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变化及其用地塞米松(DEX)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DEX治疗ITP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及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IFN-γ的含量。结果 ITP患儿DEX治疗前外周血CD4^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活性与新生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12例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IFN-γ及其mRNA和IL-12p40mRNA表达水平,并用电泳迁移率转换试验(EMSA)检测8例新生儿CBMC的NF-AT活性。结果:新生儿CBMC中TNF-α、mRNA、IFN-γ及其mRNA、IL-12p40mR-NA表达水平均较成人低下,NF-AT活性也较成人明显低下。提示:缺乏IFN-γ、IL-12调节作用可能是新生儿CBMC产生TNF-α不足的重要原因;NF-AT活性低下可能与新生儿T细胞转录TNF-α及mRNA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CF-1)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无血清、无激素培养系统,体外培养10例健康足月顺产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正常对照,观察IGF-1对CBMC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CBMCIL-2、IL-4、干扰素γ(IFN-γ)、IL-10和IL-12水平显著低下(P值均〈0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T细胞亚群和几种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雯  董永绥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2):641-644
为了探讨小儿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细胞免疫机制,应用不标记抗体桥联酶标技术(APAAP法)检测了56例病毒性肝炎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膜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了49例病毒性肝炎患儿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BM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及α干扰素(IFN-α)浓度。结果显示: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急性期、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组与正常对照比较,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甲肝急性期患儿mIL-2R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用PHA刺激后,各组mIL-2R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刺激前,但乙肝及丙肝组mIL-2R表达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则明显降低。甲肝急性期、乙肝及丙肝患儿PBMCsTNFα、IL-6、IL-8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α干扰素(IFN-α)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甲肝恢复期CD4、CD8和PHA刺激前PBMC上mIL-2R表达率以及上述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恢复正常。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小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肝损害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时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细胞活化相关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状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等技术,对34例发作期、25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及淋巴细胞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相关细胞因子等水平进行系统检测。结果:(1)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值与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发作期CD8高于正常对照(P<0.01)和缓解组(P<0.01);(2)发作期患儿血浆可溶性IL-2R、(sIL-2R)、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和正常对照(P<0.01);(3)免疫电镜观察显示,发作期患儿淋巴细胞膜表面IL-2R表达高于正常对照(P<0.05)。提示:(1)哮喘患儿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哮喘发作期T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2)血浆sIL-2R、IgE水平与哮喘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哮喘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SIL—2R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  王伟 《中国小儿血液》1997,2(3):107-109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免疫的关系,我们对25例窒息新生儿测定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17例测定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新生儿窒息后CD4^+细胞减少(P〈0.01)、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025)。而且,重度窒息患儿CD3^+细胞亦明显减少(P〈0.05);血清SIL-2R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窒息缺氧可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下降,复苏后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采用APAAP法和ELISA法对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测定。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3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MPP的急性期和恢复期,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期CD8、CD4与sIL-2R水平呈高度正、负相关。提示T淋巴细胞功能的紊乱及sIL-2R水平的改变与MPP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2与感染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异二聚体细胞因子(CK),主要由抗原递呈细胞(APCs)产生,在介导对原虫、胞内菌、真菌、病毒等病原的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其作用包括:诱导静止及活化的天然杀伤细胞(NK)及T细胞产生γ干扰素(γ-IFN);促进NK及T细胞的增殖;增强NK的细胞毒作用;促进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成熟。IL-2是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先天免疫及后期特异免疫的桥梁,它的产生在CK网络中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免疫的关系,该院于1995年5月~1996年7月,对25例窒息新生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新生儿窒息CD^+4细胞减少(P〈0.01),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025),而且重度窒息患儿CD^+4细胞亦明显减少(P〈0.05),提示窒息可导致新生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复苏后其T细胞亚群可恢复正常,并对其发生机理及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上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IL-2R,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 发病组sIL-2R、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1、〈0.05、〈0.05)。缓解组sIL-2R、CD8^+、CD4^+/CD8^+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11.
活化的T细胞核因子(NF-AT)是T细胞活化化后产生细胞因子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其活性水平直接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2,IL-3,IL-4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等基因的转录水平和效率,不仅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调节,而且在某些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重要作用,了解NF-AT活性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调控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寻找相应干预措施,将有助于一些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儿童的免疫功能损害:附80例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儿童淋巴细胞增殖,IL-2,IL-6和B细胞生长因子活性(BCGF)及体外IgG亚类产生能力,并行维生素A酸(RA)体我纠正试验和口服维生素A(VitA)1月后的随访,结果示IL-2,IL-6和BCGF活性,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反应,以及IgG1,IgG2和IgG4体外产量在SVAD组明显低于维生素A,正常组(VAN),IgG3在SVAD和VAN组间无差别,IL-2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与Ⅰ型辅助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的一氧化氮(NO)及Ⅰ型辅助细胞(TH1)因子水平,以探讨其在该病全身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镉还原法测定血浆NO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HSP急性期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浆IL-2及IFN-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患儿的PBMC培养上清的IL-2及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NO及TH1细胞因子在HSP全身血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T细胞亚群的观察田根全,袁文菊,程岩青海省儿童医院THET-CELLSUB-GROUPMEASUREMENTOF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INPEDIATRICPATIENT...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发病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研究者发现RSV感染患儿存在着一系列免疫功能紊乱。本文用APAAP技术对RSV感染患儿淋巴细胞CD3、CD4、CD8、CD23、CD25、CD57、IFNr、HLA-ABC、HLA-DP和HLA-DR等表面标记进行检测,并用ELISA技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E(R  相似文献   

16.
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免疫机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为了解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后反复喘息患儿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采用ELIS列毛支随访外因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及血清IgE含量。结果表明:(10反复喘息组中特应症阳性率(73.3%)明显高于非喘息组(25.0%,P〈0.05);(2)与非喘息组比较,喘息组INF-γ水平降低,而IL04、IL-10,IgE水平增高(P均〈0.05);(3)喘息组IL-4/IFN-γ比值及IL01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ABC-ELISA)检测了24例哮喘患儿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显示:患儿血浆IFN-γ水平极低(1.33±0.08μg/L),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PBMC诱生IFN-γ水平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升高。用麻疹疫苗治疗后IFN-γ诱生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患儿体内细胞因子产生失衡,IFN-γ产生减少与哮喘的发病、病程和易诱发病毒反复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酶免疫染色法检测了50例单纯性肾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显示:肾病发作期患儿CD3、CD4、CD4/CD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停药期患儿上述各值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水平。提示肾病发作期患儿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病情缓解后恢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
黄芪对哮喘患儿IFN-γ、IL-4及IgG亚类体外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探讨中药黄芪对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测了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加入黄芪水提剂后,13例哮喘患儿及1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IL-4及IgG亚类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黄芪明显促进PHA诱导的PBMC产生IFN-γ及PWM诱导的PBMC产生IgG1、IgG2和IgG3;但对PBMC产生IL-4及IgG4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黄芪可调节TH1及TH2细胞的部分功能,具有预防哮喘的感染诱因及调节患儿免疫功能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母乳单个核细胞IL-6、TNF-α分泌水平与新生儿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母乳单个核细胞IL-6,TNF-α分泌水平及其对新生儿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ELISA法测定28例健康产妇不同时期乳汁上周静脉血,新生儿脐血活化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6,TNF-α浓度。结果 (1)初乳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IL-6,TNF-α浓度明显高于过渡乳组及脐血组;(2)母外周静脉血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IL-6,TNF-α浓度明显高于脐血组和过渡乳组;(3)初乳组与外周血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