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粗纱回潮率对细纱生产和纱线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生产车间的空气环境、粗纱的历史回潮率及其放置时间等对粗纱回潮率的影响,并针对细纱生产工艺的特点,提出了有效控制粗纱回潮率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使嵌入式复合纱线密度满足设计要求,在确定细纱定量时考虑了混纺短纤维的混合定量和长丝定量.通过对其成纱混合回潮率、干质量混合比和短纤维干定量等细纱定量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推导和举例计算,得出了成纱定量参数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认为混纺短纤维的公定回潮率和短纤维与长丝干质量混合比计算是其成纱定量设计的关键;粗纱所纺细纱干定量和短纤维回潮率为粗纱定量和细纱牵伸倍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据棉纺各工序纤维的吸湿放湿机理,从生产工艺、加工特点和空气调节设计管理方面,探讨影响棉纱回潮率的主要因素及车间环境控制方案。认为重视原棉、开清棉工序的加湿处理,确保粗纱回潮率的前置式加湿处理方案,有利于整个纺纱生产。指出加强细纱、络筒车间温湿度的均匀度控制,合理设计车间温湿度是保证高效生产和纱线回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纯棉精梳针织纱毛羽.结合生产实践,采取不同工艺设计、不同工艺参数进行纺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纯棉精梳针织纱成纱毛羽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原料、工艺、设备以及管理水平等,涉及从原棉到整个纺纱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指出:实际生产中适当增加落棉率;增加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粗纱的回潮率,在保证细纱工序不出"硬头"的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可以偏大掌握;细纱工序合理配置纺专器材,可以降低成纱毛羽.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和理论分析,选取影响精纺羊绒搓捻粗纱退绕黏毛的4个因素:螺旋导纱钩、出条张力、粗纱条重、回潮率,每个因素选取3个工艺水平,设计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经极差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水平组合和各因素影响次序,经方差分析可知螺旋导纱钩的影响是显著的。得出:精纺羊绒搓捻粗纱在细纱工序生产时,退绕黏毛比较普遍,黏毛严重会直接影响羊绒纱品质质量和生产进程,防止粗纱退绕黏毛是精纺羊绒生产的关键,在粗纱生产时首先要关注螺旋导纱钩和出条张力的选择,防患于未然,保障生产顺利。  相似文献   

6.
根据工艺实践,我们认为,粗纱的搓捻程度和条干水平对细纱条干CV%有直接的影响,粗细纱牵伸的合理分配有利于细纱成纱质量的提高。 针对目前我厂的主要细纱产品:全毛、毛涤45°~60°细纱,我们在B461粗纱机和B583A细纱机上进行试验,分析了粗纱搓捻程度、粗纱条干和粗细纱牵伸分配对细纱条干的影响。并结合生产经验,对主要品种的粗细纱的牵伸分配进行了合理布置。 一、粗纱搓捻程度及条于对细纱条干的影响 (1)从表2中看出,粗纱搓捻程度对粗细纱条干都影响很大,搓捻程度不能松,否则易出现意外牵伸,使粗纱细纱条干明显恶化,但搓捻程度太强,对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粗纱细纱牵伸工艺相互配合的特点,指出细纱和粗纱是前后相互关联的工序,粗纱条内的合理结构将影响细纱条干及断头率;粗纱内的纤维基本伸直平行影响细纱条干CV值;粗纱的重不匀影响细纱重不匀细纱单纱强不匀;粗纱条干CV值影响细纱条干CV值及细纱强力,通过粗纱细纱工艺的配合和相互弥补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粗纱工艺条件及设备状态对粗纱张力伸长率的影响及控制方法,并就粗纱张力、伸长率对细纱产品质量的影响作了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粗纱张力伸长差异率不仅直接影响着细纱重量不匀率,而且对细纱的条干CV值和单强CV值有一定影响,减少粗纱张力伸长差异率改变粗纱内在质量是降低细纱断头率,提高细纱产质量的重要手段;粗纱轴向卷绕密度正确是降低粗纱张力伸长的基础;设备状态良好是降低粗纱伸长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1前言影响细纱条干CV值的因素很多,如原料、工艺、设备、纺纱器材、粗纱质量等,在生产中前4项因素一般较为稳定,而粗纱条干却随多种因素波动。为了真实反映粗纱条干对细纱条干水平的影响程度,我们先后在多个纯棉品种上作过相关试验。现举例说明。为了尽量排除检测粗纱段与试验粗纱段存在片段差异,试验时将经检测的粗纱条人工轻绕在粗纱简管上(手握粗纱管两端,不接触粗纱),再纺成细纱作测试。试验条件:细纱同台同锭,每测50m粗纱对应纺一锭细纱。对不同号码粗纱作4次试验,所得CV%数据见下表。2分析一细纱总不匀的构成:式中:C…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阐述粗纱锭翼状态、假捻效应对粗纱伸长率的影响以及粗纱伸长率、细纱后区工艺对细纱重量不匀率的影响并提出控制和降低细纱百米重量CV%值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高温高湿季节使用高含糖棉生产精梳特细纱的工艺配置及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用适量的防黏剂对原棉进行预处理,清花工序严格控制棉卷回潮率,梳棉工序增加分梳工艺长度,采用较大的前张力牵伸,精、并、粗、细选用合适的纺纱胶辊,稳定和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Lyocell长绒棉山羊绒混纺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为了开发HLF Lyocell长绒棉及山羊绒混纺针织纱,介绍了HLF Lyocell、山羊绒的纤维特性,针对HLF Lyocell纤维回潮率差异大,比电阻高,在生产前加湿并存放,同时对山羊绒纤维进行抗静电处理和加湿存放.在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了HLF Lyocell与山羊绒在清梳联上混和成条的工艺路线.由于长绒棉纤维长度长、细度细,在清梳工序采用"轻定量、慢速度、大速比、多转移"的工艺原则;并条采取三道并合,确保纤维混和均匀,粗纱采用轻定量、大的粗纱捻系数、小的粗纱张力;细纱适当降低前罗拉速度,采用赛络纺纱.结果表明:提高了成纱质量,减少了成纱毛羽,成功的开发了HLF Lyocell长绒棉及山羊绒混纺针织纱.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型棉纺粗纱机纺纱工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提出了新型棉纺粗纱机纺纱工艺若干参数设定的建议.新型粗纱机的纺纱工艺,在一定范围内以大卷绕张力为宜,为符合卷绕工艺要求,从小纱到大纱,卷绕张力应由大到小.适当加大捻系数,重视假捻器的假捻效果是新型粗纱机纺纱工艺的又一特征.锭速的设定应在"中纱"前等高速,"中纱"以后逐渐降速,使筒管表层粗纱所承受的离心张力小于粗纱强力.四罗拉双胶圈牵伸能减少粗纱毛羽,改善粗纱结构,提高粗纱机的生产效率,但存在1 cm左右的机械波.  相似文献   

14.
圣麻涤棉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赵博 《棉纺织技术》2006,34(6):46-48
为了顺利开发圣麻涤棉混纺纱,针对圣麻纤维吸湿透气、抑菌防霉的特点,采用条混的混和方法,在国产A系列纺纱设备上开发了系列混纺纱.主要介绍了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各工序的工艺设置及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认为合理确定工艺参数、优选纺纱配件、保持良好机械状态、保持纺纱通道光洁、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混纺纱综合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产高速粗纱机工艺优化及纺纱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两种国产新型粗纱机的主要技术特点,对纺纱工艺的优化配置进行了对比分析,就主要生产技术质量指标进行了测试对比.HY491型粗纱机采用恒张力纺纱控制系统,ASFA411A型机虽有传统的锥轮机构,但只要控制得当,在速度较高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纺纱质量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浅谈温湿度对纺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棉纺各工序对棉纤维的可加工性,对棉纺生产中各工序的半制品与制成品的合理化回潮率与温湿度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计算软件工具(Matlab)找出回潮率与车间温湿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各工序的最佳温湿度控制范围,保证棉纺生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新型粗纱机的技术特点.新型粗纱机具有高速度、大张力、大捻度、大卷装、重定量的特点,其纺纱工艺的配置要点是既要发挥粗纱机高效率、高质量的优势,又要兼顾前后道工序的整体协调性.文中还就新型粗纱机的纺纱工艺、关键性器材和使用要求进行了讨论,新型粗纱机的纺纱工艺应较传统粗纱机的粗纱定量、粗纱捻系数大,同时采用CCD张力传感器,纺织张力更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CJ 14.6 tex米通织物用纱的成纱质量,从原料的选配、纺纱工艺流程着手,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梳棉和精梳以减少棉结为主要目的;并粗工序采用重定量;细纱工序要控制毛羽产生;络筒着重控制毛羽的增长,同时控制好温湿度,从而提高了米通织物用纱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9.
棉涤短纤包芯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纺棉涤包芯纱的生产技术难点.棉涤包芯纱是在改造后FL-6型粗纱机上完成包覆,在细纱工序完成纺纱,其生产技术难点是必须保证成纱包覆良好,不允许涤纶纤维露出成纱表面.因此,粗纱、细纱及络筒的操作与传统纺纱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