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金黄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肠毒素 B 及相关抗体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应用金黄膏和凡士林进行分期治疗,治疗前后进行金葡菌血清肠毒素水平检测。结果金黄膏在降低患者血清金葡菌肠毒素 B 及相关抗体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黄膏可以降低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肠毒素 B 及相关抗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黄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外用金黄膏、凡士林软膏薄涂于患处,最大面积不超过人体1/3为宜,每日1~2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时EASI评分和对金葡菌定植情况。结果:金葡菌转阴率治疗2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SI评分治疗2周、4周时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5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膏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肤悦康洗剂对特应性皮炎患者IL-18、IL-23的表达影响。方法:使用随机、盲法、对照的方法,将入选11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肤悦康洗剂湿敷患处,对照组使用尿素乳膏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氯雷他定片,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SASSAD积分及外周血及皮损中IL-18、IL-23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SASSAD积分出现下降,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及皮损处IL-18、IL-23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处IL-18、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肤悦康洗剂治疗特应性皮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皮损SASSAD积分,抑制AD患者外周血及皮损处IL-18和IL-23表达水平,减轻相关的抗原呈递及炎症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4.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常发生于小儿长骨的干骺端,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合并金葡菌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葡菌型烫伤样皮炎综合症是由于金葡菌感染引起全身皮肤广泛、弥漫性发红,伴明显疼痛,皮肤松弛性起泡,或大片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皮肤表现如同大面积烫伤。我院儿科从2005年7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金葡菌型烫伤样皮炎综合症15例。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除湿饮对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方法:湿热型湿疹患者39例给予除湿饮,每日1剂,口服,早晚饭后分服,疗程8周。结果:患者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率随疗程增加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皮损处金葡菌的定植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研究人参皂苷对金萄菌感染的作用及其特点.方法:体外肺AII型上皮细胞及小鼠肺感染为模型,观察金葡菌感染后细胞侵染相关因子、炎性相关因子以及细菌数和死亡率,以及人参皂苷及人参皂苷Rg1的作用.结果:金葡菌感染后,人参皂苷能够明显降低胞内菌含量,降低粘附因子及其整合素的表达,抑制相关炎性因子,人参皂苷Rg1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结论:在抗金葡菌急性感染过程中,人参皂苷发挥了对感染细胞和组织的保护作用,而这些作用不完全依赖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金葡液治疗卵巢癌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卵巢癌腹水患者分为2组:一组用金葡液,抽尽腹水后,腹腔内注入金葡液2 000 IU;另一组用顺铂,腹腔内注入顺铂100 mg/m2。结果金葡液组治疗有效率为83%,顺铂组为7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动状况提高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金葡液组少于顺铂组(P<0.01)。结论金葡液是治疗卵巢癌腹水的有效药物,其不良反应较顺铂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病原茼分布特点,并检测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AD患者皮损处采取微生物标本,并收取同期住院的非AD患者皮肤创伤处微生物标本,分别作AD组与对照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普通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分区划线分离培养,应用MircoScanwalkaway96进行鉴定,并对所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中的标准,耐甲氧西林用琼脂筛选试验证实(苯唑西林6btg/mL)。结果: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从皮肤科门诊343例年龄2~15岁之间AD患者皮损部位获得331株病原菌。AD皮损处细菌检出率为96.5%,其中金葡菌176株占53.2%,其中MRSA65株,所占金葡菌的36.9%;对照组1373例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总1195株,革兰阴性杆茼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97株,仅占所有病原菌的16.5%,其中MRSA119株,所占比例高迭60.4%。A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远高于对照组(X2—133.38,P〈0.001),但MRSA所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却显著低于对照组(x0=39.263,P〈O.01)。A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庆大、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棒酸、亚胺培南、头胞唑啉和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其中AD组MssA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MIC均值高于对照组。结论:金葡菌感染与AD病情密切相关,AD患者高比例的金葡菌更可能是社区获得或源自身感染。针对金葡菌感染的AD患者,为保留万古霉素仅用于危及生命的感染,可选用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Linezolid等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感染灶的扩散与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人参皂苷对金葡菌感染的作用及其特点。方法:体外肺AⅡ型上皮细胞及小鼠肺感染为模型,观察金葡菌感染后细胞侵染相关因子、炎性相关因子以及细菌数和死亡率,以及人参皂苷及人参皂苷Rg1的作用。结果:金葡菌感染后,人参皂苷能够明显降低胞内菌含量,降低粘附因子及其整合素的表达,抑制相关炎性因子,人参皂苷Rg1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结论:在抗金葡菌急性感染过程中,人参皂苷发挥了对感染细胞和组织的保护作用,而这些作用不完全依赖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榴莲皮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外用复方榴莲皮软膏,对照组予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并于治疗第0周、第2周、第4周比较两组SCORAD评分、VAS评分、角质层含水量、PH值、TEWL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SCORAD评分、VAS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H值、TEWL值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榴莲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远期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肖杰 《山西中医》2023,(12):28-30
目的:观察培土清心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患者以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培土清心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及瘙痒和睡眠程度、DLQI、EASI及IGA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NRS评分及Ig E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土清心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降低患者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皮损和瘙痒症的恢复,加快Ig E指标的复常。  相似文献   

13.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偶发于成人,2007年6月我科门诊收治一老年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偶发于成人,2007年6月我科门诊收治一老年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血热湿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血热湿蕴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硼酸洗液湿敷,观察组予凉血祛湿止痒汤颗粒口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红斑、丘疹、渗出、苔藓化、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评分(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血清白介素-13(IL-1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红斑、丘疹、渗出、苔藓化、皮损面积、EASI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IL-1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凉血祛湿止痒汤可以改善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血热湿蕴证患者的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皮肤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十皮汤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皮汤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15例,基础治疗用氯雷他定,10 mg,po,qd;治疗组加用"十皮汤"外洗,对照组外搽白凡士林和糠酸莫米松乳膏,1~2次/d。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SCORAD评分、瘙痒程度;治疗前后经皮水分丢失(TEWL)、皮肤油脂。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瘙痒、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降低SCORAD积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TEWL、皮肤油脂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皮汤对特应性性皮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验证《伤寒论》所载方剂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 方法 :先进行ip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注射金葡菌的动物血清的抑菌作用比较研究,然后以19种《伤寒论》中所载之方剂给金葡菌腹腔感染小鼠模型ig,取血清观察其抑菌效果。 结论 :ip金葡菌使血清的抑菌能力降低,而19种伤寒方剂可以扭转这一过程。 结果 :《伤寒论》所载部分方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机体抗金葡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萍  吴林辉  周芳  张思嘉 《中医杂志》2012,53(8):678-680
目的 评价大枫子膏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常用经验方“抗敏l号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辨证用药,同时治疗组使用大枫子膏涂于患处皮肤,对照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涂于患处皮肤,两组均早晚各1次,每日用量不超过10g.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主要单项症状情况,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前后SCORAD评分、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2个疗程与第1个疗程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组间比较,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肤干燥、表皮脱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丘疹水肿、渗出或结痂、苔藓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枫子膏联合抗敏1号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传统经典方剂消风散加减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作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61例,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消风散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2组SCORA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皮损程度、瘙痒和睡眠缓解方面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有效率87.1%,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散加减治疗特应性皮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率高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分布特点,探讨其与皮损积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50名AD患者进行综合辨证和皮损严重程度的积分评价,分析证型特点、皮损积分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AD的常见证型为血虚风燥、阴虚血燥、脾虚血燥、湿热蕴结、脾虚湿困、心火炽盛;各证型之间的皮损总积分无显著差别;6种皮损中积分最高的是皮肤干燥,其次为表皮剥脱和皮肤苔藓样变;红斑皮损积分在阴虚血燥证和湿热蕴结证中较高,渗出积分在脾虚湿困证中积分最高。结论:特应性皮炎不同皮损的积分与中医辨证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