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脑立体定向125I籽粒内放射治疗恶性胶质瘤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31名机器人辅助脑立体定向125I籽粒内放射治疗恶性胶质瘤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病人病情得到满意控制,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症状改善,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 机器人辅助脑立体定向125I籽粒内放射治疗恶性胶质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手术方法,护理人员的术前详细宣教,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对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并发症的减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距离放疗、放疗加化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控制率的有效途径。而立体定向放射加常规放疗治疗胶质瘤既发挥了放射物理剂量分布的优点,又符合放射生物学原则,较以往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机会。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内照射、术后应用肿瘤敏感药物超选择颈内动脉介入化疗、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序贯自体免疫治疗,是一种个体综合治疗脑胶质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Komai's 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总结Komai's 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经验和方法.方法 应用Komai's CT立体定向仪辅助配合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1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转移性肿瘤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3例,丘脑胶质瘤1例.结果 13例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Komai-s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较小、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并评价其对脑胶质瘤恶性度分级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2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立体定向活检与手术的病理情况。结果:立体定向活检诊断脑胶质瘤20例,肿瘤位于额叶10例、颞叶5例、顶枕叶3例、多发2例。手术病理同样诊断为脑胶质瘤者18例,诊断符合率为90%(18/20)。二者对脑胶质瘤恶性度分级符合率为72.2%(13/18),而立体定向活检结果对其恶性度低估率为27.8%(5/18)。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诊断脑胶质瘤较为安全、可靠,但对其恶性度分级的准确性尚须进行新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复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17例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生存时间等指,并采用Kaplan-Meier法对全组累积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14例(82.4%)患者死亡,3例(17.6%)患者仍然存活,随访时间32~168w,总体中位生存时间72w,间质内放疗后中位生存时间45w,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42%,行间质内放疗后,生存质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70分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5w,KPS评分〈70分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3w,其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联合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脑复发恶性胶质瘤具有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整体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对于脑复发恶性胶质瘤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为颅内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5%,手术根治性差,术后极易复发。对复发性脑胶质瘤虽可再次手术,但术后再次复发的几率较大,而仅采用放疗的姑息疗法,患者生存期仅数月,且生存质量不高。为了探讨恶性脑胶质瘤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10例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手术切除瘤腔Ommagy囊埋置术,术后行间断局部化疗,并辅以放射治疗,近期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朝晖  田增民  刘爽  尹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2):1350-1353
目的:探索125I籽粒间质内放射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合适剂量.方法:将C6胶质瘤株移植到雌性BALB/c无胸腺小鼠右肩皮下建立24只荷瘤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空白籽粒组、0.4 mCi(14.8 MBq)籽粒组、0.8 mCi(29.6 MBq)籽粒组.将相应剂量的125I籽粒入肿瘤中心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处死动物后,取肿瘤标本,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53蛋白表达.结果:(1)0.4 mCi籽粒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及空白籽粒组小(P<0.05); 0.8 mCi籽粒组较对照组、空白籽粒组及0.4 mCi籽粒组小(P<0.05);对照组与空白籽粒组无差异(P>0.05);但0.8 mCi籽粒组在种植125I籽粒后3 d内体积较其他3组大(P<0.05).(2)125I籽粒内照射剂量达到5.8 Gy时开始出现放射性坏死,坏死面积/总面积为(18.33±16.42)%;12 Gy时为(66.67±14.97)%;24 Gy时为(75.83±10.83)%.(3)肿瘤在接受125I 24 Gy 剂量内照射后凋亡最多;对放射治疗最为敏感的G2-M期细胞在5.8 Gy内照射剂量下最多.(4)肿瘤细胞P53表达在对照组不明显,在3.3 Gy籽粒组和5.8 Gy籽粒组最高.结论: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小剂量125I籽粒植入脑深部恶性胶质瘤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125)I籽粒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近一半,因其大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放疗辅助。间质内放疗自上世纪初出现以来,随医疗设备的不断革新而飞速发展。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后,^125Ⅰ籽粒以其对脑胶质瘤的良好疗效在国外得到大量应用,部分取代了常规外放射治疗,成为脑胶质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对^125Ⅰ籽粒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胶质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胶质瘤9例,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并随访6个月。结果9例患者的病灶均定位精确,一次手术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随访6个月,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术可以对胶质瘤精确定位并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有助于提高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全切或大部切除脑恶性胶质瘤后,32P-胶体内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脑恶性胶质瘤肉眼全切或大部分切除,于残腔内放置OMMAYA管。术后半月~1月根据残瘤大小从OMMAYA管中注入32P胶体92~148 mBq进行内放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36个月,残存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辅以32P-胶体内放射治疗能有效防止肿瘤复发,提高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脑内病灶的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活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脑内病灶行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活检术的经验。方法:在CT引导下对53例脑内病灶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进行活检手术。结果:53例患者中颅内肿瘤40例,脑炎7例,脑血吸虫病2例,正常4例。组织活检阳性率92.5%。2例活检部位少量出血,2周后自行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明确脑内病变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福莫司汀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术证实的恶性胶质瘤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术后3~5周开始进行,选用6MV-X线5~7个拉弧旋转等中心照射,80%剂量曲线包绕PTV为5.0GY/次,总量DT45GY/9次,共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福莫司汀(山东),按体表面积计算用药量.诱导期:每周100mg/m2,连续3周,然后休息5周,做有效评估,维持期治疗每3周静脉注射1次,共3~5次.放化疗前后作CT或MRI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和血象变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术后采用福莫司汀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脑神经胶质瘤术后行放射治疗病人的护理。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20例病理报告为Ⅲ~Ⅳ级恶性脑胶质瘤放疗病人,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结果:20例病人通过在神经外科放疗的专门护理,平均随访1年2月,按GOS标准,预后良好14例,轻度致残2例,中度致残1例,死亡3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使病人能获得较好的预后,达到预期目标,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立体定向术控制癌症疼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婉娴 《广东医学》2005,26(2):285-286
目的 总结脑立体定向术控制癌症顽痛的护理经验。方法  86例晚期癌症顽痛行立体定向脑中央中核毁损术。结果 晚期癌症顽痛术后有效止痛率 91% ,8例仍有轻度疼痛 ,2例合并颅内出血。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预防并发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2例帕金森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及护理。结果:均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术后症状迅速改善,并发症少。结论: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而有效,完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80年5月-2001年3月间收治的2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人,比较立体定向192Ir问质内放疗与传统的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不同疗效。结果 ①在1993年前手术切除的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中,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随访5例,分别于术后3.5-32个月内死亡。②在1993年后对14例颅内恶性淋巴瘤病人进行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中,无手术死亡。随访12例,失访2例。目前共存活3例,至今最长生存时间为6年零3个月。生存时间2年内7例,2-5年4例,超过5年以上1例。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均完全消失,无脑内复发征象。结论 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人的治疗,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的疗效要明显地优于传统的手术切除配合化疗和放疗的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脑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宁夏石嘴山市第一医院(753200)张玉峰王福琴脑立体定向手术是借助CT扫描影像技术确定靶点治疗脑深部疾病的新技术手段〔1〕。其手术方法简单,可避免因开颅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术后病人康复快,大大降低了手...  相似文献   

18.
谢红  高晓凤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94-194
目的:对白内障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5例白内障病人的术前术后进行知识灌输,专科护理指导。结果:对125例白内障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通过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加快了患者术后恢复,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术间质内32P放疗治疗囊性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利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根据立体定向系统仪中的CT定向法所计算出的不同靶点,抽取囊性胶质瘤囊液后分别穿刺注入32P胶体磷酸铬,共治疗23例.结果 23例病人均随访1~3年,其中1年生存20例(87.0%),2年生存17例(73.9%),近3年来生存15例(65.2%).结论利用立体定向间质内32P放疗治疗囊性胶质瘤,其疗程短,放疗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有明显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对脑胶质瘤疗效和神经肽、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胶质瘤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开颅手术)和观察组(MRI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神经肽、免疫细胞因子、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精氨酸升压素、β-内啡肽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GCS评分、Th1升高,NIHSS评分、Th2、Th17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 结论MRI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可提升总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