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鞍内Rathke’s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MRI对鞍内Rathke’s囊肿的诊断。方法:5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s囊肿。结果:MRI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薄壁囊状,囊壁呈等信号,部分囊壁强化;内容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均未见强化,囊肿内容物无强化。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鞍内Rathke’s囊肿的形态、囊壁的厚度、囊内容物主要成分,且可与鞍区其它囊性病变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athke囊肿的MRI特点,提高其MRI诊断水平。方法: 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患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病灶中,12例位于鞍内,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1例位于鞍上;13例呈类圆形,4例为哑铃型。病灶均为囊性病灶,1例囊内有漂浮结节。6例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8例为T1WI等信号,其中6例T2WI高信号,2例T2WI等信号;3例为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3例部分囊壁强化,囊内漂浮结节未见强化。结论: Rathke囊肿具有一定的MRI特点,病灶多位于鞍内或者鞍内鞍上,T1WI多为等或高信号,一般增强后不强化。结合该特点有助于在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athke裂囊肿的MRI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裂囊肿23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MRI平扫:病变多位于鞍内,呈类圆形,突入鞍上者呈哑铃状;信号表现多样,T1WI序列可为低、等、高信号,T2WI序列多为高信号;囊内可见漂浮结节影者6例;囊底见沉淀物者2例。MRI增强扫描:病变未见明显强化,3例仅可见囊壁强化。结论Rathke裂囊肿MRI平扫表现呈多样性,但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增强扫描有利于与鞍区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Rathke囊肿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临床随访和手术病理诊断的12例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1例同时进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囊肿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和MRI表现。结果:12例Rathke囊肿最大径均小于10 mm,位于鞍内10例,位于鞍上2例。囊肿边缘光滑锐利,11例形态规则,1例呈分叶状。MRI平扫上T1WI和T2WI呈多种不同信号组合,其中6例T1WI呈低信号和T2WI呈高信号,11例增强扫描后呈环形强化1例,未见强化10例。12例均未见囊内结节或囊底沉淀物征象。结论:鞍内Rathke囊肿的MRI表现较具有诊断特征,鞍上型Rathke囊肿较少见且常需要与鞍区其他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5.
张守民  李景英  高国政  戚春厚 《吉林医学》2011,32(22):4529-4532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MRI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5例Rathke囊肿,均行MRI检查。结果:15例Rathke囊肿均显示鞍内或向鞍上圆形或椭圆形病灶。直径1~2 cm者9例。T1WI高信号7例,其中FS-T1WI高信号3例,T2WI高信号4例,等或低信号3例;T1WI低信号8例,T2WI均呈高信号;DWI弥散不受限4例;3例出现边缘强化。囊内容物为黄色、棕色水样或脑脊液、胶冻状粘液或含有胆固醇结晶。囊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或纤毛柱状上皮,有的混有假复层鳞状上皮或慢性炎性细胞,部分含有邻近受压的垂体组织。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囊肿的MRI与病理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Rathke囊肿的CT和MRI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2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结果:22例Rathke囊肿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19例位于鞍内,伴鞍上延伸5例,伴鞍底下陷7例,3例位于鞍上.高度从5~30 mm,多数在10~20 mm.CT平扫呈等密度8例、低密度4例、略高密度1例、混杂密度1例.增强后3例病灶无强化,3例可见囊壁的强化.MRI平扫时,,T1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3例、稍高信号5例,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3例;T2WI呈高信号6例,稍高信号3例、混杂信号7例.增强14例看到囊壁的轻度或部分强化.结论:Rathke囊肿GT、MRI影像表现多样,与临床病史及其它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4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结果:14例Rathke囊肿,CT平扫8例,其中4例为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高密度,1例囊壁可见钙化。3例CT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主要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5例位于鞍内,9例位于鞍内及鞍上。6例为长T1、长T2信号,5例为短T1、长T2信号,2例为短T1、短T2信号,1例信号不均匀。12例MRI增强扫描,其中10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Rathke囊肿囊液密度/信号变化多样,通过总结其影像特点并结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信号,增强特点及相邻结构的改变。结栗19例位于鞍内,4例位于鞍内鞍上。增强后病灶均无强化。类圆形12例,椭圆形8例,不规则型3例。MRI信号变化多样。部分病例垂体柄、视交叉及鞍底有爱压。结论Rathke裂囊肿在MRI上的信号复杂,依其囊内容物成分而有不同表现,单凭信号及形态与鞍区其它囊性病变难以区分,动态及延迟增强无强化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内Rathke囊肿文献病例的常见临床和MRI表现,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分析1995年至2015年8月间的国内原始中文文献29篇469例Rathke囊肿,总结文献中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和MRI表现。结果患者男:女性别比约为3:4,平均年龄约37.0岁。87.4%患者出现头部不适、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和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临床无症状者仅12.6%。Rathke囊肿45%位于鞍内,52.7%位于鞍内并向鞍上延伸,2.3%位于鞍上。40.3%囊肿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5.8%T1WI高信号,T2WI高、等或低信号;10.1%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MR增强扫描后27.7%囊肿边缘或环形强化,72.3%无强化。8.6%可见囊内结节,0.9%囊底出现沉淀物。结论国内Rathke囊肿患者女性略高于男性,平均年龄约37.0岁,多因周围结构受压出现症状而就诊。囊肿以鞍内和鞍内并向鞍上延伸常见,T1WI高信号最常见,其次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组合,增强扫描后不足1/3囊肿边缘或环形强化,囊内结节和囊底沉淀物的出现率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松果体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松果体囊肿的MRI表现。结果松果体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占位,平均前后径11.4mm、上下径8.2mm、横径8.7mm;23例有完整囊壁,5例囊壁不完整。囊内容物信号均质,21例与脑脊液信号一致,7例T1WI信号较脑脊液略高,6例T2WI信号较脑脊液更高。22例囊壁呈环形强化。两例伴有侧脑室脑积水。结论根据特殊部位的信号和形态特点,低场MRI能准确作出松果体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赵家博  桑雅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56-2358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MRI特点。方法: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岁~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理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病变单纯位于鞍内者5例,单纯鞍上者2例,鞍内鞍上者3例。Rathke囊肿的MRI信号多种多样,一般无明显强化,少数囊壁强化。结论:MRI对Rathke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Rathke囊肿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理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病变单纯位于鞍内者5例,单纯鞍上者2例,鞍内鞍上者3例.Rathke囊肿的MRI信号多种多样,一般无明显强化,少数囊壁强化.结论 MRI对Rathke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肖安岭  尹波  刘莉 《安徽医学》2011,(10):1754-1756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咽管瘤病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4例病灶中,8例位于鞍上,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2例位于鞍旁;7例病灶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病灶均为囊实性病灶,6例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5例为T1WI高信号,3例为T1WI等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等信号(8例)或稍低信号(6例)。增强后病灶14例患者实性部分均见强化,其中11例为网格状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结论颅咽管瘤具有一定的MRI特点,结合该特点有助于在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骶管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和MRI诊断。方法 :分析 30例骶管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囊肿位于骶管内 ,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 ,也有部分呈长囊袋形、串珠形和不规则形。囊边界清晰 ,囊壁菲薄 ,T1WI呈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信号均匀 ,与脑脊液信号一致。部分病例囊肿内可见T1WI、T2 WI等信号细条状神经根影 ,囊肿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 :MRI检查是目前诊断骶管囊肿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戴捷  于尧  候秋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279-1280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和MRI诊断.方法:分析30例骶管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囊肿位于骶管内,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也有部分呈长囊袋形、串珠形和不规则形.囊边界清晰,囊壁菲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与脑脊液信号一致.部分病例囊肿内可见 T1WI、T2WI等信号细条状神经根影,囊肿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MRI检查是目前诊断骶管囊肿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尾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尾肠囊肿的CT、MRI表现,4例均行腹部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结果 所有病变均发生于骶前间隙,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多囊改变、2例呈类圆形单囊改变,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1)CT表现:呈水样或软组织样密度,囊壁及分隔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囊壁及分隔可有强化;(2)MRI表现:T1WI信号多变,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表现,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可有强化而囊内容物无强化。结论 MRI尤其是DWI序列有助于尾肠囊肿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9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CT平扫发现4例为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14例为高密度。MRI平扫发现病变1例位于鞍内,18例位于鞍内并向鞍上延伸。病变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有6例;T1高信号、T2等信号有5例;T1等信号、T2高信号有4例;T1等信号、T2等信号有3例;T1高信号、T2高信号有1例。19例MRI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Rathke囊肿囊液密度和信号变化多样,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对其中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9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CT平扫发现4例为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14例为高密度.MRI平扫发现病变1例位于鞍内,18例位于鞍内并向鞍上延伸.病变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有6例;T1高信号、T2等信号有5例;T1等信号、T2高信号有4例;T1等信号、T2等信号有3例;T1高信号、T2高信号有1例.19例MRI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Rathke囊肿囊液密度和信号变化多样,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对其中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先天性松果体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先天性松果体囊肿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CT、MRI上囊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灶,囊壁薄而均匀,光滑完整;囊内容物CT值与脑脊液接近或稍高于脑脊液;在MRI上囊肿呈长T1长T2水样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无或轻度强化。结论 MRI能准确发现松果体囊性病变,对先天性松果体囊肿的诊断价值优于CT,是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省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MCDK患儿16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患儿的检查方法及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CT平扫可见肾脏呈葡萄串状低密度影,由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囊腔构成,囊肿间有不相通的分隔。增强扫描囊肿未强化,间隔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对比剂未进入囊内。MRI扫描患肾内均可见较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囊状影,囊壁及分隔显示清晰,囊肿T1WI、T2WI均呈等信号;MRU示患肾呈多个大小不等的孤立囊性高信号影,囊间不互通。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患肾均未显影。结论 MCDK的CT和MRI均有明显影像学特征,CT增强扫描利于良好显示发育不良的小肾脏,囊壁及分隔等实质部分可见中度强化,基本可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