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从中医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方法从临床症状入手,结合历代中医典籍中针对PCOS临床症状所记载的肾虚血瘀、脾虚痰湿、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冲任气虚等几种证型,梳理总结,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结果在历代中医典籍的理论基础上梳理总结,认为PCOS的病因主要为痰瘀胞宫,排卵障碍的病机主要为肾虚脾弱,痰瘀互结所致。结论痰瘀胞宫是PCOS的主要病因,根据其病因,临床可采用补肾化痰方及同类方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亢汤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青春期PCOS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特点,从"肝为五脏之贼""室女经闭多血结""痰挟瘀血成巢囊"三方面论述此病与肝郁、痰瘀的关系,以此为依据解析抑亢汤的组方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并举案例佐证。[结果]青春期PCOS与肝郁化火、痰瘀互结病机关系密切;临床应用抑亢汤清肝泻火、活血化痰治疗效果明显;通过案例证明抑亢汤能够调整患者月经周期,减轻痤疮、肥胖体征,降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比值及总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结论]从肝经郁火、痰瘀互结病机入手,应用抑亢汤治疗青春期PCOS,临床实用,疗效显著,为早期干预此病提供了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近年高发的妇科常见病,多以雄激素水平过高,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持续性无排卵及胰岛素抵抗等为主要特征。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多发展为卵巢早衰。该文分析归纳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某些临床客观化指标的联系,并对临床上从痰瘀互结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进展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候群。PCOS对于女性的危害十分严重,中医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时有其特殊的优势。一、中药辨证论治PCOS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癥瘕"等范畴。病机主要涉及肾、脾、肝三脏,大体上总结起来病因与肾虚、肝郁、脾虚、痰凝、血瘀密切相关。常见以下几种证型。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痰瘀相关学说源流进行了概述,并深入揭示了痰瘀同因、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相关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机制,认为:痰瘀互结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应提高应用痰瘀互结学说的自学性。  相似文献   

7.
从肾虚痰阻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青少年到生育年龄妇女发生高雄激素性无排卵现象中的最常见且较复杂的病种之一。肾虚痰阻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发病的基本病机,而补肾化痰调周法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重要潜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常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而导致不孕,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孙冰教授从事临床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强调本病与肾虚密切相关,常伴有肝郁脾虚和痰瘀阻滞,运用调周法结合辨证论治,以中药为主,攻补兼施,调经、助孕、安胎步步跟进,为治疗该病提供了宝贵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心理应激因素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肾虚精亏是心理应激相关PCOS发病根本,而肝失疏泄是精神心理因素致病的重要环节,进而导致痰瘀互结,加重气血失调。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现代医学的"心理应激"内涵与中医学"肝失疏泄"病机具有重要关联,但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肾虚肝郁"在心理应激相关PCOS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基础实验研究方面,与其相关的动物模型仍局限于单纯的PCOS或心理障碍模型,尚缺乏与临床实际更贴合的复合模型;同时,结合心理应激研究PCOS的中医药相关防治报道较少,且研究中心局限,临床样本量不足。今后应从心理应激角度出发,通过基础实验建立更贴合临床实际的PCOS合并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为中医药干预心理应激相关PCOS提供研究基础;同时,将更多与心理障碍相关的临床指标应用于PCOS的临床试验中,从"方证对应"角度探讨中医药对PCOS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扩展研究中心,纳入更多样本进行系统分析;再次,临证治疗中应重视心理疏导在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介绍邓高丕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邓教授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邓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思路,总结相关的治疗经验及用药特点,最后分析典型案例一则进一步验证。[结果]邓教授重视胞宫生理,认为本病以肾虚为主导,肝郁气滞、脾虚痰湿、瘀血内停,阻滞于冲任、胞宫,从而致病。临证以补肾调肝为主,运脾导痰、活血化瘀为辅,同时顺应冲任阴阳消长变化调经。以补肾填精为法,选药平而不腻;注重扶脾调肝,凸显岭南特色;破痰行滞、通瘀活血,中病即止。所举典型病例辨为肾虚血瘀证,邓教授治以行气导滞、活血通经、补肾疏肝、导痰散结,并结合周期疗法,标本同治,疗效确切。[结论]邓高丕教授以虚郁痰瘀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消长变化规律以调经,临床实践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找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类与性激素及胰岛素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利用中医四诊分类,观察治疗前后卵泡早期血清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测定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以及雄烯二酮(A)。结果将就诊的100例PCOS患者中,脾虚痰湿证47.73%,肾虚肝郁证31.82%,肾虚血瘀证11.36%,痰瘀互结证9.09%。LH、FSH水平、LH/FSH比值以及E2、P水平各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虚血瘀组T水平与脾虚痰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肝郁组与其他证型相比,PRL水平显著升高(P〈0.05);脾虚痰湿组胰岛素、HOMA-IR水平较肾虚肝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PCOS肾阴虚与T水平升高有相关性;痰湿阻滞与PCOS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不孕症的病因复杂,其中由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的排卵功能障碍是不容忽视的病因。基于不孕症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临床表现总结出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不孕症以脾肾两虚、肝郁气滞、血瘀水阻、浊邪内停为主要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该病的治疗以补肾健脾、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为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袁小琴  李玉玲 《海南医学》2011,22(10):33-34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PCOS的病机探索及证候的规范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20例PCOS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肾系证、肝系证、脾系证及血瘀证,并与山东地区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海南地区PCOS患者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肾系证(61.7%)、肝系证(17.5%)、血瘀证(13.3%)及脾系证(7.5%),其中以肾虚血瘀为最常见证候。与山东地区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南北不同区域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差异。海南地区PCOS患者的证候分布以肾虚血瘀型最常见,是该地区PCOS发生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6.
梁晓春教授认为经行头痛,气血不调是其病机总纲,病位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肝郁为始发因素,脾虚为重要因素,肾虚为关键因素。血瘀贯穿于病程始终,可见痰湿、寒凝等兼证,且痰、瘀二者之间可互为影响。经行头痛,病因虽复杂,但可简而概之为虚实两端,即气血两虚的"不荣则痛"虚证与气滞血瘀的"不通则痛"实证。临证可分为肝郁气滞、肝血不足、肝郁脾虚、肝郁肾虚和脾肾不足5种证型,诸证型均伴有血瘀。治疗上,以调和气血为要,强调分期施治,即月经前和月经期宜行气活血、通经止痛,月经过后宜益气养血、补虚定痛。各型经行头痛,自有特点,梁师强调临证时详审细辨,谨守病机,灵活施治,用药精准,喜用花类,酌用虫类,善用引经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基于EPidata3.1软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脂肪肝证候表观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数据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轻证湿热内蕴、血瘀、重证湿热内蕴、痰湿内阻是脂肪肝的基本证型。脂肪肝以单个证型和2~4个基本证型组合形式多见,病机较为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108例(13.6%)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46例(5.8%)患者表现为证候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脾虚痰瘀互结(91例,11.5%)、肝肾阴虚(147例,18.5%)、脾虚痰湿中阻(254例,32.0%)、脾虚湿热内蕴(81例,10.2%)和肝郁脾虚湿阻(66例,8.3%)等5种证型。 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脂肪肝的证候分布规律,值得深入研究;本病病位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病基本病机,痰、湿、瘀、热、肝郁为本病主要病理要素;肝肾阴虚是本病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综合征。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从中医理论知识,根据PCOS的临床症状来分析其致病的主要机理。认为脾肾两虚为其致病之本虚,湿热、痰湿、瘀血为其标实之象。意在探讨PCOS的病机,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19.
韩延华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与肾、肝、脾三脏密切相关,尤责之于肝肾.肾虚肝郁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肾虚为致病之本,气滞、血瘀、痰湿为致病之标.补肾活血、疏肝理气是其治疗原则.并结合西医,对PCOS的诊治思路、用药特点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