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俊东 《中国陶瓷》2008,44(3):63-65
明代德化瓷塑大师、瓷圣何朝宗的瓷塑艺术具有独特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它达到了中国古代瓷塑艺术成就的高峰。何朝宗鬼斧神工的瓷塑艺术将宗教精神、人生哲学、审美情趣融入德化的白瓷,创造出了一件件不朽的瓷塑艺术品,他的艺术风格一直影响到数百年后的今天。现存福建泉州海交馆的何朝宗瓷塑艺术代表作品《渡海观音》,就是一尊何氏精湛的雕塑艺术语言和艺术家心目中的“世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何朝宗的瓷塑艺术凝铸着一个时代的智慧,它将永恒的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发现,添加木块填料可有效弱化管式反应器中的振荡行为,并推测其机理可能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酵母细胞生长微环境的改变和管式反应器中稀释速率的改变三方面因素有关。本文实验证明了木块填料反应器的稀释率的改变不是导致振荡弱化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一方面,与其他填料体系相比,木块填料体系不仅维持了较高的生物量浓度,而且维持了较高的细胞活性,从而具备了弱化振荡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与无填料体系培养出的酵母细胞相比,木块填料体系培养的酵母细胞具有较高的乙醇耐受性,从而弱化了乙醇浓度变化导致的发酵参数的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现代陶艺的快速发展的道路上,积累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中国特有的,它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化潮流中不可避免的遭遇,例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移植时的前后衔接的尴尬,本土化、后殖发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混合法制备磷钨酸质量分数不同的Y型分子筛负载催化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和结构,并用催化法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烷基化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220 ℃焙烧的磷钨酸为Keggin结构,550 ℃焙烧的磷钨酸为Dawson结构,Dawson结构的磷钨酸催化烷基化反应的性能优于Keggin结构的磷钨酸.随着磷钨酸量的增加,催化剂中B酸量先增加后减少,L酸量减少.550 ℃焙烧的磷钨酸质量分数为5%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较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你好,欢迎欢迎!".作为拉法基瑞安水泥的CEO,华顾思微笑着向<中国水泥>的记者们一一握手打招呼,尽管他的发音还带着外国的语调,但听起来非常亲切.陪同我们采访的公司负责企业传播的副总裁乔天云告诉记者,与我们见面之前,华顾思刚刚从法国总部开会回来.他的工作很忙,日程安排满满的,许多时间都是在国内国际航线上度过的.但他依然神采奕奕,目光敏锐,嘴角带着可亲的笑容.华顾思热情随和,采访中始终带着微笑,有时还开个玩笑.他给<中国水泥>记者的印象--身材魁梧,天庭饱满,浓而密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睿智的眼晴,这是一位具有很强亲和力和感染力的企业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1 对蒸骨制胶过程的认识 蒸骨制胶的过程也就是用蒸汽使骨料块在密封的锅内受热、受压,使骨质疏松,由生胶质热解转变为可溶解于热水的动物胶质(习惯上称之为"骨胶")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清洁生产过程中用∑WESH图评价涂料化工厂的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及方法,并进行了一个实例的评价.从该厂的∑WESH图得出该厂的水及能源的利用率高,所用的原材料的稀缺性都不大,唯一较严重的问题是二甲苯的通过量大,危害性较严重.因此建议该厂在配方上尽量减少二甲苯的使用,开发新产品.  相似文献   

8.
从内胎生产所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对内胎质量的影响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内胎生产所用设备的结构、工艺流程及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造成的原因和防治办法.对内胎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硬度是衡量超硬材料烧结体的主要特性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超硬材料烧结体硬度测量的统一的标准.文章通过硬度计测量标准块的硬度值总结如下:施加相同力而采用不同形状的压头所得结果不同,采用相同的压头而施加不同的力所得结果也不一样;随着施加负荷的增大,压痕周围产生的破碎形变也在增大,这将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因此,压头的形状和所施加的负荷是影响硬度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得知,在测试中应采用努普压头并且施加小负荷的力.[1,3]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的高温颜色釉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釉色、精致完美的器物、风格迥异的造型、清亮耀眼的光泽,而成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一颗闪烁着夺目光华的明珠.本文从颜色釉的形成和发展、颜色釉的工艺特色以及颜色釉的运用及创新等方面作了些浅显论述,以求证颜色釉的灿烂成就.  相似文献   

11.
A semi-empirical equation of state for metals is described. Its capabilities are demon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the equation of state for aluminum. New experimental data are present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isentrope of aluminum for unloading from the state at p = 229.71 GPa on the shock adiabat to an aerogel (SiO2) of density 0.08 g/cm3.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4, No. 2, pp. 61–75, March–April, 2008.  相似文献   

12.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醋酸纤维素取代基分布与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以吡啶为溶剂的醋酸纤维素的13C-NMR核磁共振谱,得出了三种不同位置羟基的取代度。结合X—射线和DSC分析,初步说明具有相同取代度但未经水解和经过水解的醋酸纤维素(CA) 性质上的差异是由于三个羟基上的取代度分布不同及消晶程度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4.
周辉  李灵  娄伦武 《化肥工业》2013,40(4):36-38
气化给煤装置自投运以来,出现了气化煤仓堵煤、称重给煤机输送皮带因跑偏而损伤以及清扫装置故障频繁等问题,多次造成气化系统减负荷运行。通过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用配煤和改进清扫链等措施,使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A thermochemical rather simpl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Diperoxide of ciclohexanone. The study is complemented with suitabl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t the semiempirical and ab initio levels. A particular satisfactory agreement between both ways is found for the ab initio calculation at the 6–311G basis This set level.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 of the present procedure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6.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阐述并比较了几种加压设备在乙炔加压清净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三个厂家提供的三种煤样燃烧热的测定,由测定结果综合得出3号煤样燃烧最完全、燃烧热也最大,是三个煤样中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熟石膏陈化过程中无水石膏(AⅢ-CaSO4)与水蒸气的反应机理以及二水石膏(CaSO4·2H2O)的脱水机理。首先介绍了熟石膏陈化过程的基本原理,然后讲解了熟石膏陈化过程中水蒸气在AⅢ-CaSO4上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其后描述了熟石膏陈化过程中CaSO4·2H2O晶体的脱水行为与脱水动力学,最后提到了CaSO4·2H2O、CaSO4·0.5H2O、AⅢ-CaSO4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Views of Theories of Adhes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once distinct and independent theories of adhesion have been losing their isolation and converging. Ideas of the effects of surface roughness, once dismissed as irrelevant except in the case of textiles, have been revised; albeit on a smaller scale as details of surfaces have been revealed by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across an interface have been more deeply explored and their significance recognised and expounded. Diffusion of groupings and chain segments within a polymer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eraction with a variety of surfaces. Perhaps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of adsorption have been extended in depth. The precise nature of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s have been recognised and quantified. In doing this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usion and elastoplastic phenomena have been integrated. These developments are collated and analysed to present the pres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