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淀粉磷酸酯的干法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红薯淀粉改性制备絮凝剂具有成本低和可生物降解的优点。采用干法制备淀粉磷酸酯,考察了磷酸盐用量、磷酸混合物的质量比、尿素的使用、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对制备淀粉磷酸酯的影响,以地表土壤作为絮凝对象,找出了制备高取代度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5 h,尿素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磷酸盐用量为淀粉质量的80%,磷酸氢二钠与磷酸二氢钠质量比为1∶3。  相似文献   

2.
干法制备木薯磷酸酯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采用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考查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三聚磷酸钠和尿素用量时磷酸酯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150℃、反应时间1.5h、pH5~6、三聚磷酸钠用量7%~9%、尿素用量2%,取代度和反应效率可分别高达0.075和61.60%以上。  相似文献   

3.
田龙 《粮食与油脂》2006,(12):23-25
以三聚磷酸钠为磷酸化试剂,在干法反应条件下对小麦原淀粉进行磷酸酯化反应(玉米淀粉作对照),测定制得样品交联度,并进行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最终得到干法制备具有较高交联度磷酸化淀粉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4.
氧化复合淀粉磷酸酯的干法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双氧水(H2O2)对淀粉的氧化作用与三聚磷酸钠(STP)和淀粉的酯化反应相结合,采用干法工艺制备氧化复合淀粉磷酸酯。在H2O2用量2.0%,STP用量2.0%情况下可制得性能良好的肉制品品质改良剂———氧化复合淀粉磷酸酯。  相似文献   

5.
以三聚磷酸钠为磷酸化试剂,在干法反应条件下对小麦原淀粉进行磷酸酯化反应(玉米淀粉作对照),测定制得的样品的交联度,并进行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最终得到干法制备具有较高交联度的磷酸化淀粉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6.
大米淀粉磷酸酯的干法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龙 《上海造纸》2008,39(1):48-51
以三聚磷酸钠为磷酸化试剂,在干法反应条件下对大米淀粉进行磷酸酯化反应,测定制得的样品的交联度,并进行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最终得到干法制备具有较高交联度的磷酸化淀粉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制应用性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定量调整的磷酸酯化淀粉,采用干法制备了磷酸酯化直链淀粉和磷酸酯化支链淀粉,并用IR光谱、X-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和比较了质量比分别为3∶1、1∶1、1∶3的磷酸酯化直/支链淀粉的透光率、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吸水性、吸油性、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等应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磷酸酯化直/支链淀粉的透光率、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吸水性、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随着磷酸酯化支链淀粉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吸油性则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制应用性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定量调整的磷酸酯化淀粉,采用干法制备了磷酸酯化直链淀粉和磷酸酯化支链淀粉,并用IR光谱、X-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和比较了质量比分别为3∶1、1∶1、1∶3的磷酸酯化直/支链淀粉的透光率、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吸水性、吸油性、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等应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磷酸酯化直/支链淀粉的透光率、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吸水性、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随着磷酸酯化支链淀粉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吸油性则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氧化玉米淀粉磷酸酯的制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化玉米淀粉磷酸酯的晶体结构、糊化特性、表观粘度等性能,阐述了干法生产淀粉磷酸酯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素,并介绍了氧化玉米淀粉磷酸酯在面制品、肉制品、冷饮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添加量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葛根淀粉磷酸酯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葛根淀粉为原料,采用干法工艺制备淀粉磷酸酯.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淀粉磷酸酯取代度的影响,并以取代度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葛根淀粉的最佳酯化条件是磷酸二氢钠用量为淀粉干重的29%,尿素用量为淀粉干重的3.1%,反应温度为141℃,反应时间为9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透明度高、沉降稳定性好、冻融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阳离子淀粉DM933A和多聚磷酸钠为主要原料.用干法工艺制备了磷酸酯型两性淀粉: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布拉班德黏度仪和偏光显微镜对产物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其作为纸张增强剂对纸浆的增强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制备两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是:多聚磷酸钠(STP)添加量为w(STP)=6%;反应pH=6.0;反应温度为145℃;反应时间为1.5h;磷酸酯型两性淀粉对纸张的耐破度、抗张指数和裂断长分别提高了38.2%、24.9%和25.0%,其性能与国民淀粉的两性淀粉接近。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食品用玉米淀粉磷酸酯的干法制备进行可行性研究。该工艺旨在解决传统湿法制备时,需洗涤和干燥,以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及高能耗问题。通过控制三聚磷酸钠添加量使反应体系中总磷含量低于0.4%(干基),反应后可不进行洗涤和干燥,直接得到成品。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生产最佳工艺条件为:三聚磷酸钠0.4%(干基)、固相酯化温度130℃、固相酯化时间3 h、反应体系pH 6.89。将干法制得产品与湿法生产玉米淀粉磷酸酯进行比较,在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pH、糊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方面性质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探讨干法制备接枝淀粉浆料的性能.采用干法制备工艺,在化学引发剂引发条件下制备一种新型接枝淀粉浆料.分析了引发剂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测试不同接枝率的接枝淀粉对涤棉混纺纱的上浆效果,优选出能够达到最佳上浆效果的接枝率.应用结果表明,所得接枝淀粉能一定比例地替代PVA用于经纱上浆.  相似文献   

14.
磷酸酯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在肉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磷酸盐进行酯化,以取代度为指标,分别考察了pH、正磷酸盐添加量、磷酸盐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糯玉米淀粉乳浓度40%,反应pH=5.5,正磷酸盐添加量37.5g,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的配比0.4,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h。将磷酸酯淀粉添加在火腿肠中时,其弹性、粘聚性、胶着性、咀嚼度等明显优于添加原淀粉的产品,其中取代度为0.1257,添加8%时最佳。  相似文献   

15.
氧化淀粉新工艺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氧化淀粉是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变性淀粉。目前,制备氧化淀粉大都采用湿法工艺,干法工艺报道较少.干法与湿法相比有流程短、能耗低、设备简单、时环境无污染等优点。简要介绍了氧化淀粉干法制备的生产工艺,并时氧化淀粉的氧化机理、性质及应用作了阐述,时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变性淀粉干法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综述国内外变性淀粉干法制备工艺路线、主要品种及相关设备研究进展,指出干法生产变性淀粉是一种很有价值工艺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氧化淀粉干法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氧化淀粉是一种具有特殊用途变性淀粉,该文简单介绍氧化淀粉干法制备工艺,并对氧化淀粉的氧化机理、性质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交联淀粉的生产效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机械活化辅助干法制备了交联木薯淀粉。以沉降积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球磨介质堆体积、转速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交联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法制备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4%,氢氧化钠用量2.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转速380 r·min-1,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木薯淀粉沉降积为1.52 mL;FTIR、XRD、SEM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随着木薯淀粉交联度的增大,木薯交联淀粉较原淀粉透光率、膨胀度、溶解度下降,凝沉性增强,更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冷溶性磷酸单酯淀粉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冷水溶解型高粘度磷酸单酯淀粉制备中诸项工艺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韦爱芬  韦莉敏 《造纸化学品》2009,21(4):10-13,28
以制备成本基本相当为前提,采用木薯淀粉浆为原料,制备磷酸酯涂布淀粉、醋酸酯涂布淀粉和羟丙基涂布淀粉。通过对3种涂布淀粉的性能研究对比,结果表明:3种涂布淀粉均具有优良的黏结强度、成膜性、流变性和保水性,能满足高浓度淀粉蒸煮糊化、高固含量涂料配制及高速涂布的需要;其中,木薯醋酸酯涂布淀粉的总体应用性能最优,木薯羟丙基涂布淀粉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