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噻唑盐(MTT)比色、(AgNORs)银染和抗Ⅲ型胶原及抗5-溴脱氧尿苷单抗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羟色胺对正常和受照NIH/3T3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2.0×10^-6mol/L的5-HT能使正常和受照射成纤维细胞数增至对照值的1.5倍;能使上述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OD值)升高至对照值的1.3和1.6倍;还可使正常成纤维细胞AgNORs数量增加至对照值的2.5倍;此外浓度为1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γ射线照射同时吸入苯、甲苯和CO产生的复合效应,并分析了这四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拮抗、相加或协同)。90只家兔分成9组,按L8(27)正交表设计进行四因素二水平的8组实验,另一组为对照组。各因素的两种暴露水平分别是:γ射线为0.0075Gy/d和0.0375Gy/d苯为40±15mg/m3和182±33mg/m3;甲苯为90±30mg/m3和407±68mg/m3;CO为93±4mg/m3和278±8mg/m3。暴露实验在密闭舱内进行,每天2h每周5d。持续8周。对实验结果用方差分析和组间比较进行了处理。结果:(1)相互作用因子,即四个因素的联合作用效应与四个因素单独作用产生的效应总和的比值(ω),对淋巴细胞的双着丝点加环、无着丝粒、畸变细胞、总畸变、微核及SCEs/C分别为2.16、1.58、2.07、2.67、1.31和1.18对畸形精子率则高达5.97。这些数值显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协同作用(ω>1).但苯和γ射线结合对淋巴细胞无着丝粒为桔抗作用。(2)γ射线、苯、甲苯和CO四个因素都引起睾丸重量指数降低;γ射线、甲苯和CO能引起精子数减少和畸形精子率增高;γ射线与甲苯对降低睾丸重量指数和增高畸形精子率有显著的协同性交互作用。(3)CO能导致白细胞总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显著减少,甲苯能使淋巴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冷却鸡肉经^60Coγ射线辐照后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10003)和空肠弯曲杆菌(33560、CY04)的D10值及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在贮藏期的变化。结果表明,经^60coγ射线辐照后冷却鸡肉中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10003)、空肠弯曲杆菌(33560、CY04)的D10值分别为1.434kGy、0.408kGy、0.175kGy、0.2kGy。真空包装的冷却鸡肉在0~4℃贮藏条件下,3kGy剂量辐照贮藏21d、5kGy剂量辐照贮藏28d后菌落总数为5.661g(CFU/g)、4.901g(CFU/g),符合禽肉产品的卫生要求。因此,辐照杀菌贮藏冷却鸡肉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60)Co源γ射线外照射新西兰兔后臀部皮肤后,观察局部组织胶原代谢指标及全身和局部与胶原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并研究了不同年龄性别组Wistar大鼠皮肤胶原含量及型别分布差异,以阐明γ射线所致放射性皮肤损伤中胶原代谢变化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1)γ射线外照射可引起局部组织Ⅲ、Ⅰ型胶原含量下降,伴胶原酶活性升高,组织蛋白分解加强;(2)γ射线可引起全血或血浆5-HT、SOD、LPO量改变,但对它们局部组织含量影响不大;(3)动物皮肤胶原含量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由此可知:γ射线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机制中胶原代谢变化可能起主导作用,而放射性皮肤溃疡植皮治疗中两性皮片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两性胶原含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用肺泡灌洗法获取兔肺泡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取其上清液分别用同位素掺入法和MTT比色法测定上清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和IL6的活性。并将上清液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WI-38)培养,用同位素掺入法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胶原合成。用氯氨T法分析肺成纤维细胞总羟脯氨酸含量,并用抗TNF抗体和IFNγ进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抑制试验。结果显示,铀矿尘能刺激AM释放TNF和IL-6,其活性分别为852U/ml,1335U/ml,均高于TiO_2对照组。浓度与效应之间有剂量反应关系(r=0.9326,P<0.05)。铀矿尘诱导的AM上清液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用~3H-TdR掺入法,计数率均值为7706计数·min~(-1),~(14)C-Pro掺入法计数率均值为19805计数·min~(-1),高于TiO_2对照和阴性对照。HOP含量明显增高。抗TNF抗体和IFNγ能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6.
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γ辐射水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1992~2004年,对浙江省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γ辐射剂量水平的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核电基地周围环境2.5km范围内,秦山山顶、前沿站、秦山镇小学、秦联村和蔡陈门5个监测点13年7辐射平均剂量率的范围为82~113nGy/h,5个监测点的总平均值为96nGy/h,接近运行前这些点的平均本底值(93nGy/h),低于对照点(杭州)监测值(101nGy/h);50h范围内,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结果γ辐射累积剂量率为90nGy/h,低于运行前本底调查值(111nGy/h)。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3Gyγ射线全身照射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含量、CYP2B1、CYP2E1活性的影响,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1mg/kgd的MMC(分1d,连续3d及6d用药三组),3mg/k的MMC 1d,3Gyγ射线全身照射,3Gyγ射线全身照射加1d3mg/kg MMC,另设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各组处理结束后24h,处死大鼠取肝脏,制备微粒体,测P450含量、CYP2B1、CYP2EI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给MMC 1mg/kgd,1d后P450含量、CYP2B1活性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CYP2E1活性明显上升(P〈0.01);连续3d或6d后,P450含量、CYP2B1、CYP2E1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给3mg/蟾的MMC 1d,对P450含量、CYP2B1活性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CYP2E1活性上升明显(P〈0.01);3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P450含量、CYP2B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CYP2E1活性下降(P〈0.05);分析发现,3mg/kgMMC与3Gyγ射线之间没有交互作用。结果提示,Y射线可以抑制雄性SD大鼠肝脏CYP2E1活性,MMC对CYP2E1活性有诱导作用,但多次刺激使其耐受,P450含量、CYP2B1活性对γ射线、MMC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用^60Coγ射线进行11.5Gy的腹部一次照射,照后1—3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照后1、3、5d取全小肠,制备肠粘液,测定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mmunoglobulinA,sIgA)含量;取空肠段,观察肠绒毛形态变化;取血,测定内毒素含量;取肠系膜淋巴结,测定细菌移位率。探讨小肠RNA对γ射线照射后小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肠RNA可明显提高受照后小鼠肠粘液中免疫球蛋白sIgA的含量(p〈0.01),减轻肠绒毛的萎缩及塌陷,改善肠粘膜形态结构,降低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和血中内毒素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小肠RNA对γ线照射后的小鼠肠粘膜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和肠内内毒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γ射线诱导的小鼠血液β-肌动蛋白(β-actin)、凝血因子和IL-8表达改变的时相关联性,了解β-actin在急性放射损伤中的作用。BALB/C小鼠经60Coγ射线6Gy剂量照射(剂量率0.81Gy/min),收集照后立即及照后第1、2、3、4、7和14d小鼠外周血及脾脏。磁珠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β-actin含量;STAGO血液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三项凝血指标;Realtime-PCR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DNA表达。结果发现,小鼠经6Gy辐照后血浆β-actin立即升高,并于照后1d达峰值,随后直至照后第4d快速下降,照后4―14d下降速度趋缓,但血浆β-actin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照后不同时间PT、APTT、FIB和IL-8的变化趋势与β-actin类似。其中,FIB上升达到峰值及下降的时相过程与β-actin基本一致。从照后第4d起FIB下降直至低于正常对照水平,而PT、APTT和IL-8DNA表达约在照后2―3d升至峰值,然后下降,但PT和APTT值仍高于未照射对照,而IL-8DNA表达则可下降至未照射对照水平。受照小鼠血中凝血指标PT、APTT、FIB,炎性指标IL-8和β-actin均发生相似时相变化。结果提示,辐照后血中β-actin的量和量变的时间动力学过程研究,对于了解电离辐射诱导机体损伤的新病理因素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GFP)为对照,用复制缺陷型p53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p53)转染经0.5、1.0、2.0Gyγ射线照射的HT-29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探讨辐射诱导对AdCMV-p53转染p53突变型结直肠癌细胞(HT-29细胞系)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0.5—1.0Gy辐射诱导明显增强40MOIAdCMV-p53转染对HT-29细胞的抑制。与AdCMV-p53转染对照相比,1d后,辐射诱导转染组G0/G1期细胞减少5%-15%,s期细胞增加2%-19%,2.0Gy辐射诱导80MOI AdCMV-p53转染组G2/M期细胞增加12%;3d后,0.5、1.0Gy辐射诱导40MOI AdCMV-p53转染组G2/M期细胞分别增加10%-13%。辐射诱导AdCMV-p53转染组细胞凋亡与辐射诱导剂量和AdCMV-p53转染剂量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辐射诱导加速AdCMV-p53转染细胞由Go/G1期到S期的进程,促进S期阻滞和G2/M期阻滞发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应对电离辐射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GM细胞)为对照,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c,MDA)测定试剂盒,AT细胞和GM细胞经60^Coγ射线0、1、2、3、4Gy照射后,观察比较它们的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差异,并分别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在1、2、3、4Gy剂量照射下,AT和GM细胞中SOD活性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明显降低(P〈0.01),同一剂量点的AT细胞中SOD活性明显低于GM细胞(P〈0.05);AT和GM细胞中MDA含量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同一剂量点的AT细胞中MDA含量明显高于GM细胞(P〈0.05)。AT细胞和GM细胞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均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由于AT细胞中SOD活性降低,导致AT细胞应对辐射的氧化损伤能力不足,引起AT细胞中MDA含量增加,是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电离辐射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1α羟化酶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技术与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3Gy、5Gy和10Gy ^137Cs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率为0.85Gy/min)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后1α羟化酶mRNA表达水平及细胞线粒体形态的改变,并与不受照(0Gy)组比较。结果表明,低剂量(3Gy)γ射线照射24h后即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1α羟化酶mRNA表达水平的明显降低(p〈0.05),且随受照剂量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电镜观察显示受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呈现肿胀、基质变薄、电子密度减低、嵴断裂、数量减少与排列紊乱等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我所自行合成的新型雌激素类化合物17a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观察其对受致死剂量(8.0Gr)^137Csγ射线照射IRM-2小鼠30d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药物对注射环磷酰胺(CY)所致的IRM-2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了其与炔雌二醇(EE2)对昆明种雌性小鼠的雌活性。结果表明,5mg/kg、7.5mg/kg、10me/kg三个不同剂量17a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药物注射组,30d存活率分别比单纯照射对照组提高55%、85%、75%(P〈0.01),保护指数分别为1.99、2.56、2.46;同时,药物可明显保护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造血系统功能的损伤。与EE2相比,该药物雌活性约为其1/10000。因此,17a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对γ射线及化学药物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且该药的雌活性低,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c-Fos、Rb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鼠放射性溃疡组织中c-Fos、Rb表达。采用140只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γ射线)制备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1年,然后采用c-Fos、Rb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溃疡组织中c-Fos、Rb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Fos、Rb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8%(33/72)、63.9%(46/72),两者阳性部位主要见于增生肥大的鳞状上皮细胞胞核、增生的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及  相似文献   

15.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堆芯内的γ释热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和研究,并对堆芯内φ63辐照孔道在不同状态下的γ释热分布进行了详细准确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堆芯内γ释热功率为3.29MW,燃料元件功率62.8MW,分别占堆芯总功率(70MW)的4.7%和89.7%;3个φ63辐照孔道内单位质量介质γ释热率分别为:G7孔道为3.016W/g,P12孔道为3.733W/g,P15孔道为3.627W/g。本研究为HFETR堆芯及各组件的热工安全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保证了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节约了反应堆的运行成本,提高了反应堆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γ辐射灭菌产品初始污染菌的分布状况,采用IS011737.12006方法对620批次产品进行了检测统计。结果显示,初始污染菌(cfu/件)范围≤1.5的占7.9%、1.5—100(包括100)的占43.5%、100~1000(包括1000)的占26.0%、1000—10000的占18.2%、10000以上的占4.4%,这些结果为γ辐射灭菌的剂量设定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γ射线通过两类火成岩石材的衰减和散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发射γ射线的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许多新的应用,研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变得日趋重要。定量研究了两类火成岩石材料:安山岩和霏细岩对γ射线的屏蔽效果,分别对天然的(整块割制)和(碎粒经)人工压制的石材样品,采用能量在0.36-1.33MeV范围的γ射线,测量了样品的岩粒粗细(石英颗粒直径)(,石材厚度d(mm)和ρ诸因素对石材料吸收γ射线的线性衰减系数μ,质量衰减系数μ/ρ,以及边缘散射系数φs3个主要参数的影响。确定了在石材样品中射线的通量分布和半吸收层厚度X1/2。结果发现:石材的线性衰减系数μ对厚度d和γ射线能量E都有反比关系,而μ与样品密度ρ有正比关系;另一方面,石材样品的边缘散射系数φs却正比于d和E,φs反比于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γ射线累积照射对大鼠血象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接受137 Cs γ射线照射(剂量率0.336 mGy/min),累积剂量分别为0.5、1.0和2.0 Gy。照射结束后第2天和第11天,检测大鼠血象、WBC分类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γ射线累积照射可造成受照大鼠WBC数在照后第2天显著降低;当累积剂量为1.0 Gy和2.0 Gy时,淋巴细胞比例持续降低,单核细胞比例持续升高,粒细胞比例暂时升高和HGB水平延迟性降低;血液生化指标中除尿酸外其它未见明显变化。结论γ射线累积照射对血液WBC及其分类有明显影响,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安徽省石煤储藏量占全国的90%以上。1991~1993年,由国家环保局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合作,组织开展了“放射性伴生石煤矿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影响研究”调查,其中,上述5省石煤矿区环境天然γ辐射剂量测量是该次调查中的主要项目之一。调查结果表明:5省石煤、石煤渣和石煤砖γ辐射剂量率分别为505、378和708nGy/h;石煤矿区原野、道路和碳化砖房室内γ辐射剂量率分别为201、256和308nGy/h,约为参考点的3.1、3.3和2.9倍;石煤矿露天和矿井开采场所γ辐射剂量率分别为469和1184nGy/h。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N,N,N′,N′-四异丁基-3-氧杂戊二酰胺(TiBOGA)-40%正辛醇/煤油对超铀元素及Tc的萃取,研究结果表明,0.2mol/L,TiBOGA-40%正辛醇/煤油对Tc(Ⅶ),Am(Ⅲ),Np(Ⅳ),Np(Ⅴ),Pu(Ⅲ),Pu(Ⅳ)均有一定萃取能力,在酸度为1mol/L HNO3的模拟料液中,其分配比分别为:2.25,>2000,43,0.734,>2000,34。TiBOGA-40%正辛醇/煤油对各种离子的萃取能力受酸度和盐析剂浓度影响较大,用0.1mol/L HNO3能将除Am(Ⅲ)以外的其它几种离子从有机相中反萃下来。0.6mol/L H2C2O4对超铀元素的反萃效果都很好,经过1次或2次反萃,反萃率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