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后奥运时代的体育休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一个严肃的思想概念,后奥运时代的首要意义在于从内部反省奥运时代,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规划,在实质上则试图重返奥林 匹克精神之源。在后奥运时代,体育休闲的核心是以自由的心态进行自由的活动,这意味着一种看待体育的根本视野,同时也展开为休闲体育的 体育范型。在后奥运时代开展体育休闲,仍然迫切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奥林匹克教育,以提升体育的境界,同时需要依据体育休闲观,重新制定 国民体育计划,也需要在此框架内对休闲体育进行积极的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2.
休闲与体育的文化渊源及现代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休闲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体育是休闲行为之一;它们都是文化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栽体和文化创造的来源.休闲体育的本质在于培育人的理性、激情、勇敢、道德和习惯养成.其目的在于陶冶身心、练达魂魄,进而达到能言善举、能解音律、举止娴雅的境界.亦对提升国民素养、健全人格、强盛民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休闲体育是"休闲化"的身体运动方式,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通过对体育运动的感知、体悟,并赋予休闲娱乐的内涵,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渐形成终身休闲体育意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追寻自由、放松、畅爽的心境,体悟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感受身心合一的境界,因而,休闲体育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和人类学双重角度探骊,体育的休闲和休闲的体育已然唤醒了人们对青少年自由时间的重视乃至生命质量的关注.社会制度障碍和价值观念偏激的影响,致使青少年休闲生活缺位和失位现象频现,这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高.青少年自由支配时间的释放是发展体育休闲事业的现实溯源、客观尺度和先决条件,在青少年生命质量“应然”与“实然”状态的哲学释义前提下,青少年“生活权力”和“生命博弈”主体性需要的释放,使体育休闲成为青少年“融进、体验和享受生命”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体验”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对个体休闲体育行为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足半数的参与者从“体验”的角度来理解休闲体育的“自由”内涵;(2)从体验的自由感看,只有24%的参与者享受着高水平的快乐体验;(3)从体验的效应水平看,参与者在休闲体育中能够自我放松,但自我发展还不够;(4)以人为本的休闲体育注重的是精神的体验,倡导的是主体性、个性化的运动理念。  相似文献   

6.
休闲体育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哲学视角看休闲体育,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选择,是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创新与整合的产物,它倡导走进自然,"天人合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体现了体育的休闲娱乐本质属性及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人们可以通过休闲体育这一文化载体的交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本与现实相结合、逻辑与价值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马克思休闲观的实质及对我国休闲体育未来发展之影响.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体现在对“现实的人”及其生存样态的关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批判、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无限憧憬中.马克思休闲思想中自由时间、生态思想、道德约定、自由全面发展为我国休闲体育未来发展提供了哲学前提、经济学制约、伦理限度及人本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以政治学观点思考休闲体育,可以看出是群体控制与个体自由的矛盾在左右着休闲体育的前提;以经济学理论探讨休闲体育,不难发现是物质生产与精神消费的矛盾在支配着休闲体育的方式;以文化学方法审视休闲体育,能够证明的是功利追求与意义探索的目标在影响着休闲体育的方向。阐释中国当前休闲体育的几个倾向,将深化对休闲体育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略论休闲体育的两重象征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吴德勤  朱磊 《体育科学》2006,26(9):79-81
休闲体育有4个基本语境: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和心态。它有双重象征意义,作为自由象征的休闲体育表现的是惬意的、自由的、多元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感性生命需要,是人自愿、自觉的活动。作为符号消费象征的休闲体育则往往使休闲体育的价值受到歪曲和异化,成为单纯的时尚、时髦、先锋的符号象征,成为高人一等的炫耀性符号象征,成为资本掌控的一种体育符号象征。  相似文献   

10.
人的存在是一个多种体验的经历过程。在人的存在方式中,休闲是最令人向往的部分。人的休闲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样化的休闲行为总是受制于一定的休闲观。休闲观属价值观范畴,是个体价值观在休闲问题上的特殊表现,休闲观的核心是个体对待物质和精神的态度。休闲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休闲行为反映休闲观并接受休闲观指导。休闲体育是诸多休闲方式的一大种类,休闲体育活动的选择也必然体现一定的休闲观。  相似文献   

11.
考察民俗体育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民俗体育形式自身的特点和运动主体的身体建构本质,发现在宗教仪式“娱神”功能的掩饰下,民俗体育潜藏着“娱人”的本质。民俗体育以人的生存、健康与发展为基本依据,以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环境为条件,以遵守社会规范为追求精神自由的前提。最大限度地张扬着主体的个性,体验着身、心、宇宙最完美的和谐,从而获得掌握自主权力的满足感,最终构建出具有内在和谐之美的身体。从宗教走向世俗,从精英走向大众,从“他者”变为“在者”,真正实现“回归身体”这一现代身体文化主题,势将成为民俗体育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语境下的休闲体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休闲体育的本真是强调自愿、追求自由,而且不能受其他外在世界的干涉和制约,进而从参与的运动项目中体会到愉悦.后现代是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崇尚消费至上.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中的休闲体育为人类建构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性复归,同时加速了社会分化和时尚传播,建构了休闲体育消费的符号化、"空洞化"过程.因此,人类实现自我超越的休闲体育,正成为我们对抗文化失序与风格杂芜的现实生活的本体依托.  相似文献   

13.
独立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存在的主要依据,也是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对象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的元问题之一.体育人文社会学以人的体育行为活动和由这些活动引发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与体育自然科学相比较,它具有人为性、异质性明显,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偶然性更大,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并存等特点.因此,在研究上具有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与融合,价值非中立性与价值中立性相统一,实证性研究与评价性研究相统一等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14.
轻视体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传统性缺陷,学校体育在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反思我国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认为学校体育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生命自由与自主性.力图通过这种反思能促使人们去重新认识体育在培养一个完整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育生活方式的社会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都发生了改变,体育生活方式在人们生活中愈发显示出特殊作用,其社会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社会学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使人们由自发的体育生活状态过渡到高目标、有序性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当代体育的强盛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以此为题材的体育诗歌大量涌现.这些作品以"举国体制"下中国体育体制、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民族民间体育等中国体育史上的大事为题材,表达了诗人们对体育的强烈情感,反映了全民对体育的关注.以中国当代体育诗歌的发展演变为轨迹,通过文献调查、检索和梳理,对中国当代体育诗歌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体育诗歌和体育文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人们对体育人文社会现象的认识工具和途径,同时,它也是人们对体育人文社会现象已有认识的理论成果.体育人文社会学在人们体育认识活动和社会体育实践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功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体育人文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功能,体育文化教育传播功能,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功能,体育事业管理、决策咨询功能,体育实践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反思与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媒体和体育关系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对商业利润的盲目追求以及部分传媒人法律意识的缺失等原因,虚假体育新闻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因为虚假体育新闻传播而引发的名誉侵权、肖像侵权、隐私侵权等新闻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并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媒体体育传播的法律责任透析,发现在我国传播虚假体育新闻的相关法律责任不是缺失的、模糊的,而是以法律、规章、文件等明确规定的形式存在的,对虚假新闻的制造和传播主体的惩处也是有法可依的.  相似文献   

19.
休闲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休闲体育教育思想的提出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体育在21世纪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教育思想是从哲学、史学、社会学的视角更深刻的阐释文化、社会、身体与体育教育关系的思想结晶,也是从教育实践的层面揭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时代要求的理论成果。鉴于休闲体育教育从思想向实践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潜在障碍,指出明确主旨、构建主体和强化内核是其向实践转化的理论准备的主体结构。并提出了通过建立教学成果转化的政策导向机制,建立教学成果转化的评估激励机制和疏通教学成果转化的渠道等措施保障和促进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20.
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体育精神的提法源自体育激励民族奋起的浪潮,但很快归于沉寂,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口号式的宣传进行学理解读,缺乏东西方传统文明的支撑.基于此,提出以西方人文精神积淀的普世价值和中华文明传承的和谐发展思想为基石,重新构建中华体育精神,纳入科学发展的实践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