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Southern blot技术,以13q22-31上的p1E8探针对中国人群中4个Wilson病(WD)家系和10例正常人D13S4区MspI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表明:A,B两杂交片段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6.9%和53.1%,这和国外报道的频率0.49/0.51是一致的,同时对WD家系成员A,B两杂交片段出现频率和正常人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0.026〈3.8,p〉0…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以 pHS-49为探针,分析中国人群中3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25例正常人体组织基因组 DNA 中 Ha-ras 基因的 BamHI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发现了10种不同长度的等位片段和17种基因型,其中4种小于6kb 的 BamHI 片段是迄今国外未见报道的,这可能是中国人群遗传多态性的一个特征。此外,在胃癌组织中发现 Ha-ras 的一些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对两名胃癌患者家系中的11名成员作了RFLP 分析,发现有些成员出现3条和4条限制性片段的杂合个体,表明这些个体的染色体上含有的 Ha-ras 基因不止一份拷贝。对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吴娴  周湘红  苏莉  安邦权  黄盛文 《重庆医学》2018,(15):2071-2073,2076
目的 通过对FⅧ基因内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杂合度进行分析,以寻找新的可用于血友病A(HA)家系基因诊断的多态位点.方法 50例汉族正常女性血样用于5个SNP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收集16个无血缘关系的HA家系成员血样,将具有多态性的SNP位点用于家系连锁分析,评价其对HA基因诊断的意义.结果 5个FⅧ基因内SNP位点在所研究的人群中有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即rs1509787、rs3861554和rs1470586,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106 4、0.344 4和0.310 8.利用这3个SNP位点对16个家系中的7个家系可作出诊断,诊断率为43.75%,其中rs3861554对HA的诊断率最高(31.5%).结论 在所选人群中有3个SNP位点具有多态性,对HA家系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rs3861554可作本地人群HA诊断的常用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4.
肝豆状核变性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WD)的分子发病机制和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WD进行了10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1)WD的基因定位研究:通过RFLP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应用两位点及多位点连锁软件,建立了中国人WD基因在D13q∧14.2-3区域的精细遗传边锁图谱,从而首次对中国人WD基因进行了精确定位;(2)WD基因突变研究:应用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对39个家系45名WD患进行该致病基因的21个外显子突变筛选,发现WD基因5号外显子存在新的T插入害变,并证实中国人WD基因的突变热点的8号外显子,突变形式为Arg7781Leu,其频率为22.8%;(3)WD症状前诊断和杂合子检出:应用DNA重组技术对79个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成功地进行了WD的症状前诊断和杂合子检出,并建立了WD的基因筛选的PCR-Msp1酶切方法。结论 中国人WD基因定位与白种人基本相同,但基因突变热点不同,其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从而基因诊断的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Han XY  Liu CY  Ji LN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463-2467
目的探讨NeumD1/BETA2基因在中国北方地区家族性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PCR和单链构像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188名2型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NeuroD1/BETA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突变筛查,对发现的变异进行DNA序列分析证实,并对130名正常人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和临床表型的差别。结果在NeuroD1/BETA2基因的筛查中发现多态性A45T和突变Gly12Arg,其中A45T在病人和正常人中的频率分别是19.7%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发现携带A45T的个体比A45A个体有较低的B细胞功能。仅在一个家系中发现Gly12Arg突变,且与糖尿病共分离。在正常人未筛查到此突变。结论NeumD1/BETA2基因的多态性A45T在中国人群的家族性2型糖尿病相关,NeuroD1/BETA2基因或附近的基因与中国人群家族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而Gly12Arg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印度人群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SOD2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 ,在 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62例正常人中观察SOD2 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结果 :( 1)PCR产物的TaqI限制性酶切片段显示两个多态性位点 ,命名为位点A和B ;( 2 )SOD2 基因各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 (P >0 .0 5 ) ;( 3 )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示B2 B2 纯合基因型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在印度人群中 ,SOD2 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需进一步在以家系作对照的研究中证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c-Ha-ras-1、N-ras wigler(左段)和P~(52-c)(右段)、c-sis、v-erbB、c-myc和v-fos六种癌基因作探针,用瑟慎印迹杂交和斑点杂交两种方法研究了94例胃癌、肝癌和脑瘤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基因扩增和基因重组情况。和85例正常人组织DNA的杂交结果相比,发现了一些国内外未曾报道过的癌基因等位片段。其中有些等位片段只在癌组织DNA中富集。两个癌患者家系中病人的一级亲属的RFLPs分析表明,这些成员中罕见的癌基因等位片段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我们在一些肿瘤中还发现有癌基因扩增和重排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微卫星多态性检测法对马凡综合征(MFS)家系成员进行原纤蛋白 - 1基因 (FBN1 )单倍型分离分析 ,探讨 FBN1微卫星检测对 MFS症状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从 4个 MFS家系及 4 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 DNA,应用 1 5号染色体 FBN1基因侧翼区的 4个微卫星 (m ts- 1~ 4 )为遗传标记 ,以荧光标记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目的 DNA片段 ,PCR产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分析并计算其碱基数 ,对这 4个MFS家系及 4 0名正常人进行单倍型分离分析 (Haplotype-Segregation Analysis)。 结果 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 FBN1微卫星方法简便稳定 ,重复性好。 4 0名正常人 80条染色体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与国外报道有一定差异 ;4个 MFS家系致病基因分别与 m ts- 1~ 4的 8/ 7/ 3/ 1 5 ,7/ 6 / 3/ 1 4 ,7/ 7/ 3/ 1 0和 1 3/ 7/ 3/ 1 0单倍型连锁 ,单倍型分离分析结果与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表型一致。 结论  (1 )本研究建立的荧光 PCR-毛细管电泳 mts- 1~ 4检测技术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较为简便、高效 ,是协助诊断 MFS的方法 ,便于临床实验室使用。(2 )对 4 0名正常人 80条染色体的检测显示 ,位于 FBN1基因内含子的 4个微卫星标记 m ts- 1~ 4的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与国外报道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量细胞毒技术和高压电泳后免疫固定方法检测了25个脑梗塞病人家系和25个正常家系各成员的HLA-A、B、C、Bf、C4A、C4B抗原,通过家系分析和对比,发现病人组HLA-I单体型A24-C10-48频率及HLA-A11、B48、C7、C10基因频率增高(P<0.05或<0.01),HLA-B35、CS基因频率减低(P均<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第2内含子VNTR(5-HTTVNTR)位点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以情感性精神障碍核心家系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提供的遗传学研究用诊断性检查表(DIGS)自编家系调查表,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并结合一些心理测评工具,以达到表型一致.在72个情感性精神障碍核心家系的222个家系成员(其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56例,重性抑郁症34例)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5-HTTVNTR位点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进行了以家系为基础的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组和父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GHRR和HHRR分析以及多等位基因ETDT统计分析也未发现存在连锁不平衡.5-HTTVNTR位点仅扩增出12和10拷贝两种形式的等位基因片段,其中等位片段12的频率为88%.结论 5-HTTVNTR位点多态性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临床诊断Wilson病(WD)的常用生化指标:血浆铜蓝蛋白、血清铜和尿铜,结合酯酶D多态性、WD发病风险与年龄分布的关系,应用微机化的Bayes定理对8个家系的12例先证者同胞进行了三种状态──症状前患者、杂合子和正常个体的综合判别分析。家系1、家系6和家系8的筛查结果与已经完成的DNA诊断结果相吻合。本研究可用于临床诊断、治疗WD以及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适于中国人Wilson氏病(WD)基因连锁分析的遗传标记及制定WD基因所在区域的遗传图谱,我们应用D13q14-21区域4个DNA标记对75名无亲缘关系个体及9个WD家系成品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发现4个DNA标记中3个标记等位片段与白种人相同而杂合率相异,其中2个DNA标记D13S31,P123M1.8与WD基因存在紧密连锁关系。其遗传顺序为:着丝点-Rb-D13S31-WND。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ATP7B基因常见突变种类和形式,以期建立WD的ATP7B基因突变热点的检测平台。方法:提取30名WD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第5、8、12号外显子,并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30例WD患者共检测到6种ATP7B基因突变,均为点突变,8号外显子检测到5种突变,突变频率40.00%;12号外显子检测到1种突变,突变频率23.33%;5号外显子未检测到突变。结论:ATP7B基因第8和12号外显子可能是WD基因突变热区,以Arg778Leu和Arg952Lys为高频突变位点,WD患者的基因突变检测应首选第8和12号外显子。  相似文献   

14.
李媛  马小雪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4):3010-3014
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FHR)是罕见的遗传性佝偻病,由一组以肾脏磷酸盐运输缺陷导致排泄磷酸盐过多和低血磷为特征的疾病组成,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X-连锁显性遗传佝偻病(XLH)。XLH为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PHEX基因)突变引起,发病率约为1/20 000,临床主要表现为不成比例的身材矮小、佝偻病、下肢畸形、血磷低,而血钙处于参考范围。本文报道了1个FHR家系的先证者及其主要家族成员,并进行基因测序,发现该家系中4例患者均有PHEX基因c.2066C>T(p.Ala689Val)杂合子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且ESP6500、dbSNP、千人基因组数据库中均未收录该突变,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今后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一个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TAR)综合征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及产前诊断。  方法  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Sanger测序对一个TAR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提取先证者、父母及姐姐4名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行CMA、qPCR和Sanger测序,明确致病突变后对胎儿行产前诊断。  结果  先证者1q21.1存在378 kb杂合缺失,内含RBM8A等基因,RBM8A基因还存在c.-21G>A突变,上述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产前羊水CMA显示胎儿1q21.1存在378 kb微缺失,基因检测未见RBM8A基因c.-21G>A突变。  结论   RBM8A基因1q21.1杂合性缺失和c.-21G>A是本例TAR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本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X Pan 《中华医学杂志》1991,71(6):318-20, 24
Genomic DNA from 40 unrelated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16 families affected with 21-hydroxylase deficiency were digested with restriction enzyme Taq I followed by Southern blot and hybridization using a 21-hydroxylase (21-OH) gene cDNA prob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the number of copies of 21-OHB gene was constant while that of 21-OHA gene was variable including deletion and duplication. In addition, we found an extra 5.6 kb band in one normal person and in one CAH family. Among the 16 affected families, 19% of 21-OHB gene were deleted. No homologous deletion was found. The frequency of deletion is lower than that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was variation in the copy-number of 21-OHA gene among patients with CAH, yet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normal persons. The information on prenatal diagnosis of CAH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Wilsondisease (WD)isalethalautosomalrecessivedisorderofcoppermetabolism ,andischaracterizedbyacuteorchronicliverdiseaseand/orneurologicdeficitsduetocopperaccumulationinliverandbrain Treatmentistoremovetheexcesscopperbychelatingagentssuchaspenicillamine1 …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kb的apoA-I cDNA探针,检测了56名正常个体的apoA-I基因区域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首次报道了S_2突变位点的存在,其基因频率为0.143,高于高加索人的此基因频率(0.06)。S_2基因的检出和基因频率的获得为进一步揭示apoA-I基因区域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9.
Zhang G  Yi Y  Xu M  Li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918-920
目的:鉴定一个May-Hegglin异常(MHA)家系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MYH9)突变的类型及临床表型特点。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先证者及其父亲的非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MYH9)的25、31-32、38、40号外显子,分析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确定突变位点后,分别扩增正常对照、后天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对应基因区域并行核苷酸序列分析以资对照。进而进行PCR扩增片段的CpoI(RsrII)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结果:本家系中May-Hegglin异常患者具有典型的“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粒细胞包涵体”三连征。先证者及其父亲在MYH9的38号外显子上第5521位核苷酸存在G→A突变(GAG→AAG),并导致特征性的CpoI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改变。结论:中国人的May-Hegglin异常存在MYH9基因突变。本家系中,其突变位点位于38号外显子(G5521A),MYH9基因突变的传递规律与家系中临床表型分布相符。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浙江台州地区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 tonic dystrophy,DM)汉族家系的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分析 该家系44例成员中8例(包括先证者Ⅲ13)临床确诊为DM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5例患 者和6例无症状成员的肌电图表现,并对7例DM患者(除Ⅱ6外)的DNA样品进行DM 1和DM22个位点PCR扩增、琼脂糖电泳检测,对克隆产物进行测序. 结果: 该家系患者除有肌强直、肌萎缩等表现外;心电图检查:心脏传导阻滞(7/8);裂 隙灯检查:白内障(6/7);肌电图检查:患者组有强直电位发放(5/5),无临床症状成员也 存在肌源性损害(5/6);但该家系无DM1位点(CTG)n和DM2位点(CCTG )n的重复数增加.结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可能存在新的致病基因位 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