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帕米尔牦牛分布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区境内的帕米尔高原,帕米尔牦牛乳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是当地牧民重要的食物来源。该研究利用等电点沉淀法对新疆帕米尔牦牛乳中大分子蛋白进行分离,得到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对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α-La)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帕米尔牦牛乳中总蛋白含量为(2.81±0.23) g/100mL,其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质量比为43∶57;帕米尔牦牛乳蛋白质包含α-La、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酪蛋白、血清白蛋白、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等多种活性蛋白;另外,用饱和度为80%的硫酸铵可将α-La和β-Lg有效分离;再用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可除去β-Lg,得到高纯度的α-La。该研究可为新疆帕米尔牦牛产业发展及牦牛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牧场牛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随季节变化规律,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别检测1~12月份牛乳样品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含量1月份最高(1.34 mg/mL),7月份含量最低(0.68 mg/mL);β-乳球蛋白含量2月份最高(3.46 mg/mL),8月份最低位(2.15 mg/mL).说明牛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与季节气候温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牛乳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加工工艺(72 ℃/15 s、75 ℃/15 s、80 ℃/15 s、85 ℃/15 s)对巴氏杀菌乳乳清蛋白中3 种活性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影响,以及测定并分析杀菌温度对各样品菌落总数和嗜冷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加工强度的提升,牛乳中的菌落总数随之减少,当杀菌温度在80 ℃以上时牛乳中的菌落总数小于10 CFU/mL;当杀菌温度在72 ℃以上时样品中的嗜冷菌数均小于10 CFU/mL;72 ℃/15 s 和75 ℃/15 s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影响较小,当杀菌温度达到80 ℃以上时,巴氏杀菌乳中的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热加工的时间和温度与乳清蛋白的关系密切,72~75 ℃/15 s 的热加工工艺能更好地保留乳清蛋白中的3 种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4.
采用壳聚糖对浓缩乳清蛋白溶液进行处理以除去牛乳中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β-Lg).在室温条件下,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β-乳球蛋白的减少量来评价反应的程度,得到的最适条件:pH值为6.69,壳聚糖添加量为2.04 g/L;此条件下可去除94.89%的β-乳球蛋白,剩余78.68%的α-乳白蛋白(α-La和35.4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此外,对β-乳球蛋白和壳聚糖的回收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pH、醋酸钠溶液浓度和添加比例β-乳球蛋白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9.0,醋酸钠溶液浓度0.2 mol/L,添加比例1:15,此条件下可回收87.23%的β-乳球蛋白,纯度为84.1%.  相似文献   

5.
牛乳中的乳清蛋白主要包括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在牛乳加工过程中,热处理会使乳中乳清蛋白发生变性,影响了乳清蛋白的结构和活性,进而降低了牛乳的营养价值。本文对乳业发达国家液态乳的主要加工方式以及热处理过程对4种乳清蛋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建立简便、可靠的方法检测牦牛乳中添加的普通牛乳。在牦牛乳中加入5%-30%的普通牛乳,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乳清,然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乳清蛋白。根据牦牛与普通牛β-乳球蛋白遗传变异体在电泳中的迁移率差异,可检测到牦牛乳中添加的5%的普通牛乳。该法也适用于牦牛奶粉的检测,对牦牛乳制品的质量监测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附聚法结合凝乳酶处理从牛乳中直接提取α-乳白蛋白的工艺,得到富含α-乳白蛋白的乳清和副产物——附聚β-乳清蛋白的凝乳酶干酪素。富含α-乳白蛋白的乳清中α-乳白蛋白与β-乳球蛋白的浓度比达到3.03,达到了商业化产品的水平。副产物——附聚β-乳清蛋白的凝乳酶干酪素与市售凝乳酶干酪素在溶解性、持水性和乳化性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小,将附聚β-乳清蛋白的凝乳酶干酪素作为原料应用于仿真干酪中,质构测定结果未显示出在质构方面与普通凝乳酶干酪素对照样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中重要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也是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β-乳球蛋白约为乳清蛋白总量的50%,是牛乳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具有较强的热敏感性和致敏性,在优质乳品工业中起关键作用。其不仅作为牛奶热处理强度的评估指标,还作为食品中牛乳过敏原的标志蛋白,有效识别和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非常重要。已报道的牛乳β-乳球蛋白有13种变异体,其中A和B是牛乳β-LG的常见变异体,且含量最高。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文章简述近年来牛乳β-乳球蛋白变异体的三大类检测方法,总结电泳法、色谱法和免疫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部分应用实例,重点介绍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两种定量方法,并展望牛乳β-乳球蛋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热附聚法结合凝乳酶处理从鲜牛乳中提取α-乳白蛋白的工艺,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富含α-乳白蛋白的乳清,其中α-乳白蛋白与β-乳球蛋白的浓度比达到3.03,达到了商业化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牛乳清蛋白中β-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硫酸铵分段盐析和凝胶层析两种方法,从牛乳乳清蛋白中分离、提纯出β-乳球蛋白。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成分,结果显示:①在20%~30%、70%~80%盐析段只有两条带,分别是β-乳球蛋白和α-乳清白蛋白带,得到较纯的蛋白;②再用SephadexG-50凝胶过滤层析,电泳结果显示只有一条带,并与标准β-乳球蛋白带一致,得到较纯的β-乳球蛋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毛细管电泳(CE)分离牛乳中β-乳球蛋白(β-Lg)的三种遗传变异体,为牛乳的质量监控提供方法。分别制备牦牛、犏牛和藏黄牛乳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CE分析乳清蛋白。结果表明,CE法与PAGE法都能有效分离β-Lg的三种遗传变异体;在牦牛乳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犏牛乳,用CE法可检测到的犏牛乳最低添加比例约为5%,线性关系好。另外,对藏黄牛杂合型β-Lg的两种遗传变异体分析显示,CE法比PAGE法能更准确对β-Lg A和β-Lg B的相对比例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CE方法能对乳中β-Lg的三种遗传变异体进行有效分离和定量分析,在牦牛乳的质量监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和乳清蛋白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抗原性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方法 乳清蛋白(WPI)-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后, 对WPI-低聚异麦芽糖及WPI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的抗原性变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糖基化后乳清蛋白中精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显著降低。经过模拟胃液消化, 乳清蛋白和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降低到1 μg/mL以下, 乳清蛋白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到42.83 μg/mL,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到15.66 μg/mL。结论 经过模拟胃消化,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比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低; 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比乳清蛋白更容易受到胃蛋白酶酶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均要求对食品中的过敏原成分进行标识,其中就包括作为八大过敏性食物之一的牛乳及其乳制品。β-乳球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约占乳清蛋白的50%,牛乳总蛋白的10%,并且约有82%的牛乳过敏患者对β-乳球蛋白过敏,因此其可以作为检测食品中是否含牛乳蛋白的一个有效的标志物。建立灵敏、可靠的β-乳球蛋白检测方法,对牛乳过敏原标识及保障牛乳过敏人群的安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牛乳β-乳球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法、电化学免疫法、蛋白微阵列法、等离子体共振法等色谱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促进牛乳β-乳球蛋白等过敏原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原料,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α-乳白蛋白.采用选择性沉淀法,通过搅拌沉淀、离心、NaCl清洗和复溶等过程分离纯化α-乳白蛋白,同时采用SDS-PAGE电泳和反相高校液相色谱分析各阶段蛋白溶液,以筛选出各阶段反应的最佳条件.最终获得的α-乳白蛋白制备品的纯度为73%,其回收率为85%左右,并除去了WPC中95%的β-乳球蛋白.采用此种方法分离纯化的α-乳白蛋白纯度高,可以应用于婴儿配方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SDS-PAGE电泳测定乳清蛋白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杉  陈敏  李慧 《食品科技》2008,33(1):215-219
实验建立扫描定量测定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的SDS-PAGE电泳分析方法.外标法定量,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两种组分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75μg和0.16~1.44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和0.991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6%~86.3%,RSD分别为3.8%~4.2%.对乳清粉和奶粉的分析结果表明,SDS-PAGE电泳分析方法是一种简易、快速、准确测定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糖基化修饰牛乳清蛋白过敏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波  孙迪  李春  刘宁  刘景圣 《食品科学》2012,33(13):334-338
牛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除母乳外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来源。但是,部分婴儿对牛乳会产生过敏反应。通过美拉德反应对乳清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但已经成为食品中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的结构特征、致敏性、表位等进行阐述,详细地介绍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糖基化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糖基化法作为降低乳清蛋白致敏性的方法之一,能较好地保持其原有结构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将麦芽糖通过糖基化引入到乳清蛋白制备乳清蛋白-麦芽糖,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不同反应时间不同质量比的乳清蛋白-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糖基化能有效降低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可以从26.2 mg/L降低到14.4 mg/L,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可以从95.1 mg/L降低到22.4 mg/L。反应时间对不同质量比的乳清蛋白-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有较大影响。蛋白与糖的质量比为1~8时,反应相同时间的乳清蛋白-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随蛋白与糖的质量比的下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跨膜压力对连续式微滤膜分离技术工艺参数、分离效果及组分组成的影响。以脱脂乳为原料,使用0.1μm陶瓷微滤膜三级连续在线洗滤工艺分离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实验使用0.08、0.11、0.14 MPa 3个梯度,在50℃,3.5倍浓缩的条件下连续生产240 min。计算跨膜压力并且检测截留液和透过液中的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含量及钾、钙、钠、镁等金属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一级膜通量下降是导致整体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经过240 min实验通量下降约17.2%。研究了不同跨膜压力下的膜通量变化情况,膜通量与跨膜压力呈正相关关系,水洗恢复率与跨膜压力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膜表面形成不可逆的污堵层,乳清蛋白分离率下降,透过液中乳清蛋白含量下降,150 min后α-乳白蛋白浓度下降37%,β-乳球蛋白浓度下降36.5%。乳清蛋白中2种主要蛋白质比例会随着跨膜压力变化而变化,随着跨膜压力的升高β-乳球蛋白含量会逐渐升高。三级连续膜过滤后,乳清蛋白最高分离率90%左右(α-乳白蛋白为90.4%,β-乳球蛋白为92.7%)。乳中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受金属离子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鲜牛乳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α-乳球蛋白、β-乳白蛋白、乳铁蛋白的方法.鲜牛乳和奶粉经前处理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300?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1%TFA/H2O,乙腈+三氟乙酸(1000:0.5)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进行梯度洗脱,在280 nm波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Q Exactive组合型四极杆Orbitrap质谱仪配合Proteome Discoverer 2.2软件,筛选出牛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热负荷特征肽段,研究其含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用于不同热处理方式牛乳的鉴别。研究发现,乳清蛋白质变性程度和本研究筛选出的热负荷特征肽段的含量存在相关性。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热负荷特征肽段的含量均增加显著,当加热温度超过乳清蛋白质变性温度后,热负荷特征肽段的含量不再变化。当热处理温度超过80 ℃时,肽段3#的含量明显增加,经不同热处理的市售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样品中肽段1#~6#的含量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模型,本研究可为热处理牛乳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