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穴位针刺组及针刺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非穴位针刺组及针刺组内分设4个亚组,即缺血再灌注30 min组、缺血再灌注60 min组、缺血再灌注180 min组、缺血再灌注360 min组,每组10只。针刺组电针大鼠顶中线和顶旁线;非穴位针刺组取患侧肋下髂嵴上10 mm的固定点作为针刺点;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化法测Cx4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针刺组不同时间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障碍(Bederson’s)评分与非穴位针刺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位针刺组不同时间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x43灰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不同时间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x43灰度值与模型组和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阻断Cx43的过度表达,干预大脑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3半通道的开放在缺血性脑损害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针刺干预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穴位针刺组及针刺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及两个针刺组内分设4个亚组:缺血再灌注30 min组、缺血再灌注60 min组、缺血再灌注180 min组、缺血再灌注360 min组,每组10只大鼠。穴位组电针刺激大鼠的"顶中线""顶旁线";非穴位组取患侧肋下髂嵴上10 mm的固定点作为针刺点;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Ca2+特异性荧光标记方法,结合Cx43半通道阻断剂观察半通道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神经元细胞内钙稳态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0 min时,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内[Ca2+]i开始升高;到再灌注360 min时达到高峰;调神通络针刺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各时程的[Ca2+]i都有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位针刺组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Ca2+]i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阻断半通道的开放可以有效降低缺血再灌初期的钙超载程度;"调神通络"针法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各时程的[Ca2+]i都有降低作用,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神通络针刺法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及对Cx43半通道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经脑缺血再灌注处理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穴位针刺组,以针刺治疗为干预手段,采用细胞HE染色法镜下观察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形态结构及病理改变;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区Cx43、m GluR5、P38MAPK mRNA含量表达。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Cx43、m GluR5、P38MAPK mRNA含量及神经细胞形态结构无差异;模型组Cx43、m GluR5、P38MAPK mR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神经细胞损伤明显,提示造模成功;针刺组Cx43、m GluR5、P38MAPK mRNA含量较模型组低(P0.05),病理改变与正常组相同;非穴位针刺组Cx43、m GluR5、P38MAPK mRNA含量及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无差异。结论:调神通络针刺法能够有效抑制Cx43、m GluR5、P38MAPK mRNA的表达,调控Cx43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进而调节Cx43半通道的通透性,使该通道起到最佳的脑保护作用,抑制神经细胞进一步损伤,并促进已损伤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神通络针刺法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Cx43、m GluR5、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调神通络针刺法为干预手段,以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Cx43、m GluR5、P38MAPK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而推断调神通络针刺法对半通道的调控作用。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间Cx43、m GluR5、P38MAPK蛋白表达灰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刺法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Cx43、m GluR5、P38MAPK蛋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缺血性脑损伤时半通道的开放,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早期梗死灶边缘区Toll样受体9(TLR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干扰素-β(IFN-β)的m RNA表达,阐明针刺对脑梗死的TLR9通路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缺血90 min后行再灌注,治疗组予针刺干预,于再灌注6h、5d后将大鼠取材,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TLR9、TNF-α、IRF7、IFN-β的m RNA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能明显增强神经保护因子IFN-βm RNA的表达(P0.05)。TLR9信号通路m RNA的表达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针刺法治疗脑梗死通过增强神经保护因子IFN-βm RNA的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功能活动障碍。本研究尚不能表明该针刺法能抑制TLR9信号通路m 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蛋白激酶C(PKC)γ、PKCδ表达在缺血性脑损害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针刺的干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前两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4h、12h、24h、72h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针刺大鼠右侧顶中线和顶旁线,频率2Hz/15Hz,强度1mA。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PKCγ、PKCδ吸光度值。结果:PKCγ、PKCδ在正常组呈基础水平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PKCγ、PKCδ表达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相应时间点PKCγ、PKCδ吸光度值减弱(P<0.01,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KCγ、PKCδ的异常表达与神经元坏死、凋亡有密切的联系。针刺能明显减少PKCγ、PKCδ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神经元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PKC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电针大鼠手厥阴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细胞蛋白激酶C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K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高,针刺手厥阴经穴后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对PKC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CK - MB水平、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探讨心脑通络液预处理联合针刺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轻洁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以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CK - MB水平、TTC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心脑通络液预处理+针刺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CK - MB水平明显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其中心脑通络液预处理+针刺后处理组与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脑通络液预处理、针刺后处理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CK - MB水平,减小心肌梗死面积,说明其具有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心脑通络液预处理联合针刺后处理效果优于心脑通络液预处理、针刺后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参考Bederson6级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海马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穴位针刺组较非穴位针刺组扣模型组更显著的改善大鼠缺损的神经功能(P<0.05).穴位针刺可以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spase-3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非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非穴位针刺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后即刻,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干预,穴取双侧“内关”及“水沟”,非穴位针刺组在非穴点行针刺干预,留针30 min。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后24 h取材。Zea-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大脑皮层HIF-1α、NLR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1),HIF-1α、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1),HIF-1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颈动脉结构与功能超声指标评价"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缺血性脑梗死(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动脉低回声斑块患者,分为"调神通络"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分别治疗28 d,对治疗前后硬化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神通络"针法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特别是对于改善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总胆固醇(TC)具有明显的作用。(P0.05或P0.01)。(2)短期应用"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超声指标没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短期内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田忠惠 《天津中医药》2017,34(5):312-314
[目的]探讨醒脑调神针法配合足运感区治疗功能性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入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选穴中极、关元、膀胱俞、双侧三阴交,治疗组着重头皮针治疗,予以醒脑调神针法针刺印堂、上星、百会、足运感区,配合体针关元穴、中极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P0.05);临床症状改善而言,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运用醒脑调神针法配合足运感区治疗功能性小儿遗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爽  石欢  周震 《天津中医药》2016,33(10):610-61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内质网应激(ERS)神经细胞凋亡途径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蛋白和基因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16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t-PA组和实验组共4组。采用自身栓子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实验组与rt-PA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rt-PA(浓度:5.67 mg/kg)溶栓治疗,并联合化痰通络法中药灌胃(浓度:7.2 g/kg),每日2次。每组分别于为6 h、24 h、3 d和7 d 4个时相,观察梗死区域脑组织神经细胞Caspase-1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各时相Caspase-12蛋白与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除7 d时rt-PA组Caspase-12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rt-PA组和实验组在其他各时相Caspase-12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rt-PA组相比,实验组Caspase-12基因在1 d、7 d时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而Caspase-1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下降趋势。[结论]化痰通络法中药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治疗后梗死区域Caspase-1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该法可能通过影响该环节,进而部分抑制内质网应激后期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防治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缺血/再灌注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Flt-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干预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 h、6 h、12 h、24 h、3 d、7 d、12 d各分为7个时相组,每时相各8只。各组造模后,电针组依时相进行电针人中穴的治疗。各组大鼠依时间段处死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电针组VEGF/Fl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上调。[结论]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VEGF/Flt-1的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龚乃鹃  李青 《四川中医》2012,(5):111-113
目的:应用颈动脉超声指标评价"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结构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缺血性脑梗死(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动脉低回声斑块患者,分为"调神通络"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分别治疗28天,对治疗前后硬化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神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及病残程度恢复(P<0.05)。(2)"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超声指标短期没有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6.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的作用。[方法]将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疏肝针法组、传统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测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自评量表(SDS),并用放免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调神疏肝针法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功能亢进的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轴),起到抗抑郁的作用。[结论]调神疏肝针法可望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神经细胞自噬途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t-PA组、化痰通络方联合rt-PA组(简称中药组),每组采用6 h、1 d、3 d和7 d 4个时相。采用自身栓子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rt-PA组与中药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入rt-PA(浓度为5.67 mg/kg)及联合化痰通络中药(浓度为7.2 g/kg)干预,每日2次。于相应时间点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区组织中Beclin1及LC3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4个时相中Beclin1和LC3蛋白的相对丰度值均明显增高(P0.05);采用rt-PA和rt-PA联合化痰通络法干预后,4个时相内Beclin1与LC3蛋白的相对丰度值均明显下降(P0.05);且rt-PA联合化痰通络组下降更加显著,与rt-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可通过降低神经细胞自噬途径中Beclin1与LC3蛋白的表达,部分抑制神经细胞的过度自噬,进而保护神经细胞损伤,从而更好的防治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缺血再灌注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逆针灸关元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5月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逆灸组、逆针组。逆灸组、逆针组每周灸或针关元穴2次,共4周,4.5月龄时与去卵巢模型组同时行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室旁核、视上核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下丘脑弓状核、室旁核、视上核HSP70及HSP70mRNA表达均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模型组、逆灸组、逆针组HSP70及HSP70mRNA表达均升高;与去卵巢模型组比较,逆灸组、逆针组弓状核HSP70mRNA、室旁核、视上核HSP70及HSP70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其中逆灸组、逆针组弓状核HSP70mRNA显著下降(P0.01)。[结论]逆针灸关元穴能够影响去卵巢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HSP70及HSP70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其调节更年期机体神经内分泌紊乱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基因表达及含量影响。[方法] 7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疏风通络方低剂量组、疏风通络方中剂量组、疏风通络方高剂量组、CCR3受体拮抗剂(SB328437)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组、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PD98059)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组、Ca蛋白拮抗剂(PTX)组,每组7只,除空白对照组外的9组小鼠均应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哮喘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疏风通络方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疏风通络方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加腹腔注射相应拮抗剂0.2 mL,连续给药4 d后眼球放血处死小鼠,以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Eotaxin-1(CCL11) mRNA、Eotaxin-2(CCL24) mRNA、CCR3 mRNA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CCR3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CCL11、CCL24含量。[结果] 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和SB328437组CCL11基因表达均有所降低。2)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疏风通络方低、中剂量组、SB328437组CCR3含量及基因表达均下降。3)各中药组和拮抗剂组分别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疏风通络方中剂量组CCL11与CCL24含量均下降,SB328437组CCL11含量明显下降,CCL24含量下降。[结论] 疏风通络方具有降低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EOS趋化因子CCL11及其受体CCR3基因表达水平、减少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Eotaxin及CCR3含量的作用,其抑制作用与SB328437类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IL-6含量。[结果]脑缺血后3、6、12、24 h缺血组脑组织IL-6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针刺后3、6、12 h脑组织中IL-6含量较同时段缺血组显著降低(P0.01),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缺血后血清中IL-6含量3 h急剧升高,3、6、12 h段缺血组血清IL-6含量与同时段假手术及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3、6、12 h针刺组血清IL-6含量较同时段缺血组显著降低(P0.01),24及48 h针刺组血清IL-6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IL-6的调节,发挥其抗炎、神经保护作用,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可能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