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索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的适宜配方。方法通过筛选改良培养基(配方2)中酸水解酪蛋白替代培养基配方1中原50%盐酸酪蛋白水解液制备相应的培养基,培养A群、C群脑膜炎球菌一定时间后,以收获的细菌浓度和复合多糖量来确定培养基的配比,并比较该培养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细菌的结果。结果在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不同培养基的细菌培养过程中,用酸水解酪蛋白制备的改良培养基(配方2)培养的细菌浓度和多糖收获量均高于其他培养基(配方1和配方3),用酸水解酪蛋白培养基能提高脑膜炎球菌的产量。结论以酸水解酪蛋白为主要原料(配方2)的改良培养基能作为流脑A群、C群细菌的最适培养基,且细菌在(37±0.2)℃培养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Hestrin比色法(简称比色法)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法在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氧乙酰基(O-Acetyl,OAc)含量的相关性和精密度。方法用比色法和NMR法测定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及其多糖衍生物,Y、W135群荚膜多糖水解物的OAc含量,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精密度。结果两种方法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OAc含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R~2≥0.954、R~2≥0.960、R~2≥0.969、R~2≥0.972;比色法检测3批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PSC)OAc含量的精密度,SD值分别为0.21、0.21、0.18,对应CV值分别为9.03%、9.01%、8.70%(95%置信区间);NMR法检测3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PSA)OAc含量的精密度,SD值分别为0.66、0.78、0.83,对应CV值分别为0.72%、0.85%、0.93%(95%置信区间);结论比色法和NMR法在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OAc含量方面相关性良好,精密度良好,核磁法较比色法精密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离子色谱法即高效阴离子交换柱层析—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含量的方法,并加以验证。方法将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为特异性单糖(葡萄糖、半乳糖),并去除水解液中残留的TFA,用HPAEC-PAD分析检测,用PA10糖分析柱分离单糖,电化学检测器测定葡萄糖及半乳糖含量,用Chromeleon色谱工作站记录并分析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验证,确定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结果 Y群和W135群多糖在TFA2.5 mol/L(终浓度)、90℃、4 h可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半乳糖。对照品葡萄糖及半乳糖在0.10~60.00μg/m L范围内,质量浓度和色谱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回收率为87.94%~109.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0%~2.00%,检出限为0.05μg/m L(信噪比3∶1),定量限为0.10μg/m L(信噪比10∶1)。结论离子色谱法可同时检测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糖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干扰小,重现性好,适用于对相关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AB不同的加入方法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分子大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次加入手动搅拌和持续加入机械快速搅拌两种CTAB加入方法,纯化获得荚膜多糖粗糖,分别编为B组和C组。将两组荚膜多糖粗糖分别纯化获得精糖,分别编为D组和E组。以Sepharose CL-4B凝胶层析纯化获得荚膜多糖并检测其KD值。结果 B组荚膜多糖粗糖的KD值介于0.34~0.35之间,C组荚膜多糖粗糖的KD值介于0.03~0.05,进一步用苯酚纯化获得精糖后KD值D组介于0.34~0.36之间,E组介于0.22~0.28之间。两组相比KD值显著降低。结论CTAB的加入过程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的分子大小有明显的影响,CTAB沉淀时进行快速而充分的搅拌,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更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A、C、Y、W 135群流脑多糖疫苗,针对W 135群脑膜炎球菌的生长特性,采用国产50L发酵罐,针对流脑半综合液体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培养温度、菌种接种浓度、pH、通氧量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W 135群脑膜炎球菌生长的影响,选择最适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选择半综合培养基中补加1%的葡萄糖培养效果良好,菌种接种浓度直接影响多糖复合物产量;最适pH值6.5~7.5的范围可维持W 135群链球菌快速生长;温度控制在36.5±0.2℃可得到较高的培养产物;培养过程中加大通气量及搅拌速度对培养结果有明显改善。确立了W 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最适培养条件,在确定培养条件后连续进行3批500L罐放大中试培养,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的关键步骤进行分步研究,优化每一步工艺参数。方法优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加入浓度、复合多糖的解离浓度和解离时间、不同厂家的苯酚、超滤和透析等工艺过程对荚膜多糖的影响。结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质量体积终浓度0.10%(w/v)沉淀效果更好,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产量更高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复合多糖解离浓度越高,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延长复合多糖解离时间有利于提高荚膜多糖产量。不同厂家的苯酚、超滤和透析等工艺对荚膜多糖的产量和分子大小没有影响。结论现行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复杂,优化后的工艺提高了荚膜多糖产量,缩短了工艺用时,增加了工艺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醇、丙酮和氯化钙是否影响间苯二酚法测定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roup W135 mening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唾液酸(sialic acid)含量。方法用苯酚法制备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分别定量检测唾液酸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添加不同质量浓度乙醇、丙酮和氯化钙,用间苯二酚法测定其唾液酸含量,检测乙醇、丙酮和氯化钙对间苯二酚测定唾液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添加质量浓度≥39.5μg/mL的乙醇和≥9.9μg/mL的丙酮对唾液酸含量测定均有影响,其中乙醇影响不明显,丙酮的影响极为明显,而不同加入量的氯化钙均对唾液酸含量的测定无影响。结论乙醇和丙酮对间苯二酚法测定唾液酸含量有影响,二者可能会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质量控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59岁健康人群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2~59岁健康人群接种者随机抽样(n=60),接种一剂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采集接种前和接种后1个月血清,采用体外杀菌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检测血清中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结果免疫前、后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1241(736,2091)和7559(5520,10351)(P<0.05);抗C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4(9,21)和4787(2947,7775)(P<0.05);抗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16(9,28)和368(162,883)(P<0.05);抗Y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120(58,246)和1373(687,2745)(P<0.05)。免疫前和免疫后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滴度≥128的比例分别为87(77.4,95.1)%和100(83.2,100)%;抗C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7(8.3,28.5)%和97(88.5,99.6)%;抗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3(5.9,24.6)%和68(55.0,79.7)%;抗Y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57(43.2,69.4)%和85(73.4,92.9)%。免疫后较免疫前抗A群、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杀菌抗体滴度≥4倍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0(27.2,72.8)%、97(88.5,99.6)%、62(43.2,73.9)%和55(41.6,67.9)%。结论虽然免疫前人群由于地方和国家免疫计划的实施已具有较高水平的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但接种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后可以使其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并使人群对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的低水平杀菌抗体滴度均显著升高达到保护水平,证明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59岁健康人群中具有比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氧乙酰基(O-acetyl,OAc)存在于许多细菌多糖中,如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A、C、W135、Y群荚膜多糖、大肠杆菌K1型荚膜多糖等均存在氧乙酰化修饰。由于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CPS)中OAc的分布和占比被视为脑膜炎球菌多糖候选疫苗的关键质量控制因素,氧乙酰化修饰对多糖疫苗的免疫原性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脑膜炎球菌CPS OAc对其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脑膜炎球菌CPS OAc的相关特性和检测方法、迁移因素、OAc修饰及其作用、OAc转移酶的作用机制、OAc对脑膜炎球菌免疫原性的影响作一概述,有助于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昆明健康人群接种的免疫原性,为流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对昆明市2岁!3、岁!、4岁!、5岁!、6岁!、10岁!、≥15岁共7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筛选出654名健康人,分别采集免前和免后1个月血清。用微量杀菌力试验(TTC法)分别检测血清中抗A、C、Y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杀菌抗体的水平。结果免后1个月抗A、C、Y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99%、96.37%、88.43%和87.07%,抗A、C、Y和W135群膜炎球菌血清的杀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97.991、∶195.80、1∶72.74和1∶45.95。结论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中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瞬时表达人源重组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性质进行分析。方法 PCR法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并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 EBNA1细胞;抗体经亲和纯化后,CE-SDS法分析纯化后抗体单体比例,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分析抗体体外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ELISA分析抗体与3aG、CTN、PV及CVS株的结合。结果提取瞬时表达质粒的A260/280 nm比值在2.0~2.1之间纯化后抗体非还原CE-SDS单体纯度为74.4%;还原CE-SDS抗体轻、重链峰合计占比超过95%;抗体RFFIT体外中和活性为293.37 IU/mL,比活达628.21 IU/mg,抗体与3aG、CTN、PV及CVS株交叉反应均为阳性。结论该株抗体具有较高体外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与主要疫苗株均有较强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低pH孵放病毒灭活处理对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质量的影响。方法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4份,分别调整pH至3.8、4.1、4.4及6.5,于(25±1)℃条件下放置21 d后取样测定抗体效价、聚合物(二聚体、多聚体)及F(ab')_2含量,评估低pH孵放病毒灭活法对上述质量指标的影响;以1 mL/瓶的规格分装经低pH孵放病毒灭活处理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于(25±1)℃条件下存放6个月,定期取样并进行抗体效价、聚合物(二聚体、多聚体)及F(ab')_2含量检测,评估其稳定性。结果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经低pH孵放病毒灭活后,其抗体效价、聚合物(二聚体、多聚体)及F(ab')_2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样品于(25±1)℃条件下存放6个月后,抗体效价和F(ab')_2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的要求。结论低pH孵放病毒灭活法适用于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病毒的灭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在实验小鼠细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16S rDNA V3区引物,PCR扩增3种实验小鼠(KM小鼠、NIH小鼠和BALB/c小鼠)呼吸道和盲肠段的细菌基因组DNA;扩增产物运用DGGE进行电泳检测,并分析条带数量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KM小鼠盲肠段条带12~18条,呼吸道条带5~10条;NIH小鼠盲肠段条带15~20条,呼吸道条带4~10条;BALB/c小鼠盲肠段条带10~15条,呼吸道条带0~7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KM小鼠和NIH小鼠在盲肠和呼吸道电泳条带数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ALB/c小鼠与KM小鼠、NIH小鼠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GGE 在实验小鼠盲肠和呼吸道细菌检测中能较好地反映菌群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Lowry法测定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蛋白质含量时,细菌内毒素对Lowry法的干扰情况。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方法,测定含不同浓度的细菌内毒素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细菌内毒素为干扰物质,设计3种方法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离散系数,即CV值分析,确定干扰限值。结果 当细菌内毒素含量较高时,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该结果可能为假阳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溶液中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0.313EU/mL时,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高。结论 为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当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干扰限值时,应先消除干扰,再测定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分子大小的6A型肺炎球菌(serotype 6A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结合物和佐剂吸附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乙酸水解降低6A型荚膜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制备成水解物,水解物经1-氰基-4-二甲胺基吡啶四氟硼酸盐(CDAP)活化并与破伤风类毒素己二酸酰肼衍生物TT AH 结合,制备成结合物。用Sepharose 4 Fast Flow 纯化结合物,并根据化学检测结果将结合物分为 K D 0.0~0.2、 K D 0.2~0.4、 K D 0.4~0.6等3个组分,每个组分分别以磷酸铝佐剂吸附,将吸附前后的各个组分按照每针次每只小鼠0.2 μg分别免疫小鼠,并采用ELISA检测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结果 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吸附前后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各组2、3针之间具有明显的加强效应。在吸附组和未吸附组中,3种不同分子大小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分佐剂吸附后的结合物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未吸附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结合物的分子大小对小鼠体内抗体水平的产生没有明显影响;磷酸铝佐剂吸附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有一定的增强效应,但这种增强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免疫缺陷患者、老年人等高危群体住院治疗及死亡的重要病因。目前,多个预防RSV感染的候选疫苗正处于研发中,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面世。对RSV感染的处理仍以治疗为主,使用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是当前仅有的预防药物。在过去数年间出现的新型抗体药物,如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纳米抗体等有些已进入了临床前或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蛋白)在RSV感染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在感染过程中,F蛋白从亚稳态的融合前构象状态(prefusion fusion protein,pre F)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融合后状态(postfusion fusionprotein,post F)。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不断筛选,获得了多株针对pre F的抗体。与结合post F的抗体相比,这些抗体具有更强的RSV中和活性。一些更新的抗体药物候选品,在实验中显示出了效力强、药代动力学特征明显、半衰期长等特点,并能以其他途径给药,而且能降低其制备成本。现就抗RSV pre F的抗体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体外拯救的RS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RSV Long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RT-PCR技术分6段扩增RSV LZ01/09基因组序列并构建克隆载体;测序后,利用重叠PCR与酶切连接技术,根据基因组序列选择特异性酶切位点,引入Kpn I、Xma I和Sal I酶切位点,构建成4个亚克隆载体;将亚克隆载体的插入片段连接至经过改造且包含T7启动子、锤头状核酶、多克隆位点、丁肝核酶、T7终止子的p RSV1载体中,构建RS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对克隆全长cDNA序列进行测定,与亲本RSV LZ01/09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与RSV实验参比株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RSV LZ 01/09的基因组全长为15 204 bp,与GenBank公布的RSV基因组序列长度相当,将完整的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KY782635;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用于RSV全长cDNA克隆构建的基本载体p BSKS-MCS(简称p RSV1)与预期相符,RSV全长基因组cDNA克隆质粒(简称转录载体p RSV1-4F)酶切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全长cDNA序列与亲本RSV LZ01/09基因组序列同源性高达99.83%;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其与RSV-A亚型序列同属于一个分支。结论测序及酶切分析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RSVLZ01/09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为建立拯救RSV重组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系统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单克隆抗体(单抗)轻、重链质粒,瞬时表达,纯化后验证具有高中和活性的单抗。方法以从ScFv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获得特异性抗体为模板,PCR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序列,构建人源全分子抗体瞬时转染质粒;轻、重链质粒混合后转染HEK293 EBNA1细胞,瞬时表达全分子抗体。采用Mabselect SuRe介质手动亲和纯化抗体,Nano Vue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FFIT)进行体外中和效价验证。结果成功构建22个轻链质粒,15个重链质粒。通过真核细胞瞬时表达后,经手动亲和纯化后,获得22株单抗。除1株抗体外,其余21株抗体的蛋白质量浓度均>300μg/mL;部分抗体纯度均在90%以上。中和活性结果显示,5株在1 500~1 800 IU/mg之间;8株在800~1 500 IU/mg之间;7株在500~800 IU/mg之间;其余2株在500 IU/mg以下。结论成功构建并验证获得20株中和活性>500 IU/mg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抗,为单抗混合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肺炎链球菌C多糖单克隆抗体(单抗),建立检测荚膜多糖中残留的C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选择BALB/c雌性小鼠,采用体内诱生单抗腹水,放大生产肺炎链球菌C多糖单抗;使用间接ELISA、抑制性ELISA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用特异性和亲和力高的单抗尝试建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中C多糖含量检测的速率比浊法,并对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所制4株单抗的抗体类别均为IgM,识别的抗原表位互不相同,亲和力也不同。间接ELISA、抑制性ELISA结果均显示,所获得的单抗能够作用于肺炎链球菌C多糖上的磷酸胆碱位点,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选择单抗E8建立速率比浊检测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和特异性均良好,检测结果表明肺炎链球菌23个血清型荚膜多糖中C多糖含量不同。结论利用单抗建立了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中残留的C多糖的含量的速率比浊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用有机溶剂/去污剂(solvent/detergent, S/D)病毒灭活处理对破伤风抗毒素质量的影响。方法 3批破伤风抗毒素样品,每批样品取3等份,向其中2份中分别加入磷酸三丁酯(tri- n -butylphosphate, TNBP)和吐温-80(Tween 80)至终质量分数为0.3%和1%;一份放置在(25±1)℃水浴中振摇6 h后取样,另一份放置在(30±1)℃水浴中振摇4 h后取样;向第3份破伤风抗毒素原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混匀后室温放置作为对照。各样品经超滤后检测其效价和蛋白质含量,同时用SDS-PAGE电泳和凝胶过滤色谱柱测定。结果 破伤风抗毒素原液样品经过S/D病毒灭活处理后,其动物效价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蛋白质含量、分子大小分布无明显变化,多聚体、二聚体及F(ab′) 2含量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S/D病毒灭活处理对破伤风抗毒素的效价,蛋白质含量,分子大小分布,多聚体、二聚体及F(ab′) 2含量均无明显影响,可以作为破伤风抗毒素病毒灭活的候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