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创伤弹道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创伤弹道学是研究武器致伤效应和致伤机制的一门分支学科。在以往的一百多年中 ,除纵火武器外 ,枪炮是最基本的致伤武器。因此 ,创伤弹道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枪弹和破片等投射物击中人体后在体内的运动规律、致伤效应和作用机制 ,这已成为指导火器伤救治的理论基础[1] 。一、历史粗略地划分 ,可将创伤弹道学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本世纪 6 0年代以前 ,另一是 6 0年代以后。前一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一世纪中叶 ,如 184 8年法国学者Hugier就曾研究了子弹对软组织的爆裂效应 ;1935年 ,Callender和French发表了著名的“创伤…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弹道学组定于1999年11月下旬在重庆召开第五届全国创伤弹道学学术交流会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征文内容:创伤弹道学研究,包括各类弹头、破片的致伤机制和效应,新型杀伤武器、警用武器的致伤机制,单兵防护及有关的实验模型、方法等。爆炸武器致伤机制的研究。特殊环境下(高原、高寒、海上)创伤弹道学研究。冲击伤研究。冲击波的致伤机制与防护的研究。火器伤救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包括部位伤的伤情特点及救治、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的措施、脏器并发症及远达效应的防治等。(2)投稿截止19…  相似文献   

3.
超高速投射物致伤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弹道学的研究表明 ,高速投射物的致伤能力取决于其能量、质量及飞行中的稳定性等因素 ,其中速度为最重要的因素[1 ] 。笔者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 ,将投射物的初速度提高至 3.0km s左右 ,以探讨超高速投射物的致伤作用并进一步研究速度在致伤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致伤装置为二级气炮 (西北核工业研究所 ) ,钢珠 (外被纤维包膜 )直径1.0cm ,质量 1.0g。射距 5 .0cm。靶标为生物靶标 (成年中国家兔 2只 ,雌性 ,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非生物靶标 (肥皂 2块 ,2 0cm× 2 0cm× 30cm ,按实验要求制作[2 ] )。2 .…  相似文献   

4.
肢体火器伤与全身反应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伤是指在作战过程中,由杀伤性武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机体损伤。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火器伤仍是最主要的致伤类型。战伤与平时创伤有许多共性,但也有其特殊性。从致伤原因看,战伤属于创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现代战伤的特点是伤类多、伤情复杂、伤口污染严重。1创伤弹道学枪弹伤时肌组织吸收高速投射物能量所形成的瞬时空腔是造成组织挫伤的重要原因,从病理形态学上可将火器伤伤道分为原发伤道区(A区)、挫伤区(B区)和震荡区(C区)。A区可作为估计瞬时空腔的依据;B区范围为0.2~0.6cm,是投射物能量侧传导和瞬时空腔脉动时的挤压与牵拉作用形成的失活组织区,以肌纤维坏死、大量白细胞浸润、坏死的肌纤维之间可夹杂正常肌原纤维为特征,超微结构可见该区肌原纤维“Z”线排列紊乱,呈阶梯状结构改变,此区早期界限不易确定,一般需2~3天后出现炎症分解时才能确定损伤范围,其宽度与组织的黏滞性和弹性、致伤物的种类及伤道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C区主要是肌原纤维变性、略显肿胀和血液循环障碍,含水分越多的组织和器官形成的震荡区也越宽。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密度低,枪弹的初速增加,同等弹丸在高原比平原速度快、撞击能量大,造成的伤腔及组织损伤更为严重[1]。2局...  相似文献   

5.
两种弹丸对狗软组织致伤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5.56和7.62mm两种弹丸,速度从513~933ms对130只狗软组织的致伤效应。5.56弹丸比7.62弹丸损伤重,这种差异取决于弹丸的弹道学特点。5.56弹丸呈巨大的缺损性喇叭状伤道,出口部皮肤为不规则的撕裂,但这种损伤仅发生在弹丸翻滚和破碎的情况下。高速X线摄影显示,在出口部可见激溅现象和弹丸的碎片。因此,在比较吸收能量,伤腔容积、复杂伤道发生率、出人口的比例时,5.56弹丸所致损伤程度比7.62弹丸大数倍。但是,如果弹丸无翻滚、破碎则两种弹丸损伤程度相近似。 当前轻武器发展趋向是初速快,质量轻。这种快而轻的投射物造成的损伤比普通轻武器更为严重,给战伤诊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认识高速武器的致伤特点,探讨其致伤原理,对改进与提高创伤治疗和武器设计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与兵器工业部208所协作观察两种弹丸,5个速度对狗和肥皂的致伤效应。本文仅就生物部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创伤弹道学的角度谈现代火器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实验和一些临床资料,从创伤弹道学的角度谈现代火器伤的致伤机理及其临床特点。并着重提出应用创伤弹道学的基本知识,正确判断伤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防止对各种战伤的漏诊、漏治。  相似文献   

7.
创伤弹道学与外科临床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熟悉各种武器的杀伤性能、致伤特点及创伤弹道学的基本知识,对提高战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现将60例脊柱脊髓火器伤创伤弹道资料较完整者,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探索创伤反应性神经、精神异常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的某些病理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探讨了伤后早期边缘系下丘脑、海马区及颞顶叶灰、白质脑组织内皮素—1(ET1)表达与释放。结果发现,伤后8h高速组下丘脑、海马区ET1含量明显增高(P<0.01);低速组下丘脑,高速组下丘脑、海马区ET1—mRNA表达增强(P<0.05)。提示肢体严重致伤后边缘系下丘脑、海马区脑组织ET1基因表达增强,释放增多,是创伤反应性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紊乱的一个重要致伤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兵工学会轻武器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创伤弹道学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12月2~5日在重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总后卫生部、兵器工业部等单位的军内外知名专家和代表共120余人;瑞典专家、国际创伤弹道学术讨论会副主席Janzon博士和秘书长Berlvn博士应邀出席并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内容涉及弹丸、弹片的致伤效应和机理、战伤特点及用创伤弹道学理论指导战伤救治的体会等,学术水平标志着我国创 伤弹道学研究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会议期间,瑞典专家称赞我国的研究水平很高,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争取第六届国际创伤弹道学术讨论会在中国举行。与会代表还参观了野战外科研究所的实验靶道和有关实验室。会议讨论了这一学科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研究课题。会议号召医学和兵工界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我国创伤弹道学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肢体枪伤后脑及外周血内皮素—1活性应变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斑点杂交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后各时相点海马、丘脑下部、颞叶灰、白质内皮素-1(ET1)RNA表达和血浆ET1含量。结果:低、高速投射物致伤组伤后2h海马、丘脑下部、颞叶灰、白质ET1RNA表达和ET1含量显著升高,并持续至伤后8h;血浆、脑脊液ET1含量同步升高。各脑区和血浆、脑脊液ET1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非颅脑创伤可致脑组织间接损伤,脑组织和体液ET1间有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战时颅脑火器伤和非火药弹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颅脑火器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投掷物类型、伤情及处理。其中颅脑贯通伤2例,盲管伤29例,切线伤1例,颅骨头皮伤4例。根据伤情给予不同的手术处理。结果痊愈35例、死亡1例(2.8%)。结论不同投掷物具有不同的创伤弹道学特性。在对颅脑火器伤处理中应分析创伤弹道学特点和伤情,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胸部枪弹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争时期胸部枪弹伤约占全部受伤者的 7 9%~ 12 % 〔1〕。平时胸部枪弹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约为 3 1%~ 11 8%。一些枪支管理较松的西方国家 ,胸部枪弹伤的发生率可高达2 3% 〔2〕。据统计 ,胸部创伤死亡者约有 6 0 1%死于运送途中〔3〕。因此 ,加强现场和运送途中的早期救治 ,是提高胸部火器伤救治成功的关键。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深入 ,人们对胸部枪弹伤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1 致伤机理的研究随着新的致伤武器的不断出现 ,有关创伤弹道学的研究也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19世纪末期 ,人们发现高速弹可以对机体产生“爆炸”型的创伤 ,但是…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国际创伤弹道学会议于1988年11月1~4日在重庆三医大野战外科研究所召开,11个国家的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报告和展出了论文131篇。 一、创伤弹道学的含义 瑞典Berlin建议扩大其内涵,不仅限于投射物在体内的运动规律,而且要包括相应的生物学改变。 二、杀伤标准 西德Sellier认为,杀伤标准(Gas-uahy Critereon)是指弹头或破片使人员不能战斗的能量。各种枪弹和破片造成杀伤的能量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杀伤标准也不可能一致。 三、新的理论和技术 (1)相似理论(Similaritytheory):在着速相同的条件下,钢球穿透明胶的深度与其直径之比是恒定的。利用这一相似原理,可节省实验中所需的人力物力。(2)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李天升等应用此理论将破片参数(如着速、质量、伤道长度等按其主要性和相关性排列,确定影响致伤效果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为建立  相似文献   

14.
投射物钝挫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钝挫伤是生活中尤其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伤类之一。非致命性武器击中人体或子弹击中防弹衣可造成钝挫伤,其造成的损伤效应与通常交通事故钝挫伤有所不同,对投射物钝挫伤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组织对投射物撞击的力学响应,确定人体损伤与投射物载荷之间的量效关系。本文就当前投射物造成钝挫伤的致伤机制、研究现状和评估标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四肢霰弹枪伤致伤特点和救治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和平时期 ,虽然战争较少 ,但火器伤却有增无减[1] 。平时火器伤中较常见的是霰弹枪伤 (shotgunwound) [2 ] ,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枪弹伤 (gunshotwound) [3 ,4 ] 。两者在武器致伤性能、组织创伤特点及救治原则等方面均存在区别。笔者以霰弹枪伤中发生率最高、具有典型意义的四肢伤为重点 ,对霰弹枪伤致伤特点和救治原则概述如下。一、霰弹枪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霰弹枪伤为低速 (初速度约为40 0m/s)、高能量火器伤 [弹丸总计质量(m)较大 ,总动能 (E =1/ 2mV2 )较大 ],具备火器伤的共性 ,如创面污染、组织挫伤…  相似文献   

16.
高速投射物伤是火器伤的一种主要形式。高速投射物能致伤,是因其具有动能(kineticenergy,KE),动能与枪弹质量(m)和速度(v)平方成正比:KE=1/2mv2。由于致伤力的主要来源KE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速度在致伤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高速”的概念目前并不统一。英国学者曾提出超过声速(340m/s或1100ft/s)即可称为高速;  相似文献   

17.
现代火器伤实验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火器伤是以采用高速、高能投射物致伤武器为特征的创伤。从1979年以来,中国的医学工作者通过近千只犬,猪的动物实验,并结合战伤调查,在对高能投射物致伤武器致伤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火器伤的局部和全身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特点,防护器材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集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为一体。本文报告了16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第五届全国武器创伤学及创伤弹道学会议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弹道学组和全军战创伤专业委员会武器创伤学组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武器创伤学及创伤弹道学学术会议,于1999年12月6~8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召开。会议共交流论文110篇,并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现将会议论文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在会议上做了题为“创伤弹道学研究的思考”的报告,指出未来战争将广泛采用高新技术,空袭和反空袭将成为重要的战争形式,火器伤仍是主要伤类,创伤弹道学研究应向武器创伤学方向扩展,研究各种新型的特殊武器(如激光、微波…  相似文献   

19.
罗天航  方国恩 《人民军医》2008,51(3):127-128
1腹部战伤特点 1.1前所未有的战场新武器 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伊拉克战争,远程打击、非接触和超视距等作战样式不断翻新;贫铀炸弹、燃料空气炸弹和石墨炸弹等广泛应用;微波武器、气象武器及电磁脉冲等武器悄然出现。致伤概念与机制,致伤强度与深度,致伤方式、途径与范围,以及战伤救治难度等都发生了质的变革。(1)现代战争中冲击伤增多:随着高爆炸武器和燃料空气炸弹的应用,冲击波将导致更严重创伤的同时持续时间会更持久;(2)机械伤和多发伤增多:在强冲击波作用下,可造成大批房屋倒塌、工事被摧毁等,又可以继发投射物的形式击中人体,由此增加大量机械伤和多发伤;(3)复合伤增多:在现代战争中,不同致伤因素的武器可能会同时使用,同一种武器有时也可能有多种杀伤因素,因而复合伤的数量大大增加,如烧冲复合伤和弹片复合烧伤等;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原狗软组织火器伤的致伤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原枪弹伤在国内外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而在高原条件下投射物的致伤特点国内外报道甚少[1]。我们在拉萨地区应用M193型5.56mm弹丸和“56”式7.62mm弹丸分别致狗后肢软组织伤,比较两种弹丸的致伤特点、损伤范围和程度及其与在平原地区致伤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