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育博览》、《武魂》、《围棋春秋》这三个体育刊物的出刊,走过了不同的道路。《体育博览》的前身《北京体育》自一九七八年创刊以来,经过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较好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和我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大好形势,以它自身的风格特点将体育知识奉献给广大读者。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和青少年,对促进我市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成为我国较有影响的体育刊物之一。《围棋春秋》  相似文献   

2.
武汉体院学报编辑部为了繁荣我国大众体育,促进体育社会化,今年创办了《康乐体育》杂志。辟有名人体育、养生健身、青春健美、气功探秘、运动处方、棋牌天地、家庭体育、趣味体育、体育文艺等栏目。《康乐体育》以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为特色,适合于社会各界和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士读阅。该院高教研究室编辑的《体育高教研究》通过试刊,今年正式创刊,是迄今全国体院  相似文献   

3.
张磊 《体育教学》2011,(5):11-11
值此《体育教学》杂志创刊30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向我们的兄弟刊物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130年来,《体育教学》杂志在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提高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业务素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体育教学》杂志30年茁壮成长的印迹,记载了编辑部几代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和辛勤工作,也记载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印迹。  相似文献   

4.
《贵州体育科技》的办刊宗旨是“立足贵州实际,充分调动我省体育界和有关应用科技界的力量投入体育科研;广泛联系国内各地读者和作者,为振兴贵州体育和提高我国体育科学水平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元月十九日,体育博览杂志社和北京长城饭店联合举行茶话会,庆祝《北京体育》改名为《体育博览》,《围棋春秋》、《武魂》正式出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中国奥委会主席钟师统、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徐才、北京市政府顾问白介夫等领导人出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体育振兴计划》的振兴体育策略推动了日本体育的发展。研究分析了日本提高儿童体力、发展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和提高日本在国际上体育竞技水平三大策略的提出背景和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7.
1 本刊宗旨及栏目开设《湖北体育科技》是由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季刊 ,旨在为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服务。开设的栏目有 :体育社会科学、运动训练与竞赛、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学、计算机应用、学校体育、大众体育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与当代体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明 《体育学刊》2000,(5):113-115
作从现代科学、医学、体育等多视角,阐述了《黄帝内经》中具有的养生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在促进人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思想指导下,以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为主体框架结构,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体育理论与方法体系和促进民族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见《体育报》1984年11月10日第一版)。《通知》高度评价了三十五年来,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一步强调了体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体育战线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运动的方针和政策。《通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怀,是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体育强国的有力保证。当前,我国的体育形势,中央指出:“已开始全面登上世界体育舞台,踏上了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里程。”但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尽快地缩小差距,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中央指出:“必须坚持普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体育立国战略》是日本体育的一项重大政策,深入分析《日本体育立国战略》产生的历史背景,解析了《日本体育立国战略》的价值取向。通过《日本体育立国战略》做出的基本政策,分析其采取的操作层面的措施,从行政组织、法律保障、资金投入、健全环境、文化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整体协调发展的方式,揭示了日本体育近年发展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对于教学场域中非语言行为的重视,以便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调控自身非语言行为,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方法针对C大学体育系“田径”实践课堂中的6个教学场域,18个主要课堂情境进行参与式焦点观察,归纳、总结教学场域体育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并对其使用情境做深入探讨。结果与结论1)教学场域的体育教师非语言行为在“有声语言”“时空语言”“身体语言”3个范畴内具有特殊的行为表达。2)在现代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唯有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辅助利用各种非语言行为去“以身言心”,并通过“对话”的手段、“身体”的话语激发出体育教育的本源动力,才能以强壮的体魄去塑造真正意义上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factors that enhanced and constraine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six teachers, who had graduated from the same university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in their induction years (Woods & Earls, 1995) and again later in their career cycles. Three participants wer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Ts), and three were forme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FPETs). Fessler's (1985) Teacher Career Stage Model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Data sources were: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their teacher educators and direct observations of lesso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Ts continued to have skill development as their primary teaching objective. The teachers maintained many of their teaching skills, and shifted between the career cycles of "competency building" and "enthusiastic and growing." All three FPETs left their physical education positions during the career frustration stage and at the time of publication were in the career exit stage.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思想如"健康第一"、"增强体质"、培养"三基"、"全面发展"、"快乐体育"等都常与教学目标相混淆,存在着较严重的缺陷,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且容易走向极端或异化,导致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健康的体育教学思想应该是在"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统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把体育教学目标确立为"技术健身",即学生在运动技术的反学练复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及整合的理念与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结论:“制度课程”与“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根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不利于两者的横向融合和体育课程的创生;“体育课程教学”,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体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事件,是促进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理念;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促进体育课程论专家与体育教学论专家的平等对话、赋予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话语权,是推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试论构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京琼  何培森 《体育科研》2001,22(3):38-39,43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以"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先导,构建体育教学过程本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三联互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学习型社会视角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模式———“三联互动”体育教学模式。提出:该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开放、自主、体验”;核心理念是“终身体育”;显著特点是“生活化”。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及教学策略。认为:通过“开放”、“自主”与“体验”的相互影响产生良性互动,能将终身体育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师体育专业篮球课程的合作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良华 《体育学刊》2001,8(6):116-118
对井冈山师范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97级和98级学生进行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合作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实验反映出合作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使学生的“三基”、“四会”能力得到了具体落实,符合当今提高学生素质、增强能力的教育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教育部为此针对高中体育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需要对体育课程的教育进行全面改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体育而言,新的教育方式是"走班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加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走班制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从而对体育课程有更浓郁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改革发展。实践证明,"体育走班制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是未来体育课堂的主流趋势。本文以当前高中进行"走班制"改革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且提出解决办法,为其他进行的学校提供关于走班制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从时代背景、必要性与紧迫性3个方面分析我国体育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时代逻辑,并据此提出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在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这一时代背景下,为促进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我国体育专业必然要推进信息化教学,但其基本现状并不乐观,尤其存在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滞后、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不高以及缺乏便于利用的优质教学资源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专业的内涵式发展,由此我国体育专业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研究建议:为推进我国体育专业信息化教学工作,教师应主动学习打破"技术壁垒"、有效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院系领导应主动适应新理念、创新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国家层面应集中优势、统筹教学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体育课程教学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平均心率)的“建议”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健康(体质、体能)的假定和效应。围绕学校体育健康追求与特定运动强度关联的问题和困境,通过文献考证、逻辑思辨和价值分析,厘清特定运动强度与健康追求、体育教学的不同逻辑和取向,为学校体育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深化改革提供理论资源。认为:①特定运动强度与学校体育健康追求难以切合。将健身或体力活动强度不当引入学校体育(主要为体育课程教学)是健康取向的错位与片面化;平均心率强度要求存在理论偏差,其低、高强度可能违背中?高强度的“健康”假定;心率强度与体能(与体质健康相关)提升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更多被作为耐力发展的参考指标。②特定运动强度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实质和规定难以兼容。平均(中?高)强度规定下,高强度对低强度的补偿有限且不合理,这使得体育教学中的低强度教学过程和具体情境、单元时段的低强度项目,以及德育的展开受到排斥或忽略。提出:在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的“建议”或要求是对健身或体力活动中?高强度理论的误读与错用,且其并非发展体能、技能、体育品德等所必需,不宜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统一规定。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强度的适用应超越健康的假定和限制,并对“健康第一”内涵予以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