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油烟废气中脂肪酸降解菌的选育和降解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受油烟废气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的降解油酸能力的ZFS-1菌株。最佳生长条件为:碳源2.33g/dL、氮源0.53g/dL、摇床转速180r/min。最佳的降解条件:温度33℃,pH7.5,接种体积分数为10%,油酸质量浓度0.79mg/mL,18h后油酸的降解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柠檬苦素脱苦问题,筛选了可降解柠檬苦素的菌株并优化该菌株的产酶条件。从多年生橘园的土壤和发酵时期的醋醅中筛选并分离出8株可降解柠檬苦素的菌株,对较好降解柠檬苦素的C-1-5、C-1-2-2、JJ-3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JJ-3菌株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工艺。筛选得到的8株菌中C-1-5、C-1-2-2、JJ-3菌株的柠檬苦素降解率分别为27%、36%、38%。鉴定C-1-5菌株为纤维菌属(Cellulomonas sp.),JJ-3菌株和C-1-2-2菌株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单因素优化后C-1-5、JJ-3、C-1-2-2菌株柠檬苦素降解率分别提高至65.90%、72.79%、74.66%。通过响应面试验,JJ-3菌株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是:pH3.5,温度30℃,氮源为硝酸铵,菌接种量3×108 CFU/mL。在此工艺条件下,柠檬苦素降解率为78.90%。优化后的菌株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可为柠檬苦素酶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平板划线法、液体发酵筛选获得产絮凝剂菌株,命名为Y1,采用形态学观察、16S rDNA测序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进行鉴定;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菌株Y1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Y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4,转速147 r/min,温度35 ℃,接种量8%。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絮凝率为81.6%。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HRH_(317)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时间、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及菌龄、摇床转速、装液量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设计对这7个因素进行筛选,分析极差结果确定接种菌龄、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影响抑菌圈大小的3个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进行分析,在发酵温度37℃、初始p H7.0、摇床转速150 r/min、装液量30 mL/100 mL条件下,确定菌株HRH317抑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菌龄21 h、接种量3.8%、发酵时间25.5 h。拟合试验模型结果显示,抑菌活性物质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从未优化前的18.63 mm提高至22.95 mm,抑菌圈大小增加23.19%。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发酵的油茶饼粕中筛选到一株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的菌株L-2。通过菌株的形态学鉴定和IT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研究固态发酵中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含水量和初始加酸量对该菌株降解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2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经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后的最适降解条件为发酵温度31.3℃,发酵时间103.5 h,初始加酸量4.57 mL,初始含水量80%,此时黑曲霉L-2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降解率为93.96%。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巴浪鱼干为原料,从中分离筛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采用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考察该乳酸菌的生长特性及最适降解亚硝酸盐条件,并利用该乳酸菌发酵鱼糜,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鱼糜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3株具有较高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乳酸菌,其中菌株R6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最强,在MRS培养基中生长48 h后,亚硝酸盐降解率为96.40%,其被鉴定为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菌株R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 ℃,可耐受20%NaCl;降解亚硝酸盐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5 ℃,最适初始pH值为5.5;利用菌株R6发酵鱼糜,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菌株R6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30 h。在此最优条件下,发酵鱼糜中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65.33%,感官评分为87.3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耐盐实验和发酵实验,从餐饮废水中分离得到一株耐盐且高效降解蛋白的细菌(A-3),为了确定该菌株的最佳降解条件,选择培养基初始pH、溶氧量、接种量和碳源4个影响因素进行降解实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鉴定,将A-3初步鉴定为沙雷氏菌(Serratia sp.A3)。蛋白质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耐盐降解蛋白菌Serratia sp.A3最佳降解条件为:初始pH7.0,溶氧量180r/min,接种量5%,蔗糖作为碳源可以促进菌株对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8,(22)
为提高罗布麻生物脱胶效果,采用菌株复合培养发酵方式进行生物脱胶。以响应面法为工具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麻皮生物脱胶后的失重率为脱胶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摇床转速、发酵初始pH值、浴比、MgSO_4·7H_2O质量浓度4个显著影响因素。以Design-Expert法得出最佳发酵条件:摇床转速77 r/min、初始pH值8、浴比1:40、MgSO_4·7H_2O质量浓度0.069g/L、发酵温度40℃、菌液接种量30%、脱胶时间4 d,槐糖脂质量浓度0.15 g/L。在最优条件下,罗布麻韧皮经混菌发酵脱胶后失重率为29.1%,比优化前失重率提高了1.6倍。  相似文献   

9.
一株石油降解菌降解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nitab软件,采用PB设计,选择温度、pH、接菌量、转速、初始加油量5个影响因素,对从延安川口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可降解石油菌株CT-6的降解条件进行筛选优化,结果为:当温度为39.6℃,pH为7.0,转速为198r/min,接菌量为8%,初始加油量为2.9%时,菌株对石油降解率比优化之前提高了28.3%,达到89.4%。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法从广西龙胜县的罗汉果植株中分离内生菌,通过乙醇耐受性测定和重铬酸钾-硫酸法从中筛选出对乙醇具有降解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以乙醇降解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罗汉果中分离得到68株内生菌,从中筛选到1株乙醇降解活性较高的菌株G-1,并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其降解乙醇的最优发酵条件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初始pH值6.0,接种量7%,装液量200 mL/500 mL,发酵温度32 ℃,13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3 d。在此优化条件下,乙醇降解率为29.77%,表明罗汉果内生菌具有降解乙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采用香豆素筛选模型,从酒醅、大曲、榨菜、酸豆角等样品中分离筛选降解黄曲霉素B1(AFB1)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以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筛选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共初筛出23株可利用香豆素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复筛出1株AFB1高效降解菌,其降解率最高,为86.22%,菌株编号为HB022。菌株HB022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初始pH 7.2、接种量5%、发酵时间72 h。在此优化条件下,AFB1的降解率为91.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寒地黑土中筛选甲萘威降解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及16S rDNA分子鉴定,将该菌株用于蔬菜样品中甲萘威农药残留降解规律的研究。方法 从土壤样品中用含甲萘威农药的培养基进行平板稀释法初筛、96孔板法复筛,分别在37℃(1 d)、4℃(6 d)下进行培养,筛选在OD600 nm处吸光值高的菌株,即为可利用甲萘威生长的菌株。获得OD600 nm为0.906的菌株D7,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菌株D7经鉴定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菌株D7对所选5种叶菜和5种果菜中残留的甲萘威均有一定降解作用,且对生菜中甲萘威的降解率最高为58.7%。结论 筛选出阿氏芽孢杆菌D7,在低温条件生长良好。为微生物法降解甲萘威提供优良降解菌株,解决蔬菜中甲萘威残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滤纸条崩解法从山西老陈醋源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以滤纸酶活性为筛选指标构建复合菌系,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评价其对不同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纤维素降解菌,编号为J1、J2和J3,分别被鉴定为灿烂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lautus)、千叶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chibensis)和窖泥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vini)。3株菌等比例复配得到最佳复合菌系D,其最优产酶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4,接种量9%,发酵温度40℃。在此优化条件下,滤纸酶活性达到35.10 U/m L,是优化前的1.6倍。复合菌系D对不同秸秆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且对小麦秸秆的降解率最高,达27.63%。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高产淀粉酶菌株,丰富淀粉酶生产菌株资源,该研究以中温大曲为样品,利用淀粉水解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高产淀粉酶菌株,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 RNA同源序列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其产淀粉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得到6株产淀粉酶菌株,其中一株产淀粉酶活最高的菌株(编号为DQ47)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60 g/L,酵母粉37 g/L,发酵温度39℃,装液量85 m L/250 m L,转速175 r/min,初始p H值6,接种量3%。在此优化条件下,淀粉酶活力为8 158.23 U/m L,是优化前的14.75倍。  相似文献   

15.
高效降解生物胺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效降解生物胺的乳酸菌,以鱼露为试验原料,从鱼露中分离纯化并筛选具有高效降解4种常见生物胺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碳源利用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并研究其生长和生物胺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得到8株生物胺降解菌株,其中最佳生物胺降解菌为FSCBAD033,该菌株被鉴定为发酵柠檬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该菌株可以降解86.4%腐胺、78.5%尸胺、72.3%组胺和100%酪胺,且在含有前体氨基酸的培养基中不积累该四种生物胺。菌株FSCBAD033的最适生长温度、初始pH值和NaCl含量分别为40 ℃、6和3%,其在温度30~40 ℃、初始pH值5~7、NaCl含量不超过6%的范围内降解生物胺能力较高(四种生物胺降解率均>50%)。  相似文献   

16.
对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菌株NMO-3 进行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以期提高AFB1 降解率。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对AFB1 降解率的影响,最后选出最佳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通过正交回归试验,最后得出三者配方比。培养条件研究主要包括:初始pH 值、接种量、温度、种龄和降解时间等因素。结果:最终确定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果糖1.0%、胰蛋白胨1.0%、MgCl2 0.05mmol/L、其他发酵条件:起始pH 值为7.5、装液量25ml/300ml、接种量5%(V/V)、种子液培养时间为12h、控制降解温度为35℃、摇床转速140r/min、降解时间为72h。结论:经培养基成分和发酵参数的优化,AFB1 的降解率达到94.29%。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样品中得到一株能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菌株ZENL09,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理化特性和16r sRNA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ZENL09的较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ZENL09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较优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3℃,摇床转速200 r/min,装液量25 mL/250 mL,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ZENL09发酵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达到了96%。  相似文献   

18.
毒死蜱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筛选出毒死蜱降解菌株,研究其生长特性及降解特性,菌株降解酶的定位及降解广谱性研究。方法:取自长白山区周边农田土,利用以毒死蜱为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分子测序确定菌属。菌株毒死蜱降解酶的定位,菌株对敌敌畏、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乙草胺和莠去津广谱降解的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降解毒死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到一株毒死蜱降解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Y-1,经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毒死蜱降解酶为胞内酶,对敌敌畏、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乙草胺和莠去津具有良好的广谱降解能力,经正交试验优化后,最适降解条件为35 ℃,pH=8,底物浓度为100 mg/L,降解效率为75.09%。结论: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AY-1对毒死蜱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对有机磷农药有一定的广谱降解效果,在有机磷农药污染环境修复及去除食用农作物表面有机磷农药残留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