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黄利胆活血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口服对肝胆湿热型轻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60例轻度ICP肝胆湿热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黄利胆活血颗粒剂口服,治疗14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及VEGF及TNF-α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及TBA、TNF-α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P<0.01);两组治疗后VEGF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TNF-α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黄利胆活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轻度ICP肝胆湿热型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降低TBA,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CP患者的VEGF、降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用熊去氧胆酸片,观察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及TBA、AST、ALT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率与剖宫产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结合熊去氧胆酸片可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皮肤瘙痒、黄疸症状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I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片,观察组患者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瘙痒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以及瘙痒症状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早产,羊水污染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改善ICP患者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茵栀黄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汤加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ALT、AST、DBIL、PC-Ⅲ、Col-Ⅳ、LN、HA、IgM、IgG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6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且安全性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利胆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24 例 ICP 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 109 例,其中轻度 80 例(利胆益肾汤+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 29 例(利胆益肾汤+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治疗)曰对照组 115 例,其中轻度 85 例(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 30 例(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母儿围产结局。 结果 (1) 瘙痒评分院 两组(轻、重度)患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P<0.01)。 (2) 血清 TBA、ALT、AST、ALP 及 TBIL 水平院观察组(轻、重度)患者治疗后血清 TBA、ALT、AST、ALP 及 TBIL 均比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轻度ICP 患者血清 TBA、AST、ALP 及 TBIL,重度患者血清 TBA、ALP 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 TAB、ALT、AST、ALP 及 TBIL 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 P<0.01)。 (3)母儿围产结局院分娩方式院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娩孕周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 新生儿体质量观察组重于对照组(P<0.05, P<0.01)。 围产儿不良结局(早产、III度羊水污染、5 分钟 Apgar≤7 分、新生儿入住 NICU)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利胆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 ICP 能明显缓解皮肤瘙痒,改善肝功能指标,延长分娩孕周,增加新生儿体质量,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叶青  宋亚丽  翟桂荣  杨慧丽 《新中医》2022,54(2):110-11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IC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5d,随访至妊娠结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瘙痒症状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ICP患者,依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茵栀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茵栀黄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皮肤瘙痒症状评分,血清胆汁酸、血清胆红素、血清游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等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茵栀黄组可明显改善瘙痒症状,降低血清胆汁酸、肝酶等生化指标,改善妊娠的结局,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佐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ICP孕妇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中药疏利肝胆,消热利湿方,结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应用熊去氧胆酸。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分别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治疗前TBA、ALT、AST及TBil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瘙痒、黄疸症状明显改善,TBA、ALT、AST及TBil水平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中药结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是可供临床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比较2组患者瘙痒持续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瘙痒程度评分、母婴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100.00%)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的瘙痒持续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在治疗后的TBA、ALT、AST、TBIL、瘙痒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早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在常规使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有助于改善各类生化指标,缓解孕妇的瘙痒症状,改善母婴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320例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治疗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胆汁酸、瘙痒症状评分以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36例)单用熊去氧胆酸,对照B组(47例)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茵陈汤,治疗组(54例)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辨证用药。各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自觉瘙痒程度以及血清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的变化情况;随访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评分、出生体重及产妇产后出血量。结果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治疗后瘙痒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TBA、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瘙痒积分和TBA、ALT、AS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A组(P0.05),在降低瘙痒积分和TBA、AL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B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A组比较,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及产妇产后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B组比较,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用药联合熊去氧胆酸可以减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相关的生化指标,改善妊娠结局,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难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脱落2例),对照组51例(脱落1例)。对照组中重度黄疸者口服甘草酸二铵、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胶囊,轻度黄疸者口服水飞蓟素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消黄方。治疗12周后,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64%、48.65%(P〈0.05)。治疗组治疗后身目黄染、脘痞腹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积分、总积分及TBiL、DBiL、TBA、ALT、AS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脘痞腹胀积分、总积分、TBil、Dbil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术多糖(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on polysaccharide,AMP)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干预作用。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白术多糖组,采用大鼠自体肝移植诱导IRI模型。造模后,给药组分别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6、24 h取血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基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基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取固定部位肝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增强,白术多糖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弱(P <0.05);白术多糖能明显提高SOD的含量,并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DBIL及MDA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白术多糖组肝脏淤血、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也明显轻于模型组。 结论 白术多糖可减轻自体肝移植大鼠肝脏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表达、干扰氧自由基对肝细胞膜的破坏,促进降酶及减轻形态学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以乙酰苯肼(Acetylphenylhydrazine,APH)灌胃诱导大鼠,复制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鼻饲予以瓜前退黄散,并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行为学与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含量。结果:模型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表明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瓜前退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干预后的黄疸大鼠血清TBIL、DBIL、IBIL、AST、ALT、TB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的TBIL、DBIL、IBIL、ALT、AST、TBA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的ALT、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的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瓜前退黄散可降低APH所致的血清肝功能损害,降低黄疸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中选择的3种剂量瓜前退黄散均能有效治疗溶血性黄疸。结论: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退黄机制可能为与改善血清中TBIL、DBIL、IBIL、AST、ALT、TBA的水平有关,减轻肝脏损伤,为临床使用该放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利胆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片口服。比较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A、TBIL、DBIL)水平,Ribalta评分(瘙痒评分)及妊娠预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及瘙痒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有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体重明显重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对于缓解皮肤瘙痒和改善妊娠结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肝功能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235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其临床征象辩证为肝郁脾虚(74例)、湿热中阻(80例)、脾肾阳虚(20例)、肝肾阴虚(25例)以及瘀血阻络(36例)5组,比较5种证型肝功能(ALT、AST、ALT/AST、TBIL、DBIL)等指标的检测差异。结果:湿热中阻、肝郁脾虚两型中ALT(235.77±113.31、197.34±83.39)μ/L、AST(184.53±73.85、135.61±62.17)μ/L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0.05);湿热中阻型患者TBIL(45.77±43.31)μmol/L、DBIL(34.53±33.85)μmol/L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证型TBIL、DBIL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其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胆汁淤积性肝病(CSL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22.5,45 mg·kg^-1),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4.1,8.1,16.2 g·kg^-1)。以ANIT(100 mg·kg^-1)灌胃1次,制备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及加味茵陈蒿汤在造模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 d。第5天进行胆管插管手术测量大鼠胆汁流速,取血清检测各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汁酸(TBA)等血清学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胆汁流速显著降低(P<0.01),各血清学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肝组织病变严重,且肝组织中TGR5,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对于胆汁流速和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影响,加味茵陈蒿汤高剂量组胆汁流速增快(P<0.05),各血清学指标均降低(P<0.05),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和加味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组织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且肝组织中TGR5,Caspase-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可有效治疗大鼠CSLD,其机制可能与胆汁酸分子及胆汁酸受体TGR5介导的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八宝丹胶囊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八宝丹胶囊。2组均2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肝功能主要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总胆汁酸(TBA)]变化情况;观察TBiL复常时间及复常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尿黄、肝区叩痛、舌苔黄腻及舌质紫黯改善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T、AST、TBiL、γ-GT及TB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BiL及TB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BiL复常时间(31.52±4.60)d,复常率80.4%;对照组TBiL复常时间(44.32±5.70)d,复常率60.7%,治疗组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八宝丹胶囊可明显改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退黄效果佳,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肝素钠抗凝血浆标本在生化检验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肝素钠抗凝血浆以及血清的21项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作相关比较,并提出对应的处理方法,选择132例本院门诊的病人,按照常规的方法抽取静脉血液4ml,各取一半分别注入2支不同的试管。其中一支试管为促凝剂,分离胶管,放置于37℃并水浴20分钟,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出血清;另一试管为肝素钠抗凝管,在抽血后立刻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浆。分析项目分别为: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α-L-岩藻糖苷酶(AFU)、葡萄糖(Glu)、尿素(Bun)、肌酐(Cr)、尿酸(U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以上21个项目均使用全自动分析仪来进行测定。结果:血清和血浆中TG、TC、HDL-C、LDL-C、ALT、AST、GGT、ALP、ALB、TBIL、DBIL、BBIL、Cr、UA、CK、LDH、α-HBDH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P〉0.05);TP、GLU稍有差异(P〈0.05);而AFU、CK-MB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采用肝素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检验分析,AFU、CK-MB的差异较大,无法准确地报告出结果,其它项目结果无明显差异,可以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