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肾病综合出血热(HFRS)方法。方法 采用磺化钠-异硫氰酸胍-氧仿法抽提病毒核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 病程中HFRS患血清中的汉坦病毒感染情况,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84.7%患血清中汉坦病毒核酸检测为生,其中病程为1周内检出率为100%,1~2周内检出率为100%,1~2周为6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病毒血症在病程各期的变化。方法 根据汉坦病毒血清Ⅰ型76-118株及血清Ⅱ型80-39株M基因G1区设计两对公有引物及一条探针,应用RT-nestedPCR方法对57例96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HV-RNA检测,所有PCR产物用DOT-Blot证实。结果 96份样本中68份阳性,阳性率78.8%;在病程第1、2、3周,HV-RNA检测率分别为94.7%、47.5%、25%  相似文献   

3.
胡波  周新 《华中医学杂志》2000,24(6):287-288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51例RA患者及4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6、SAA和CRP水平。结果 RA患者IL-1β、IL-6、SA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A活动组与RA稳定组IL-1β、I  相似文献   

4.
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抗原的DNA分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an J  Tang X  Xie T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63-767
目的 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建立汉族人群白细胞抗原-I(HLA-I)类抗原A、B位点DNA分型方法。方法 设计合成81个特异性引物和1对阳性对照引物,组成20个PCR反应用于A位点分型、41个PCR反应用于B位点分型。结果 所有样本PCR-SSP基因分型均获得成功,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40份样本的重复率100%,总耗时5小时。分型结果经双盲验证完全符合。可准确分辨出A  相似文献   

5.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以39名健康女性血清为对照。同时检测了RA病人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  相似文献   

6.
针对汉坦病毒中国代表株(A9、R22)M基因片段设计分型引物(Ⅰ、Ⅱ型),采用改进的异太氰酸胍酚一步法(胍酚法)提取汉坦病毒RNA,套式RT-PCR检测稀释病毒上清模拟病人血清和20例急性期血清样本。结果:能检测到模拟血清中少至几个PFU病毒RNA,敏感性5-10fg。检测过程可在5h内完成。20例急性患者血清检测阳性率为100%,并能进行临床分型。扩增产物经打点杂交产其特异性。而正常及非HFRS  相似文献   

7.
PCR法检测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临床标本进行DNA抽提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将具有623个bp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mecA基因扩增,经琼脂糖电泳及DNA印普杂交(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并用ECL3`寡核苷酸标记增强化学发光进行检测,其结果与MRSA常规培养方法作比较。结果显示,73份临床标本中,15份传阅耕MRSA和PCR法mecA基因均为阳性,另1份mecA基因扩  相似文献   

8.
张斌  白雪帆 《医学争鸣》1998,19(3):268-270
目的:建立可用于汉坦病毒检测的RT-PCR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比较76-118株和SR-11株S基因序列,选择其保守区设计半套式引物,通过病毒培养上清及患者血清的扩增检测进行PCR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所建立的RT-PCR方法可检出1.25PFU的病毒量;对照组(正常细胞培养上清和正常人血清)经扩增检测为阴性,86份级IFA检测抗HV-IgM阳性的肾综合征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8(IL-1、-6、-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和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46例活动性SLE患者,并将其分成轻,中,重三组及狼疮肾(LN)和非LN两类,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1,SIL-2R,IL-8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IL-1,SIL-2R,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2(IL-2)是参与体内免疫调控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而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和释放是机体免疫应答及调节的重要环节。笔者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3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观察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53例强直性脊柱炎均符合1966年纽约诊断标准[1]。男性43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4.30∶1,年龄22.31±8.62岁(15~40岁)。本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病毒血症在病程各期的变化。方法根据汉坦病毒血清Ⅰ型76-118株及血清Ⅱ型80-39株M基因G1区设计两对公有引物及一条探针,应用RT-nestedPCR方法对57例96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HV-RNA检测,所有PCR产物用DOT-Blot证实。结果96份样本中68份阳性,阳性率70.8%;在病程第1、2、3周,HV-RNA检测率分别为94.7%、47.5%、25%,P<0.05;重型病人持续2周HV?RNA阳性检测率100%,而轻、中型分别为12.5%及42.8%,P<0.05。结论在HFRS病程中,病毒血症是一个急性过程,与发热期相平行,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HFRS患者血清中HV-RNA的PCR检测及扩增产物的测序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RT-PCR用于HFRS临床标本中病毒基因检测的若干影响因素及西安地区近年主要浒汉坦病毒(HV)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设计合成了两套分别互补于HV M基因片段和S基因片段的引物,建立了检测HFRS患临床血清标本中HV基因的RT-nested PCR方法,并对扩增的部分HV靶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和比较,结果 119份HFRS患轿清(经临床和IFA确诊)经用S基因片段引物的RT-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近年来汉坦病毒HTN湖北株M基因片段G1编码区部分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方法 :根据汉坦HTNM片段G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方法对 75份病程在 7d以内的肾综合症出血热 (HFRS)患者 (经临床诊断和ELISA确诊 )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并对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选用 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MboⅠ进行酶切 ,根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筛选出变异毒株 ,继而通过序列测定 ,得到变异毒株G1编码区部分核苷酸序列 ,并与标准株HTN76 118及地方株HTN 114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份血清标本通过RT PCR方法进行检测 ,阳性率为 77.3 %。扩增片段用 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MboⅠ进行酶切分析 ,发现 4份阳性产物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HTN 76 118均不相同 ,但其中 3份阳性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地方株HTN 114基本相同 ,1份与HTN 114株不完全相同。对该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 ,其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株 76 118的同源性为 83.3 % ,与地方株HTN 114的同源性为 96 % ;推导氨基酸序列与HTN 76 118的同源性为 93.2 % ,与地方株HTN 114的同源性为 99%。结论 :①近年来引起湖北地区HFRS的主要毒株仍为HTN地方株。②从分析的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汉滩型与希望山型汉坦病毒的体外重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明汉坦病毒汉滩型与希望山型之间能否发生巧克力理排,以及发生重排的频率和特点,方法:用汉坦病毒汉滩型76-118株与希望山型PHV株混合感染VeroE6细胞,空斑形成实验挑取子代病毒克隆株,传代培养后用RTPCR方法鉴定子代病毒基因型。结果:子代病毒14/36来源于PHV株;12/36来源于76-118株;5/36汉滩型与希望山型分型引物扩增均为阳性;1株子代病毒L,S片断均来源于76-118株,而M片段两种引物扩增均为阳怀;2株子代病毒L片断来源于76-118株,S片断来源于PHV株,M片段两种引物扩增均为阳性。1株子代病毒L,S片断均来源于76-118株,而M片段来源于PHV株,结论:汉坦病毒汉滩型与希望山型之间可以发生基因片段的重排。  相似文献   

16.
Li X  Yang W  Hang C  Li G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981-985
目的:克隆和测定汉滩病毒疫苗生产株84FLi的全基因组序列,了解其分子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节段扩增84FLi株L、M和S基因片段的cDNA,直接用PCR产物或克隆人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结果:84FLi株L、M、S3个片段的全基因组序列为6533,3616和1688个核苷酸,分别编码2151,1135,429个氨基酸。A、C、G、T4种核苷酸分别为3830,2050,2510和3447个,GC含量为38.52%,AT含量为61.48%。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84FLi株与分离自广州的RG9株和分离自安徽的Chen4株高度同源。S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99.6%。与HTNV的国际标准毒株76-118的3个片段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7%、84.0%和87.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5%、96.0%和97.9%。结论:84FLi株属于汉滩型病毒,并与分离自国内的汉滩病毒同源性较高,与中国株Chen4株和RG9株属于同一亚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丁型肝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水平,建立一个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HDV的核酸序列设计出巢式引物,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方法对40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0例丁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的HDVRNA均为阳性,10例丁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中HDVRNA阳性6例,10例单纯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的均未检出HDVRNA。结论:巢式逆转录PCR可以作为丁型肝炎病毒临床检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汉滩病毒西安分离84FLi的M片段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测定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流产胎儿肝脏分离病毒84FLi株的全M片段基因序列,了解其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节段扩增M基因片段的cDNA,直接用PCR产物或克隆人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结果 84FLi株的全M基因序列组成为:M片段基因共由3616个核苷酸组成,四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A30.92%,C18.03%,G21.18%,T29.87%。GC含量为39.21%,AT含量为60.79%,最大开放读码框为41-3448,共编码1135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84FLi株与HTN型同源性高于与其他型汉坦病毒的同源性,其中与中国株的同源性较高,与HV114株的同源性为85.5%。与HTNV的国际标准毒株76-118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6.0%。结论 84FLi株属于汉滩型病毒,并与分离自国内的汉滩病毒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InsituhybridizationdetectionofpersistentinfectionandviralRNAdistributioninlaboratoryratswith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  相似文献   

20.
目的和方法:用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11-dUTP随机引物延伸法分别标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汉坦株病毒M与SRNA全片段cDNA作为探针,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某动物所一批大鼠HFRS病毒的隐性感染及病毒RNA的组织细胞定位和分布.结果:98只大鼠中88只病毒RNA阳性,阳性率89.79%,阳性率最高的脏器是肝脏79/85,其次为心脏22/83,再次为肾脏14/79,其余脏器阳性率较低.阳性部位主要在各脏器的实质细胞胞浆内,呈细颗粒状,未见于核内.结论:结果说明本批大鼠HFRS病毒隐性感染率极高;大鼠HFRS病毒RN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批大鼠病毒抗原和血清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说明原位分子杂交检测病毒RNA对确定动物病毒隐性感染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病毒RNA主要存在于肝脏,提示肝脏可能是病毒的主要潜伏部位,病毒可能主要由粪便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