与中下段直肠癌病理类型、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O.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Livin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P〈O.05)。结论:Livin蛋白表达在中下段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与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肺癌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廓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肺癌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转移方式 ,为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1988~ 1999年间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后 ,131例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 2 3例 (17 5 % ) ,腺癌占绝大多 (82 6 % ) ,多数为周边型肺癌 (74 0 % ) ,T1 和T2 肿瘤占优势 (91 3% ) ,转移部位与原发肿瘤的位置密切相关 ,大多累及区域纵隔淋巴结。结论 肺上叶非小细胞肺癌跳跃性转移多发生在上纵隔 ,下叶肿瘤跳跃性转移多在下纵隔 ;因此 ,在无肺门淋巴结转移时可单独廓清区域性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T2期结直肠癌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多种,可以行根治性手术,但是并发症较多;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则可以行局部切除术,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所以,研究T2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选择合适的患者行局部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T2期结直肠癌3个新的病理学指标进行了砰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孤立性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施行胃癌D2根治术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有淋巴结孤立性转移(孤立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无转移组)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进一步比较孤立转移组中跳跃性与非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差异: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孤立转移组患者83例.无转移组患者197例。孤立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23%和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0.01)。肿瘤浸润深度是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孤立转移组中跳跃性淋巴结转移者19例(22.9%),跳跃性与非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较无淋巴结转移者差。施行D2根治术有助于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A、B期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特点 ,分析微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用鼠抗人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单克隆抗体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5 7例A、B期直肠癌根治标本的直肠周围淋巴结 183个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 5例 ( 4 3 .9% )直肠癌的 48个淋巴结 ( 2 6.2 % )出现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原发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肿瘤的部位有关 ,但与年龄、性别及原发肿瘤侵入的深度无关。随访平均 42个月结束后 ,有微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生存率 ( 74.9% )与无微转移的直肠癌患者 ( 78.8% )无明显差异。结论 直肠癌微转移可能增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发生 ,但对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扫范围,以期提高根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4例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住院资料、术后切除标本的淋巴结解剖数目以及病理检查结果,按照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解剖部位、分化程度以及临床病理分期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部位、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高于结肠癌,T3~T4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显著高于T1~T2(P〈0.05),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肠腔内直径不是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论: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细胞分化程度及癌灶的部位是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的好发因素。手术应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合理地廓清淋巴结,对于直肠癌肿、T3期或无远处转移的T4期、术前结肠镜检查发现同时有2个或以上瘤灶、术前病理报告为未分化腺癌的病例,相应的结直肠系膜切除更应该彻底,以尽大可能地去除转移的淋巴结和潜在的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影响因素。2013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手术治疗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颈部淋巴结状态与不同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192例PTC患者,30例(15.6%)发生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原发灶大小(P=0.002)、TNM分期(P=0.019)、合并桥本病(P<0.001)与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灶大小(OR:3.356,95%CI:1.509~8.120,P=0.004)和TNM分期(OR:1.871,95%CI:0.598~3.241,P=0.017)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发灶大小和TNM分期可能是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蒂结肠浆肌袖套鞘术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安庆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带蒂结肠浆肌袖套鞘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直肠癌患者中9例行腹腔镜手术,2例行开放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5.5±51.5)min,术中出血量(80.0±28.3)m 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4±2.0)d,术后住院时间(16.0±3.1)d;术后病理分期:T4期5例,T3期2例,T2期2例,T1期2例;清扫淋巴结5~23枚/例,平均12.5枚/例;伴淋巴结转移者7例。术后发生淋巴漏1例,切口感染1例,无吻合口漏及狭窄发生。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随访7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带蒂结肠浆肌袖套鞘术对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行根治性切除并侧方淋巴结清扫的203例中低位直肠癌(距肛缘10cm以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清扫侧方淋巴结3349枚,平均清扫17枚/例,阳性淋巴结数221枚。侧方淋巴结转移度为6.6%(221/33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肿瘤长度、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犯周径、术前CEA、脉管癌栓、上方淋巴结转移与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等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由于具有较高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概率.采用选择性侧方淋巴清扫的手术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是通过其周围淋巴管进行的。一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则显著恶化。对于T1期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1期肠癌患者可以接受局部切除手术从而避免传统肠切除手术及其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之一,进展期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淋巴结的残留是导致患者复发和死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161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分为两组,运用SPSS 2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及等比数据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61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则与跳跃性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直径≤1 cm(OR=0.182, 95%CI=0.070~0.472, P=0.000)与肿瘤累位于甲状腺上极(OR=0.218, 95%CI=0.082~0.574, P=0.002)均为跳跃性颈侧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位置位于上极、直径≤ 1 cm与跳跃转移密切相关;对于此类患者必要时需行患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以降低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20.
40岁以下青年人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40岁以下青年直肠癌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腹会阴联合根治术81例,直肠前切除术54例,经肛直肠癌局部切除术3例。全组总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及50.4%。单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性别、围手术期输血、肿瘤T分期、组织学类型及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青年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方法,肿瘤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