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利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66-2867
我院自2001年开展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以来,已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438例手术,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途径,使用美国ARROW中心静脉导管。现将CVC置管术后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临床,吉林省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干部病房用此项技术,为老年患者长期输液、静脉营养支持及化疗等治疗提供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分为通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似文献   

3.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具有痛苦小,安全、方便、留管时间长等优点.CVC拔管即使严格按照标准步骤来进行,仍然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较高.本文全面阐述中心静脉导管拔管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策略,主要目的是让临床大夫充分认识中心静脉导管拔管综合征的危害,尽可能的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改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预防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选择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G组)、常规组(C组),每组各80例。G组置入导引钢丝后不使用扩张子,直接沿钢丝放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置管成功后“五点法”缝合固定CVC;C组使用扩张子扩皮后再置入CVC,置管成功后“三点法”缝合固定CVC。比较2组穿刺点出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发生率。G组59例、C组61例纳入统计学分析,渗血发生率和持续时间G组显著低于C组(P<0.01、P<0.05),皮下出血和(或)血肿、导管意外脱落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导管移位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不采用扩张子直接置入CVC和“五点法”缝合固定CVC可有效预防CVC置入后穿刺点渗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  相似文献   

5.
徐翠莲  高洁  周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43-2844
ICU患者多数处于病情危重状态。需要实施有创监测及有创治疗者居多数。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oatheters,CVC)因可提供安全持久的静脉通路。输入肠外营养、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又能配合医生临床用药,便于抢救,因此被临床广泛使用。但随之带来的CVC相关感染(CRI)也越来越多,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文献报道.CVC细菌定植发生率为5%-61%,相关菌血症发生率为2%~10%。我科2007年1~12月,共有25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有9例细菌培养后有细菌定植,发生率3.6%。明显低于报道水平;6例发生菌血症,发生率2.37%.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PICC和CVC置管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洁  江丽萍 《江西医药》2005,40(6):361-362
目的比较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颈内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应用的优劣。方法分别观察PICC患者56例和CVC患者48例置管成功率、术后导管口细菌培养监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PICC组89.3%(50/56例),CVC组为64.6%(31/48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置管成功率PICC组96.4%(53/56例),CVC组为83.3%(40/48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PICC组导管口细菌培养阳性率7.1%(4/56例),CVC组20.8%(10/48例),PICC组低于CVC组(P<0.05);导管阻塞、脱落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误入动脉和穿刺点出血、血肿PICC组低于CVC组(P<0.05)。结论PICC定位准确、损伤小,易操作,能避免发生气胸或误入动脉等严重并发症,满足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长期输液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7,(8):616-6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重症监护室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的CVC相关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C相关感染率2013年11.97%,2014年4.38%,2015年3.76%。2013年CVC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2014年和2015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性分析,提高操作人员的无菌意识,能够明显降低ICU患者的CVC相关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周浅表静脉细小,给静脉穿刺及抢救治疗增加难度,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keter,CVC)因有减轻反复静脉穿刺所造成的痛苦,保持静脉管道持续通畅,便于临床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PICU患儿中心静脉导管(CV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PICU患儿CVC使用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科173例CVC置管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总结归纳,制定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CVC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导管固定欠妥、有效约束不到位因素有关。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对患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PICU住院的行CVC置管患儿310例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CV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310例患儿共置入334个CVC, 其中102例(30.54%)出现CVC置管相关并发症。与CVC置入相关的并发症为导管感染(13.17%)、导管错位(8.38%)、穿刺部位渗出(4.79%)、导管闭塞(2.99%)、意外移除(0.60%)及中心静脉血栓形成(0.60%)。82例(24.55%)CVC因并发症拔管。CVC置管入路为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三组中心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 P=0.029);置管时间越长, 总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如导管相关性感染(χ2=7.17, P=0.028)、穿刺点渗液及阻塞(χ2=8.59, P=0.014)、中心静脉血栓形成(χ2=6.78, P=0.034)。经回归分析显示, 患儿的缝线脱落、置入部位出血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作为透析通路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96例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根据血管通路的类型分为动静脉内瘘组和CVC组。从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中获取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透析时间、血管通路当前类型及历史记录、选择当前血管通路的原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选择CVC作为透析通路的预测因子。结果396例患者中,动静脉内瘘246例(62.1%);CVC150例(37.9%),其中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98例,左侧颈内长期静脉导管40例,临时导管12例。左右两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使用寿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女性、老龄、糖尿病、较短的透析时间以及首次建立血管通路医院级别较低是选择CVC作为透析通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与发达国家相比,本中心CVC使用率较高,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透析时间及建立血管通路的医院级别是影响CVC使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徐元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44-2946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和静脉滴注技术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管(CVC)为患者提供了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静脉滴注途径;也提供安全持久的静脉通路,用于输注药物、肠外营养(PN)液和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等。CVC是指任何一条静脉插管使其尖端到达中心静脉特别是上腔静脉的方法。中心静脉置管的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颈外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VC)在中医肿瘤科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11月住院患者188例,随机分为CVC组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各94例,CVC组给予CVC术,PICC组给予CVC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导管相关性感染、误穿动脉、堵管、脱管、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静脉炎等情况。结果 CVC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PICC组为9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17.96±3.9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5.63±9.92)d,治疗期间18例(19.1%)患者发生不适;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32.22±6.2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21.39±86.57)d,治疗期间12例(12.8%)患者发生不适;CVC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短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脱管、气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误穿动脉、穿刺点渗血或渗液的发生率高于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易于掌握,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方便管理。CVC可保障中医肿瘤科多种治疗目的的实施,置管方便、安全、患者痛苦小,CVC对中医肿瘤科患者的各种输液治疗及静脉内营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行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并置入CVC的患者119例,根据是否形成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分为血栓阴性组(n=58)和血栓阳性组(n=61),患者均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中心静脉置管,并记录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流行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2017年11月-2020年10月恩平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住院的317名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患者CVC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类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VC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VC)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并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重症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VC往往是不可避免采取的一种治疗手段.如果并发CVC血行感染不易与已患感染相鉴别,容易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痛苦,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报告2例临床重症感染并发CVC相关性感染的病例,以期为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VC)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并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重症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VC往往是不可避免采取的一种治疗手段.如果并发CVC血行感染不易与已患感染相鉴别,容易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痛苦,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报告2例临床重症感染并发CVC相关性感染的病例,以期为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儿先心病或其它大手术麻醉中需要经皮通过上腔静脉作中心静脉置管术(CVC)。正确的CVC是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与血管平行,且在右水平之上。如果CVC的位置不正确,可能引起心律失常,药液外渗,血栓形成,甚至可经引起右房或上腔静脉穿孔,心脏堵塞等。由于CVC的位置常于术后作胸片检查时才能准确判定,所以在穿刺过程中,即能用一种方法准确确定合适的CVC长度是非常必要的。作者通过系列研究小儿CVC的位置后得出简便的。临床上可用来指导确定CVC最合适置管长度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用于双腔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堵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该院留置双腔PICC/CVC存在堵管高风险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双通道冲封管装置冲封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冲封管次数、满意度,以及静脉炎、堵管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冲封管次数、静脉炎发生率(2.1%,1/47)、堵管发生率(2.1%,1/47)、满意度(97.9%,46/47)优于对照组[17.0%(8/47)、19.1%(9/47)、83.0%(39/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χ2=4.42、7.16、4.42,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用于双腔PICC/CVC可减少冲封管次数、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唐元海  田素红  单宏宽 《河北医药》2011,33(16):2479-2480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输液、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治疗,但近年来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cvci)也随之增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及病死率增加。我们对32例确诊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菌群分布情况及相关易感因素,总结防治感染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