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士敏  张淑慧  赫立恩 《河北医药》2011,33(22):3479-3480
注射用灯盏花素是从中药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含大量灯盏花乙素,具有扩张脑血管作用、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同时增加外周冠脉和心肌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性,降低血液黏滞度,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血流量。欣安林注射液(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是临床常用抗生素之一,两者经常联合应用,本文通过观察两者配伍后溶液颜色、灯盏花素含量变化考察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还对脉静滴注灯盏花素后的输液器换输欣安林时管路冲洗液进行考察,为临床输液管路冲洗用液量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输液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灯盏花素含大量灯盏花乙素,具有扩张脑血管作用、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同时增加外周冠脉和心肌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性,降低血液粘滞度[1],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血流量.盐酸赖氨酸注射液用于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临床上常与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单独应用,在输液管中两种液体有一部分混合,能否与赖氨酸注射液连续应用,是否有配伍变化,尚未见国内文献报道,本研究对2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成分,以灯盏乙素为主,含有少量灯盏甲素。灯盏花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心脏冠脉流量、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疗效确切。动物实验发现,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的细胞和分子保护机制报道较少。本文着重将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素心血管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活性成分,为灯盏花甲素、灯盏花乙素的混合物,主要为灯盏乙素。灯盏花素具有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调节血脂、促纤溶、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该文介绍了近10年灯盏花素心血管方面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沈倩  李秀琴 《首都医药》2006,13(24):32-33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出来的,其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具有增加脑血流量、心脏冠脉流量、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现对其药理作用、药效、药动、生物利用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灯盏花素是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又名灯盏细辛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有效成分。其中主要为灯盏花乙素,并有少量灯盏花甲素,以灯盏花乙素标示有效成分含量。灯盏花素具有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并能增加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瘫痪及脑出血所致的后遗瘫痪,以及中风预报高危患者的早期预防治疗。我科自1996年9月至1997年3月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92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丹参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症。灯盏花素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后遗症。我科患者在使用丹参川芎嗪与灯盏花素过程中,发现丹参川芎嗪与灯盏花素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注射液生产处方及工艺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灯盏花素注射液为菊科植物短萼飞蓬中提取的黄硐类物质,为脑血管扩张剂,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对抗血小板聚积的作用。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溢血等所致后遗瘫疾病人,具有较好疗效。由于灯盏花素注射液疗效确切,适用范围广。九  相似文献   

9.
体外条件对不同类型灯盏花素缓控释制剂释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曾祥腾  潘卫三 《药学学报》2008,43(11):1161-1164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活性成分,包括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灯盏乙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栓塞等症及心血管疾病等[1].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兴起,将服用次数多、生物利用度低的灯盏花素普通制剂开发成新制剂已成为热点.以渗透泵和凝胶骨架技术为代表的缓控释制剂以其安全、顺应性好等优点发展快速.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灯盏花素系菊科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灯盏花甲素、灯盏花乙素混合物。现代药物研究证明 ,灯盏花素具有增加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降血脂、促纤溶、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近几年 ,随着研究的深入 ,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综述如下。1 脑血管组织疾病灯盏花素为蛋白激酶C(PKC)抑制药 ,PKC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密切关系 ,可调节一氧化氮 (NO)合酶的活性 ;对降低的缺血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 (rCBF)有显著改善作用 ,使rCBF平均增加 2 5 .0 5 % [1 ] 。对缺血脑组织NO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可通过改善rCBF ,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降低缺血脑组织内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浸润 ,保护缺血脑组织[2 ] 。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 ] 。能有效地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脂蛋白代谢异常及高粘滞血压[4] 。灯盏花素能降低沙土鼠脑缺血后脑组织钙含量 ,减少海马CAI区神经元的死亡数量 ,增加神经元的密度。结果提示灯盏花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5] 。临床上 ,灯盏花素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卒中防治等。2...  相似文献   

11.
灯盏花素是从中药灯盏细辛中提取的灯盏甲素、灯盏乙素的混合物,主要为灯盏乙素,含黄酮成分,药理研究证明[1],灯盏花素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我们观察慢性肺心病患者使用灯盏花素治疗后,气喘、心悸、胸闷症状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该注射液对肺血动脉压的降低、肺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郭菁菁  沈志华  李明祥  刘燕 《中国药师》2012,(12):1775-1776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而制成的制剂,主要为黄酮、灯盏花乙素、灯盏花甲素,以灯盏花乙素为主。具有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降血脂、促纤溶、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脑梗死的治疗。本院遇1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两年,不规则服药治疗,血压监测不详。两年前因甲状腺病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手  相似文献   

13.
韩俊江 《天津药学》2011,23(5):42-44
灯盏花素是从天然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活性成分,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对心、脑、肝、肾等器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常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临床应用优势明显。本文主要综述灯盏花素的器官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以为临床进一步合理使用灯盏花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灯盏乙素和灯盏花素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莉莉  邹浩军  常静 《中国药业》2010,19(13):12-13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和灯盏花素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灯盏乙素和灯盏花素,4h后取出心脏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比较两种药物对心肌梗死面积影响的量效关系;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股静脉注射50mg/kg灯盏花素或灯盏乙素,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外膜电图,比较两种药物对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的影响。结果灯盏乙素单体能够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抑制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50mg/kg灯盏乙素能够降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犬心外膜电图抬高的∑ST段。结论灯盏乙素单体是灯盏花素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较灯盏花素具有更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素( breviscapine )是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 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所致后遗症、高粘脂血症、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1,2]。因灯盏花素水溶性与脂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严重制约了其制剂的研究开发与临床疗效的发挥[3~5]。迄今已上市剂型有普通片剂、颗粒剂、注射剂等。近年来,国内对灯盏花素的新剂型研究非常活跃,将对促进该药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激光散斑成像方法测定灯盏花素对正常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并对大鼠脑血流的不同区域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腹腔注射灯盏花素100mg.kg-1后,大鼠的脑血管(包括大小动脉和静脉)的形态无明显变化;大鼠脑动脉的血流量迅速增加,最高可增加一倍左右,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给药10min后,微循环区的血流量显著增加,最高可增加原血流量的50%~60%左右。结论:灯盏花素能显著改善正常大鼠大脑动脉及微循环区的血流量,其机制可能与其松弛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减少血流阻力及改善血液的流变性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塞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宝生 《天津药学》2003,15(3):38-39
药理学研究证明 ,灯盏花素具有改善脑微循环、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强脑血流量、促进血管侧支循环的形成及促进纤溶系统活动性的作用。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了灯盏花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较好疗效。我科自1999年 10月应用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病人 86例 ,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符合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有头部 CT诊断证实 ,并从发病到治疗为 2周以内 ,最短 6小时 ,最长 14日。1.2 一般情况及分组 治疗组 4 3例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9例。4 3例患者中 ,…  相似文献   

18.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中草药注射液,属菊科短葶飞蓬属植物(Erigeron breviscapas),其有效成分是灯盏花素,结构式中有黄酮,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流量,减少血小板计数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自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在临床观察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30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灯盏细辛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57-1357
灯盏细辛注射液是南灯盏花提炼的一种中成药,主要含灯盏甲索和灯盏乙素,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用药相对安全,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相对较少。现将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3种临床上常用的大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在25℃温度条件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配伍后,于8h内的各个不同时间点(0h、1h、2h、4h、6h、8h)观察各自的外观,并测定其pH值、含量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5%GS和0.9%NS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的8h内各自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与10%GS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的8h内pH值和含量变化不大,但有浑浊现象产生。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5%GS和0.9%NS于25℃温度条件下配伍,并在8h内使用。临床上最好避免将注射用灯盏花素与10%GS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