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Stat3在Goldblatt鼠左室肥厚心肌中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1型(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干预后Stat3活化与机械负荷、左室结构、局部Ang Ⅱ含量的相互关系,探讨AT1-Stat3信号通路在左室肥厚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肾一夹法建立Goldblatt鼠模型,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非治疗组(H组,n=11),缬沙坦治疗组(V组,n=11,术后两周开始缬沙坦3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C组,n=10),每周测1次尾动脉压,每两周测1次超声心动图,术后第10周测定大鼠颈动脉压,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左室心肌Stat3活化,放免检测左室心肌Ang Ⅱ的含量.结果术后10周H组颈动脉压(SBP)、左室收缩末期经线室壁应力(MESS)、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心肌Stat3的活化及Ang Ⅱ的含量较C组均明显增高(P<0.01),V组上述指标较H组显著下降(P<0.01),与C组相比无著性差别(P>0.05).Stat3活化与术后10周SBP、MESS、LVMI、Ang Ⅱ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Goldblatt鼠左室肥厚过程中Stat3活化增加,心肌局部Ang Ⅱ以及持续的压力负荷对Stat3活化均起到重要的作用,活化的Stat3可能又促进Ang Ⅱ的生成.缬沙坦通过与AT1受体结合在逆转左室肥厚的同时明显抑制Stat3活化并降低心肌局部Ang Ⅱ的含量,表明AT1-Stat3通路可能是参与心肌肥厚发生发展的新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血管性高血压(RVH)大鼠心肌肥厚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情况,探讨缬沙坦逆转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两肾一夹方法构建RVH大鼠模型。以左心室重量(LVW)、LVW与体重比值(LVW/BW)作为心肌肥厚的指标,分别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TGF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①RVH大鼠术后第8周出现心肌肥厚,第12周进一步加重。缬沙坦治疗后,心肌肥厚明显减轻(P<0.01)。②RVH未治疗组CTGF mRNA及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加;缬沙坦治疗4或8周后,其表达较相应未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RVH大鼠CTGF表达增多,缬沙坦能部分抑制其过度表达。这可能是AT受体阻滞剂预防或逆转心肌肥厚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氯沙坦、福辛普利、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效应.方法SHR随机分为氯沙坦组、福辛普利组、氨氯地平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8周、16周后对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①各治疗组治疗8周、16周收缩压显著下降,心脏重量指数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降低,福辛普利组治疗16周较其他两治疗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指标减低.②治疗8周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仅福辛普利组下降,治疗16周各治疗组均下降,尤以福辛普利组明显.③治疗8周福辛普利、氯沙坦两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下降;治疗16周各治疗组均下降,福辛普利组两指标较氨氯地平组下降显著,但仅前指标较氯沙坦组下降明显.④治疗8周及16周氯沙坦组血浆及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增加.治疗8周福辛普利组心肌组织AngⅡ下降,治疗16周福辛普利、氨氯地平两组组织AngⅡ均下降,前组较后组显著.结论3种药物均能有效逆转心肌肥厚及抗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纤维化,以福辛普利作用显著,其作用与拮抗心肌组织AngⅡ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密度及亲和力的影响,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细胞分子机制及缬沙坦的干预机制.方法 (1)12只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二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6只为阳性对照组;缬沙坦干预组(SHR-V)6只 缬沙坦 20 mg*kg-1*d-1;同源正常血压大鼠(WKY)6只为正常对照组.(2)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左室心肌AT1受体密度及亲和力;用放免法测定血液及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浓度;测量血压、左室重量/体重及左室厚度/体重.结果 (1)AT1受体密度及亲和力的变化SHR组左室心肌AT1受体亲和力较WKY组增强(P<0.05),但AT1受体密度降低(P<0.01);SHR-V组较SHR组AT1受体亲和力降低(P<0.05),与WKY组无明显的差异,在SHR-V组,AT1受体密度明显高于SHR组(P<0.01).(2)Ang Ⅱ浓度的变化SHR组心肌Ang Ⅱ水平较WKY组明显升高(P<0.01),但血浆Ang Ⅱ水平无明显差异;SHR-V组心肌Ang Ⅱ水平明显低于SHR组(P<0.01),而血浆Ang Ⅱ浓度较另二组明显升高(P<0.01).(3)血压及左室结构的变化缬沙坦可显著降低SHR的血压、左室重量/体重及左室厚度/体重(P<0.01).结论 (1)左室心肌AT1受体亲和力增强及Ang Ⅱ水平升高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缬沙坦除可降低血压外,尚可降低左室心肌AT1受体亲和力及Ang Ⅱ水平,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5.
血压平逆转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制剂血压平逆转二肾一夹 (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 2K1C法 ,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模型 ,术后 8周将造模成功的 40只RHR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只 ,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 ) ,测量心肌细胞面积、周长、平均直径、长径和短径。SP免疫组化测量原癌基因C -myc和C -fos表达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①血压平有降低血压、左室重量 (LVW )、左室重量指数 (LVW /BW )、心肌细胞体积的作用 ;②血压平可降低血清PCⅢ含量 ,抑制原癌基因C -myc和C -fos的表达 ;③血压平的降压和逆转左室重构的药理作用有量效关系。结论 血压平具有逆转RHR左室重构的作用 ,其降低血压、降低血清PCⅢ含量、抑制Ⅲ型胶原合成、防治心肌纤维化及降低原癌基因C -myc和C -fos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左心室肥厚 ,是其逆转2K1CRHR左室重构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压平逆转二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建立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随机分为血压平大剂量组[73.00 g/(kg*d)];血压平中剂量组[36.50 g/(kg*d)];血压平小剂量组[18.25 g/(kg*d)];依那普利组[10 mg/(kg*d)];模型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左室及室间隔称重(LVW),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W/BW)之比,测量心肌细胞形态参数及原癌基因C-myc和C-fos表达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血压平降低血压,LVW、LVW/BW、心肌细胞体积及血清PCⅢ含量,抑制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表达,血压平大、中剂量组LVW、LVW/BW及血清PCⅢ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图像分析心肌细胞形态参数(面积、周长、平均直径、长径及短径)及C-myc、C-fos表达阳性的心肌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接近(P>0.05).结论复方中药血压平具有逆转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降低血压,降低血清PCⅢ含量,抑制Ⅲ型胶原合成,防治心肌纤维化及降低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左心室肥厚,是其逆转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7.
雷米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非梗死区胶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非梗死区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其Ⅰ型受体(AT1-R)表达对心室重构的影响及雷米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并饲养6 w的16只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雷米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连续灌胃给药4 w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左心室非梗死区AngⅡ的含量,RT-PCR 法测定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AT1-R mRNA表达水平,Masson染色观察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的沉积.结果 雷米普利能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降低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P<0.05或P<0.01),但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明显降低血清及左心室非梗死区AngⅡ的含量及下调AT1-R mRNA 表达水平(P<0.01或P<0.001),Masson染色可见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明显减轻.结论 雷米普利对梗死后心衰大鼠非梗死区心肌间质胶原重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AT1-R表达水平及减轻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决明子蒽醌苷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心室肌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复制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0.2、0.4 g/kg决明子蒽醌苷组及佐芬普利(0.01 g/kg)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8 w。给药后第57天测量大鼠颈动脉平均压(m CA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及左室质量与胫骨长度比值(LVW/TL)。制备心肌组织匀浆,放免法测定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内皮素(ET)含量。结果决明子蒽醌苷能明显抑制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室舒张功能,与模型组比较,LVW/TL、LVEDP值明显降低、LV-dp/dtmax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该作用与其抑制心内AngⅡ、ALD及ET表达有关(P<0.05或P<0.01)。结论明子蒽醌苷能抑制肾源性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改善心室舒张功能,且其能够有效降低心脏局部AngⅡ、ALDAET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目的 富脯氨酸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是一种新发现且活跃的酪氨酸蛋白激酶,该酶能催化多种含SH同源域2的底物蛋白磷酸化,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本文以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为模型,研究心肌中Pyk2的表达情况,探讨缬沙坦逆转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 制备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缬沙坦组[术后第29天给予缬沙坦30 mg/(kg·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4、8和12周测定动脉血压和心肌肥厚指数,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yk2及其磷酸化表达.结果 术后4周已发生心肌肥大,8~12周心肌肥大进一步加重,缬沙坦能显著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能有效抑制心肌肥厚的形成(P<0.01);术后大鼠心肌组织Pyk2活性逐渐增加(1周时,P<0.05,4、8、12周时P<0.01);缬沙坦降低Pyk2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与同周龄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Pyk2及磷酸化在RHR心肌组织内表达增高,且与心肌肥厚相关;缬沙坦能下调Pyk2的表达和磷酸化变化.这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逆转心肌肥厚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和JNK1/2在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氯沙坦干预后3者的变化,探讨氯沙坦逆转心室重构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两肾一夹型(Goldblatt)高血压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采用鼠尾动脉测压法记录每周血压变化,实验末切取心脏,并计算心脏与体重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脏组织中的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JNK1/2表达。结果左肾动脉结扎术后大鼠收缩压升高,心脏体重比值增加,心肌间质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心肌细胞JNK1/2表达增多。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大鼠收缩压,降低心脏体重比值,并且使心肌间质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心肌细胞JNK1/2表达减少。结论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构心肌中MMP-2、Ⅲ型胶原、JNK1/2表达升高。氯沙坦能有效逆转心肌肥厚或心室重构,这一效应与其降低心肌中高表达的MMP-2,Ⅲ型胶原、JNK1/2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富脯氨酸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是一种新发现且活跃的酪氨酸蛋白激酶,该酶能催化多种含 SH 同源域2的底物蛋白磷酸化,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本文以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为模型,研究心肌中 Pyk2的表达情况,探讨缬沙坦逆转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缬沙坦组[术后第29天给予缬沙坦30 mg/(kg·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4、8和12周测定动脉血压和心肌肥厚指数,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 Pyk2及其磷酸化表达。结果术后4周已发生心肌肥大,8~12周心肌肥大进一步加重,缬沙坦能显著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能有效抑制心肌肥厚的形成(P<0.01);术后大鼠心肌组织 Pyk2活性逐渐增加(1周时,P<0.05,4、8、12周时 P<0.01);缬沙坦降低Pyk2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与同周龄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Pyk2及磷酸化在 RHR心肌绀织内表达增高,且与心肌肥厚相关;缬沙坦能下调 Pyk2的表达和磷酸化变化。这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逆转心肌肥厚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氯沙坦逆转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逆转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40例老年高血压患口服氯沙坦50mg,1次/日,共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普勒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后患血压明显下降(P<0.01),左室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显下降(P<0.05)。结论:氯沙坦不但能平稳降压,而且能有效地逆转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对 5 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患者用氯沙坦 5 0~ 10 0 mg治疗 8~ 10周后进行观察。结果 :氯沙坦治疗后血压平均下降 2 9/12 mm Hg± 5 /3mm Hg,治疗后室间隔厚度 (IVST)、心室后壁厚度 (PWT)、左室重量指数 (L VMI)均有明显减少 (均为 P<0 .0 1) ,说明左室肥厚减轻 ,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氯沙坦能有确切降压效果 ,并有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单独与联合治疗对改善及逆转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55周龄Wistar京都大鼠18只,同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4只,随机抽取Wistar京都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各6只检测,以确定左心室肥厚,其余分为Wistar京都大鼠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0 mg/(kg.d)、氯沙坦组30 mg/(kg.d)及贝那普利10 mg/(kg.d) 氯沙坦15 mg/(kg.d)联合用药组。监测动脉收缩压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心肌胶原纤维表达,TUNEL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各药物干预组均可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P<0.01),改善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降低总胶原及Ⅰ型胶原表达(P<0.01),并轻度降低Ⅲ型胶原表达,均以联合用药组更显著(P<0.01);贝那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自发性高血压对照组(P<0.01),氯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改善和逆转左心室重构优于单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左室肌原癌基因c-fos表达及血浆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左室肌原癌基因c-fos蛋白表达,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结果:通过8周治疗后,L-Arg使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c-f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05),使血浆中NO含量显著升高(P<0.001)结论:L-Arg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能减轻c-fos表达和提高血浆中NO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AT1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心室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1 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 :SHR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螺内酯治疗组 ,每组 6只。其中两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 30mg·kg- 1 ·d- 1 、螺内酯 2 0mg·kg- 1 ·d- 1 溶于饮水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治疗 1 3周 ;另一组给正常饮水。另选同源同系Wistar kyoto大鼠 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RT 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Ⅰ型胶原mRNA水平。结果 治疗1 3周后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TGFβ1 、Ⅰ型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SHR对照组 (P <0 0 1 ) ,但高于WKY组 (P <0 0 1 ) ,其中螺内酯组Ⅰ型胶原mRNA水平高于缬沙坦组 (P <0 0 1 )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高于SHR对照组 (P <0 0 1 ) ,但低于WKY组 (P均 <0 0 1 ) ,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低于缬沙坦组 (P <0 0 1 )。结论AngⅡAT1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均能抑制SHR的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靶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分为氯沙坦组(n=30)及苯那普利组(n=30),观察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患者的肾功能、超声心动图的改变.结果:氯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肾功能异常者24小时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糖蛋白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心室肥厚者左心室壁厚度、心肌重量指数下降(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及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增加(P<0.05).结论:氯沙坦可达到苯那普利同样的临床效应,两药均可减少尿蛋白量;改善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在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8周龄,体重160~190g。采用两肾一夹法建立Goldblatt鼠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25只)和假手术组(20只)。每周测1次尾动脉压,每两周测1次超声心动图。术后第8周,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左室心肌TLR4的表达情况;放免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8周高血压组尾动脉压、收缩末期经线室壁应力(Meridional end-systolic wall stress,MESS)及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le mass index,LVMI)、相对室壁厚度(relative wall thickness,RWT)和心肌AngⅡ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高血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TLR4蛋白表达与LVMI、RWT呈正相关;同时与动脉压、MESS及局部AngⅡ含量相关。结论高血压左室重构时TLR4表达明显增高,表明TLR4及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持续的压力负荷及心肌局部AngⅡ含量可能对左室心肌TLR4表达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 MMP-2)和JNK1/2在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氯沙坦干预后3者的变化,探讨氯沙坦逆转心室重构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两肾一夹型(Goldblatt)高血压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采用鼠尾动脉测压法记录每周血压变化,实验末切取心脏,并计算心脏与体重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脏组织中的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JNK1/2表达.结果左肾动脉结扎术后大鼠收缩压升高,心脏体重比值增加,心肌间质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心肌细胞JNK1/2表达增多.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大鼠收缩压,降低心脏体重比值,并且使心肌间质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心肌细胞JNK1/2表达减少.结论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构心肌中MMP-2、Ⅲ型胶原、JNK1/2表达升高.氯沙坦能有效逆转心肌肥厚或心室重构,这一效应与其降低心肌中高表达的MMP-2,Ⅲ型胶原、JNK1/2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影响。方法实验采用两肾一夹(2K1C)的方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RVH)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高血压模型组和高血压模型 氯沙坦治疗组(20mg/kg.d);用鼠尾动脉测压法记录每周血压变化,实验末取心脏,并计算心脏指数(CI:心肌重量/体重);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各组心肌TNF-α的表达。结果氯沙坦能明显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P<0.01)和CI(假手术组:2.86±0.37比高血压模型组:4.12±0.27比氯沙坦组:3.35±0.62,P<0.05)、显著抑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TNF-α的表达[ELISA法:假手术组:1.1±0.1比高血压模型组:31.3±3.0比氯沙坦组:(2.3±0.2)ng/mg,P<0.05]。结论氯沙坦能有效逆转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中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