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院针对门诊流程存在的缺陷,“挂号难”、“看病烦”等问题,于2010年8月开始采用精益思维管理,实施多元化门诊流程优化措施,通过创新预约诊疗方式及门诊全预约诊疗改善门诊患者挂号环节的流动;通过挂号收费通窗、分时段就诊使工作量均衡;通过集中式服务整合资源的方法降低人力成本,减少患者跑动次数.精益管理在医院门诊管理中起着积极作用,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实现患者和医院双赢.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20,(1):60-63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方法在缩短中药房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精益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分析中药房原有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持续改进。比较实施精益管理前后中药房高峰期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长短变化。并且调查精益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精益管理后,高峰期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由原来的(26. 50±2. 58) min缩短到(15. 90±2. 13) min(P=0. 03);患者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4. 00±2. 15)分上升到(95. 50±2. 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益管理有利于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缩短高峰期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流程信息化改造后的实际效果,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门诊医疗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前后,病员各环节就诊等候时间、建卡情况、发票使用、满意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员就诊等候、取药排队时间明显缩短,收费人次增长而退费人次明显下降,对门诊满意度提高。结论 应用信息技术的门诊流程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流程信息化改造后的实际效果,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门诊医疗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前后,病员各环节就诊等候时间、建卡情况、发票使用、满意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病员就诊等候、取药排队时间明显缩短,收费人次增长而退费人次明显下降,对门诊满意度提高. 结论应用信息技术的门诊流程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卡在优化门诊流程方面的作用.方法 门诊患者通过健康卡进行预约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报告、胶片等操作.结果 患者挂号、候诊、缴费、等候检查和取药时间缩短(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健康卡”可以优化门诊就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益管理在缩短门诊采血高峰期患者等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精益管理项目团队,调查门诊采血高峰期患者等候情况,通过价值流图找到需要改善的爆炸点,应用5Why法找到根本原因,通过改善布局、制定标准化特殊医嘱处理流程、标准化采血操作流程等,比较整改前后患者等候时间。结果 精益管理整改后门诊采血高峰期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等候时间>15 min的占比均显著短于整改前(均P<0.001)。结论 运用精益管理方法能有效改善门诊采血流程,缩短门诊采血高峰期患者等候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改进医院医用耗材的流程,使医院的耗材成本、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达到最优状态.方法:应用改进的DMAIC Ⅱ法(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改造医院当前的耗材管理流程.结果:医院耗材管理流程改造成功实施,达到了预期目的.结论: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对手流程改造具有重大的指导性作用,可以考虑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肿瘤专科日间化疗病房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6月入住某肿瘤专科医院日间化疗的患者420例,按照患者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观察组210例,观察组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静脉导管、输液等候时间及医护患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6个月后,对照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2.9%,观察组为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等待输液时间由4.60±0.89 h降到了3.23±0.63 h,对照组由4.20±1.12 h下降到3.97±0.96 h,观察组实施后效果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83±1.03,8.45±1.74,11.51±0.82,对照组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8.97±1.26,7.88±1.09,10.20±0.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管路堵塞或滑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有效优化肿瘤日间化疗病房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医生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管理学角度,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努力缩短患者就诊、取药等环节的等候时间,提高满意度,改善医院长期存在的"三长一短"问题.方法:在国内某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进行一项等候时间的纵向研究,运用综合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从管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制定各项措施,实施便民医疗服务.结果:平均缩短门诊患者候诊时间42分钟/人次、抽血等候时间28分钟/人次、取药等候时间18分钟/人次,日均减少患者2500次来回奔波窗口排队,缩短办理出区至顺利出院时间至4分钟.结论:我院便民医疗服务,简化就医流程、创新就医模式、提高百姓就医获得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数字化门诊建设中引入精益管理理论和方法,为门诊患者和出诊医师提供人性化服务。方法成立精益管理团队,运用精益工具评估存在问题,采取系列措施优化流程、完善服务。结果达到了精益管理的预期效果。结论流程改善是数字化门诊建设的先导,门诊管理者应全程参与数字化门诊建设过程,充分重视门诊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导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从2017年9月-2019年1月来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门诊服务管理,观察组患者行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门诊护理满意度、门诊等待时间及S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门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门诊等待时间缩短,SAS评分显著减小(P<0.05)。结论实施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后,导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患者门诊等待时间缩短,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非技术质量的满意度,探讨影响门诊患者总体满意度的非技术质量因素。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非技术质量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方差分析、q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门诊患者对非技术质量五个维度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医患沟通与患者权益、服务态度、后勤管理、医德医风、等候时间;影响门诊患者总体满意度的主要非技术质量因素依次为医师问诊态度、诊疗解释、用药指导、候诊时间、环境卫生程度。结论医院应强化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缩短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加强后勤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本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差错展开调查分析,讨论避免差错的措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观察组选取开展数字化管理后的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对照组选取开展数字化管理前的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库存药品盘点时间、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品报损率以及账实相符率。结果:门诊西药房发生药品发放差错共100例,其中观察组单人配发原因15例,疏忽原因8例,药品摆放原因7例;对照组单人配发原因36例,疏忽原因18例,药品摆放原因16例;观察组药品发放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药品管理与发放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数字化管理应用于门诊西药房,具有提高门诊西药房工作效率、改善账实相符率、降低西药报损率以及缩减各类失误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值得各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六西格玛管理法对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护理质量、成本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接受治疗的不同时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管理及六西格玛管理法,观察两组病历书写时间、医嘱处理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病历书写时间(65.32±6.57)min、医嘱处理时间(135.24±12.0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95.62±7.54)、患者满意度(92.15±8.76)、护士满意度(94.44±10.21)、单日费用(900.97±135.6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能够减少护士间接工作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床位利用率,实现医、患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评价现状,找到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进而发现医疗服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1—12月门诊219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满意度平均为(88.72±15.63)%;挂号人员服务态度和取药等候时间是患者最为关注、满意度低的两个维度。结论:医院要依托信息技术,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六西格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步法,查找影响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原因,制定改进和控制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穿刺成功率提高6.38%,操作时间〈8分钟完成率提高10.62%;就诊环境、服务态度、等候输液时间、交待输液注意事项、穿刺技术水平满意度分别增加2.68%、6.43%、11.01%、7.49%、6.98%。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有助于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护理质量,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门诊流程的再造提升门诊诊疗、服务水平,节约患者候诊时间。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流程再造前后的内分泌科就诊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再造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的就诊用时及就诊满意度。结果门诊流程再造前内分泌患者就诊平均用时为105.66 min,再造后平均用时为56.48 min,有效节约49 min,满意度由原来的78.14%上升至90.67%。结论门诊流程再造可很好的提高门诊运营效率,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规范门诊管理,进一步提高诊疗、服务水平,提升医院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30家妇幼医院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医疗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基于“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三方评估”(2017-2018),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30家省三级妇幼医院的门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利用SPSS 24.0软件,采用χ2检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88.2%。其中,“窗口挂号排队等待时间”(68.3%)“候诊时间”(63.2%)的满意度较低,“我的个人隐私受到了保护”(91.8%)满意度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就诊前是否有固定医生”“挂号排队等待时间”“就诊时与医生的沟通时间”“接诊医生的医术”“医护人员耐心讲解治疗方案、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遇到问题时有工作人员及时解答和引导”是影响妇幼医院门诊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的因素(P<0.05)。[结论]患者对妇幼医院门诊就医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医护人员医术”及“医护人员耐心讲解治疗方案、用药方案及注意事项”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优化就诊流程,缓解“三长一短”现状、提升医疗技术及质量、改进并完善非医疗技术服务是增加优质医疗供给,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人性化服务模式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60例门诊患者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30例给予人性化服务模式.对两组干预后的不良情绪评分(SAS、SDS)、门诊工作满意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1)不良情绪:干预前,两组SAS、S...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门诊流程存在的缺陷,优化门诊工作流程,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方法通过多方式、多途径优化门诊流程管理工作。结果提高了门诊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升了医院形象。结论贯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门诊流程优化的管理,可使患者和医院取得了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