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2,(1)
该文作者从丹纳《艺术哲学》出发,以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为理论基础,分析两宋人物画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解读传统经典文本,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笔者从阐述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产生的条件和其存在、发展及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发展的核心动力,即"随心遂愿,妙超自然"的审美观,论证了装饰性风格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为今后人们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研究明确了目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陈洪绶是我国明末一位杰出的绘画奇才,与崔子忠齐名,两者有"南陈北崔"之称。陈洪绶的一生是坎坷多舛的,但他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革新派画家,尤其是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更高,其人物画造型独特、风格别致、气韵古雅,可谓晚明人物画的典范,是我国人物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9)
传统的中国人物画一直遵循着"传神写照"的美学思想,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程式化法则。无论是古代人物画还是现代人物画,关于人物造型方面的探讨,其核心都在"形"和"神"的关系上。当下,由于西方各种流派造型意识的冲击,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开始出现了装饰意趣的造型观和写实表现的造型观。中国画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现代的人物画在融入西方绘画理论后开始不同于古代人物画的程式化造型,但永远脱离不了传统的精华。人物造型的发展变化,都在于画家的观念选择和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7)
保罗·塞尚是19世纪末期出现在法国历史上对现代绘画起着关键作用的后印象派画家。他在静物画、人物画和风景画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他在选材、笔触、色彩和造型上都打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开拓了新的绘画道路。塞尚的绘画风格影响了立体派、表现主义、野兽派,更引领了20世纪绘画的发展。因此,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和"造型之父"。文章根据塞尚的绘画创作道路,从笔触和造型结构简述他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顾恺之和任伯年,一为魏晋"六朝四大家"人物画代表画家,一为晚清"海上画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他们都在人物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两者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画的理解,思考人物画的发展方向,激发人物画的写实创作。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作为主要建模形式的线条已被各个时代的画家使用。随着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和演变,线条本身的作用不再仅仅停留在为绘画造型的服务上。线的各种表现形式逐渐上升到理论水平,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3)
唐代绘画在继承魏晋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以特有的构图、线条、用色、人物造型等绘画语言使工笔人物画进入一个新境界,对后世人物画家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2)
林风眠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行者,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之后的现代绘画理念,与中国传统水墨相结合,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出新的表现形式。该文论述了林风眠戏曲人物画的创作背景、题材来源以及绘画语言的艺术创新,分析林风眠以不同寻常的视点和表现形式,融入民间传统绘画的元素和西方现代表现艺术,创造出独特的戏曲人物画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8)
<正>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主办,雅昌文化集团协办的"逸韵舒怀——卢沉写意人物画展"不久前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作为卢沉先生晚年创作的写意人物画专题的首次展览,此展汇集了现代都市人物题材、古代人物题材以及书法类作品共计60幅,全面地呈现了卢沉先生晚年的创作状态和为探索人物画发展所作的不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9)
文章引入西方学术中的风格理论,对中国古代书画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文献中的风格描述"概念,指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风格描述具有"文学性"的特征,并探讨了在中国书画史和鉴定学中运用"文献中的风格描述"进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9)
对于傅抱石的代表作品《丽人行》,徐悲鸿赞"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启功曰"抱石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傅抱石的人物画能够得到众多学者的肯定和推崇,必有其成功之处。文章将从形象塑造的表现形式方面对他的人物画进行探析,探寻其人物画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0)
文章引入西方学术中的风格理论,对中国古代书画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文献中的风格描述"概念,指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风格描述具有文学性的特征,并探讨了在中国书画史和鉴定学中运用"文献中的风格描述"进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的绘画理念在中国古代画家和画论中独树一帜。他的绘画理论及作品是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一章。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绘画理论,可以说都是在顾恺之绘画美学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的。从现存的古代画迹来看,人物画的发展在魏晋时期出现了大的飞跃,在这段发展过程中,顾恺之的"传神"论,对绘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
水彩人物画的创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与老一代艺术家的铺垫和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及突破息息相关,虽然在创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不能阻挡水彩人物画发展的步伐。文章通过对水彩人物画的现状以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的分析,阐释水彩人物画创作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转型,人物画发展也面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海派画家任伯年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将中国民间美术与西方绘画技法融会贯通,打破了以往人物画的风格,开创了人物画新风,成为晚清人物画承前启后的重要代表画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长久,工笔人物画的发展高峰是唐朝,此后无论哪个时代都没有超越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唐朝的发展。从明清朝到近代,尽管优秀的画家不断的涌现,但工笔人物画却始终没有再成为画坛的主流。新中国建立之后,徐悲鸿先生提出把素描融入到中国画中,这个技法促使工笔人物画再次觉醒,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工笔人物画发展迅速,再次步入繁荣时期,而且在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同时期的画家在新创作品的构思创作上注入更多自主性灵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注重个性创作,出现了多种创作风格,就是在这种创作背景的影响下,工笔人物画艺术创作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永安沧海畲族古建筑群素有"古建森林,多看维妙"美誉。其传统民居有独特风格,是一个非常能代表闽中地区古代文化氛围的乡村,本文选取其中一座传统民居龙德堂详细介绍其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线"在传统中国古代绘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当代,研究"线"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对于整个中国画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代世界多元化的格局开始谈及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试图引发出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线"的地位及其影响的思索。正因为"线"在中国画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对"线"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可以为中国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探寻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4)
谢赫作为南朝时期重要的绘画理论家,首次提出了"六法"论,对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早期启蒙作用。文章认为,"气韵生动"为谢赫"六法"的精神内核,是绘画创作者的性情传递到画面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7)
禹之鼎是清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幼师蓝氏,出入宋元诸家",在其探索人物画的过程中,他不同于同时代的冷枚、焦秉贞等人受到西方绘画因素的过多影响,也未如金农、罗聘那般趋向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变异的审美,而是承沿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古雅之风和淡然之格,在当时的绘画环境中形成和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文章由此出发,从其题材、线条以及画面中的古意三个方面,对禹之鼎人物画的艺术特色进行阐述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