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临界CO2是应用最广泛的超临界流体.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介质时,许多酶在其中具有水解、酯化的反应活性,可以处理不溶于水的物质.综述了国内外在超临界CO2流体中酶促酯交换制备结构脂质、酶促脂质醇解制备脂肪酸酯、酶促脂质水解的技术进展.并介绍了超临界CO2流体压力、温度和系统水分对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超临界CO_2流体作为反应介质已成为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研究一个热点,以超临界CO_2流体为介质进行酶催化脂质水解反应,与其它非水相酶催化介质相比,有其独特优越性。该文介绍超临界CO_2流体特性及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影响酶催化脂质水解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CO2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下的制革酶脱毛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规条件下以水作介质进行的有温有浴酶脱毛和堆置酶脱毛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CO2超临界流体介质中进行制革酶脱毛是可行的,其脱毛分析液的总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分别约为常规酶脱毛的2倍和1~2倍,其脱毛分析液的酶活力损失低于常规酶脱毛。CO2超临界流体介质中酶脱毛后铬鞣的革,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收缩温度达到95℃左右,高于常规酶脱毛后铬鞣的革。本实验中较为理想的在CO2超临界流体介质中进行制革酶脱毛的超临界反应条件为:反应压力8.5MPa、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2h、AS1.398蛋白酶用量200单位/g皮。  相似文献   

4.
SnO2-Al2O3固体酸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nO2-Al2O3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催化大豆油甲醇解反应,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和酯交换反应条件对大豆油转化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Sn/A1摩尔比3:1,煅烧温度为923K;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醇油摩尔比30:1,催化剂用量3wt.%,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200℃,此时大豆油转化率最高,为75.05%。当向酯交换反应体系加入一定量游离脂肪酸或水分时,SnO2-Al2O3催化剂催化活性几乎不受影响,且还能同时催化酯化反应;结果还表明,固体酸SnO2-Al2O3具有很好稳定性,可多次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温度、压力、时间、CO2流量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广藿香产物得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最佳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广藿香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9kg/h,在此条件下产物得率为2.55%。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二氧化碳下酶法酯交换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酶反应中间介质具有很多优点。详细论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下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酶法酯交换合成结构脂质中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红  裘爱泳 《中国油脂》2004,29(2):59-63
超临界酯交换合成结构脂质的反应中使用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不同的工艺条件对脂肪酶的催化活性会有影响.当反应温度为45℃,底物摩尔比(辛酸乙酯:鱼油)为15:1,酶用量为底物总量的10%,添加水量为酶量的30%,反应时间为11h,超临界CO2压力为12.5 MPa时,脂肪酶Lipozyme RM IM的催化效果最好,辛酸结合率在反应产物甘三酯中达最大值.肪脂酶Lipozyme RMIM在以上反应体系中重复使用17次,其酯交换活力降低50%.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米糠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糠油研究,总结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水分含量对米糠出油率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 min、物料水分含量为5%~6%,出油率达14.32%;同时测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糠油中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得出油酸甘油酯、亚油酸甘油酯和棕榈酸甘油酯占总脂肪酸甘油酯90%以上,其中,油酸甘油酯和亚油酸甘油酯占总脂肪酸甘油酯70%以上;通过超临界CO2法与压榨法比较,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米糠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理化指标也优于压榨法,因萃取温度低,防止提取过程中油脂氧化,因此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是一种较好提取米糠油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脂肪酶RMIM催化乙酸乙酯与一级大豆油反应制备SLS型结构脂质,分别应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酶用量、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乙酸乙酯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9%、反应时间13.1 h、反应压力9.4 MPa、反应温度49.0 ℃,此条件下乙酸乙酯的转化率可达到36.1%,经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0.3%、热值为22.35 kJ/g的SLS型结构脂质,与普通大豆油相比,热值降低了42%。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3,(12):48-51
在异辛烷体系中,通过Novozym 435脂肪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甘二酯酯交换反应,以得到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脂。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对响应面进行设计,通过对响应面实验优化和分析得出,3个因素对EF转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反应时间>加酶量>反应温度。并确定在此体系下酶法催化双硬脂酸甘二酯酯交换合成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7℃,反应时间18 h,加酶量11%,在此工艺条件下,可得到阿魏酸乙酯转化率为79.4%,亲脂性产品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脂得率为60.0%。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提取(SFE)技术开辟了分离工业的新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本文对SFE技术的原理、特征,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及超临界流体的选择,SFE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纳米营养物的制备是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热点之一。超临界抗溶剂技术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绿色新工艺,在提高食品营养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纳米营养物制备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抗溶剂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分类及其在纳米营养物制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不饱和脂肪酸萃取中超临界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超临界技术在多不饱和脂肪酸萃取中的应用,对超临界技术的基础研究--相平衡研究以及超临界CO2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在多不饱和脂肪酸提纯中的工艺研究进行了综述,而且针对应用领域中的基础研究薄弱、萃取工艺难以工业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CO2超临界流体制革实验装置和利用该装置进行的制革工艺过程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超临界流体可用于制革的脱脂、脱灰、酶脱毛、软化、铬鞣、植鞣和染色加油,具有速度快、作用均匀、完全、基本无残液、剩余物易回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李超  王卫东  郑义  丘泰球 《食品科学》2009,30(14):41-46
利用萃取罐体积为1 L 的超临界CO2 萃取设备,采用琥珀酸二(2- 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 乙醇/ 水/ 超临界CO2 反相微乳对人参皂甙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参数为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3h,加水量 36ml/100g 人参,萃取压力 30MPa 和 AOT 添加量0.06mol/100g 人参,此时人参皂甙的得率为0.757%;E=0.870 ×(1 - e-0.618t)为超临界CO2 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甙的具体动力学模型方程;超临界CO2 反相微乳萃取与超临界CO2 萃取人参皂甙相比是一种相对有效的萃取技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乙醇溶液为溶剂体系,以自制的Cu掺杂类水滑石焙烧产物为催化剂,对杨木乙醇制浆木素进行超临界解聚,反应器容积为100 m L,反应条件为乙醇40 m L,催化剂1 g,杨木乙醇木素2 g,真空状态下加热至300℃,保温8 h后立即冷水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核磁共振波谱仪(13C-NMR)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解聚产物进行分析检测,得出杨木乙醇木素超临界乙醇催化解聚产物主要为酯类和含苯环类物质。酯类物质主要为己烯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含苯环类物质主要为间二甲苯、甲苯、对异丙基甲苯和邻二甲苯,主要发生酯化反应和烷基化反应。溶剂乙醇在反应中既是封端剂又是供氢剂。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实验对制备生物柴油几种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在350℃、15MPa、醇油比为20:1和反应时间为30min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可达95%以上;且经过真空精馏后得到生物柴油产品甲酯含量可达98.7%以上,水洗和干燥后产品性能符合美国生物柴油标准。另外,该研究还在甲醇和油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水和油酸进行实验,发现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不受水和游离酸影响。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啤酒花浸膏优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啤酒花浸膏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压力25MPa,温度45.C,时间3h,CO2流量为27L/h,有效萃取率可达94.9%.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油脂加工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本文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油脂提取、纯化、精炼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