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HEDP(羟基乙叉二膦酸)镀铜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HEDP—Cu~(2 )体系中的络合状态进行了研究。用pH法求得了[Cu(H_2L)_2]~(2-)、[Cu(HL)_2]~(4-)、[CuL_2]~(6-)的逐级稳定常数。在HEDP镀铜体系中,Cu~(2 )主要形成[CuL_2]~(6-)络离子。用旋转园盘电极研究了铜的电析机理。对于所有试验溶液,极化曲线都可以分为二个电势区域。在电位比E_b(相对参考电极约-0.78V)较负的区域,已无[L~(4-)]在电极表面吸附,E与Logi成直线关系,斜率几乎与[L~(4-)]、[CuL_2]~(6-)浓度无关。交换电流密度i_0随Log[CuL_2~(6-)]增加而增加,随Log[L~(4-)]增加而减少。在HEDP镀铜浓度范围内,电析机理为: CuL_2~(6-)■CuL~(2-) L~(4-) CuL~(2-) 2e→Cu L~(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pH 8.5的硼砂-硼酸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曲拉通X-100)存在下,Cd(Ⅱ)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形成有色络合物的条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 nm,其络合比为n[Cd(Ⅱ)]:n(5-Br-PADAP)=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23×105L/(mol·cm).镉质量浓度在0~320μg/L符合比尔定律.通过巯基棉柱富集、分离,除去大量的干扰离子.该方法灵敏度高,有色络合物稳定时间长,显色温度范围宽,重现性好,应用于水中微量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草炭水溶解态有机质与Cu^2+、Pb^2+、Zn^2+、Cd^2+4种金属离子的络合稳定常数。试验在两种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与草炭水溶解态有机质通常形成混合或多核络合物;在两种不同PH值条件下的络合配位数和稳定常数序列均为:Cu^2+〉Pb^2+〉Zn^2+〉Cd^2+,高PH值条件下,络合配位数和稳定常数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钛与某些试剂在水相中形成多元络合物的分光光度研究,主要以单一内配位体(染料)加表面活性剂的胶溶络合物和混配型三元络合物为主。而对于三元混配型络合物同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四元混配型胶溶络合物的研究尚未见报导。本工作以钛(Ⅳ)同某些咕吨染料-溴邻苯三酚红(BPR)、邻苯三酚红(PR)、二溴茜素紫(BAV)和茜素紫(AV)—的反应为基础,寻求在单一配位络合内界引入第二配位体以构成三元混配络合结构,并借助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染料分子的配位基-配位基相互作用而形成四元混配型胶溶络合物。这四种(口占)吨染料的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对稀土-铬天青S(CAS)-芳环氮碱[吡啶、1,10-邻菲哕啉、2,2′-联吡啶(dipy)]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元络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芳环氮碱配位体的存在不仅能增强RE~(3 )与CAS的络合能力,而且能提高其灵敏度。我们认为芳环氮碱配位体能增强RE~(3 )与CAS络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RE~(3 )与芳环氮配体的配位氮原子之间形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用"V"型配体2,6-吡啶二甲酸与半柔性配体4,4'-二(苯咪唑基)醚在溶剂热的条件下与镍盐反应,制备出一种新的镍配位聚合物[Ni(pda)(bidpe)(H_2O)]n(pda=质子化的2,6-吡啶二甲酸,bidpe=4,4'-二(苯咪唑基)醚)。研究发现配位聚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光催化材料,可以在紫外光下催化降解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甲基紫。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的源内CID(in-source Collision Induced Degradation,in-source CID)对2,2‘-联吡啶-4,4‘-二羧酸乙酯与铼络合染料(化合物1)和钌络合染料(化合物2)进行研究,表征了络合物及其配体的相对稳定性结果表明。随CID电压的升高,化合物1的吡啶配体容易脱落.并形成稳定的联吡啶三羰基配位离子[(4,4‘-(COOEt)2-bpy)Re(CO)3]^ ;而化合物2在较高的CID电压下会发生联吡啶环上取代基的中性丢失,其单电荷离子比二价电荷离子稳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了胡敏酸的2个不同分子量分级组分及富里酸与Cd、Zn络合反应的稳定常数及配位数,结果表明:随着腐植酸芳构化程度的提高,其与Cd、Zn的络合物的配位数及稳定常数也逐渐提高;当胡敏酸的分子量为48339时,其对Cd、Zn的络合物稳定常数logK值分别为5.20和4.8l,配位数分别为1.26和1.15;  相似文献   

9.
偶氮氯膦Ⅲ(CPAⅢ)与稀土元素生成络合比为1:1的络合物。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与偶氮氯膦Ⅲ的反应历程,确定了一些外因和稀土元素的电子构型对络合物性质的影响,并测定了这些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 K 不。  相似文献   

10.
用极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相结合分析测定了Cu(Ⅰ)-L-半胱氨酸在强酸性体系中的配合物组成.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RSH)以RS-负离子形式和Cu 形成配位数分别为1、2、3的配位离子[Cu(RS)]、[Cu(RS)2]-、[Cu(RS)3]2-,它们的稳定常数分别为760,5.5×105,8.0×107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末期,谢尔公司首创以烷基磷[1]作碳基钴的配位体,改进了过去单独以羰基钴作催化剂的高压法。以这种羰基钴磷配位体作催化剂,C11-C14烯烃作原料,中压法羰基化合成伯醇共主要优点有:(1)操作压力低,一般可降到60大气压。(2)络合催化剂热稳定性好,引入膦配位基后使中心金属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2] ,这部份增加的电子云密度转移给羰基使共电子云密度也增加,因而与钴原子的结合更为牢固,故络合物的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2.
Cu(I)-L-半胱氨酸强酸性体系配合物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极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相结合分析测定了Cu(I)-L-半胱氨酸在强酸性体系中的配合物组成。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RSH)以RS-负离子形式和Cu 形成配位数分别为1、2、3的配位离子[Cu(RS)][、Cu(RS)2]-[、Cu(RS)3]2-,它们的稳定常数分别为760,5.5×105,8.0×107  相似文献   

13.
三(2—乙基己基)磷酸酯萃取金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颖  周永洽 《化学试剂》1991,13(3):145-148,134
通过对三(2-乙基己基)磷酸酯(TEHP)萃取 HAuCl_4的稀释剂效应,以及萃合物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电导率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称之为“溶解度型离子对缔合”的萃取机理,即在 TEHP 中的 P=O 基直接与 AuCl~(4-)配合构成一个五配位金(Ⅲ)的大阴离子,再与质子化的 TEHP阳离子生成不带电荷的可萃取缔合物[H(TEHP)_(?)]~+·[TEHP(AuCl_4)]~-(n=1,2)。 ‘  相似文献   

14.
马睿  王倩 《辽宁化工》2003,32(8):323-325
在得到K3[YⅢ(nta) 2 (H2 O) ]·6H2 O及K2 [YⅢ(dtpa) (H2 O) ]·7H2 O两种配合物的单晶基础上 ,合成了配合物 (NH4 ) 3[YⅢ(ttha) ]·5H2 O ,经X -射线四圆衍射仪测定发现此配合物中含有一个未参与配位的的自由羧酸基 ,这部分可通过结构修饰与具有定向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等相接从而形成定向放射性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5.
用溶液挥发法合成两个新的配合物[Cd2(asba)2(2,2-biim)2(H2O)4·6H2O]n(1)和[Cd(asba)(bpp)]n(2)[asba=2-氨基-4-磺基苯甲酸,2,2-biim=2,2-连咪唑,bpp=1,3-(丙烷)-双吡啶],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1通过Cd(Ⅱ)离子与asba2-中氧原子和氮原子连接形成一个简单晶胞,晶胞间通过2,2-biim的π-π作用拓展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体asba2-和bpp作为桥联配体,与Cd(Ⅱ)离子配位,构成2D平面结构,形成(44,33)拓扑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只改变辅助配体,得到不同配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法研究聚乙烯亚胺(PEI)与Cu~(2+)的络合过程,在紫外区出现了强度很大的吸收峰,表明有新的络合物形成。对可见光区发生的蓝移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确定PEI与Cu~(2+)能够快速形成配位数为4的稳定螯合物。另外,为聚乙烯亚胺能否作为廉价的测定Cu~(2+)浓度的显色剂做了第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合成得到了单核锌配合物[Zn(H_2L)(phen)_2(H_2O)]·4H_2O(1)(H_2L~(2-)=4,5-二羟基苯-1,3-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和组成表征。单晶衍射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Zn~(2+)是6配位的,与2个phen配体的4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和磺酸基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相比发生了红移,最大发射峰在523nm。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计合成的吡啶双酰胺配体来研究对重金属Cr(Ⅲ)离子的识别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法,考察了配体吡啶-2,6-二[N-(1'-羟乙基)酰胺]对重金属Cr(Ⅲ)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配体吡啶-2,6-二[N-(1'-羟乙基)酰胺]对Cr3+的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且不受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干扰,可形成配位模式为1∶2型的稳定络合物。  相似文献   

19.
锡与二甲酚橙络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n~(2+)与二甲酚橙(简写XO)络合物的研究,对于钖的分析、分离和鉴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XO~Mn~+体系的研究很多,但在XO-Sn~(2+)体系方面很少报导。本文报导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Sn~(2+)与XO形成络合物的条件、组成和稳定常数,得到在室温下0.1MKNO_3介质中pH=3.5时形成Sn~(2+):XO=1:2的络合物,其稳定常数K=1.15×10~(10)。  相似文献   

20.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H值对壳聚糖螯合Cu(II)的影响。通过显微图像、X衍射图谱及红外光谱对沉淀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体系pH值增加,壳聚糖碳链上的活性基团与铜离子的螯合能力增强。溶液体系pH=5~6时,螯合物的稳定常数最大值为1.1×108;当pH接近7时,部分螯合产物析出导致稳定常数降低。酸性条件下pH值的变化对螯合物的配位比(n)无明显影响,壳聚糖–铜螯合物的配位比n=2。通过调节pH值可使溶液中壳聚糖铜螯合物析出,随pH增加,Cu2+浓度降低,当pH约为9时,Cu2+浓度达最小值1.5 mg/L。壳聚糖的主要活性基团–NH2与铜离子发生螯合,反应生成壳聚糖-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