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牛建一  徐芳 《山东医药》2010,50(11):56-57
目的探讨绿茶多酚对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羟多巴胺(6-OHDA)组和绿茶多酚组各12只,后两组于纹状体内立体定向注射6-OHDA制作PD模型,绿茶多酚组在造模前5d予绿茶多酚(400mg/kg)灌胃,共2周。造模4周后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比色法观察中脑氧化应激水平。结果绿茶多酚组、6-OHDA组损毁侧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但绿茶多酚组显著高于6-OHDA组(P〈0.01);6-OHDA组损毁侧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绿茶多酚组(P〈0.01)。结论绿茶多酚对偏侧PD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鱼藤酮和哒螨灵慢性暴露对大鼠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鱼藤酮和哒螨灵暴露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及中脑黑质部神经元形态变化。方法 鱼藤酮或哒螨灵暴露采用腹腔注射;运用网格试验、斜坡试验和开阔试验检测暴露前后动物行为学改变;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检测暴露后中脑黑质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 鱼藤酮慢性暴露2个月后,大鼠在金属网格上的移动潜伏期明显增长(P〈0.05);沿斜坡下滑次数显著增多(P〈0.05);在开阔试验中自主活动减少,而静止性蹲坐时间显著增多(P〈O.01);有半数动物出现明显的肌震颤;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呈现核固缩、胞体缩小等形态特征。哒螨灵暴露后,动物在开阔试验中跨越方格次数和站立时间较暴露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其他检测参数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结论 慢性鱼藤酮暴露诱发大鼠出现肌每直、行动迟缓、震颤等帕金森病症状,并导致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损伤;哒螨灵暴露能导致大鼠运动减少,但未出现肌僵直、震颤等症状,表明哒螨灵的神经毒性作用比鱼藤酮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燃煤型氟中毒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为地方性氟中毒引起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氟组(3.3 mg/kg)和高氟组(106 mg/kg),每组30只,雌雄各半。除对照组食用正常饲料外,其他各组均食用不同配方饲料,复制氟中毒大鼠模型。6个月后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黑质胆碱酯酶活性,然后取中脑黑质进行尼氏染色,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及TH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3组大鼠黑质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测量TH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主要有:尿氟含量逐渐增多(P〈0.05);学习记忆能力与胆碱酯酶活性逐渐下降(P〈0.05);黑质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0.05),TH阳性神经元减少(P〈0.05)。结论燃煤型氟中毒大鼠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减少,细胞凋亡数量增多,这些变化可能是氟的神经毒性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4.
石波  杨蓉  田维珍  刘海霞  孔德祥  刘长金 《山东医药》2012,52(20):32-35,103
目的 探讨电针与小剂量锌合用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DA能神经元结构和功能恢复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SD大鼠100只,将6-羟基多巴胺注入中脑右侧黑质制备单侧黑质损毁的P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0Hz组和120 Hz电针组、120 Hz+锌组和锌组,另设有假手术组,共6组.治疗或观察6个星期,观察治疗前后PD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形态、数量以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锌组、120 Hz组以及120 Hz+锌组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5或0.01),大鼠损毁侧TH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加,DA能神经元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或0.01).与120 Hz组比较,120 Hz+锌组大鼠损毁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的增加及凋亡细胞百分比的减少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与小剂量锌合用治疗PD模型大鼠在使DA能神经元结构和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动物GK大鼠胰岛8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月龄SPF级雄性GK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并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药4w后,TUNEL染色观察各组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AI),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Caspase-3阳性物质积分光密度。结果模型及低剂量组β细胞AI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β细胞A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β细胞AI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及低剂量组胰岛Caspase-3积分光密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Caspase-3积分光密度显著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0.01),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复方能够抑制GK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β细胞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软脉灵口服液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VO)制作VaD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形态学变化,TUNEI.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软脉灵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01)、1min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增加(P〈0.001);软脉灵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比模型组减少(P〈0.01);与软脉灵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更少(P〈0.01)。结论软脉灵口服液能改善拟VaD尢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拟VaD大鼠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这些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PJ34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PD小鼠模型,2、24、72h后取中脑组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观察DA能神经元的损害情况,同时应用多聚ADP核糖聚合物(PA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RP的活性改变。另经PJ34预处理该模型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出现一过性PARP的过度活化,1134预处理显著抑制PARP活性,减轻PD小鼠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的脱失现象(P〈0.01)。结论PARP的活性改变在PD的发病过程发挥重要作用,PJ34通过抑制PARP过度活化对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帕金森病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PD模型,并用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用TUNEL染色法观察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TUNEL染色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组TUNEL阳性细胞核比模型组明显减少,阳性细胞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神经元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CPR组(12只)、胰岛素组(12只)。经食管超速起搏诱发心室颤动6min后行CPR。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10min,胰岛素组于左侧脑室内注射12.5μl(1U)普通胰岛素,对照组和CPR组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在不同时间点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应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在CPR前后监测大鼠血糖。结果①CPR后大鼠NDS评分结果:对照组大鼠在各时间点NDS评分无差异;CPR后24、48、72h,CPR组和胰岛素组的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CPR后7d,三组大鼠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后24h,胰岛素组NDS评分高于CPR组(P〈0.01)。组内比较,CPR组大鼠复苏后24h的NDS评分最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胰岛素组复苏后48h的NDS最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②CPR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124.8±17.4)高于对照组(5.1±3.2,P〈0.01)和胰岛素组(92.8±7.5,P〈0.05);胰岛素组凋亡神经元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24、72h的NDS评分与凋亡神经元计数呈负相关(r=-0.893,P=0.030;r=-0.767,P=0.026)。④CPR前后不同时间点,CPR组与胰岛素组的静脉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抑制CPR后大鼠海马CAI区神经元的凋亡,达到其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1)证实肝细胞凋亡的异常增多存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2)观察虫草菌丝对肝细胞凋亡异常增多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模型,同时设立正常饮食对照组,病理对照组(NASH组),虫草菌丝干预组(CS组)。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UNEL检测肝组织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Bax、Bcl-2、Caspase-3、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广泛弥漫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局部有纤维组织增生;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Bcl-2无显著变化(P〉0.05);(2)与病理对照组相比,虫草菌丝组大鼠肝组织有广泛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可见灶性及点状坏死,未见纤维组织增生;肝组织SOD活性高于病理对照组(P〈0.05);TUNEL法检测凋亡的肝细胞显著减少(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ax、Caspase-3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1),而Bcl-2、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1)NASH时肝细胞凋亡异常增多。(2)虫草菌丝可以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减少活性氧含量,降低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和活化NF-κB P65减轻NAFLD中肝细胞凋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对延缓或阻止脂肪肝病变的进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6—羟基多巴胺(6—OHDA)能否诱发黑质细胞凋亡以及Bax蛋白表达与黑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6—OHDA的方法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采用TUNEL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观察等方法,选择6—羟基多巴胺注射术后1d、7d、14d、21d为研究时点,观察大鼠PD模型形成过程中黑质细胞调亡的数量及超微结构变化情况,并检测黑质细胞Bax蛋白表达情况变化。结果 用TUNEL法发现黑质细胞存在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1d-21d细胞凋亡数逐渐增高;电镜观察在此过程中黑质细胞存在典型的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在1d为最高,其后很快下降,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6—OHDA能诱发大鼠黑质细胞调亡,Bax蛋白是黑质细胞凋亡的关键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曹非  骆芳  段国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4):2369-2371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发病过程中黑质细胞凋亡变化规律,观察相关黑质细胞凋亡基因p53、Bax、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0HDA)的方法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TUNEL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尼氏染色等方法,选择术后1、7、14、21 d为研究时点,观察大鼠PD模型形成过程中尼氏细胞、黑质细胞凋亡的数量及相关基因变化情况,并检测黑质细胞p53、Bax、HSP表达情况。结果用TUNEL法发现黑质细胞存在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点黑质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加,尼氏细胞则逐渐减少,随时间增加而升高,p53和HSP则在1 d为最高,其后很快下降,但都高于对照组(P<0.05),Bax蛋白表达逐渐减少。结论PD发病过程中黑质细胞凋亡参与其中,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并受到p53、Bax和HS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中医治法对帕金森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治法对帕金森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6-羟基多巴胺损毁注射法制作PD模型,并应用活血化瘀(代表方桃红四物汤)、涤痰熄风(代表方涤痰汤)、滋阴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和复合治法(代表方复方地黄方)等不同治法的方剂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作对照。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纹状体部位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模型组SOD、GSH、GSH—Px下降,MDA升高。各中药组均可以改善模型组的异常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桃红四物汤组与涤痰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麻钩藤饮组与桃红四物汤组比较,在SOD、MDA、GSH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涤痰汤组比较,在SOD、MDA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地黄方与桃红四物汤比较,在SOD、MDA和GSH—Px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涤痰汤比较,在SOD、MDA和GSH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天麻钩藤饮比较,在GSH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种治法均有明显的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但以复合治法为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更简便、更稳定的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制作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分别通过连续1周、2周及3周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1.5 mg·kg-1·d-1)的方法给三组雄性SD大鼠用药,并与正常对照组及葵花油对照组比较,于1周、2周及3周分别观察并评价相应的三个鱼藤酮组的大鼠的行为学、中脑黑质的病理学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免疫活性的改变.结果 低剂量(1.5 mg·kg-1·d-1)长期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可诱导雄性SD大鼠出现行为学、中脑黑质的病理学以及TH的免疫活性的改变,其变化程度均与持续用药时间密切相关.行为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在三个模型组与两个对照组之间以及三个模型组两两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评分与用药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848;在病理学上,与两对照组相比,三个模型组中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残存神经元变性,可见嗜酸性小体;在TH免疫活性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个模型组的大鼠黑质的TH阳性细胞均明显减少(t=29.882、44.799、59.697,P=0.000、0.000、0.000),均有统计学差异,且TH阳性细胞计数与用药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958.此模型成功率为62.5%,死亡率为18.75%,18.75%的大鼠对鱼藤酮不敏感.结论 以1.5 mg·kg-1·d-1的鱼藤酮剂量对雄性SD大鼠进行诱导,持续用药3周可成功制作出鱼藤酮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且该模型操作简便、费用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离体、在体水平分别观察脂多糖(LPS)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毁损作用,及其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方法将LPS、6-羟基多巴胺(6-OHDA)和LPS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的上清液分别加入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中,四唑盐比色试验(MTT)观察一定时间内细胞活性的变化;将LPS注入大鼠单侧黑质,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动物行为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区DA能神经元数目,高压液相色谱(HPLC)洲定黑质纹状体系统DA等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LPS对PCI2细胞活性无直接影响,LPS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组和60HDA组则对PC12细胞活性有明显影响,使细胞活性分别下降26%和30%;大鼠单侧黑质注入LPS后21、28d,阿朴吗啡诱发大鼠出现旋转行为,转次为4~6次/min;注射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减少约35%~60%,尤以21、28d明显;LPS注射后14、21d和28d大鼠的纹状体和黑质DA及其代谢物含量降低30%~70%。结论LPS间接地对DA能神经元产生一定的损毁作用,并可导致大鼠偏侧旋转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梁珊  高小平  何畔 《山东医药》2009,49(50):10-12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组各24只,均制备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A、B组大鼠经尾静脉分别一次性注入MP10μl(90mg/kg)、生理盐水10μl。采用开阔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和热休克蛋白(HSP27)、细胞色素C-3(Cyt-3)、Caspase-9蛋白。结果与B组相比,MP组SD大鼠探索活动显著增加,脑缺血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HSP27表达增加,Cyt.3、Caspase-9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脑I/R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HSP27/DISC信号复合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钩藤碱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对纹状体多巴胺(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首先从中药钩藤中分离提取出钩藤碱。其次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OHDA制备部分损伤PD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10只大鼠),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钩藤碱组。用生化法对大鼠脑中DA及血清中SOD、MDA活性进行测定,分析钩藤碱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给药30d后,钩藤碱组DA水平密度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在SOD水平方面,钩藤碱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MDA含量,钩藤碱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钩藤碱对帕金森大鼠脑内SOD、DA、MDA表达的具有调节作用,提示其作为帕金森症的治疗或者预防药物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其发生机制与黑质纹状体系统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自由基增多损害多巴胺能神经元等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尿酸、8-羟基脱氧鸟苷、谷胱甘肽、铁和白介素-6等血生物学指标在帕金森病患者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gressive loss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rgic neurons and the presence of cytoplasmic inclusions named Lewy bodies. Two missense mutations of the alpha-synuclein (alpha-syn; A30P and A53T) have been described in several families with an autosomal dominant form of PD. alpha-Syn also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Lewy bodies in sporadic cases of PD. To develop an animal model of PD, lentiviral vectors expressing different human or rat forms of alpha-syn were injected into the substantia nigra of rats. In contrast to transgenic mice models, a selective loss of 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s associated with a dopaminergic denervation of the striatum was observed in animals expressing either wild-type or mutant forms of human alpha-syn. This neuronal degeneration correlates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bundant alpha-syn-positive inclusions and extensive neuritic pathology detected with both alpha-syn and silver staining. Lentiviral-mediated expression of wild-type or mutated forms of human alpha-syn recapitulates the essential neur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D. Rat alpha-syn similarly leads to protein aggregation but without cell loss, suggesting that inclusions are not the primary cause of cell degeneration in PD. Viral-mediated genetic models may contribute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alpha-syn-induced cell death and allow the screening of candidate therapeutic molec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