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提高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RFCA治疗PSVT82例,包括房室间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8例,左侧旁道25例,右侧旁道20例,多条旁道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功过速(AVNRT)34例。均先行心内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类型和消融靶点。结果 总成功率98.78%(81/82例),总复发单2.47%(2/82例),AVRT和AVNRT各1例,2例再次RFCA均获成功。82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根据设备条件严格掌握适应症,消融前系统电生理检查,避免先入为主,旁道消融靶点正确标剐,放电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识别和消融终点正确判定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经药物治疗无产、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术者,常规导管郫地电生理检查及标测靶点,进行射频消融。结果:67例中男性42例,女性25例;左侧显性旁路和隐性旁路共39例,成功率为94.9%。房室结双径路28例,成功率为96.4%。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室旁路及房结双径路折返性室上性心运过速的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出现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常见类型及发生机制。方法对术后发生异位性心动过速的23例进行血生化、心电图检查,12例行食管电生理检查,1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房扑,折返性房速11例,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JET)5例,室速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紊乱性房速1例。3例房速、1例房扑的发生基础为电激动围绕心房切口折返,3例房扑乃电激动围绕三尖瓣环折返,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为围绕旁路或双径路折返引起,1例室速为折返所致。5例JET、1例紊乱性房速与术后心脏细胞自律性增高有关。1例室速为高血钾诱发。结论房扑,折返性房速、JET是较常见的小儿术后异位性心动过速。该类心律失常的机制复杂多样,部分与心脏手术因素关系密切,部分病例则与手术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措施和意义.方法 对1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与护理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 12例患儿均一次性消融成功,回访4年,11例未复发,无心律失常,1例2年后出现心律失常.结论 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可保证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辜和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15-216
目的:了解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右心房房速患者行RFCA治疗,采用房速发作时激动顺序标测法以明确心房最早激动点。结果:房速消融成功率为81.3%,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2±1.6)年,1例复发。结论: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措施和意义。方法对1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与护理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恶儿均一次性消融成功,回访4年,11例未复发,无心律失常,1例2年后出现心律失常。结论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可保证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慢径消融治疗。结果显示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3例(3.8%)复发,复发者均为慢径传导未消除者;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3例发和 快速交界性心速。提示慢径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保留慢径传导可能与复发有关,消中位和快速交界心速与房室传导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访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心律,探索发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导管射频消融效果。方法纳入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外科消融术后发生房速的11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持续状态下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左心房或右心房标测图,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部位行射频消融术。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49±8)岁。结果该组患者行外科手术时间为(149±18)min,术后住院时间(9.5±2.9)d,住ICU时间(1.8±0.4)d。在电解剖标测过程中,11例患者共标测出17种心动过速,其中5例患者(6例次,35%)起源于右心房,6例患者(11例次,65%)起源于左心房,其中2例与二尖瓣环有关。消融术中即时成功率为91%(10/11)。平均随访(17±4)个月后,2例左心房房速患者复发。结论该类患者发生的房速来自左心房居多,大多数非二尖瓣瓣环依赖,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效果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射频消融术 ( RFCA)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PSVT)最有效的方法 [1 ]。我院 1 993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对 330例 PSVT病人实施 RF-CA,成功率高 ,仅 1 8例病人发生并发症 (含不良反应 ) ,其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30例中 ,男 2 1 2例、女 1 1 8例 ,年龄 8~ 72岁 ,平均 4 6 .6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RT) 2 2 8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 84例 ,房性心动过速 ( AT) 1 8例。 1 993年 2月至 1 997年 1 2月手术者为 A组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手术者为B组。两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常用食管心房调搏常规刺激法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室上速未能诱发。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门诊或住院确诊及拟诊为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在检查中采用常规刺激法不能诱发时,用静脉注射阿托品联合短阵猝发法诱发,明显提高了诱发率,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